浙江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op8历届大学毕业证{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浙江理工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而创办的浙江蚕学馆,是中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浙江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学校几度易名,坚持办学。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浙江理工大学(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简称“浙理工”,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1-3]截至2019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2100余亩。下设18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有本科专业67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类别15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9200余人,其中研究生4460余人;有教职工2235人。[4-6]。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3个
院系设置
18个学院(教研部)。简 称
浙理工(zstu)
创办时间
1897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理工类
属 性
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主管部门
浙江省
现任领导
校长:陈文兴
党委书记:吴锋民。。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8]
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5月,浙江理工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9]
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5年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项目落户绍兴市上虞区开发区滨海新城。[10]7月,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1]
2016年10月10日,浙江理工大学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浙江理工大学余杭国际校区暨杭州国际时尚学院,该校区计划分两期实施建设,其中,一期建设用地500亩,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等,学生规模达5000人。[12]同年,浙江理工大学获评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3]
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8张)
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同年,瓯海区人民政府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14]
2018年7月,浙江理工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5]
浙江理工大学办学条件
浙江理工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下设18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有本科专业67个。学院名单如下:[5]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国家丝绸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学校景观(3张)
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16]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风景(2张)
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研部
浙江理工大学体育教研部、军训工作部
独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17]
浙江理工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并可授予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5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拥有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学科11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一流学科b类6个。[18]
截至2019年2月,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19]: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
省级重点学科
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机械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20]
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化学、设计学[21]
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学、应用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理论
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22]
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生物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2]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经济学[22]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企业管理、设计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植物学、流体机械及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学、岩土工程[22]
博士后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23]
硕博学位点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24]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心理学[24]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能源动力硕士、土木水利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24]
浙江理工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2月,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890余人,正高职称270余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省特级专家1人,省“千人计划”4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64人(其中包括重点资助1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0人。[5]
浙江理工大学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2月,拥有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7本“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
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25] | 动画、纺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2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 |
教育部综合改革项目专业(1个)[27] | 纺织工程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8] |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服装实验教学中心 |
浙江理工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名单(2个)[29] | |
建设单位名称 | 共建学校 |
宁波雅戈尔西服有限公司 |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正特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理工大学 |
国家精品课程(5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成衣工艺学、时装工业导论、基础设计、纺织品cad[30] | |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c语言程序设计、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 |
浙江理工大学合作交流
浙江理工大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31]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浙江理工大学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32]
浙江理工大学社会评价
浙江理工大学
2016 年全国授权发明专利量前50名高校中,排名第40位。
软科2017“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97位。
2017年“中国大学文化影响力排行榜”中排名第61位。
“2017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中,浙江理工大学排名第81位。[1]
浙江理工大学学术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机构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研究室,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一带一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2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3]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纺织纤维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流体传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3]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机电产品可靠性分析与测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3]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纺织与日用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纤维多维结构制备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流体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4]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染整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纺织装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丝绸文化传承与产品设计数字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重点研究室: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机械化研究室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丝纤维材料及加工技术实验室、浙江省现代纺织装备技术实验室、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机电产品可靠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流体传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产业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种植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光场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流体机械及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级“一带一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浙江-毛里求斯(浙理)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联合研究中心
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纺织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流体传输装备及系统浙江省工程实验室、装备可靠性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服装数字化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智能纺织装备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工业互联网通信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现代纺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高端装备设计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服装个性化定制协同创新中心、流体工程装备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省级研究中心:浙江城镇有害生物预防控制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浙江省时尚产业技术联盟
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浙江省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基层党建研究中心
浙江省文化厅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理工大学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创新服务中心(牵头单位):杭家纺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浙江省产学研联盟中心: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袍江中心、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新昌中心
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基地
浙江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纺织行业生态纺织化学品重点实验室、纺织行业涤纶工业丝重点实验室
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杭州市丝绸及其制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政校合作基地:杭州市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基地
校级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农业机械研究所、染整技术研究所、可靠性工程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界面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流动腐蚀研究所、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产业转型与金融发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生态哲学研究所、生态经济研究所、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纤维材料工程研究所、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中心、纺织化学研究所、纺织品设计研究所、基础结构技术研究所、纺织品文物保护研究所、纺织结构与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丝绸技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高端装备智能化协同创新中心、功能服装协同创新中心、服装个性化定制云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化工装备运行安全协同创新中心[34]
浙江理工大学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2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奖励160余项。[5]
2004年,陈文兴团队的“丝胶蛋白质结构调控及提高生丝产、质量新技术”课题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2017年1月9日,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团队与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积十余年之功研发的“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制及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5]
浙江理工大学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创立于2011年,是一个集期刊、管理、经营、出版和期刊研究于一体的校直属单位。拥有《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现代纺织技术》《丝绸》3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并承担《中国丝绸年鉴》的出版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issn 1673-3851,cn 33-1338/ts。该刊曾连续两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纺织类),并首批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样本期刊。先后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纺织文摘等收录,并作为长期文献源。
学校风景(2张)
《现代纺织技术》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issn 1009-265x,cn 33-1249/ts。该刊是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源期刊。
《丝绸》创刊于1956年,月刊,issn 1001-7003,cn 33-1122/ts。该刊是丝绸行业内 发行量大且最具权威性的科技期刊,2011年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国家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丝绸年鉴》issn 1671-2099,cn 11-4700/z。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支持、中国丝绸协会主办,浙江理工大学联办,《中国丝绸年鉴》部出版的行业性、资料性实用工具书刊,同时具有国家茧丝绸行业公报和茧丝绸行业编年史的性质。[36]
●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2月,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已拥有各类藏书33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80余万册、44万种;订阅纸质报刊2352种,其中中文期刊1839种,外文期刊364种,报纸149种;非纸质图书资料共计150余万册;电子数据库67种,其中中文数据库28种,外文数据库39种。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scifinder、springer、elsevier、iel、ei、wiley等主要数据库均已配备,另有共建共享数据库50余个。[37]
浙江理工大学校园文化
浙江理工大学校徽
浙江理工大学校徽[38]
1、校徽以校名英文缩写的首字母“z”为基本骨架和第一识别元素,简洁的图形同时明确包含中文“工”字,点名“浙江理工大学”。“1897”数字组,表示学校诞生于1897年。
2、 校徽将字母“z”的第一笔划处理成展翅飞翔的翅膀、象征学校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勇往直前,同时中间的笔划更象征“1”字,体现学校力创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的信心。
3、 标志色彩采用深翠绿色和天蓝色组合。深翠绿色象征健康的环境和知识的广袤大地,天蓝色象征翱翔的天空和无限希望,两色的组合的视觉效果清新靓丽,充满希望和激情。
4、 标志整体造型饱满、富于动感,既具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稳健、严肃形象,又展现了团结、进取、热情的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识别性,以表达新世纪学校的新形象。
浙江理工大学校训
厚德致远,博学敦行
“厚德”,犹言大德,引自《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借指人事,是谓厚德育人。德,乃
浙江理工大学校训
立身之本。《论语·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将其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致远”,谓人的志向远大,才干卓越,能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引自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通今博古,学识渊博。引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敦行”,犹言笃行,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引自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篇)》中的“敦行不倦,持善不厌”。又《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此语要求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做到知行合一。
校训从“德、志、学、行”四个方面对该校的教育理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要求师生重视道德修养,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博采众长,纯厚朴实,身体力行。
浙江理工大学校风
求是笃实
求,意为探索、寻取;是,意为事物的真相和发展的规律;笃,意为纯一、专一;实,坚实、实在。笃实,
浙江理工大学校风
指纯厚朴实,忠诚专一。
1897年4月,杭州知府林启(字迪臣)创办蚕学馆,“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倡导“求是笃实”,教育学生勤奋学习,踏实工作,学以致用,讲求实效,首开笃实之风气。故国学大师罗振玉在《杭州蚕学馆成绩记》中,就称赞蚕学馆的学生嵇侃“坚苦笃实”。林启一生推崇“求是”,力主“笃实”,他将所创办的书院(即浙江大学的前身)命名为“求是书院”,选拔的学生要求“行谊笃实,文理优长”等,显示了他的价值取向。并且,他在守杭期间自己也身体力行,故杭州市民称他“守正不阿,精明笃实”。
浙江理工大学校歌
【作词:清松,张建宏作曲:孟可】
西子湖,美天下,
浙江理工大学校歌
金沙港,诵风雅。
筚路褴褛,先贤创业流芳韵
薪火相传,文脉悠远绽新葩。
丝路花雨,翩翩霓裳飞天舞,
姹紫嫣红,巍巍学府景更佳。
究于理,成于工,
育英才,泽万家。
厚德致远,自强不息长求索,
博学敦行,敢为人先意气发。
融通古今,代代俊彦竞风流,
荟萃中外,片片云锦接天涯。
[副歌]
跨越历史的沧桑,
奏响时代的乐章。
宏图绚丽,雄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