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院校介绍 > 正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证|长什么样nxs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证|长什么样nxs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上述院校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简称“工程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全国12所“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之一,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发起成员,全国首个5g网络深度覆盖高校,是一所拥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大学。[1-2]。截至2019年6月,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近140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2个学部和23个学院(部、中心);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1个;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62个;全日制在校生近22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约3200名。[3-4]。。2012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学校的科研实力不断加强,2013年度学校科研总经费1.91亿元,省部级以上项目81项,获专利授权数380项,其中发明专利数52项;发表论文近1358篇,三大检索论文322篇;出版论著(含教材)133部。

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学校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 、三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1]

截至2019年6月,近五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含教育学、艺术学)4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37项。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5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2项,获得专利授权1864项。[2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机构

根据2019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2张)

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3个上海市教育高地、2个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3个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上海市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级知识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等。学校拥有8万平方米的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是教育部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23]

2011年,学校的“现代交通运输工程与管理”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列为上海市地方高校内涵建设工程项目,“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检测技术开发中心”被列为上海市地方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入选项目。会展艺术与技术创新中心”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委人文艺术工作室;“上海创意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上海市科委确定为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24]

科研机构

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激光工业技术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所、化工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现代城市管理研究所、上海市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上海飞行仿真技术研究中心、劳动关系研究中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东方管理研究中心、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药物智能制剂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等[25-26]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市级科研平台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创意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会展艺术与技术创新中心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中心、上海市高强激光智能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学研开发中心

上海市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研究基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研究基地、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中心[26]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服装创意设计与数字化技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心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航空、轨道交通、服装、材料、机械、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工、环境与能源、经济与管理科学以及数学、物理、工程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论文。

该刊荣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上海市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

该刊被以下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社(ca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a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csa:te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刊期为季刊。[27]

刊物名称主编刊期开版issncn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汪泓季刊32开1009-444x31-1598/t上海市教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松江大学城龙腾路333号2016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是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教育研究类学术期刊。设有高教论坛、高教改革、高教评估、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实践教育、图书情报、高校管理、合作办学、成人教育、校办产业、学生工作、德育工作、学生园地/校园文化、校史资料、新书介绍等栏目。[27]

刊物名称刊期开版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季刊16开上海市教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松江大学城龙腾路333号201620

●图书馆藏

校门(39张)

根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根据学校“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为两翼”的学科专业布局,入藏各类专业文献;有馆藏中外文纸质文献逾181.52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3280多种;可访问的电子图书163.27万种,中外文数据库47个,其中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发现、超星期刊等,外文数据库有ieee、acs、scifinder、asme、springerlink、ebscohost、emerald、ei、pqdd、web of science、cidp、esi、jcr、incites等,以及网上报告厅、库克音乐数字图书馆、环球多媒体英语等多媒体数据库。[28][2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办学条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建设

根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有教学机构:2个学部和23个学院(部、中心);拥有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展示中心、服装设计展示中心等多个教学实训基地;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上海市级教学团队。[3][30-31]

项目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民航运营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教学团队: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团队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飞行技术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服装设计与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交运(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1]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民航飞行与运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市级教学团队: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车辆工程教学团队、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30-31]

市级教学实训基地;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

校级教学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实验实训中心、航空发动机展示中心、电子电气实验实训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计算中心、艺术设计展示中心、服装设计展示中心等

上海高校紧缺艺术人才创新工作室:视觉艺术表现力创新工作室[32]

●特色专业[30-31]

国家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交通运输、艺术设计

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艺术设计、工商管理、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等

科普教育基地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多维立体交通科普展示馆”,包括汽车、城市轨道、航空等科普场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投资近1.3亿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旅游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18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4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学校设立“志宏计划”“腾飞计划”“展翅计划”等三大人才计划,近五年累计资助人数达69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侯惠民等[18][34]

上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陈心德、吴忠[3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院系设置

根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有机电工程学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化学化工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中美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工程实训中心、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等教学机构。[4][3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业明细
      院系名称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汽车电子工程)(中美合作)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中美合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广播电视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7]

管理学院旅游管理(邮轮经济)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管理科学(东方管理)

金融学

工程管理

工业工程

物流管理

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

药物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电子封装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

车辆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中美合作)

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

摄影

艺术与科技

工业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广告学

航空运输学院民航运输

物流管理(航空物流)

工商管理(航空经营管理)

空中乘务

飞行学院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

飞行技术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策划)

纺织工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法合作)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交通工程

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中韩合作)
社会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外国语学院翻译
数理与统计学院数据计算及应用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应用电子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国际商务(旅游及商务管理)(中瑞合作)

国际商务

连锁经营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参考资料来源:[38-3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建设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建有国际化博士学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博士项目)5个。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1个,建有高等研究院。拥有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含培育)6个,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2个。[3][40]

●重点学科

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现代汽车运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社会保障、天然源农药化学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材料精密成型与处理、现代民航工程及管理

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公共艺术(包装设计)

市级项目

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现代交通工程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学位点引导布局与建设培育、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大文科学术新人培育、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专项、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31]

校级项目

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复杂制造过程智能控制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工程、现代载运工具(车辆)运用工程、现代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管理、社会保障与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基地建设、天然源化合物研究及产品工程创新团队建设、现代艺术设计学科创新工程

学科专业建设项目:中国东方管理研究、天然源制药工程创新团队建设、纺织材料低速冲击防护测试平台构建、化工类专业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移动教育内容平台开发、城市公共管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数字媒体设计与应用、高级时装创意设计特色平台、建设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基础学科基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建设、“现代影像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学科平台建设、数字化服装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服装创意设计与工程、飞行技术学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平台

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与韩国蔚山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韩南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芬兰奥卢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硕士、交通运输硕士、艺术硕士(艺术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41-4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人才培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已发展成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全国12所“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之一、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通过大力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改革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在2014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再创辉煌,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4项,成功参赛奖52项,在参赛的全国近四百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学校成绩高居全国第5位,再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凭借骄人的成绩和出色的组织工作,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授予“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各本科专业(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实行完全学分制,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在全国地方公办高校2017届本科生就业率排行榜上位列24名。[3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交流

根据2019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9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合作举办有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攻读博士学位、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联合毕业设计、海外实习及国际产学研合作等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每年有近2000名学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接受国际化教育。逾千名留学生在校接受学历教育或参加非学历项目。[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传统文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训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校训释义:学校师生秉承勤俭节约、吃苦奋斗、实事求是、创新创业、敬业奉献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积极培育体现时代特征、教育特点、工程技术大学特色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凝炼和塑造大学精神,培育和发展大学文化,努力打造现代大学。[4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徽

校徽释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标志logo设计是以抽象的动感图案为主要设计元素,传达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体两翼,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代表学校在飞速发展时期,展翅腾飞的美好

前景;抽象图形的形态加上上海市花白玉兰突出地域上海,并蕴藏了“sues”(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英文名简称)的字母;体现良好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社会声誉和学生所具有的良好的学习意识、学习精神和个人素质。

校徽色彩以蓝色为主体基调。蓝色象征学科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在科技时代所应具备的探索、创新及进取精神。

校徽整体设计寓意了学校所构建的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创新多动脑、多社会实践,始终坚持依托全球现代产业,主动服务上海经济或全国的办学宗旨,把大学校矢志成为培养具有“勤奋、求实、创新、奉献”精神的优秀工程师摇篮的目标前进。[5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歌

《我们是明天的太阳》 词:李念蚩、曲:石玉坤

歌词:星星闪亮、火炬闪亮、正当青春的好年华,理想写在旗帜上。肩上担子千斤重,脚下大路万里长,我们是明天的太阳,新时代的希望!

青春闪光,心灵闪光,一代中华好儿女,鲜花开在大地上,要让山里更秀美,明天的事业更光辉,我们是未来的主人,我们是共和国的栋梁,我们是未来的主人,我们是共和国的栋梁![5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现任领导

学校常委领导名单

党委书记李江
党委副书记夏建国史健勇鲁嘉华朱晓青
党委常委李江夏建国史健勇鲁嘉华朱晓青王岩松夏春明
纪委书记鲁嘉华
。。2个学部和23个学院(部、中心)

校 训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简 称

工程大(sues)

创办时间

1978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理工

属 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

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

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主管部门

上海市

现任领导

校长:夏建国

党委书记:李江

专职院士

1人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