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jte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院坐落在佛教圣地山西省五台山脚下的忻州市区,距离省会太原70公里,距离五台山机场38公里。学院现有五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574.33亩,校舍总面积526753.84平方米。学院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计算机校园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室、体育馆及各类专业实验室、琴房、画室、练功房等教学设施。[1]忻州师范学院(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山西省忻州市。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创建的忻县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更名为忻州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忻州分校合并组建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合并建成忻州师范学院。学院为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忻州师范学院(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山西省忻州市。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创建的忻县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更名为忻州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忻州分校合并组建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合并建成忻州师范学院。学院为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基础条件
学院现有五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574.33亩,校舍总面积526753.84平方米。学院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计算机校园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室、体育馆及各类专业实验室、琴房、画室、练功房等教学设施。截至2019年10月,学院共有馆藏图书334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63万余册、电子图书171万册;有电子资源数据库21个。
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
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
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
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位于忻州市云中新区东侧,七一路以东,旭来街以南,云中路以西,顿奇街以北,占地面积约1619亩,总建筑面积46.1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及附属设施、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单身教工宿舍及基础配套设施等项目(不含教工住宅)。项目总投资19亿元(不含与土地相关费用),资金来源由银行贷款、学校自筹、老校区土地置换和省市政府投入等多种方式解决。新校区建设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总用地面积970.7374亩,总建筑面积379600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总投资为80299.39万元,总建筑面积为183600平方米(地上179600平方米,地下4000平方米),建设工期为36个月;二期工程总用地面积648.2653亩,总建筑面积822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满足约20000名在校生正常教学生活需求。项目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
忻州师范学院(31张)
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选址工作已顺利完,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建议书》已获省发改委批复(晋发改科教发[2247]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报告、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制、审批、报备、批复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用地已完成征地补偿工作,正在办理土地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即将着手开展地质勘察、初步设计、单体施工图设计、抗震评估等工作,其他前期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院系专业
2019年学校官网显示,学院现有26个教学单位,43个本科专业(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24个),涵盖法、教、文、史、理、工、管、艺等8个学科门类。学院现有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5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培育项目1项,山西省协同创新培育项目1项;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优势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序号 | 专业门类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所在系 | 性质 |
1 | 法学 (2个) | 法学 | 030101k | 法律系 | 非师范 |
2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3 | 政治系 | 师范j | |
3 | 教育学 (6个) | 教育学 | 040101 | 教育系 | 师范 |
4 | 科学教育 | 040102 | 物理系 | 师范 | |
5 | 学前教育 | 040106 | 教育系 | 师范 | |
6 | 小学教育 | 040107 | 教育系 | 师范 | |
7 | 体育教育 | 040201 | 体育系 | 师范 | |
8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040203 | 体育系 | 非师范 | |
9 | 文学 (4个) | 汉语言文学 | 050101 | 中文系 | 师范j |
10 | 秘书学 | 050107t | 中文系 | 非师范 | |
11 | 英语 | 050201 | 外语系 | 师范j | |
12 | 翻译 | 050261 | 外语系 | 师范j | |
13 | 历史学 (1个) | 历史学 | 060101 | 历史系 | 师范j |
14 | 理学 (12个)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070101 | 数学系 | 师范j |
15 | 物理学 | 070201 | 物理系 | 师范j | |
16 | 化学 | 070301 | 化学系 | 师范j | |
17 | 应用化学 | 070302 | 化学系 | 非师范 | |
18 | 地理科学 | 070501 | 地理系 | 师范j | |
19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070503 | 地理系 | 非师范 | |
20 | 生物科学 | 071001 | 生物系 | 师范j | |
21 | 生物技术 | 071002 | 生物系 | 非师范 | |
22 | 心理学 | 071101 | 教育系 | 师范j | |
23 | 统计学 | 071201 | 数学系 | 非师范 | |
2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080714t | 电子系 | 非师范 | |
2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0901 | 计算机系 | 师范j | |
26 | 工学 (4个) | 通信工程 | 080703 | 电子系 | 非师范 |
27 | 网络工程 | 080903 | 计算机系 | 非师范 | |
28 | 数字媒体技术 | 080906 | 计算机系 | 非师范 | |
2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080910t | 计算机系 | 非师范 | |
30 | 管理学 (8个) | 工商管理 | 120201k | 经管系 | 非师范 |
31 | 市场营销 | 120202 | 经管系 | 非师范 | |
32 | 会计学 | 120203k | 会计系 | 非师范 | |
33 | 财务管理 | 120204 | 经管系 | 非师范 | |
34 | 审计学 | 120207 | 会计系 | 非师范 | |
35 | 行政管理 | 120402 | 政治系 | 非师范 | |
36 | 旅游管理 | 120901k | 旅管系 | 非师范 | |
37 | 酒店管理 | 120902 | 旅管系 | 非师范 | |
38 | 艺术学 (4个) | 音乐学 | 130202 | 音乐系 | 师范j |
39 | 舞蹈编导 | 130206 | 舞蹈系 | 非师范 | |
40 | 美术学 | 130401 | 美术系 | 师范j | |
41 | 书法学 | 130405t | 美术系 | 非师范 |
忻州师范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0月,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565人;在编教职工1269人,其中,专任教师91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34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719人,山西省“百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省教育领域“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山西省教学名师9人,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8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4人。
忻州师范学院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 团队负责人 |
有机化学 | 赵明根 |
忻州师范学院院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 团队负责人 |
现代汉语 | 姚勤智 |
心理学 | 罗小兰 |
中国史 | 赵新平 |
英语听说 | 秦志强 |
有机化学 | 赵明根 |
代数学 | 王立志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王建国 |
工商管理 | 韩子贵 |
物理化学 | 张海容 |
自然地理学 | 冯文勇 |
电子实践 | 张志科 |
思想政治理论 | 辛文斌 |
忻州师范学院学科建设
2019年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为院级重点专业。[3]
序号 | 专业名称 | 称号 |
1 | 汉语言文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 |
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 |
3 | 化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势专业/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 |
4 | 旅游管理 |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院级重点专业 |
5 | 历史学 | 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 |
6 | 物理学 | 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 |
7 | 地理科学 | 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 |
8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 |
9 | 生物科学 |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 |
10 | 舞蹈编导 | 院级重点专业 |
11 | 思想政治教育 | 院级重点专业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院级重点专业 |
13 | 学前教育 | 院级重点专业 |
忻州师范学院教学成果
王秋生主持的“地方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截至2014年3月,学校的“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地方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结合创新教学探索——《黄河管子声》的实践”、“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与改革”、“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4项成果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
忻州师范学院办学特色
学校长期坚持教师教育实践探索。从1997年开始,根据忻州等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师范学校主导、地方政府支持、中小学校参与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师教育实践模式,至今已连续20年,每年派出两批共计40000余名本专科大学生,到忻州市各县市区和运城、阳泉、大同及海南共700余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给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精神,学院加大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教育力度,强化奉献基础教育意识,培养了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在基础教育领域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有为青年。同时,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求,完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培养机制,深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卓越教师培养机制。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院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等各级领导均给予肯定,要求我院拓宽服务山老贫困地区的路子,为提升农村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06年,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很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2007年5月,时任教育部长周济批示:“要认真总结山西忻州师院的经验,全面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半年的工作,这是师范生教育中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全面评估后指出,学院始终坚持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主动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全面推进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服务。2002年起开展“人道、奉献、博爱”的红十字精神教育,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载体,组织师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捐赠善款,至今已连续14次累计捐献3786人份造血干细胞和83万余元善款,义务献血17120袋。2008年1月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评为“红十字模范校”;先后3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5]
忻州师范学院学术研究
忻州师范学院研究成果
2012年至2013年,学院编写教材12部,发表中文核心期刊103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6篇,其中被sci收录9篇、ei收录16篇、istp收录1篇,发表省级论文296篇,专著9篇,编著18篇。[6]
忻州师范学院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5月,学院有13个学术研究机构。[4]省级高层次研究机构1个。[7]
校级研究机构: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所、五台山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陶行知研究会、元好问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忻州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材料科学研究所、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区域规划发展研究与开发中心
省级高层次研究机构:五台山文化研究所
忻州师范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2019年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学院共有馆藏图书334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63万余册、电子图书171万册;有电子资源数据库21个。
学术期刊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主要栏目包括五台山文化研究、元好问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政史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数理研究、生化研究、“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等。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以师范性、地方性、学术性为特色,引导本校广大师生和干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8]
忻州师范学院文化传统
校训
厚学启智、修德树人
“厚学”:崇尚知识,探求学问。教师要勤于钻研,厚积薄发;学生要勤奋学习,积累学识。倡导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融贯古今中西的学术追求。
“启智”:开启智慧,开发心智。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修德”: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兼具修养德行和提升素养之义,修德既是育人的根本,更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价值追求。
“树人”:培养人才,造就栋梁。体现了学院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9]
忻州师院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
校徽
校徽的主体标志为小篆“忻”字,校名为我国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先生题写。色值为c:13,
忻州师范学院校徽
m:87,y:100,k:4。
忻州,简称“忻”,别称“欣”。“忻”字有开导、启发之意,又通“欣”。《说文解字》(忻):“闓(开)也。从心,斤声。《司马法》曰:‘善者,忻民之善,闭民之恶。’”即,有德行的人开启民众的善念,制止民众的恶念。
“忻”字不仅体现了学院的区域特征,而且与学院“厚学启智,修德树人”的校训相契合,也喻示着学院事业发展欣欣向荣。
小篆“忻”字端庄挺拔,舒展流畅,格调高雅;红底白字兼具中国印的艺术美感;字体的方正与校徽的浑圆和谐统一。[9]
校旗
学院校旗为长方形旗帜,分正红色底(c:0,m:100,y:100,k:0)和浅蓝色底(c:100,m:30,y:0,k:0)
忻州师范学院校旗(2张)
两种,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或同时使用,其中,正红色旗为主旗,浅蓝色旗为副旗,主副旗同时使用时,主旗在左、副旗在右。校旗旗面正中为学院中英文校名全称和校徽。校名中文字样为姚奠中先生题写的“忻州师范学院”,英文字样为times字体,字体颜色为桔黄色(c:1,m:62,y:100,k:0),校徽颜色与字体颜色一致。旗面尺寸按国旗制作标准分为:288cm×192cm(标准一号旗)、240cm×160cm(标准二号旗)、192cm×128cm(标准三号旗)、144cm×96cm(标准四号旗),长宽比为1.5:1。校外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旗面尺寸,但必须大于同时使用的各单位及社团旗帜。[9]
系旗
学院系旗颜色分红色底(c:0,m:100,y:100,k:0)、浅蓝色底(c:100,m:30,y:0,k:0)、黄色底
忻州师范学院系旗
(c:0,m:0,y:100,k:0)、绿色底(c:85,m:15,y:80,k:10)四种,旗面由校名、校徽、系名组成。校名、校徽、系名的颜色除黄色旗用红色(c:0,m:100,y:100,k:0)以外,其它颜色旗都为白色。校名为姚奠中先生题写的“忻州师范学院” 及times字体的学院英文名,系名要使用全称,使用华文行楷字体,系名字号大于校名字号。校徽及中英文校名位于旗面左上角,系名位于旗面的正中央。旗面尺寸为:240cm×160cm(标准二号旗)、192cm×128cm(标准三号旗)、144cm×96cm(标准四号旗),校外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旗面尺寸,但不能大于同时使用的校旗。各系所用系旗由各系保存。各教学部、教辅单位、职能处室旗帜制作及使用以系旗为标准。[9]
社团建设
影视文艺类:东晓影评社
文体类:世纪圆梦艺术团、交谊舞协会、街舞协会等
实践类:大学生创业学会、海梦社等,
文学类:遗山文学社
研究类:陶研社
公益类:政史系的爱心社、法律系的法源社、教育系的心理协会
忻州师范学院发展规划
忻州师范学院科学分析挑战机遇
面对对标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抓住实施“1331工程”和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新机遇、担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使命、迎接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挑战、破解学院发展中的新问题等机遇挑战,必须登高望远,忠诚担当,戮力同心,勇往直前,把挑战转化为学院向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动力,把机遇转化为加快事业发展的新优势。
忻州师范学院一张新蓝图“三步走”
奋斗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科学发展,忠诚担当有为,团结开拓进取,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办学层次,实现跨越发展,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大学。到本世纪中叶,经过30多年的不懈奋斗,把学院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夯实基础阶段。2018年-2023年,实现“两大突破”和“一个增强”,即实现师资队伍改善的重大突破,实现办学空间拓展的重大突破,综合办学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步:提升层次阶段。2024年-2035年,实现“三个转变”和“一个提升”,即实现从外延式拓展和内涵式发展并举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从教学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变,从本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和硕士教育协调发展的转变,提升办学层次,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向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迈出关键步伐。。张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