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rwg历届大学毕业证{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99年7月的大连医科大学分校,后历经调整演变,于2004年3月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2]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zhongshan college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一所由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金真源集团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1]据2019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占地面积约738亩,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363人,在校生约4000人;设有16个教学系部,开设20个本科专业。[1]。院系设置
国际护理学院、康复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等
校 训
甚解、敏行、明仁、济世
地 址。创办时间
1999年7月
类 别
独立学院
类 型
医学
属 性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14]
教学系部 | 专业 |
国际护理学院 | 护理学、助产学 |
康复工程学院 | 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 |
应用技术学院 |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美容技术方向)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医学信息工程 |
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健康服务与管理 |
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
药学系 | 药事管理 |
临床医学系 | 临床医学 |
口腔医学系 | 口腔医学 |
国际教育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基础医学教学部 | ----- |
外语教研部 | ----- |
体育教研部 | ----- |
参考资料:[6-13][15-17] |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师资力量
据2019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363人,其中教授72人,副教授117人;有省级教学名师7人。2015年,学院有5人评为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8]
省级教学名师:杨延宗、李靖年、王绍武、段志军、姚继红、邵淑娟等[19]
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丁淑贞、孔英、李靖年、吴军、胡书海[18]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19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1]
校园映像(8张)
省级特色专业:护理学[1]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护理学[1]
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1]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应用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20-21]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护理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1]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组织学与胚胎学》《断层解剖学》[21]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立光康复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重庆中联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践教育基地、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学实践教育基地、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一生一纱时尚产业(大连)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公司[21-22]
教学成果
据2019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级、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6项。[1]
2015年6月,学院获辽宁省高教学会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2项。[23]
2017年6月,学院获批6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24]
2018年,学院有1名教师在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三等奖[25];3月,学院获辽宁省高教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26];7月,有1名教师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复赛一等奖。[27]
2018年12月,学院获批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6项。[28]
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类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新工科教学实践平台、蓝鸥科技师资培训项目、vr/ar/mr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ui项目综合实训等[29-31]
省级教学成果奖: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三等奖)、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三等奖)、基于职业胜任力构建护理本科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施(三等奖)、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三等奖)、教育信息化建设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三等奖)等[32]
省级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依托众创空间开展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的学业水平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强化健康保障特色,克服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同质化倾向的研究与实践、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明辨性思维训练》跨校修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8]
省高教学会优秀学术成果:校企合作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机制研究与实践、高校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研究[23]
省高教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6]
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民办高校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实践、我省地方高等医学院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互联网+教育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影响研究、“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培养探索、“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培养探索、高校推动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研究[24]
学生成绩
据2019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56项,其中在辽宁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辽宁省首届本科大学生护理技能大赛总分第二名、大学生“新道杯”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全国二等奖(辽宁赛区特等奖)。[1]
2018年,学院学生获批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1项。[33-34]
校园活动(8张)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智慧农业之物联网大棚、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调查研究、高校开展syb创业培训体系构建研究、erp沙盘模拟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应用研究、两种bio-oss骨代品植入拔牙窝恢复牙槽骨高度的比较、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独立院校在校护理本科生对从事高级母婴师意愿的调查分析、微云中山、“传智”网上二手书店、乐享服务平台[33]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智慧农业之物联网大棚、“手述”—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研究、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与平面设计交叉应用研究、3d打印技术在现代配饰设计中的应用、高校垃圾分类回收实践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调查研究等[34]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合作交流
据2019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英国朗赛学院、乌克兰国立第聂伯医科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中国国外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与日本npo法人国际医疗福祉人才育成机构签订护理系学生赴日就业合作协议。[35]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学术研究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科研成果
2010年-2017年,学院有多个项目获得省级立项,其中有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省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4项,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立项课题2项。[36]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题教育网站等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育人新模式的构建[36]
省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容错网络中的泛圈性和泛通性的研究、microrna-30e直接调控sox9基因表达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和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三维时空变换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网络结构中的泛圈性与泛连通性研究[36]
省级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立项课题:以参与性校园微电影为载体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证性研究、民办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证体系研究[36]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9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图书馆有图书54.62万册,开通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博看期刊网等电子资源。[1][37]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文化传统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整体采用蓝色,分为内外环两部分,外环为中英文校名,内环为鸟的图案。
校徽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精神文化
校训
甚解、敏行、明仁、济世[38]
校训
甚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是个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科研、医疗与学习活动中要一丝不苟,求真、求精,求甚解。
敏行:敏即敏捷,行即实践。实践出真知,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大医又以动手能力强为传统,因此要努力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更好地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明仁:医学伦理的体现,医者仁心,医术乃仁术。医学院校的师生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是医学院校师生应具有的操守。
济世:取自悬壶济世。医者之使命即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校训充分地体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师生在知识上完善自己,在行为上规范自己,在道德上约束自己,更好地实现知、行、德的统一。[38]
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