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院校介绍 > 正文

南昌工程学院|历届毕业证|毕业证样本k8f

南昌工程学院校徽南昌工程学院|历届毕业证|毕业证样本k8f历届大学毕业证{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南昌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此后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1]南昌工程学院(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一所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共建,以工学为主,文学、经济学、理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水利特色院校;2011年9月,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被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4年10月,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截至2019年9月,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设有15个教学院(部),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5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21人。[1]。党委书记:徐兰宾

院长:金志农。简 称

南工

创办时间

1958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理工。。江西水利电力学院

1958年,伴随着中国水利电力建设的高潮,江西省人民委员会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和技术革命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全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决定创办江西水利电力学院。

学校日常(26张)

1958年6月28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由江西省水利厅负责筹办江西水利电力学院。同时任命副省长邓洪兼任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校长。

1958年10月,根据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教学大纲,经过第一届院务委员会讨论,正式提出本科生培养。

1958年至1961年,学院共招收本科生和专科生563名。

1962年,因国家出现了暂时的经济困难,一度停办。[3]

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

1965年,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改建为江西水利水电学校 。

1978 年8月,江西省科学大会召开。会议决定,在省机电工业学校、省水利水电学校等13所中专设立大专部,学制3年。随即,省水电局党的核心小组决定:在省水利水电学校设立大专部,1978年招收大专生200人,以解决水利人才急缺的问题。[4]

1980年,江西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更名为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3]

江西水利专科学校

1983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同意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更名为“江西水利专科学校”,面向华东、华南13省招生。[4]同年,学校的部分资源并入江西水利水电学校(1985年7月与江西水利技工学校合署办公)。[3]

南昌工程学院

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1987年,江西水利专科学校更名为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成为水利电力部直属院校。

1992年,学校更名为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是国家教育部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院校。

1998年,开始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现南昌航空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1][3]

2000年,学校在管理体制上从水利部下放到地方,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来管理。[5]

2003年6月24日,江西省政府召开常务会,通过决议,在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设置南昌工程学院。[5]

南昌工程学院

2004年5月17日,教育部教发函《关于同意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南昌工程学院的通知》致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南昌工程学院,同时撤销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建制。[5]

学校大门

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签署协议共建南昌工程学院。

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同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同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

2014年10月,被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5年12月,该校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学校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3]

201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1][5]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近日下发的《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19号),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6]

南昌工程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办学条件

南昌工程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9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开设57个本科专业。[1]

学院层次专业名称
 本科水利水电工程
本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本科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本科农业水利工程
本科测绘工程
本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本科园林
本科地质工程
本科风景园林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本科土木工程
本科城乡规划
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本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本科建筑学
本科工程造价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车辆工程
本科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自动化
信息工程学院本科通信工程
本科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市场营销
本科物流管理
本科电子商务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贸易学院本科财务管理
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审计学
本科投资学
 本科新闻传播学类(含网络与新媒体、出版学)
本科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音乐学
理学院本科应用统计学
外国语学院本科英语
本科法语
本科翻译
国际教育学院本科土木工程(中荷合作)
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韩合作)
应用技术型本科本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职教本科)
本科园林(职教本科)
士官学院专科应用电子技术
专科通信技术
专科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科通信技术
专科工程机械运用技术
专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7]

南昌工程学院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2.7%;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2.6%。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92人[8]。

特聘两院院士:刘宝琛、潘际銮、山仑、温诗铸、朱伯芳、张勇传[9]

国家跨世纪一、二层次人才:扶名福[9]

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汪荣有、樊后保、陈定方、汪胜前、胡杨成、扶名福[9]

江西省教学名师:王自强、刘德辉、孙辉、杨萌、汪荣有、陆伟锋[9]

 省级教学团队(本科)
序号团队名称负责人入选年份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孙辉2008
2水电动力工程教研室刘德辉2008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陆伟锋2008
4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邓丽明2010
5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刘桂兰2010
参考资料:[10]

南昌工程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有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6个,专业型硕士点2个。[1]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1]

硕士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8]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8]

专业型硕士点
所在学院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01)水文学及水资源
(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02)水土保持
(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03)水利水电工程
(002)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04)岩土工程
(00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01)水电动力工程
(00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02)水利机械及其自动化装置设计与制造
(004)信息工程学院(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03)水电站综合自动化

南昌工程学院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南昌工程学院共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本科)7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科)4个,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1]

据2016年3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南昌工程学院共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12-13]

国家级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14]

南昌工程学院

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机械电子工程、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14]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测绘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14]

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测绘工程实验中心、现代传媒技术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15-17]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程应用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计算机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13]

省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技术经济学、操作系统、大学英语、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电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大学物理、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电子商务概论、材料力学[12-13][18]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高专教育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2009年)、mba研究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19]

南昌工程学院合作交流

截至2011年6月,南昌工程学院先后与荷兰、韩国等国家的大学

开展教育合作项目,与荷兰萨克逊应用科技大学、韩国浦项大学、韩国培材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中荷合作项目有建筑工程技术、城镇规划、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四个专业;与韩国浦项大学的合作办学专业有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三个专业;同时,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展开了研究生合作项目与本科合作项目。[20]

南昌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南昌工程学院科研机构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

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1]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22]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江西省生态水利协同创新中心[23]

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精密驱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信息协同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22][24]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水利土木特种加固与安全监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22]

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22]

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土壤与植物生态重点实验室[22]

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22]

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生态水利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金志农,2015年获批)[25]

南昌工程学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12月,近五年,学校先后获国家级项目107项、省部级项目750项,累计科研经费3.3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8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90篇;获省政府科技奖8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8]。

  2007至2013年重大项目一览表
姓名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资助经费

(万元)

项目类别
孙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贡献研究2013.6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温乐平秦汉消费文化研究2013.6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谢杰华具有延迟索赔的风险模型破产理论及相关问题研究2012.9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吴建平杉木林下植物-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相互联系对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2012.9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涂洁亚热带退化红壤丘陵区典型先锋树种碳吸存与水分利用耦合机制2012.9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计勇矿山废水污染河道底栖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标志物效应研究2012.9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桂发亮总量控制下二层规划的区域水资源配置研究2012.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徐斌基于声子晶体理论的饱和地基上周期性高架桥与隧道结构振动特性研究2012.9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孙辉子空间学习粒子群算法及在图像过完备稀疏分解上的应用2012.9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樊棠怀面向高洪期水流成像测速的目标运动矢量估计方法及试验研究2012.9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唐厚兴虚拟联盟内知识共享社会困境形成机制及其破解方法研究2012.93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陈付龙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生活建设研究2012.5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樊后保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碳吸存与碳-水耦合机制研究2011.9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黄荣珍生态恢复对红壤严重侵蚀地土壤水库重建的影响与机制2011.9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刘凯考虑缺陷的大跨度索杆膜空间结构施工跟踪与控制研究2011.9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晏建武超磁致伸缩fe-ga合金薄膜成分及结构的预测模型构建2011.9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卢全国基于惯性冲击的磁致伸缩式微小无缆驱动器研究2011.9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邓承志结构化过完备稀疏性约束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研究2011.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胡杨成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导向的多维构念及绩效关联机制研究2011.9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刘青农村小河流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2011.9343水利部公益性项目
李水弟当代中国道德社会影响力研究2011.6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嵇国平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软实力测量及其绩效影响机制研究2011.6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袁颖红氮沉降增加条件下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2010.9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胡杨成非营利组织社会创业导向研究及其实证分析2010.9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樊后保鄱阳湖流域水环境演变机理及趋势研究2010.9259水利部公益性项目
王晓兰英国儿童小说研究2010.6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邓丽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前因变量及其绩效影响机制研究2009.9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徐斌移动荷载引起多层结构动力响应与排桩的被动隔振机理研究2009.9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卢全国基于轴向非均匀磁场的gma磁滞主动抑制研究2008.9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樊后保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与碳吸存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2007.9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参考资料:[26]

南昌工程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底,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126万册,29万多种,生均图书63.38册,自然科学类图书比重占56.3%,报纸期刊1685种,各种文献资料54000多种,电子图书155万册,电子期刊16000种,重点收藏的特色藏书有《四库全书》、

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2张)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辞典》、《中国交通年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手册》、《中国水利年鉴》、《电力百科全书》、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工程索引》等。

此外,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和电子资源库共20个,包括cnki中文学术期刊、维普学术期刊、人大复印资料、springer、elsvier、wiley、ei(索引)、超星电子图书、维思博文外文电子图书、ebm电子图书、方正中华数字书苑、读秀、百链云图书馆、max个人学术空间、高校学科知识服务库、起点考试平台、环球英语雅思库、银符高校试题素材资源库、大学生就业培训数据库、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实训教学专题视频数据库、网上相关即时免费数据库等。[27]

学术期刊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是南昌工程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刊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工程管理及基础科学等领域内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工程实例等。[28]

南昌工程学院文化传统

南昌工程学院校徽

南昌工程学院标识以汉字“工”为主体设计元素,表明学校的工程特征

校徽

,由六条造型类似水的曲线构成,代表学校以工为主,经、管、文、农、艺六个学科协调发展。而水的造型,寓意学校是一所拥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水利特色鲜明的大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主体造型顶部圆形象征初升的太阳,结合主体造型,犹如一个向前奔跑的南昌工程学院的学子,热情、活泼、充满朝气,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象征学校与时俱进、奋发向上、蓬勃发展和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美好前景。[29]

南昌工程学院校训

自强不息、格物致知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自强不息”体现了几代南工人为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专科到本科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校训石

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的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绝不糊涂。

“格物致知”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期望南工学子努力追求真理、获取真知、脚踏实地、学以致用。[29]

南昌工程学院校歌

启航

我们生在水之源,

自然在心中澎湃。

让知识灌溉进脑海,

让改造成为我们的事业。

也许风雨会阻挡我们的脚步,

但我们可以用双手迎接明天。

奋斗吧,

世界是自强不息的人类,

用格物致知改变!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