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新余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v7a的最新动态,查看新余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v7a毕业证样本的更多信息,搜索并申请适合您的职位,该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历届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校始创于1985年创办的新余职业大学,1987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并入,1992年新余职业大学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新余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新余卫生学校并入,2010年3月18日,升格为新余学院。新余学院(xinyu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江西省本科高校首批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主管部门
江西省
校 训
求新、求实、求善
主要院系。创办时间
1985年
类 别
公立大学。。新余师范学校
1985年,新余师范学校创建。[2]
2002年2月,新余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并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
新余卫生学校
1960年,新余卫生学校成立。[2]
2002年2月,新余卫生学校并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
1985年,成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
1987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并入新余职业大学。
1992年4月,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归属新余高等专科学校领导。
1998年,因职能归属,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独立办学。
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
1987年,设立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
1987年,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并入新余职业大学。
1992年4月,江西师范大学新余大专班自然消失。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1985年,创办新余职业大学。[2]
学校大门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新余职业大学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新余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新余卫生学校成建制地并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新的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
2009年5月18日至20日,学校通过了省教育厅设置本科学校专家组的评估。
2009年12月27日,通过了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评估。[3]
新余学院
2010年1月2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上,在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设置新余学院获得通过。
新余学院校园风光(一)(17张)
2010年3月18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新余学院。[3]
2015年,被确定为江西省本科高校首批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4]
新余学院办学条件
新余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6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开办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28个。[5]
学院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物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 |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及其自动化 | ——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 |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 | 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 | ——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 语文教育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教育、商务英语 | 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商务日语 |
经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 会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国际交流学院 | —— | ——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音乐学 | 音乐教育 |
抱石美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 美术教育 |
医学院 | 护理学、康复治疗学 | 护理、医学美容技术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 |
高尔夫商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社会体育、市场营销(高尔夫方向)、酒店管理(高尔夫方向) |
师范学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5] |
新余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5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学科一个。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6]
新余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工796人,其中专任教师461人。聘请了以业界专家为主的外聘教师103人。学校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6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5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39人,其中博士41人;“双师型”教师255人。[7]
省级教学名师:熊春如[8]、凌水明[9]、陈裕先[10]
省级教学团队:市场营销教学团队(负责人:刘立新)[11]、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创新教学团队(负责人张发云)、融探究教学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负责人:陈裕先)、电子信息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陶瑞民)[12]
新余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8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6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位列第三,并于2018年成功申报立项为省级一流专业。学校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3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编写出版教材、专著200部。[7]
图书馆大厅
2015年7月,学校签约2015年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及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涉外文秘
省级特色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13]、商务英语[14]、市场营销[1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省级重点示范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学教育[15]、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16]
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商务英语[14]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13]、土木工程[17]
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材料物理[13]
校园小景
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环境生态学、太阳电池硅材料生产技术、健美操、建筑工程计量、机械制造基础、英语视听说、太阳电池材料、语言学概论、机械设计、数学分析[18]、管理学、排球[12]
省级创新实验区: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13]、“双线并行 合二为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
省级模式实验区:新能源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区[13]
教学成果
2011年,光伏专业系列教材被评为江西省第四届高校优秀教材。2013年,“面向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1234工程’创新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3]
2010年3月升本到2014年底,学校共获批省级教改课题81项,其中重点课题4项,共获资助经费25.7万元;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三届,获奖成果35项;校级教改课题单独立项72项。[12]
2014年,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
学生成绩
截至2015年5月,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省运会等重要比赛中多次获奖。
2014年,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88项,共有877人次参加,525人获奖。其中,全国性总冠军1项、冠军2项,国家级团体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入围奖1项;省级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一等奖49项人次、二等奖99人次、三等奖132人次。[12]
新余学院学术研究
新余学院科研机构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研究中心和研究所4个、校级研究中心和研究所8个。
校园景色
2014年5月,由学校牵头,与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开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协同联合组建“光伏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20]
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硅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21]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锂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21]
市级研究中心、研究所:新余市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余新能源研究所、新余市太阳能研究所、新余市光伏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1]
校级研究中心、研究所:太阳能研究所、中小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工程控制中心、工程咨询研究所、会计培训与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心、新余地方文化研究中心[21]
新余学院科研成果
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178项,教师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80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57篇,获得专利授权597项、科研成果奖77项。[7]
新余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5月,学校图书馆藏书139.6万册。[1]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电子图书50万种,中文电子资源包括清华同方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畅想之星光盘数据库、外文书库等,设有“胡述兆教授文库”特色书库、“新能源专业书库”和“校检共建资料室”。[22]
学术期刊
图书馆外景
《新余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新余学院主办,中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大16开156页,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2095-3054,中国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315/g4。[23]
学报的主要栏目有新能源·新材料、中小城市发展、工业技术、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生物、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高等教育教学。
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文献检索系统的全文收录和上网期刊,也是中国千余所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期刊。[23]
新余学院文化传统
新余学院校徽
校徽上部是新余学院四个字,下部是学校英文和建校时间。
校徽
校徽中间是图形化的学校主体建筑。
标志的背景是红色,文字图形部分是白色。
外部是一圈红色的环。
新余学院校训
求新、求实、求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