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院校介绍 > 正文

南京医科大学|历届毕业证|毕业证样本v5v

南京医科大学|历届毕业证|毕业证样本v5v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9月,获准成为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南京医科大学校徽南京医科大学(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是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共建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3工程”培训基地,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1]。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以及康达学院连云港校区;设有19个学院(包含康达学院);拥有25所附属医院和50多所教学医院;校本部在职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学校编制专任教师884人;拥有中文(外文)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全文电子期刊共一千多万册; 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4个、3个交叉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全国54所参评高校中获评a+等级。2019年,学校获得29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数位居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第1位。[2]。。院系设置

教学楼(5张)

截至2019年7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包括1个独立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4个本科专业,1个九年本硕博一贯制专业方向、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方向。[20]

学院设置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独立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青岛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上海十院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无锡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东方临床医学院
资料来源:[18]

专业设置

体育设施(2张)

五年制预防医学、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五年制临床药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四年制应用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四年制英语、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四年制药学、四年制眼视光学、四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四年制生物信息学、四年制康复治疗学、四年制护理学、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医药贸易与管理)、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七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临床病理诊断学)、七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六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与法学)、六年制法医学(医学司法鉴定)

南京医科大学师资力量

南京医科大学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校本部有在职教职工1800多人,其中学校编制专任教师945人。有教授218人、副教授280人,有博士生导师752人、硕士生导师2312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青年学者2名,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特聘教授3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20]并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心如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沈洪兵[21]

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励建安

南京医科大学学科建设

南京医科大学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3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工程、人文医学、健康政策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位授权点已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2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

截至2019年11月,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4位,独立设置医科院校第3位。[22-23]

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全国54所参评高校中获评a+等级,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获b+等级,药学获评b等级。[24]

国家重点学科

内科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药理学[25]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26]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27]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28]

心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公共管理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次学科评估中,南京医科大学共有5个一级学科参评,结果如下:[29]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全国排名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
1003口腔医学6
1001基础医学7
1011护理学8
1002临床医学18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30]

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7月,

学校已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建高校教学实验室、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主编6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校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得到8年最长认证周期。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医学类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11年位居省属院校第一位,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3]

国家级精品课程

卫生毒理学、机能实验学、人体结构学、医学形态实验学、口腔正畸学。[31]

省级精品课程

生理学、康复医学、医学统计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口腔修复学、诊断学、医患沟通学、病理学、外科学总论、医学寄生虫学等。[31]

国家特色专业

护理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3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康复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示范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

预防医学教学团队、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群教学团队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26所附属医院和50多所教学医院。[23]

  附属医院详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医大二附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京市浦口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江苏省老年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松江中心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对外交流

截至2019年7月,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包括美国代顿大学、美国圣约瑟夫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西班牙的cto医学培训中心、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双边合作、学术交流关系。学校于2002年恢复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校有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800多人。[33]

南京医科大学学术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科研成果

餐厅宿舍(4张)

截至2019年7月,“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承担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级成果奖5项,累计以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13990篇,论文数量、论文平均影响因子逐年增长。2019年,学校获得29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数连续6年位居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第1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23]

南京医科大学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医学模拟教育中心(msc)和自主学习中心以及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建有江苏省唯一的省级卫生政策智库健康江苏研究院以及省内唯一的转化医学研究机构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34]

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活体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

其他部委实验室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心血管病分子干预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应用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人类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异种移植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基因表达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工程中心

江苏省基因药物技术中心

其他科研机构

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

江苏省医药、农药、兽药安全性评价与研究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研究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35]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心血管病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7月,学校主办有11种学术期刊。[23]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6年,月刊,issn1007-4

368,cn32-1442/r,连续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3、4、5、6版,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等著名检索工具收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2000年底,双月刊,issn1671-0479,cn32-1606/c,秉承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办刊宗旨,本着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刊登与医疗卫生事业相关的社科类学术论文,如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生命伦理、健康管理、医学教育等领域,结合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设立重点栏目为卫生服务、金陵医史和医患沟通,为全国各级医药类高等院校师生及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前身为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于1987年,2010年改刊名为此,双月刊,issn1674-8301,cn32-1810/r。[36]

图书馆藏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馆藏书刊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为收藏重点,同时收藏化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管理学、社会科学及文艺类书刊等。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95万余册,数据库62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56万余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约 38000余种。[37]。。61 个

博士后流动站

7 个

校 训

博学至精,明德至善

专职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2 人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1 人

主要院系

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等。简 称

南医大

创办时间

1934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医药

属 性

省属重点大学

研究型大学

省部共建高校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所属地区

中国南京

现任校长

沈洪兵

知名校友

李岚清、郑国锠、王学浩、王存玉、顾东风、蒋作君等[3]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