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板|模板历届大学毕业证{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校前身为通化师范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9年成立的辽东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1958年改为通化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通化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1]。截至2019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设有20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3个校级科研院所;有专任教师688人,全日制本科生11096人,专科生829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5308人[1]。。校长:朱俊义
本科专业
50个
院系设置
20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简 称
通化师院(thnu)
创办时间
1958年
类 别
公立大学。。[7]
通化师范学院院系设置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通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通化师范学院数学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物理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化学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医药学院、通化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化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通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通化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20个教学学院和1个教学部[5][8]。
通化师范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
通化师范学院
2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历史学、教育学、民俗学。
省优势特色学科:中国史、中药学。
新兴交叉学科: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学[1]。
通化师范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9个,非教师教育专业31个,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特色专业6个。
学校共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省级在线课程5门,东西部联盟上线慕课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累积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7]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历史学、中药学。
省级品牌专业:历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
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中国高句丽史、数学分析、光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中国近现代史等。
省优秀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光学课程教学团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省优秀课程:文学概论、写作、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高句丽史、自然地理学、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数学教学论、复变函数论、热学、近代物理学、分析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数据库原理、电子商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英语教学论、综合英语等[9-22]。
建设成果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学生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校园景色(13张)
竞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4项,在第六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铜奖2项,优秀奖1项,在首届“智城精科杯”吉林省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被国家语委评为“国际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吉林省授予“吉林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吉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秦艳友教授及其夫人创办的“宝贝回家寻子网”公益活动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并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级的表彰。秦艳友教授和周繇教授分获2008年和2009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5]。
交流合作
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与国(境)外49所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及带薪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培养项目,已有174名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
学校有学历教育留学生42名、语言生4名。先后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韩国岭南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韩国清州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
2018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动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5]。
通化师范学院科学研究
通化师范学院科研成果
2016年至2018年,学校教师共承担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等国家级项目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5项。以科研国际化为引领,开展国外引智项目2项[5]。
2012年,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65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2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纵向科研经费数达393.8万元。1个项目获评吉林省高等学校建设与改革创新工作优秀项目,4项成果荣获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3个课题通过省级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验收,2011年度教师在全国14种教研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五[6]。
通化师范学院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0个,与韩国岭南大学建立“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联合工程中心”[1]。
吉林省重点实验室:长白山药用植物研究实验室、长白山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
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工程中心。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边远山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长白山文学研究基地、吉林省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
吉林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长白山文化研究基地、高句丽文化研究基地。
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高句丽研究智库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创新中心。
首批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高句丽问题研究智库。
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1][23]。
通化师范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3月31日,馆藏图书总量1533129册(其中纸
通化师范学院
质图书860994册,电子图书672135册);订购纸质期刊1508种,;报纸42种;订购及开通试用数据库15种,内容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与该院学科相关的学术门类。自建数据库3种。2004年加入calis,2008年加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2009年加入cashl,开通了联合编目、数据库联合采购、数据库建设、中外文资源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业务,实现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学术刊物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24]。
通化师范学院校园文化
通化师范学院学校标识
校标
校标中的山形喻指长白山;冉冉升起并闪烁着璀璨的明珠,寓意
通化师范学院校歌
学院的不断发展和美好前景;环绕山型的圆圈寓意学院的服务面向定位,即立足通化、白山,面向吉林及东北东部经济圈辐射全国,为基础教育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山型下的白线喻指长白山是“三江”之源,寓意为通化师范学院是培养吉林省中等学校教师的基地、培养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基地、长白山文化研究基地;两边圆点与上面的汉字校名和下面的英文校名的组合,抽象地表现了通化师范学院的对外视角,寓意学院以睿智的眼光,放眼神州,走向世界;1929为学校的建校年份。
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