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院校介绍 > 正文

江汉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mvm

江汉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mvm图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各个大学,江汉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mvm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样本图片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江汉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81年的原江汉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创办于1952年的原武汉教育学院、创办于1958年的原武汉市职工医学院。2000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88年的武汉市卫生学校并入筹建期间的新江汉大学。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新的江汉大学。2009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江汉大学。江汉大学(jianghan university),简称江大,位于湖北武汉,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省属综合性大学,省、市重点建设大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湖北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截至2018年9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565亩,建筑面积668218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涵盖经济、法、教育、文、历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1大学科门类;有18个省市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及研究生工作站;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项目共计27个。截至2019年7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涉及60个二级学科(领域);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50个校级科研机构;有附属医院8所、临床医学院2所、儿科临床学院1所;馆藏纸质图书207万册,电子书刊515万余册;专任教师1144人。截至2019年11月,有全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1-15]。18个学院[2]

校 训

立德、 致用、 兼容、 创新

校 歌

《江汉大学校歌》。简 称

江大、jhun

创办时间

2001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综合

属 性

省属重点本科高校

省市共建高校

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湖北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

主管部门

湖北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李强[16]

校长:张幸平

专职院士

1人。。原江汉大学

1952年12月,武汉市贸易干部学校创办;1954年12月,更名为武汉市商业干部学校;1958年9月,升格为武汉财贸学院;1959年12月,改为武汉财贸干部进修学院;1962年1月,改为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

1952年12月,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创办;1977年8月,升格为武汉师范学院分部;1978年6月,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部;1981年8月,改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

1980年10月,武汉大学分校、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分院、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院、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分院创办。

校园美景(15张)

1981年10月,武汉大学分校、华中工学院分院、湖北财经学院分院、武汉工学院分院合并组建江汉大学。[23]

1982年,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并入江汉大学。[23]

1985年7月,武汉大学分校复办,与江汉大学合署。

198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 “江汉大学”题写校名。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致函学校,表示对学校的发展“应该支持”。[24-25]

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

1978年,武汉市机械工业技工学校大专班、武汉市化工研究所大专班开办。

1981年8月,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创办,武汉市机械工业技工学校、武汉市化工研究所的大专班并入。[26]

1983年4月,武汉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创办;1992年,并入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合署)。

1993年5月,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25]

武汉教育学院

1952年10月,武汉市教师学院创办。

1953年8月,改为武汉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0年10月,升格为武汉教育学院。[25]

武汉市职工医学院

1958年,武汉第二医学院、武汉中医学院创办,主要开展普通本科教育。

1960年,两校合并,更名为武汉卫生干部进修学院。

1961年3月,与武汉市医学专科学院合并,更名为武汉市医药专科学校。

校园美景(21张)

1962年6月,改为武汉市医师进修学院。

1972年,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获批成为学院附属医院。

1977年至1980年,连续四年招收和培养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的普通本科学生。

1982年,学院改为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主要任务是轮训全省县以上卫生行政干部和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并担负中等卫生学校师资的专门化培养和专科进修。同年,武汉市业余医学院亦设在学院统一管理,并在武汉市第二、三、四医院,武汉市中医院、武汉市军工医院、武汉市防疫站等建立教学分部。

198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列入国家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开展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

1987年,学院成立“湖北医学院汉口办学点”,

1992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

1993年。被卫生部评定为全国成人高等医学院校“一类学校”。

1999年,随着新江汉大学筹备工作的开展,恢复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两个专业的普通本科学历教育。[27]

江汉大学新江汉大学

1998年8月,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合并,在新址建设新的江汉大学。[25][28-29]

199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合并筹建新江汉大学,筹建期为两年。[26]

2000年,武汉市卫生学校并入江汉大学(筹),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88年英国教会在汉口普爱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8][15]

2000年10月,武汉大学原副校长李进才受聘出任新江汉大学第一任校长。12月,学校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签定协议,开展特聘教授、合作培养研究生、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工作。[30-31]

校园夜景(3张)

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新的江汉大学,省属、以武汉市管为主。11月,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校区启用。

2002年6月,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3]

2003年,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成立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2007年改建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32]

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9]

2009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始建于1973年的湖北省化学研究院(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整体并入江汉大学。7月,华中师范大学与江汉大学签订共建合作协议。9月,学校与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月19日,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代表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江汉大学理事会正式成立,武汉市政协主席叶金生当选首任理事长。[33-37]

2010年3月,学校正式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5月,学校与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6月,又获得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月,学校与武汉市汉南区举行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38-40]

2011年1月,学校与武汉市农业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月,与武汉体育学院签定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合作协议。3月,学校与武汉化学工业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月,与武汉市工商业联合会签署合作协议。9月,武汉市民政局与学校共建社会工作专业。10月16日,新江汉大学组建10周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发贺信勉励江大人:“继往开来,改革创新,因材施教,凸显特色,再创辉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等为江汉大学题词或发来贺信。10月22日,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揭牌成立,6位旅法知名科学家被聘为该院研发中心首席专家;同月,江汉大学与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共建“erp(企业资源计划)实验室”。12月,学校与汉口银行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41-50]

2012年4月,教育部社科司与学校签署共建协议共同建设学报名栏。7月,湖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江汉大学实行学分制改革,江汉大学成为全省首批实行学分制改革试点的省属高校之一。12月,江汉大学在全省高校服务湖北发展推进大会被授予“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称号,并被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51-53]

2013年1月,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6月,学校与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54]

2014年4月,《江汉学术》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术论文转载指数进入全国高校百强 。6月,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江汉大学签订协议,组建“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班”。[55-56]

2015年,学校发起成立武汉第一口腔医院(江大口腔医院)。同年,学校成立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同年12月,学校与东风汽车公司共建的“汽车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在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揭牌。[57-59]

2016年1月,学校与中国种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人员、科研等方面合作参与中国种子集团“作物育种技术与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月,学校与江汉区进行产学研合作洽谈并签订共建商务金融人才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协议。7月,学校与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1月,学校与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合作签约。12月,江汉大学沌口音乐厅在学校本部启动建设。[60-64]

2017年3月,江汉大学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继续开设心血管专科护士实验班;同月,学校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共建大学生创业特区。4月,江汉大学赴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深化协同培养合作协议。6月30日,武汉植物园与学校签订“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10月1日,武汉江大女足,在中国足球女子甲级联赛中提前一轮冲上中超,同时获得年度中甲联赛冠军。11月,学校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65-70]

校园生活(14张)

2018年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江汉大学成为 “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月,学校与宁波市体育局共同签署《建立优质生源基地及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同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4月 ,江汉大学与东湖高新区签订协议,全面开启战略合作;同月,学校签署《武汉-博伦厄友好城市孔子学院执行协议》,将和瑞典博伦厄市政府合作建设全球首所友好城市孔子学院,江大也成为湖北省承办孔子学院的4所省属高校之一;同月,江汉大学“双一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5月,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江汉大学签订合作研究战略框架协议。6月,中国第一所赛车学院“中国赛车学院”在学校揭牌成立,江汉大学、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武汉经开区、武汉市体育局签署“中国赛车学院共建共管协议”。7月,和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正式签约,成立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和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江大附属医院由之前的5所加至7所。11月,学校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月,学校联合武汉市第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江大口腔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挂牌江大的临床医学院)等9家附属医院及临床医学院,成立江汉大学医学教育委员会。同年,学校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先启,成为湖北省省属高校中首个拥有自己院士的高校。[4][9][71-81]

2019年3月,江汉大学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月,学校与台湾铭传大学建立合作关系。4月,江汉大学“双一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6月,学校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6月,学校荣获湖北省“省级法治建设示范学校”称号。7月,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研究院在江汉大学成立,是全国首家专门进行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同月,江汉大学与多伦多大学联合主办“医学教育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暨第一届江汉国际医学论坛”,医学院与加方签署合作意向书。9月,学校与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1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江汉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同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六医院)增挂“武汉市第二老年病医院”,成为武汉第二家以老年病专科命名的公立综合性医院。12月,学校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月,由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武汉出版集团、江汉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武汉学高峰论坛暨《武汉学研究》《武汉城市简史》首发式”在江汉大学顺利召开;同月,中国赛车电竞实验室落地江汉大学。[82-94]

江汉大学办学规模

江汉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18个学院,共有73个本科专业。[8][12]

本科专业(不完整名单)

学院专业名称
江汉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物流管理
江汉大学法学院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历史学
文化产业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
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城乡规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业设计
江汉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
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95]
江汉大学医学院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
专科护理(涉外)、康复治疗技术[96]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园艺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数字媒体艺术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日语法语
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美术学绘画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声乐、器乐、合唱表演与指挥、舞蹈表演)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表演(服装表演与形像设计)[97]
江汉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
专科专业
继续教育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

统管理与维护)

计算机应用技术(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

(afc)管理与维护)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会计电算化

江汉大学师资力量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以柔性和全职引进并举方式聘请一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实现各学科高层次人才全覆盖。有专任教师1144人,其中正高186人,副高470人。有全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截至2019年11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楚天学者25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产业教授”3人、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省市政府专项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7人,一批专家学者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及其专项计划、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十百千人才工程”。[2][5][12][98]

全职院士(1人):谢先启[4]

双聘院士(6人):金国章、江桂斌、谢礼立、周福霖、任辉启、唐本忠[1][5]

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蔡勇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梁勇

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章伟雄[99-100]

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带教导师(1人):谢先启[101]

全国优秀教师(1人):章红[102]

江汉大学教学建设

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省级)、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13个市重点学科、4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全校本科专业数73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项目共计2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9个、省级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8个。有17门省级精品类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5][103]

2018年12月,江汉大学作为参与单位协同山东大学牵头完成的 “推进基础课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致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项目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4]2019年,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校园足球教学与指导技能大赛教学组一等奖。[105]

截至2018年12月,江汉大学有8所附属医院。截至2018年5月,江汉大学医学院有37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附属医院5所、临床医学院2所、儿科临床学院1所、教学医院5所、实习医院25所、全科医学社区实习基地5所、公共卫生实践基地1所、大型药学实践教学基地4所。其中从事临床理论、见习、实习等全程临床教学的医院8所,实际开放性床位共14000余张。建有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类(实践技能)与考官培训基地,建有武汉市红十字会医用组织综合利用与研究中心。医学院是美国国际护士资格鉴定考试站(cgfns),负责国内中南地区美国职业护士考核(ispn)考试事务,是全国医护英语等级考试(mets)考点、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点。[8][106]

不完整名单如下:

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

江汉大学(30张)

江汉大学华烁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07]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

美术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08]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

化学工程与工艺[109]

省级品牌专业(2个):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108]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

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艺、临床医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09]

省级精品课程(17个):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人体寄生虫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英国概况、病理学、植物育种学、油画技法研究与创作、化工原理、财务管理等[110]

省级教学团队(3个):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李尧)[111]、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负责人:李忠铭)[112]、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团队(负责人:于敏)[113]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4]、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4]、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5]、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6]、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7]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化工应用与创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8]

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9个):

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艺术设计学[109][119-120]

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8个):

园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法学、会计学、广告学等[121]

武汉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

李腊生创新工作室[122]

校级品牌专业(8个):

旅游管理、会计学、汉语言文学、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育教育、英语、法学[123]

校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6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英语[123]

江汉大学学科建设

江大景色(10张)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拥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涉及60个二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资格。有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省级)、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含培育)、13个市重点学科、4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1-12]

省市重点学科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

化学工程与技术[5]

省级重点学科(5个):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培育)、生物学(培育)[119]

省级重点(培育)一级学科(2个):

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108]

省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城市圈经济与产业集成管理

市级重点学科(13个):

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物理学、美术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门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临床医学、设计学、中医学[108]

校级重点学科(9个):

法学、园艺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124]

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覆盖,仅列出部分二级学科):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营销与服务工程、投融资决策与风险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体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2][125]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

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包括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体育)、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9个专业学位领域)、体育硕士(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3个专业学位领域)、应用心理硕士、电子信息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包括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全科医学11个专业学位领域)、会计硕士、艺术硕士(包括广播电视、美术、艺术设计、音乐4个专业学位领域)[125-126]

江汉大学学术科研

江汉大学科研机构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武汉市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建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设有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系统生物学研究院、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武汉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50个。[2][127]

截至2018年9月,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957.20万元。有教学实验中心(室)35个,分室120余个,可开出实验项目3236项。不仅能满足本科教学及研究生教育的需要,也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此外,新建4万平方米工程训练中心已投入使用,1.7万平方米体育小球馆已竣工。[11]

不完整名单如下:

省部级研究机构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曲艺研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2][128]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9]

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19]、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29]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19]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9]、湖北省汉江流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江汉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等[130]

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1个)

柔性光电材料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31]

其它省级研究机构(部分):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食用豆类植物自然科技资源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起重安全智控研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气体净化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武汉)基地[132]

市级研究机构

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

“分析测试中心”武汉市重点实验室[119]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武汉市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花卉(菊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复杂机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智能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9]

市教育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江汉大学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119]

其它市级研究机构(部分):

武汉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城市研究所、武汉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研究基地、武汉材料改性与成形研究基地、武汉制造业战略与发展研究所 、武汉豆类植物研究基地 、武汉延安精神研究基地 、武汉市面向珠宝行业的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133]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江汉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和武汉第一口腔医院(江汉大学口腔医院)等8所附属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挂牌江大的临床医学院。[106][134-135]

江汉大学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近五年,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7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7亿元,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4项。《江汉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12]

截至2018年9月,近五年,获各类科研项目1700余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98项(其中自科基金84项),各类科研经费累计7.3亿元。参与国家支撑计划、“973”“863”计划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7900余篇,其中sci、ssci、ei、cpci-s收录1572篇次,出版各类著作、教材298部。获科研奖励114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1441项,其中发明专利197项。实施10余项专利技术成果转让,金额800余万元。组建6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学科性公司,其中武汉国力通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江汉学术》被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江汉大学学报》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三十佳学报称号。[129][136]

2018年2月,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江汉大学八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项目获得一等奖,填补了学校在该奖项的空缺。[19]

2018年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省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胡思前教授主持完成的“气相色谱法快速分离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仿真技术与应用”、生命科学学院董元火教授主持完成的“夏枯草优质野生种质资源的筛选及推广应用”、医学院付政祺老师主持完成的“grp78在雌激素介导的胃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3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李敏老师代表江汉大学参与完成(个人排序2,江汉大学序3)的成果“大型高参数压力容器制造成套装备及其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37]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江汉大学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下属单位武汉爆破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17]

江汉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江汉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30850平方米,有26个阅览室,3770个阅览座位;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20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99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26个,电子书刊515万余册;图书馆存储系统总的物理容量达160tb。[11][138]

学术期刊

《江汉学术》是国家批准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江汉大学主办。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特色栏目有“现当代诗学研究”(教育部名栏)等。[139]《江汉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11][140]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江汉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曾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质量奖”,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和“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141]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报道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期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全文收录。期刊曾获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142]《江汉大学学报》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三十佳学报称号。[136]

江汉大学国际交流

学校致力于国际性人才培养,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师资队伍、课程安排、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学校已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建立有诸多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交换生、联合培养、短期修读、海外游学、海外带薪实习等项目。同时,学校聘请了大量外籍教师参与教学工作,每个学生都可享受到外籍教师的授课。[11]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与21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54所高校、政府及相关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帕克塞德分校、加拿大韦仕敦大学、台湾铭传大学、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法国戛纳国立音乐学院等。出台了《江汉大学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资助办法(试行)》,鼓励本校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学习,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研究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的资助力度。根据2019年学生出国(境)短期学习派出计划,学校派出10多个学生团组,共100余人赴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白金汉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等高校交流学习。派出人数约占在校研究生的24%。[143-145]

序号国家(地区)项目名称项目类别派出时间
1美国东北州立大学桥梁项目长期项目2月
2加拿大韦仕敦大学(原名西安大略大学)交流项目6月
3英国白金汉大学交流项目9月
4中国台湾铭传大学交流项目2月
5美国哈佛大学交流项目短期项目9月
6加州大学长滩分校交流项目7-8月
7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流项目
8杜克大学交流项目
9波莫纳加州理工大学交流项目
10英国剑桥大学交流项目
11帝国理工学院交流项目
12林肯大学交流项目
13法国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学院交流项目
14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交流项目
15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交流项目
16卡尔斯鲁厄大学交流项目
17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交流项目
18日本东京大学交流项目
1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流项目
20中国香港香港大学交流项目

注:以上表格资料据2019年7月江汉大学研究生处官网显示[2]

江汉大学校园文化

江汉大学校徽

江汉大学校徽以汉字作为创作元素,并进行艺术化图案表现,以此反映江汉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内涵。

校徽主体图形由汉字“江”、“大”两字构成,其中“大”字呈一伸开双臂的人形,“大”字人形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江”字的左右结构分别布局人形左右,蕴含抽象的“书本”和汉字“工”。

“江”字左侧结构寓意“书本”,象征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右侧结构“工”代表理工、工作和应用及两者结合,寓意江汉大学是一所文理兼容,重点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146]

江汉大学校训

立德、致用、兼容、创新

“立德”是做人的根本,大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断地、精心地去培养良好的德行;

“致用”是学习的根本,我们要将这些传统发扬光大,打造成江大特色;

“兼容”是学术繁荣的前提,是一种境界,一种治学方法,大学生要用“兼容并包”之心博采众家之精华,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