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院校介绍 > 正文

湖北科技学院|历届毕业证|毕业证样本sk2

了解湖北科技学院|历届毕业证|毕业证样本sk2的最新动态,查看湖北科技学院|历届毕业证|毕业证样本sk2毕业证样本的更多信息,搜索并申请适合您的职位,该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历届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1946年,成立于1937年的蒲圻师范学校和成立于1942年的湖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湖北省咸宁高级学校合并为咸宁地区师范学校,先后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咸宁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5年,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创立,1994年独立设置咸宁医学院。2002年3月,咸宁医学院、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咸宁学院;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科技学院位于湖北省咸宁市,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60个。创办时间

1937年

类 别

公办大学

类 型

理工

属 性

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2)

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5)。。咸宁医学院

1965年,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成立。

1994年,独立设置为咸宁医学院。[3]

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37年,蒲圻简易师范学校创建。

湖北科技学院(10张)

1941年,蒲圻简易师范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42年,湖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成立。

1946年,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更名为蒲圻师范学校;湖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更名为湖北省咸宁高级学校。

1971年,蒲圻师范学校、湖北省咸宁高级学校合并为咸宁地区师范学校。

1977年,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

1983年,更名为咸宁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更名为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

湖北科技学院合并发展

2002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咸宁医学院、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咸宁学院。[4]

2011年,获批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独立开展研究生教育。

201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咸宁学院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5]

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6]

2015年2月,入选湖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7]

2016年,被选入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

学校全景

湖北科技学院办学条件

湖北科技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教学院19个,本科专业60个,拥有附属医院10所、教学医院3所。[1]

本科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名称授予学位学制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医学五年
预防医学医学五年
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四年
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医学五年
五官医学院口腔医学医学五年
眼视光学理学四年
眼视光医学医学五年
护理学院护理学理学四年
药学院药学理学四年
药物制剂理学四年
临床药学理学五年
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化学(师范)理学四年
应用化学工学四年
生物科学(师范)理学四年
核工程与核技术工学四年
园林农学四年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师范、非师范)理学四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四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四年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学四年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工学四年
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四年
医学信息工程工学四年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非师范)理学四年
统计学理学四年
应用统计学理学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工学四年
网络工程工学四年
物联网工程工学四年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师范)理学四年
地理信息科学理学四年
测绘工程工学四年
工程管理工学四年
土地资源管理管理学四年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经济学四年
经济统计学经济学四年
工商管理管理学四年
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管理学四年
电子商务管理学四年
酒店管理管理学四年
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四年
翻译文学四年
商务英语文学四年
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学四年
环境设计艺术学四年
产品设计艺术学四年
人文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学四年
汉语国际教育文学四年
网络与新媒体文学四年
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四年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学四年
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师范)教育学四年
小学教育(师范)教育学四年
应用心理学(师范、非师范)理学四年
美术学(师范)艺术学四年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师范)教育学四年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育学四年
音乐学院音乐学(师范)艺术学四年
舞蹈表演艺术学四年
表演艺术学四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8-9]

附属单位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咸宁市精神病医院湖科资产经营公司
湖北科技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
孝感市中心医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汉川市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川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
鄂州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鄂州医院--------[9]

湖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拥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1]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药学

“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医药工程学科群

省级重点(特色)学科:药学、核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教育学[1]

湖北科技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425人,其中专任教师1031人,正高职称133人,博士268人,研究生导师93人;有特聘院士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11人、“彩虹学者”12人、“揽月学者”19人;拥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与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1]

中国工程院院士(特聘):张运、叶声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特聘):邓子新

全国优秀教师:刘成武等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吴基良、吴鸣虎、夏再兴、唐国华、童雪瑾、谢帮华、化长林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胡旺平、刘超

楚天学者:邹明辉、胡旺平、刘超、李家大、谌辉、李子刚、汪舰、张弛、张小铭

彩虹学者:刘义、李凯扬、吕应堂、丁虹、马萧、刘军平、张金海、谢贵安、程斯辉、陈志权、黄鹤、邓长虹、汪晖、王高华、侯炜[10]

省级教学团队:药理学教学团队、地理科学教学团队[1]

学校全景

湖北科技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1个,入选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计划,有全国性考试考点3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湖北省品牌专业4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8个、湖北省精品课程19门,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5个、湖北省创新创业和实践基地4个、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1个。[1]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药学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

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全科医学实验实训中心

全国性考试考点:全国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点、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机构

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药学院

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小学教育

湖北省品牌专业: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小学教育[1]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园林、小学教育、网络与新媒体[11]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药物制剂、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物联网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

湖北省精品课程:外科学、中国地理、诊断学、药理学、病理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解剖学等[12]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实训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语言学习中心[13]

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获得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其中由白育庭教授和刘宗南教授分别主持的《基于国家卫生人才战略的全科医学人才“123”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和《基于“合作共同体”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一等奖。[14]

学生成绩

2014年,学校学生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与西南赛区决赛特等奖;2015年,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与西南赛区特等奖;2016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电轨组二等奖,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总决赛三等奖;2017年,获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总决赛三等奖;2018年,学生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30余项,其中获“全国互联网+智慧虚拟仿真临床技能大赛”团队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医药院校药学暨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连续四年在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和体育技能竞赛等赛事中取得全国二等奖以上成绩,1人入选湖北省创业类“长江学子”。[1]

湖北科技学院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教学实践基地320余个、校企合作单位139家;先后与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印度、新加坡、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的14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1]

学校全景

湖北科技学院学术研究

湖北科技学院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3月,近五年学校教师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20余项。[1]

2010年3月1日—2011年11月1日,学校科研项目总经费1254.55万,国家级科研立项10项、省部级科研立项31项、市厅级科研立项124项、发表论文1256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43篇),获省级自然科技奖1项、国家级专利1项。[15]

湖北科技学院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湖北省“2011计划”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湖北省重点产业化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研究中心1个、咸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咸宁市研究中心(基地)2个;还设有咸宁研究院、医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油茶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软件工程研发中心、土地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1][16-17]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湖北省“2011计划”: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电机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香花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咸宁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

湖北省重点产业化创新团队: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基地:中国古瑶文化研究基地

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研究中心:鄂东南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咸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表演艺术类)、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

咸宁市研究中心(基地):咸宁市计生特殊群体心理援助与研究中心、咸宁市青春健康教育服务研发基地[1][16-17]

学校风景

湖北科技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210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开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springerlink和ebscohost等中外文数据库28个。截至2018年12月,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6万余册,每年新增中外文纸质文献4万余册;加入calis成员,实现网上联机编目,开展数字参考咨询、网上文献传递、手机图书馆等服务。[1][18]

学术期刊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科技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登载高校最新教学、科研、管理成果;追求学术性、创新性、特色性和服务

学术期刊(2张)

性,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录。[19]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重点报道学校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内容包括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祖国医学、新技术、新方法、个案报道、综述讲座、医学教育等。主要栏目有药学研究、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护理学研究、短篇报道、综述·讲座,被中国期刊网、首席医学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全文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合作期刊。[20]

湖北科技学院文化传统

湖北科技学院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

创意主题:扬帆远航,激情飞扬。

设计说明:

1、校徽以“湖北”首字母“hb”为基础设计元素组合造型,有机融入昂扬前进的船帆,同时在船帆的中心,把科技的英文缩写字母“st”,变形成一只飞翔的小鸟,突出湖北科技学院具有时代感的品牌形象;

2、整体造型恰似前进的帆船,承载光明与希望,寓意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也代表这湖北科技学院的勇往直前;

3、圆形的构图,象征和谐、美满,体现出一种凝聚力以及和谐的人文文化氛围。[21]

校旗

学校校旗以蓝色为底色,图案由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组成,位于旗面中间位置。[2]

湖北科技学院精神文化

校训

弘德、博学、敏行、敢先

“弘德”语出《华阳国志》“思弘德化,思弘德教”,强调德行修养和教化,以德立身,以德报国,旨在注重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告诫师生成才必先成人,成人唯有弘德。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同时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旨在引领教师做到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引领学生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敏行”语出《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要求师生员工敏于思考,善抓机遇,勤于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敢先”语见《咏梅》(元·杨维桢)“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赋得方圆随规矩》(清·乾隆)“法着圣人用,敢为天下先”等,是“敢为天下先”、“敢为人先”的凝练,秉承了荆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豪迈气概,强调敢于担当,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努力争先,旨在引领师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意志,以鲜明的开拓意识和首创精神,抢占先机,干事创业,奋发有为,追求卓越。[21]

校歌

《奋进之歌》

校歌曲谱

词:曹祥海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