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证|样板|模板的最新动态,查看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证|样板|模板毕业证样本的更多信息,搜索并申请适合您的职位,该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历届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武汉纺织大学初建于1958年,始称武汉纺织工学院,是原中国纺织工业部所属的行业院校;1998年经中国国家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划转为湖北省管理;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02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武汉纺织大学。[2]武汉纺织大学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校 训
崇真尚美
校 歌
《武汉纺织大学校歌》
校庆日。简 称
纺大(wtu)
创办时间
1958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理工
属 性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
主管部门
湖北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韦一良
校长:彭育园。。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
校园环境(5张)
1958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成立。
1964年,更名为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
1974年,湖北省外贸干部学校并入。[3]
武汉科技学院
1958年,武汉纺织工学院成立。
1978年,湖北轻工业学院纺织专业并入。
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3]
湖北财经高等转专科学校
1951年,中央税务干部学校中南分校成立。
学校标识
1953年,更名为中南财经干部学校。
1954年,更名为湖北省财政干部学校。
1957年,更名为湖北省人民政府财经干部学校。
1958年,更名为湖北省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1960年,更名为湖北省财金融学校。
1979年,先后更名为湖北省财政学校、湖北银行学校。
1988年,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湖北财政分校。
1994年,更名为湖北财经高等转专科学校。[3]
武汉纺织大学合并发展
2002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并入武汉科技学院。
2006年,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由湖北省教育厅委托武汉科技学院代管。
2010年,武汉科技学院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2011年,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武汉纺织大学;同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2012年,学校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4]
2018年6月,武汉纺织大学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5]
2019年11月,武汉纺织大学汉绣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6]
学校大门
武汉纺织大学办学条件
武汉纺织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3月,武汉纺织大学设有21个教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64个。[1]
武汉纺织大学专业设置 | |||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授予学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化学 | 四年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传媒学院 | 动画 | 四年 | 艺术学 |
广播电视学 | 四年 | 文学 | |
广告学 | 四年 | 文学 | |
摄影 | 四年 | 艺术学 |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
网络与新媒体 | 四年 | 文学 | |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 纺织工程 | 四年 | 工学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服装学院 | 表演 | 四年 | 艺术学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管理学院 | 电子商务 | 四年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行政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市场营销 | 四年 | 管理学 | |
物流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管理学 |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轻化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工学 |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环境工程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环境科学 | 四年 | 工学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 | 四年 | 工学 |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会计学院 | 财务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工程造价 | 四年 | 管理学 |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工学 | |
工业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工业设计 | 四年 | 工学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 四年 | 工学 | |
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
经济学院 | 财政学 | 四年 | 经济学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
金融学 | 四年 | 经济学 | |
投资学 | 四年 | 经济学 |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软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理学 | |
网络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 | |
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 | 四年 | 文学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产品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工艺美术 | 四年 | 艺术学 | |
公共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现代纺织学院 | ------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 | ------ | ---- | ---- |
国际教育学院 | ------ | ----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 | ----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
资料来源:[7] |
武汉纺织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3月,武汉纺织大学拥有1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湖北省优势和特色学科,有2个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1]
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8]
湖北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8]
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现代纺织技术、时尚创意文化[1]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一览表 |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硕士点名称 | |||||||||
哲学 | 哲学(暂未取得一级硕士学位授权) | 美学 |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
思想政治教育 | |||||||||||
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
物理化学 |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机械电子工程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工业工程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材料学 | |||||||||||
材料加工工程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
电路与系统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电力电子与光伏技术 | |||||||||||
通信与信息处理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纺织工程 | ||||||||||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 |||||||||||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
环境工程 | |||||||||||
清洁生产及资源化利用 | |||||||||||
建筑环境工程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 | ||||||||||
企业管理 | |||||||||||
技术经济与管理 | |||||||||||
艺术学 | 设计学 | 设计艺术学 | |||||||||
民族服饰文化 | |||||||||||
绘画艺术与设计 | |||||||||||
自设交叉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 | 现代纺织信息技术 | ||||||||||
设计学、工商管理 | 时尚品牌管理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 | 数字媒体艺术 | ||||||||||
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 检测技术与系统 | ||||||||||
资料来源:[9] |
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一览表 | |||||
专业学位类型 | 工商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工程硕士、金融硕士、会计硕士 | ||||
工程硕士领域 | 机械工程、纺织工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 ||||
资料来源:[9] |
武汉纺织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3月,武汉纺织大学有教职员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5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外籍院士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12人,楚天学者计划人选105人,以及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1]
类别 | 名单 | ||||||||||
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 | 徐卫林 | ||||||||||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徐卫林、曾庆福 |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徐卫林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 徐卫林 |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葛鸣松、贺经平、孙锋、邬步升、黄求根、潘宏根 赵延雯、余颖芳、沈永明、余宪虎、廖添益、沈钧平 赵恒侠、金承聪、陈克强、钱家德、袁肇曾、徐云程 王中砥、陈琪、沈瑞庆、方晓初、曾庆福、张仙珍 冯昌、谢国华、徐卫林、常亚平、张建钢、张尚勇 吴麟章、杨洪林、朱平、梅顺齐、胥朝阳、王栋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纺织材料与加工教学团队 工科数学教学团队、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 物流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 | ||||||||||
全国优秀教师 | 欧阳敏昌、田巨平、杨洪林 | ||||||||||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 徐卫林 |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徐卫林 | ||||||||||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 姜明华 |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 李静 | ||||||||||
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 | 李琼英 | ||||||||||
纺织之光教师奖 | 钱之光教育奖 | 曹明、陆必泰、梅顺齐、沈瑞庆、钱家德、杨卫丰、曾凡理、孙清华、孙菊香 | |||||||||
纺织之光教师奖 | 李建强、陈明珍、权衡、钟安华、张昌、尹敏 吴晓光、傅欣、张文辉、胡新荣、吴世林 叶洪光、陶咏真、张如全、陈益人、张智明 袁大鹏、姜会钰、朱平、李万军 | ||||||||||
中国政府友谊奖 | kuzmichev victor | ||||||||||
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 | 刘勇 | ||||||||||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 | 刘勇、黄皆明、黄李勇、朱雯、孙菊香、乔丹 |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 第一层次 | 徐卫林、曾庆福 | |||||||||
第二层次 | 田巨平、吴麟章、梅顺齐、杨卓鸿、陈明珍 曾庆福、常亚平、程建政、蓝寿荣、黎继子 | ||||||||||
优秀青年骨干人才 | 王栋、孙利 | ||||||||||
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 王栋 | ||||||||||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沈瑞庆、陈克强、任雪莉、丁国强、杨洪林 梅顺齐、曾庆福、田巨平、邓中民、朱海亮 龚文邦、夏火松、朱勇、易长海、夏东升 王栋、黎继子、张建钢、陈明珍、马俊 | ||||||||||
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 马京林、徐卫林、杨崇才、王金华、吴麟章、邹庆化 杨锋、刘慧宏、张昌、傅欣、吴济宏、刘侃 | ||||||||||
湖北省教学名师 | 夏火松、李建强 | ||||||||||
湖北省“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 夏火松 | ||||||||||
湖北省产业教授 | 赵付平、曾承、蔡明文 | ||||||||||
湖北省优秀教师 | 何小亚 | ||||||||||
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 | 钟安华 | ||||||||||
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 | 胡新荣、刘侃、权衡 | ||||||||||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 徐卫林、孙菊香、凡蓉蓉、钟安华 | ||||||||||
湖北省政府编钟奖 | kuzmichev victor、guryev alexey | ||||||||||
资料来源:[10-11] |
武汉纺织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3月,武汉纺织大学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
武汉纺织大学(2张)
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有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1]
国家特色专业:艺术设计、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1]
湖北省品牌专业:艺术设计、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会计学[11]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名单不全):服装结构设计、纺织材料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线性代数[11]
武汉纺织大学教学示范中心 | ||||||||
示范中心名称 | 等级 | 获批年度 | ||||||
纺织创意产品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15年 | ||||||
纺织印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 | 2013年 | ||||||
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 | 2013年 | ||||||
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 省级 | 2011年 | ||||||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10年 | ||||||
艺术与服装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09年 | ||||||
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08年 | ||||||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08年 |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2007年 | ||||||
资料来源:[12] |
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3月,近几年武汉纺织大学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1]
武汉纺织大学部分教学成果奖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奖年份 | 项目等级 | ||||||||
1 | 纺织行业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 2014年 |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
2 | 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009年 |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
3 | 知识管理视角的地方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与it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 2013年 | 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
4 | 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1年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 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
5 | 中美信管类专业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 2010年 |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 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 | ||||||||
6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dc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09年 | 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
7 | 高校经管专业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体系的研究 | 2005年 | 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
8 | 高校经管专业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体系的研究 | 2004年 | 湖北省第四届教育科研成 果评奖获奖成果二等奖 | ||||||||
资料来源:[13-14] |
武汉纺织大学学术研究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成果
截至2018年3月,武汉纺织大学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0余项,近几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1]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项目等级 |
1 |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 | 徐卫林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 |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超细化粉体加工技术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 | 徐卫林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3 | 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 | ----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4 | 成纱三角区中纤维的分层集聚调控及高性能纱线与织物的产业化生产 | 徐卫林、夏治刚、刘可帅、倪俊龙、张慧霞、张弘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5 | 纤维成形的静电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张如全、张尚勇、武继松、李建强、蔡光明、黄菁菁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6 | 便携式家用心血管监护器械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侯睿、张成俊、陈西曲、汤细、田微、邢光林、吕强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7 | 覆膜滤料高效袋式除尘器应用 | 余新明、吴昕怡、石零、万家学、田矿、胡明华、吴学军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8 | 污染控制与绿色合成催化材料的制备与作用机制 | 朱君江、刘丽君、徐雪莲、赵燕熹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9 | 聚酯布增强纤维网格砂布卷 | 黎珊玉、吴晓、王良、郑金明、张军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
10 | 节能环保软瓷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 徐琪、赵三平、马兆成、王臻、严治杰、邓琪、柳莎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资料来源:[15-16] |
武汉纺织大学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3月,武汉纺织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还有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
武汉纺织大学科研机构一览表 | |||||||||||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管部门 | |||||||||
1 | 湖北省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科技部 | |||||||||
2 | 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 | |||||||||
3 | 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
4 | 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
5 | 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
6 | 生物质纤维与生态染整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
7 | 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
8 | 湖北省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9 | 湖北省牛仔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10 | 湖北省服装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11 | 湖北省智能纺织材料创新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湖北省科技厅 | |||||||||
12 | 湖北省服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13 | 湖北省纺织机电研究开发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14 | 湖北省纺织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15 | 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16 | 三维纺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湖北省发改委 | |||||||||
17 | 工业雷管安全装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湖北省发改委 | |||||||||
18 | 湖北省先进纺纱技术工程实验室 | 湖北省发改委 | |||||||||
19 | 生物基纺织材料清洁生产与高值利用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 湖北省发改委 | |||||||||
20 | 纺织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
21 | 生态苎麻产业关键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
22 | 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
23 | 企业决策支持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
24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 湖北省文化厅 | |||||||||
25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纺织与服装研发推广中心 | 湖北省经信委 | |||||||||
26 | 武汉纺织服装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市科技局 | |||||||||
27 | 武汉服饰创意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市科技局 | |||||||||
28 | 武汉市生态染整及功能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市科技局 | |||||||||
29 | 武汉市大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市科技局 | |||||||||
30 | 武汉纺织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 | 武汉市科技局 | |||||||||
资料来源:[17] |
武汉纺织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78万册,数字化与电子图书量30002gb,电子图书149.69万余种,电子期刊6.39万种;截至到2016年底,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各类数据库222个,建有纺织服装专题图书数据库、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等7个自建特色数据库。[18-19]
学术资源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创刊于1988年,曾用名《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和《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封面[20]
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中辟有纺织理论与应用研究、服装工程研究、纺织机械研究、纺织经济研究、数理科学研究、化学与化工研究、生物学研究,环境科学研究等栏目;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辟有:服装与艺术研究、广告与传媒研究、哲学与美学研究、地方经济研究、社会与法学研究等栏目。[20]
《对外经贸实务》创刊于1983年,是由武汉纺织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从2008年开始,已经连续四届被评为北大核心期刊。[21]
《服饰导刊》创刊于2012年,是由武汉纺织大学主管、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服饰类专业学术期刊;该刊开设服饰理论、服饰技术、服饰美学、服饰文化、服饰艺术、服饰摄影、服饰人物、服饰政策、服饰营销、服饰品牌、服饰战略、服饰经济、服饰贸易、服饰广告、服饰前沿、服饰史论、特色服饰、民族服饰、地方服饰、古代服饰、专家荐稿等栏目;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来源期刊,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中教数据库收录。[22]
武汉纺织大学合作交流
2017至2018学年,武汉纺织大学先后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农业理工州立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波若分校、俄罗斯莫尔多瓦国立大学、俄罗斯维亚特卡国立大学、俄罗斯东西北利亚技术与管理大学、俄罗斯国立阿尔泰技术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纺织与轻工业学院、柬埔寨柴桢大学、巴基斯坦伊科拉大学(伊斯兰堡校区)、印度尼西亚加札马达大学、孟加拉国莫拉那帕夏尼科技大学等中国国外高校签署交流合作协议。[18]
武汉纺织大学文化传统
武汉纺织大学形象标识
校标
释义:学校校标以汉字偏旁部首“纟”结合六边形同构而成。[2]
校徽
徽章
释义: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含有校标、中英文校名的长方形证章。[2]
武汉纺织大学精神文化
校训
崇真尚美[1]
校歌
校歌
《武汉纺织大学校歌》 |
作词:杨洪林、王生宁 作曲:刘思远 |
筚路蓝缕,纺织开辟丝绸之路;敢为人先,知行合一创造文明 充真善美,科技艺术秉承创新;继往开来,霓裳扬起长江豪情 爱和梦想从这里出发,让我们携手共创明天的绚丽辉煌 啊,纺大纺大,自强不息;美好理想,辉映长空 纺大纺大,经天纬地,伴我们一路前行,为梦想只争朝夕,只争朝夕 三湖之畔,回望十里桃李芬芳;阳光之城,屹立百年教育希望 担当有为,师生同心书写华章;青春无悔,振兴中华争做栋梁 爱和梦想,从这里出发,让我们携手共创明天的绚丽辉煌 啊,纺大纺大,自强不息,美好理想,辉映长空 纺大纺大,经天纬地,伴我们一路前行,为梦想只争朝夕,只争朝夕 啊,纺大纺大,自强不息,美好理想,辉映长空 纺大纺大,经天纬地,伴我们一路前行,为梦想只争朝夕,只争朝夕 伴我们一路前行,为梦想只争朝夕,只争朝夕 |
资料来源:[23] |
武汉纺织大学学校领导
武汉纺织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韦一良 |
校长 、党委副书记 | 彭育园 |
党委副书记 | 刘在洲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唐敏、黄运平、罗锦银、姜明华 |
资料来源:[24] |
武汉纺织大学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职年限 | |||
党委书记(党组织负责人) | 刘英才 | 1958.08—1960.07 | |||
王建元(代理书记) | 1960.07—1961.11 | ||||
黄浮沉(临时党支部书记、主持工作) | 1979.08—1981.02 | ||||
周业震 | 1983.11—1987.10 | ||||
沈焕明 | 1987.10—1988.10 | ||||
章默英(女) | 1991.06—1994.12 | ||||
罗兵 | 1994.12—2006.06 | ||||
尚钢 | 2006.06—2015.11 | ||||
韦一良 | 2016.01— | ||||
资料来源:[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