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洛阳理工学院|历届毕业证|毕业证样本p3j的工作环境。立即免费加入求职必备网。看看您认识哪些洛阳理工学院|历届毕业证|毕业证样本p3j毕业证样本。洛阳理工学院|历届毕业证|毕业证样本p3j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洛阳理工学院(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五所转型发展试点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1]。截至2018年11月,洛阳理工学院占地面积2229亩,有王城、开元、九都三个校区,总校舍建筑面积93.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设有14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和5个专门教育学院,开设5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747人,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96万人。[2]。校 训
致知,致善,致能,致新
主要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
学校地址。简 称
洛理、lit
创办时间
1956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
属 性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百校工程[1]。。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洛阳大学合并组建升格为洛阳理工学院。
2011年4月,郑州大学与洛阳理工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郑州大学成立。
2013年,学校被确立为河南省首批五所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2014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5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与洛阳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签约仪式在河南科技大学举行。[5]
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本科院校[2]。
洛阳理工学院办学条件
洛阳理工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1月,洛阳理工学院设有14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和5个专门教育学院,开设53个本科专业[2]。
院系 | 本科 | 专科 |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 | 材料工程技术(硅酸盐工艺) |
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中俄合作) |
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控制技术 |
洛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 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 |
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 建筑工程技术 |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 | 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生物技术 | 工业分析与检验 |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 | 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经济信息管理 |
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 | 财务管理、会计学 | 会计 |
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 | 装饰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影视广告 |
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应用日语、商务英语 |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工作 | 文秘、法律事务 |
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 | 学前教育、音乐表 | 小学教育、舞蹈表演、心理咨询 |
参考来源:[6-7] |
洛阳理工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1月,洛阳理工学院有教职工174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431人,博士学位教师221人,硕士学位教师805人,“双师型”教师7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有硕博研究生导师近40人,聘有包括两院院士、中原学者、博士生导师在内的200余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还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348人[2]。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杨小林[8]
省级教学团队: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控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9-10]
洛阳理工学院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卓越工程
洛阳理工学院(15张)
师项目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5个。在2013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洛阳理工学院《培养建材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一等奖。[11]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14]
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训、模拟电子技术[15]
省级精品课程:建材机械与设备、玻璃工艺学、数据结构、机械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15]
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建材机械基础教学实验教学中心、水泥生产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洛阳理工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联合培养硕士点3个。
省级重点学科:材料学、岩土工程[16]
郑州大学-洛阳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点:控制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7]
洛阳理工学院交流合作
截至2017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
已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工艺大学、韩国映像大学、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等10所国外高校开展教研合作;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联合建立了材料研究中心,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爱尔兰开展了5个合作办学项目,并接受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
洛阳理工学院学术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有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育)2个。
洛阳理工学院(3张)
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南省水泥与混凝土生产力促进中心[18]
省级工程实验室:有机钼(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开发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9-20]
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育):河南区域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古都文化研究中心[21-22]
洛阳理工学院科研成果
根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近5年来,洛阳理工学院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共计391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04项。
在“十一五”期间,洛阳理工学院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2011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项,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10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32项、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7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创新人才计划2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项、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19项、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计划3项。[23]
2010年-2011年6月期间,洛阳理工学院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有近150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主编、参编学术专著、教材近200部;共有13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其它科研获奖200多项。[23]
2011年,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洛阳理工学院有81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29项。[23]
洛阳理工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224万册,中外
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
文期刊2402种,电子图书148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学科导航数据库》和《springer》等23个中外文学术期刊数据库,收藏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民国丛书》和《四库丛刊》等套书,有河南地方史志和河洛文化研究资料等特色文献。[24]
●学术期刊
1.《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1991年立卷,是由洛阳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为季刊,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常设栏目有:材料与化工研究、土木工程研究、机械工程研究、计算机与自动化和数理研究等。学报先后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张)
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25]
2.《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1986年立卷,是由洛阳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河洛文化、语言学坛、数量经济学以及综合类栏目,河洛文化为该刊特色栏目。学报先后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26]
洛阳理工学院文化传统
洛阳理工学院形象标识
●校训
致知,致善,致能,致新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即获得知识;要想端正自己的心;必先诚实自己的意;要想诚实自己的意,必先广泛地获得知识;要想广泛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了解天下事物的理。[27]
致善:这是人的道德成长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美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善”的人。
致能: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在学习中不断增强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致新:要善于创新,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要勤思敏学,乐于求新;要勇于创造,不断探究,使自己成为一个“创新”的人。
●校徽
洛阳理工学院校徽采用甲骨文“鼎”与“人”为主要元素:“鼎”在古代象征科技水平,意寓洛阳理工学院具有科学技术基础和历史文化传统,肩负着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传承河洛文化的重要责任;“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标志中“鼎”“人”合一,意寓着洛阳理工学院鼎立人中、鼎立中原、鼎盛全国、融入世界,紧跟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校徽通过黄河、洛河
校徽
、伊河汇聚一起,流畅弯曲的河流曲线,预示黄河文化与河洛文化博古通今,生机盎然,表达高等教育具有上善之水的大气、潜心育才的职责和滋养万物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