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毕业证|样板|模板图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各个大学,嘉应学院|毕业证|样板|模板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样本图片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嘉应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1949年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与广东省省立梅州师范学校(1937年创办)合并组建广东梅州师范学校,1970年更名为梅县地区师范学校,1982年在梅县地区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嘉应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嘉应师范专科学校与嘉应大学(1924年创办、1985年复办)合并,1990年定名为嘉应大学;2000年嘉应大学与嘉应教育学院(1980年创办)合并组建嘉应学院;2001年梅州师范学校并入嘉应学院,定名为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2003年梅州市卫生学校并入嘉应学院,定名为嘉应学院医学院;2016年12月,学校成为广东省教育厅、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1][3]嘉应学院(jiaying university)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建设高校。[1-2]。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08.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教仪设备总值2.47亿元,有2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59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764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5018人、成教学生12174人。[4]。校 训
勤俭诚信、立己树人
校庆日
11月8日
地 址。创办时间
1913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综合
属 性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建设高校(2018年)
主管部门
广东省。。嘉应师范专科学校
1913年春,梅县女子师范学校在梅县懿德、崇实两所
嘉应州最高学府(27张)
女子学校的基础上合并成立。
1937年秋,广东省立梅州师范学校创办。
1949年,广东省立梅州师范学校和梅县女子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广东梅州师范学校。
1970年,广东梅州师范学校更名为梅县地区师范学校。
1982年,在梅县地区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嘉应师范专科学校。[5]
嘉应大学
1924年,嘉应大学创办。
1927年,嘉应大学停办。
1985年4月,嘉应大学复办。
1988年秋,嘉应大学与嘉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统称嘉应大学。[5]
嘉应教育学院
1980年8月,梅县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成立。
1983年,梅县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梅州教育学院。
1986年,梅州教育学院更名为嘉应教育学院。
广东省梅州师范学校
1913年,广东省梅州师范学校成立。[6]
广东省梅州市卫生学校
1951年3月,广东省梅州市卫生学校成立。[7]
嘉应学院合并发展
2000年3月,嘉应大学与嘉应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定名为嘉应学院。
2001年,广东省梅州师范学校并入嘉应学院,定名为嘉应
嘉应学院西校门(新校门)广场
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2003年,广东省梅州市卫生学校并入嘉应学院,定名为嘉应学院医学院。[1]
2004年,嘉应学院成为广东省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6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2年,学校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卓越教师、卓越律师和卓越工程师。
2013年6月8日,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被选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成为广东省首批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之一。[8]
2018年11月,嘉应学院入选“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建设高校。[2]
嘉应学院办学条件
嘉应学院院系设置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开设59个本科专业。[4]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数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
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 | 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 |
文学院(客家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新闻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 |
政法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历史学、社会工作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资产评估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音乐学、舞蹈学 |
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 |
医学院 | 药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
资料来源:[9] |
嘉应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1门,广东省特色重点二级学科3门。[10]
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地理学[10]
广东省特色重点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应用化学、体育教育训练学[10]
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体育学[2]
嘉应学院师资力量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764
清幽校园(44张)
人,专任教师1269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25人、副高职称354人、博士170人、硕士716人。截至2018年8月,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4][9]
省级教学团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中国史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函数论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双师型优秀护理教学团队、公共心理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地理信息科学教学团队、植物学教学团队[9]
省级教学名师:苑星海、何日胜[9]
嘉应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有省级精品课程21门。[9]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9]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9]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生物科学、园林 、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运动训练(足球方向)[9]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数学与数学应用、小学教育、地理信息科学、物理学、历史学 、护理学[9]
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9]
省级精品课程(名单不全):结构化学、电路分析、客家音乐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职业技能、有机化学、植物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体解剖学、植物生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c语言程序设计、混凝土结构、经济法学、数据结构、文字学[9]
教学成果
2011年6月,嘉应学院获七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立项。[11]
序号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
1 | 李俊夫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定向培养基层“党政战略后备人才” |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 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 ||||
2 | 冯君 | 客家学特色与历史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
3 | 彭梦侠 | 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研究 | |||||
4 | 何日胜 | 地方性高校教材建设成功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探索 | |||||
5 | 王金道 |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创新与师范技能训练体系研究 | |||||
6 | 索光举 | 创新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
7 | 蔺云 | 创新思维:数学文化教育教学的主旋律----高等数学课程教改探究 | |||||
资料来源:[11] |
嘉应学院学术研究
嘉应学院科研机构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客家研究院、1个校级研究院、1个校级研究所。[5][12]
研究院名称 | 属性 | ||||||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 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 | ||||||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 | |||||||
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 | |||||||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
粤台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
资料来源:[13] |
校级研究院:嘉应学院客商研究院[14]
校级研究所:嘉应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15]
嘉应学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发表客家研究论文10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30多部,承担科研课题200余项,其中与中国国外院校合作课题近20项,参与中国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9]
学院部分科研成果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负责人 | ||||
1 | 加权hilbert空间的若干特征 |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刘小松 | ||||
2 | 基于nf-kb通路的浦桃种子酚类化合物改善胰 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和构效关系研究 |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张声源 | ||||
3 | 中国左翼文学的想象与叙述(1927-1949) |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 | 陈红旗 | ||||
4 | 20世纪王船山文学思想研究史 |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 石朝辉 | ||||
5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雪核心竞争力中介平台论研究 |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 | 陈明 | ||||
6 | 晚清民国时期粤东北客家侨乡民间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肖文评 | ||||
7 | 基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杜德栎 | ||||
8 | 孔隙弹性问题的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及其预处理算法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曾玉平 | ||||
9 | 老化猪粪炭内源铜锌在硫化物矿区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环境风险研究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王开峰 | ||||
10 | 双酚f和双酚s对斑马鱼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陈伟庭 | ||||
资料来源:[16-18] |
嘉应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图书馆有藏书224.6万册,电子图书105.45万册,纸质期刊2234种。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拥有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5个,购买读秀学术搜索平台、超星移动图书馆等数据库14个,有专题数据14个、电子图书7个、试用电子资源30个、自建数据库6个。[9][19]
学术期刊
《嘉应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是由嘉应学院主管、主办
嘉应学院图书馆(4张)
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设有客家学研究、中央苏区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研究、政治与哲学、法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高教研究、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物理与电子信息、化学与环境、建筑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地理科学与生态、体育科学等栏目;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扩展期刊。[20]
嘉应学院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8月,近年来,嘉应学院与中国国外17所高校签署合作意向书;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先后组织16批次63位专家学者到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高校参加客家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校选派教师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进修培训;2017-2018 学年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4人。[21-22]
嘉应学院文化传统
嘉应学院形象标识
校徽
释义:学校校徽内圆鸿雁状图案是“嘉”字的汉语拼音首写字母“j”,象征
校徽
嘉应学院培养的人才展翅飞翔;圆内似树叶又似双手状的是“应”字的汉语拼音首写字母“y”,象征培养人才;整个图案象征学校地处“三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学校校徽底色为蓝色,中文、英文及园内树叶图形为白色;学校校名由饶宗颐教授题写。[1]
嘉应学院精神文化
校训
勤俭诚信、立己树人[1]
嘉应学院校训
校歌
《嘉应学院之歌》 |
周溪河闪耀着青春的波光, 耀着青春的波光, 梅子岗天天升起新的太阳, 升起新的太阳。 我们在嘉应学院的旗帜下集合, 豪情满怀,志气昂扬,志气昂扬! 周溪河永远在心中流淌, 永远在心中流淌。 梅子岗处处洒满绚丽的霞光, 洒满绚丽的霞光。 我们从嘉应学院的旗帜下出发, 拥抱未来,托起辉煌,托起辉煌! 勤俭诚信、立己树人, 我们要成为民族的栋梁! 扬起风帆、乘风破浪, 向着理想的彼岸远航,远航! 勤俭诚信、立己树人, 我们要成为民族的栋梁 扬起风帆、乘风破浪, 向着理想的彼岸远航,远航![23] |
嘉应学院学校领导
嘉应学院现任领导
职务 | 名单 |
党委书记 | 吴琦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杨洲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陈铭贵 |
党委副书记 | 罗任权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罗嘉文、袁铎、张丽霞 |
资料来源:[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