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院校介绍 > 正文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g3b

校徽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g3b历届大学毕业证{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校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84年10月。2009年3月,学校升本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内地通往藏区的门户——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学校是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民族师范院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截至2019年7月,学校占地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1.28万平方米。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5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0554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0.15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2.3万册,纸质图书80.3万册。[1]。校 训

和合大美、自强不息

校 歌

《香巴拉并不遥远。简 称

甘肃民院,gncn

创办时间

1984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民族

属 性

省部共建大学。。[1]

教学名师:

类别姓名
全国模范教师张筱兑---
甘肃省级教学名师龙布杰---
资料来源:[5-6]

甘肃省级教学团队:

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获批时间
1藏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教学团队道周2011年
2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王克文2012年
资料来源:[7]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7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5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专业设置
专业所在系(院、部)专业名称学制授予学位
汉语系汉语言文学4年文学
应用语言学(藏汉双语)4年文学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4年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方向)4年理学
藏语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4年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藏语)4年艺术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藏语方向)

4年文学
应用语言学(汉藏翻译)4年文学
体育系体育教育4年教育学
藏汉双语理科系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4年理学
物理学(藏汉双语)4年理学
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年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藏汉双语)4年工学
教育科学系学前教育4年教育学
学前教育(藏汉双语)4年教育学
小学教育(中文与社会)4年教育学
小学教育(科学与数学)4年教育学
外语系英语4年文学
英语(旅游英语方向)4年文学
历史文化系历史学4年历史学
历史学(藏汉双语)4年历史学
地理科学4年理学
酒店管理4年管理学
物理与水电工程系物理学4年理学
物理学(应用物理方向)4年理学
水利水电工程4年工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化学4年理学
生物科学4年理学
动植物检疫4年农学
美术系美术学4年艺术学
艺术设计学(民族工艺)4年艺术学
音乐舞蹈系音乐学4年艺术学
舞蹈学4年艺术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系财务管理4年管理学
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方向)4年管理学
社会工作4年法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4年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向)4年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藏汉双语)4年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藏汉双语、法学方向)4年法学
资料来源:[8]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9门,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26项。[1]

特色专业:

序号专业名称专业负责人批准级别批准时间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藏语·教师教育)龙布杰省级、国家级2010
2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方向)王克文省级2011
3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师教育·藏汉双语)吉喜省级2011
4学前教育王红玉省级2013
资料来源:[9-10]

甘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

精品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负责人立项时间
省级精品课程文学概论巩巧梅2008年
藏族历史龙布杰2011年
心理学理论与实务(藏汉双语)赵文进2011年
数学分析(藏汉双语)席进华2012年
藏族文学史拉加才让2012年
经典诵读指导巩巧梅2013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孟虎军2012年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经典诵读指导巩巧梅2015年
资料来源:[12-17]

教学成果:

部分教学成果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获奖等级获奖时间
1构建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 为民族地区培养适切性人才张俊宗等省级一等2009年
2民族院校“援教顶岗”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道周等教育厅级2009年
3创新活动课程模式,构建“两个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张俊宗等省级二等2011年
4面向民族聚居区培养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李锦煜等教育厅级2011年
5“藏汉双语”师资培训“课例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道周等教育厅级2011年
6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陈富荣等教育厅级2016年
7基于学生实践能力搭建“三三五”的联合培养平台李锦煜等教育厅级2016年
资料来源:[18-19]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20]

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藏学(安多藏文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甘肃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民族教育学、高寒生物化学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的作用,先后为民族地区培养2万余名合格人才,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9年、2014年学校两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命名为全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3年被确定为甘肃省第十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5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1]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术研究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研究机构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建有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重点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现有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华大典·藏文卷》编纂工作站、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心、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等12个研究机构。[1]

重点科研机构
序号名称类别时间
1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10
2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培育基地2013
3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2014
4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4
资料来源:[2][21]

校级科研机构
名称成立时间名称成立时间
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8月河洮岷历史文化研究室2008年7月
藏语言文学研究室2008年7月河洮岷民间文学研究室2008年7月
民族美术研究室2008年7月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4月
民族音乐舞蹈研究室2008年7月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2008年7月
藏文信息化研究室2008年7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2008年7月
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7月民族体育研究所2010年5月
资料来源:[3][22]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科研成果

学术讲座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教师发表论文2101篇,其中在sci、ei、cssci分别收录22、49、104篇;授权专利142项;出版专(译)著99部,教材118部;承担科研项目307项,其中国家及部委项目25项、省级项目38项、厅级项目45项、横向项目18项、校级科研项目181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2项。[1]

2015年7月,学校张俊宗教授的专著《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回应》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桑吉克副研究员的专著《藏语喻词分类及运用研究》获二等奖,杨文教授的专著《逝去的宗教硝烟》获三等奖。[23]

2009-2015年,学校承担科研项目41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部委项目22项、省级项目71项、厅级项目77项、横向项目18项、校级科研项目209项。[22]

2009—2014年,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101篇,其中分别在sci、ei、cssci来源期刊发表13、45、86篇;获得授权专利35项;出版专(译)著66部,教材90部;获省级以上奖励42项,其中《赛仓·罗桑华丹文集》(1—9卷)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22]

2009-2014年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一览表
主持人项目名称项目类别时间
王太嘉陵裸裂尻鱼的分子系统地理学与同属种间基因渐渗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2014
贡巴扎西藏族古代诗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2011
贡去乎尖措藏语语音发展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2011
阿旺嘉措敦煌文献中的苯教写卷考释及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2
白交平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冷战“治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2
卓玛措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2
西道草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目录编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2
桑吉扎西藏族宗教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3
拉布杰巴桑《格萨尔》史诗典型人物超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3
房继荣藏区民间占卜类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4
多杰东智甘青川民间南木特藏戏的演出团体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4
资料来源:[24]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图书总量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2张)

为67.82万册,生均62.00册,当年新进各类纸质图书4.30万册,生均年进书量3.93册;订购数据库9个,电子图书265.50万(种)册,电子期刊1万(种)册。图书馆以藏文文献、师范类图书为主,电子型文献260余万种(册),另有cnki(中国知网)、北大法意、读秀学术搜索、移动图书馆等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电子期刊近1万种,年订购中外文印刷型报刊1200余种。[25-26]

馆内藏有精装豪华版《四库全书》、《大藏经》(藏文)、《龙藏经》(藏文)、《回族典藏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等大型珍贵图书。从2009年底开始引进江苏“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纸质文献实行全开架,集藏、借、阅、展、研为一体。[25]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2张)

《甘肃高师学报》

学校出刊了8期《合作民族师专学报》(内刊,汉文综合版),后于1996年并入由兰州城市学院原兰州师专等五所大专院校联办的《甘肃高师学报》。《合作民族师专学报》(藏文综合版)为半年刊,属全国藏语言教学与研究机构内部交流学术刊物,试刊于1990年,截止2008年底出刊30期,被《中国藏学》等全国藏文公开期刊多次索引。[27-28]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起学校创办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汉、藏两文版)。[27-28]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在省内78所中小学建立了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在北京、广东、福建等省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2014年,与合肥工业大学开展水利水电和太阳能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甘南州地震局共同筹建“甘肃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11月,学校藏区非遗重点实验室与中国藏学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达成正式合作意向,西藏文化博物馆在学校设立甘南藏区数字资源采集点。[22][26][29]

2016年,学校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与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高校达成意向性合作办学协议,与俄罗斯奔萨大学达成合作意向。[30-33]

校园环境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文化传统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校标识

校训

和合大美、自强不息[34]

校徽

校徽

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部分由红蓝白三色组成,图案融合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英文首写字母:gncn,造型为鸿雁、讲台和红日,下方有“1984”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毛体“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字样,下方是英文“gansu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字样。[34]

校旗

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面正中缀中文校名,校名文字颜色为白色。[34]

校歌

《香巴拉并不遥远》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

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啊... 香巴拉并不遥远

啊... 香巴拉并不遥远

它就是我们 我们的家乡

它就是我们 我们的家乡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那里夜朗风清,那里一片安宁

那里人儿善良,那里一片清香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啊... 香巴拉并不遥远

啊... 香巴拉并不遥远

它就是我们 我们的家乡

它就是我们 我们的家乡

它就是我们 我们的家乡

资料来源:[34]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