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学院|毕业证|是什么样的i3d历届大学毕业证{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张廷扬在慈氏寺创办蒙城师资讲习所;1952年,建成蒙城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22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亳州学院。亳州学院(bozhou university),简称亳院,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截至2019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925亩,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固定资产6亿元,馆藏图书63万册;设有11个教学院系,开设有22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417人,有在校生近8000人。。院系设置
中文与传媒系、外语系、教育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音乐系、体育系等
校 训
善学善教、育己育人
校 歌。简 称
亳院
创办时间
1909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综合
属 性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
主管部门
安徽省。。新中国成立前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张廷扬在慈氏寺创办蒙城师资讲习所。
校园风光(6张)
1916年,蒙城县知事汪篪开办蒙城师范传习所。[1]
1929年,蒙城县开办师资养成所,学制一年,培养小学教师。
1933年,蒙城县立中学附设简易师范班,培养乡保小学教师50名。
1943年,开办双涧简师,学制4年。
1948年11月,因受淮海战役战火的波及而停办。
安徽省蒙城师范学校
1952年,为县办蒙城县初级师范学校,校址万佛塔旁大寺,即今城关三小院内。[2]
1953年9月,学校从城内迁至南关外。
1956年7月, “蒙城县初级师范学校”改名为“安徽省蒙城师范学校”。
1978年,创办英语班,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建设。
1980年,蒙城师范被省政府定为省重点学校。
1991年,被批准为阜阳地区小学师资培训中心。
1990年,被批准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师资培训项目学校。
1991年,通过了各级教育部门考核评估,国家教委表彰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 同年被省教委确定为“新方案”试点校。
1996年,接受国家教委的检查评估。
1999年,顺利通过了全省教育教学综合评估,获得“安徽省优秀师范学校”称号,同时被确定为省五年制小教大专班招生试点学校。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徽省蒙城师范学校升格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首届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班招生。
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
2010年,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并入(合署)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1年,亳州幼儿师范学校独立办学。9月1日起,学校整体从蒙城县迁移到亳州市谯城区。
亳州学院
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批准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亳州学院。[3]
2016年5月20日,亳州学院举行揭牌仪式。[4]
亳州学院办学规模
亳州学院院系设置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925亩,在校生近8000人。设中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生物与食品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教育系、中文与传媒系、外语系、美术系、音乐系、体育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1个教学院系。[5]开办22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2]2017年,亳州学院计划新增设的6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生物工程(酿酒方向)、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经济与金融、运动康复。[6]
院系 | 专业 | ||
中药学院 | 药学(本科)[7]、中药学(本科)、制药工程(本科)、药物分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 | ||
中文与传媒系 | 汉语言文学(本科)、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化产业管理(本科)[3]、语文教育、汉语、广告设计与制作、新闻采编与制作 | ||
外语系 | 商务英语(本科)、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商务日语 | ||
教育系 | 学前教育(本科)、小学教育(本科)[3] | ||
美术系 | 环境设计(本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 ||
音乐系 | 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学(本科) | ||
体育系 | 运动康复(本科)、体育教育(本科)、社会体育、体育保健 | ||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开发方向)、计算机教育、数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 ||
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 生物工程(本科、酿酒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酿酒工程(本科)、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应用化工技术 | ||
经济与管理系 | 经济与金融(本科)、物流管理(本科)、应用统计学(本科)、电子商务(本科)、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青少年工作与管理 | ||
思政教研部 | - |
亳州学院师资力量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17人,其中教授53人、副教授106人,专任教师中博士46人。[5]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152人(博士17人)。学院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坛新秀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2]
全国优秀教师:李金泽
省级教学名师(高职):张立驰[8]、张良[9]、王玉民、王甫成、李颖、刘峥[10]、张慧芳[11]
省级教坛新秀(高职):曹帅、康宇[11]、王永、徐建中[12]、谢东[13]
省级教学团队(高职):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欧阳文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负责人:王正明)[14]、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王永)、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唐树乔)[11]
亳州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项,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2项。[2]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数学教育[15]
省级特色专业 (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学前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15]、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商务英语[11]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职):会计电算化、初等教育、美术教育[15]、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11]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高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心、化学化工实训(实验)中心[16]、心理实验中心[11]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高职):药物分析与华佗国药校企合作基地、生物技术人才实践教育中心[17]、物流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1]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职):卓越药物分析检验技师人才计划[18]、卓越白酒酿酒技师人才培养计划[11]
省级精品课程(高职):亳文化概论、经济法、综合英语、小学英语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9]、解析几何、教师书写技能[11]
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高职):“雪中飞”创客空间、追梦大学生创客空间[11]
教学成果
截至2016年6月,学校学生在国家、省级学科与技能竞赛中获奖420多人次。[20]2010年-2012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8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 | ||||
获奖年份 | 获奖级别 | 获奖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
2012年 | 一等奖 |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 王正明、张慧芳 | |
2013年 | 三等奖 | “服务引领、项目驱动、学赛结合” —数学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 杨景保、徐建中 | |
2013年 | 三等奖 | 高职高专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 胡利华、沈晓燕 | |
2013年 | 三等奖 | 基于新课程的教师培训项目——教具制作的开发与实施 | 张良 | |
2013年 | 三等奖 | 高职经管类erp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刘峥、朱丽 | |
2013年 | 三等奖 |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胥振国、向敏 | |
2013年 | 三等奖 | 服务区域经济的中药专业校内“企业化+车间式” 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 刘耀武、程磊 | |
2013年 | 三等奖 | “传统为基、理实一体、仿真模拟”突显传统与现代 紧密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 鞠康、刘耀武 | |
2010年 | 三等奖 | 现代汉语实用教程和现代汉语实用教程习题解答与相关资料 | 胡利华[21] |
亳州学院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北上广、长三角、在亳知名企业共40余家签订合作协议,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36个,校内建设校企共用实验实训中心150余个。设置生物技术及应用(古井班)、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古井班)、药物分析技术(华佗国药班)、生物制药技术(华佗国药班)、药物制剂技术(华佗国药班)。[2]
对外交流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广泛开展校地、校企、校政、校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推进产教学研一体化,促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打造融实习实训、就业与一体的合作平台。学院与菲律宾德拉萨大学、泰国博仁大学、韩国汉拿大学、韩国又松大学、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台湾敏慧医护管理专科学校、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院校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学院与北京甲骨文公司、京师国际教育集团、上海昌硕集团、广东安东物流等30多家“北上广”、“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合作,开展实质性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古井集团、华佗国药、广印堂药业等本地知名企业合作。[5]
亳州学院学术研究
亳州学院科研机构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建有基础教育研究所、文化旅游研究所、古井文化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亳州市智慧产业与物联网技术研究所、亳安中药日化研究所、中医药文化研究所、绿色能源技术与应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22];设立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亳州分院;成立亳文化研究中心,设立亳州市五禽戏研究基地、亳州二夹弦研究中心。[2]
亳州学院科研成果
2014年至2015年,学院教师共获得专利号62项。[23]
截至2015年7月,亳文化研究中心成功申报省部级课题20项,在三类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24]
2015年获得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4项,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横向课题10项。共获得科研经费56.6万元。[25]
2016年获得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8项、重大项目1项,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3项,国家人文专项任务1项。共获得科研经费51万元。[26]
亳州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图书馆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馆藏图书6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839种,电子图书近62万册。购买cnki中国知网、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正保多媒体数据库、tkbs师范教育专题数据库、台湾华艺学术文献数据库、地方志数据库资源等中外文数据库23个。
学校图书馆与网上报告厅、九羽数字图书馆、非书资料中心、超星电子图书、安徽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展开合作,通过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为读者获取所需文献。[27]
学术期刊
《亳州学院学术研究》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
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它创刊于2003年,季刊。
开设有亳文化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哲学与社会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研究、高职教育研究、等常设栏目。
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学报,2013年在全省报刊质量监测考评中,“亳文化研究”栏目获省级“特色栏目奖”。[28]
亳州学院文化传统
亳州学院校徽
校徽由篆体“亳”字、芍花、手书“亳州学院”、英文校名及1909等
校徽
元素组合而成。“亳”字代表着亳州古老的历史文化。芍花为亳州市花,芍花型背景显示亳州地方特色。手书校名浑厚有力,遒劲沧桑。英文校名采用等线型字体。1909代表着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标志整体简洁清晰,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且易于识别、传播。
释“亳”:亳,专用于地名,今安徽省亳州市。“亳”作为帝喾和成汤都城,大约有4600年的历史。“亳”字历史悠久,最早见甲骨卜辞,许慎《说文解字》说亳“京兆、杜(社)陵亭也,从高省,乇(读zhe)声”。京、杜(社)陵亭意为国家高大祭祀的社庙,“乇”是有垂穗的一种原始植物,代表了泛指的五谷。亳是商建立国家的标志,是商成汤王的都城,殷人祭拜宗庙的所在,代表了殷商的社稷,含义高深,从亳字上可以了解汉字悠远的历史和文化。[29]
亳州学院校训
善学善教,育己育人[30]
大学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善学善教旨在坚持
校训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促进师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共同提高师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学会学习,使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成为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知识、追求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己育人旨在坚持德育首位,促进师生以德立身、以德帅才,明德至善。教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自立立人”,自觉育己,学高身正,为人师表。学生自觉自律,亲师乐学,德才兼备。师生互勉互育,共同进步。[29]
亳州学院教风
严谨、垂范、求真、拓新[2]
亳州学院学风
勤学、善思、砺志、进取[2]
亳州学院(4张)
亳州学院学校领导
亳州学院历任领导
姓名 | 时间 | 职务 | |||
张廷扬 | 1909.2 | 蒙城师资讲习所创办人 | |||
汪篪 | 1916 | 蒙城师范传习所开办人 | |||
高润民 | 1952-1962.7 | 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 |||
张政举 | 1962.8-1975.8 | 书记兼副校长 | |||
牛之良 | 1975.9-1984.6 | 书记兼校长 | |||
田世杰 | 1984.7-1997.12 | 校长 | |||
张如镜 | 1993.1-1997.6 | 书记 | |||
杨玉萍 | 2001.8-2002.2 | 书记 | |||
孙道德 | 2003.5-2004.6 | 副书记、校长 | |||
刘伟 | 2004.7-2009.7 | 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 |||
王正明 | 2009.8-2014.10 | 副书记、校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