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rs6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据2019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先后建立了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系、卫生管理学系、护理学系、药学系、公共课程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和生物医学系,设有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和公共事业管理等本科专业。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是2003年由安徽医科大学创建,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学院秉承安徽医科大学90余年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宗旨,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办学、质量兴校”的发展思路。2017年11月遵照教育部26号令要求,由安徽医科大学与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是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本科高校。。学院现拥有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翡翠路15号;新校区位于合肥市新站区相山路789号。[1]。。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
临床医学
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师资力量
临床医学院依托安徽医科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以下参考安徽医科大学)。
截至2014年4月,该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73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8.72%,博士生导师178人,硕士生导师1356人。
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骨干教师,卫生部、人事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百人计划”,“皖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校领军人才等30人次。
有16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和sci源期刊任职,6人次担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3人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主委,1人在亚洲学术组织担任主席,9人入选教育部高校医药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10多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有1个高校高端人才引进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115”科技产业创新团队。1名教授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皮肤病遗传学创新团队
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科技创新团队、皮肤病的遗传学研究团队
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技术应用与开发创新团队、抗炎免疫药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造血干细胞移植创新团队[1]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学单位
该院设有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卫生管理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巢湖临床学院(附属巢湖医院)、第四临床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省立临床学院、阜阳临床学院等教学机构。[1]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术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机构
学校成立了临床药理、皮肤病、卫生事业管理等65个省、校级研究所。出版的国家级及面向全国发行的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5种。学校藏书86万余册,中外文印刷期刊及网络电子版期刊30余万册,为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
学校同德国、瑞典、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了密切的交流,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科研合作。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成果
学校共承担“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9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高校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三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一项。
2009年度,该校发表论文全国高校排名第44位,全国医药类高校排名第12位,国内论文被引全国高校排名第66位。先后以责任作者单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学》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该校张学军教授研究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文化传统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校徽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校徽是由安徽医科大学校徽演变而来。内圆由“迎客松”、“蛇杖”和“临床医学院”三个元素组合构成,其中“迎客松”代表学校位于安徽省,“蛇杖”象征学校的医学属性,“临床医学院”为学校的名称。外圆上方“安徽医科大学”为郭沫若所题的中文校名,下方为安徽医科大学英文全称。校徽的整体颜色为蓝色,容易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寓意着医学的博大、宁静、严谨和稳重。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校训
“好学力行,造就良医”是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分别于1933年和1934年为安徽医科大学前身———上海私立东南医科大学师生的题辞。
蔡元培题词[1]
“好学”、“力行”是古贤之言,出自《中庸》。“好学”是“致知”的必经之道,强调的是自觉;“力行”是“致知”的升华之本,倡导的是实践。好学并且力行,方能进入“致知”的“自由王国”。
“造就”、“良医”是两个通俗的现实话语,质朴无华。“造就”是锤炼的过程,是方法,上承“力行”并将“力行”具体化。
人才的造就有其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是自身修养,它以自觉即“好学”为其主,“力行”为其辅,主辅并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此可称其为内因;客观是外在培育,以教育为其主,养成为其辅,“力行”既有教育的一面,又有养成的一面,它同社会环境,特别是学校环境融合在一起,构成通往“目标”的重要条件,此可称其为外因。
主客观并进,内外因结合,就是目标“造就”过程。“良医”即医学教育的目标,是指道高德馨、学富术精的医生,他们应是是德才兼备的人类健之卫士,当以人民利益为上,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神圣职业。[1]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校风
求真、求精、求新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团体
学生会、乐队、广播站、大学生团体工作委员会(下设11个社团,其中读书社专设指导老师)、精神文明执勤队(专设指导老师)、记者团(专设指导老师)、院刊《致远》部(专设指导老师)。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会于2003年成立,隶属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现下设机
社团(10张)
构有:秘书部、纪检部、学习部、宣策部、文娱部、权益部、体育部、外联部、社团服务部等多个部门。
《致远》系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院刊,由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主管、学工部薛政老师指导、《致远》部主办,创刊于2006年9月,每学期发行一期,单期发行1000册,创刊至2014年发行逾万册。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记者团成立于2007年10月20日,是隶属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分团委的校园传媒机构,由党总支特派指导老师指导记者团日常工作。每年开办校报部业务培训班1个,举行文化活动3场左右、交流会2场左右、义务劳动1~2次。[1]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知名校友
许嵩,中国内地男歌手。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奇迹乐队
王琦,安徽省六安市副市长。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校园环境
南校区规划面积378.5亩。
校园风景(7张)
划分为教学楼区、学生公寓区、学生餐厅区、运动场区、篮球场区、综合训练馆区、花园区等7大板块。
新校区规划面积500亩。划分为教学楼区、学生公寓区、学生餐厅区、运动场区、篮球场区等板块。。王琦、奇迹乐队、dreaming舞社
主管部门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