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 训
厚德,求真,励学,笃行
校 歌
《与共和国同行》
专职院士
4(中国科学院3人+中国工程院1人) 人 人
主要院系
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 个
学校地址
西安市长安区西沣路兴隆段266号(南雷村)
学校代码
710126
主要奖项
通信教育部排名全国第二
电子教育部排名全国第四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2011年-2016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1年-2016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2011年-2016年)
学校层次
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
985科技平台
2个
目标定位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校庆日
10月15日。1934年,增设高级班,负责轮训干部。[4]
1935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通信学校代号为红星第三大队,8月,红星第三大队同四方面军报务训练班合并,恢复为通信学校学校。后同陕北的无线电学校合并,组建为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学校地点在瓦窑堡九沟台,后迁至延安裴庄一带、三原云阳镇。[4-5]
1937年1月,随党中央迁入延安,在延安的川口、盐店子长期办学,通称“延安通校”。[4]
1942年,改名为“电信工程专门学校”,专业设有:电信工程队、有线电队、干部队、机务班等。[4-5]
1944年,中央军委气象队创建。[4]
1945年,晋察冀无线电训练班升格为晋察冀无线电专科学校。[4-5]
1947年3月,在河北阜平解放区,在晋察冀军区无线电训练大队的基础上,建立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4-5]
1948年,中央军委三局电讯队创建。后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晋冀鲁豫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中央军委气象队、中央军委三局电讯队合并组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执行师级权限,下分三个大队。[4-5]
1949年7月,学校从获鹿县搬到了张家口,改建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张家口市原国民党军队的兵营为校址,11月27日举行了开学典礼。[4-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升格
1952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将军委工程学校一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二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三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机要干部学校迁至长春。后大连工学院电讯系、西南通信学校工程系并入,升格为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后更名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4-5]
1955年,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更名解放军通信学院。[2]
新毛主席亲笔题词(2张)
1958年,迁址西安,解放军通信学院更名解放军通
信兵学院。[5]
1959年,被中央确定为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2]
1960年1月,解放军通信兵学院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军电),设有22个专业,在10个专业上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军事工程技术学校。[2]
1963年9月1日,由通信兵划归国防科委领导。[5]
1966年4月1日,转为地方建制,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更名西北电讯工程学院。[2]
1972年6月,首届工农兵大学生入校学习。[2]
1988年1月,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
1994年4月,学校“211工程”顺利通过部门专家预审。[2]
1998年7月,学校获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
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2]
2003年,学校征地3000亩,开始建设新校区。[2]
2002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西安市三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2004年,教育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签署共建学校协议。学校南校区投入使用。[6]
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7]
2008年1月,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三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教育部支持学校整合国防特色优势平台,国防科工委支持学校承建国防科技国家实验室。[8]
2010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9]
2011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学校先进雷达技术学科获批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7-8]
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7]
2013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生院揭牌成立。[10]
2014年,由学校牵头组建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正式通过“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7-8]
2016年,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继续共建学校,成为全国仅有的两所连续三轮入选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的重点院校之一。[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大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学校简介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壮[12]丽的秦岭北麓,占地3000余亩,教学区规划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教工住宅小区约500亩。新校区距西安市中心21公里,距校本部13.5公里。整体规划建设融 “人文—科学—环境”于一体,人本思想沁入其中,充分彰显了高品位、特色性、园林式与智能化的现代化大学校园风采。新校区可满足2.5万名学生与2500户教工的教学、生活需要。
新区图集(5张)
2001年12月,学校正式向陕西省计划委员会提出申请,计划征地建设南校区。2002年4月,获得批复。根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和我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分别于2003年批复我校在西安市长安区征地3000亩建设新校区。
根据学校建设“国内,国际知名大学”的总体目标,按照“人文化、数字化、园林化、国际化”的理念,南校区的三大设计(总体规划、景观绿化、标志性建筑)进行了国际招标,确定了“两轴一环六组团”的建筑和景观布局方案,确定了标志性建筑争创“国家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共分三期实施建设。[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师资力量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和北校区共用电子资源。图书馆馆藏文献约61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34万册,电子文献约380万册,中外文现刊1300种,拥有45种平台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共计约120个,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9100余人,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技术物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等16个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四。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22人,硕士生导师759人。学校有院士3人,双聘院士10人,“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4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8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0人。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912人,有院士4人
北校区主楼
,双聘院士1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万人计划”领军才入选者3人、青年拔尖才入选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青年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5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何梁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才工程” 培养对象10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学指导委员会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3人。[8]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165人,占60.93%,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42人,占17.89%,副高级职称 823人,占43.04%;中级职称583人,占30.49%;未定职级9人,占0.47%。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760人、占91.9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49人、占65.32%,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509人、占26.62%。[14]
2017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同月,入[15]选首批国家“双”世界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5-16]。11月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该学院系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的实体性学院。[17]
院士一览
类别 | 名单 |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职) | 保铮、郑晓静、郝跃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职) | 段宝岩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 | 包为民、沈绪榜、武向平、张明高 |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 | 于全、张锡祥、王小谟、孙玉、张光义、吕跃广、张明高、周寿桓、杨士中 |
资料来源:[18] |
教学名师一览
类别 | 名单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郑晓静、田捷、魏志义、王龙、李建东、杨银堂、廖桂生、高新波、郭立新、刘宏伟 | ||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 段宝岩、郝跃、田捷、吕跃广 | ||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专家 | 沈八中、夏香根、郑喆坤、罗智泉、alessandro giua、屈嵘、witold pedrycz、陈渤、史罡、刘威、王忠良、周歧发、敖金平、黄恒、黄柏铭、常晶晶、gwanggil jeon |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 郑晓静、焦李成、郝跃、杨银堂、李建东、廖桂生、田捷、马建峰、高新波、郭立新 |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 保铮、郝跃、段宝岩、田捷、郑晓静 |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保铮、梁昌洪、吴顺君、郝跃、周渭、郭立新 | ||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 梁昌洪、孙肖子、傅丰林、刘三阳 |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李云松、邢孟道、杜兰、朱樟明、田聪、公茂果、白雪茹、王从思、刘静 | ||
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 公茂果、杜兰、王爽 | ||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 焦李成、杨银堂、李赞、郭立新 | ||
资料来源: |
教学团队
级别 | 团队名称 | ||||||||
国家级 |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 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微波教学团队 |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 ||||||||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团队 | 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 ||||||||
陕西省级 | 电路信号与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微波教学团队 | |||||||
微电子特色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团队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 |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 ||||||||
管理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 | 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 | ||||||||
应用物理学专业教学团队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
密码学专业教学团队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数学建模教学团队 | ||||||||
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 | 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团队 |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电子工程教学团队 | ||||||||
网络工程专越计划核心课程体系教学团队 | 通信网络教学团队 | ||||||||
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教学团队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 ||||||||
科技英语教学团队 |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团队 |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团队 | ||||||||
资料来源:[20-2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9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26],开设52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7]
部门设置
类别 | ||||||||||
二级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
独立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 | --- | ||||||||
资料来源:[27-28] |
专业设置
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科门类 | ||||||||||||||||||||||||||||||
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工学 | ||||||||||||||||||||||||||||||
信息工程 | 工学 | |||||||||||||||||||||||||||||||
信息安全 | 工学 |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工学 |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工学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信息对抗技术 | 工学 | |||||||||||||||||||||||||||||||
计算机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网络工程 | 工学 | |||||||||||||||||||||||||||||||
物联网工程 | 工学 | |||||||||||||||||||||||||||||||
机电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自动化 | 工学 | |||||||||||||||||||||||||||||||
电子封装技术 | 工学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工业设计 | 工学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工学 |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电波传播与天线 | 工学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金融学 | 经济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
工程管理 | 管理学 | |||||||||||||||||||||||||||||||
工业工程 | 管理学 |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人力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管理学 | |||||||||||||||||||||||||||||||
行政管理 | 管理学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
统计学 | 理学 | |||||||||||||||||||||||||||||||
人文学院 | 录音艺术 | 艺术学 | ||||||||||||||||||||||||||||||
哲学 | 哲学 |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学 | ||||||||||||||||||||||||||||||
日语 | 文学 | |||||||||||||||||||||||||||||||
翻译 | 文学 |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工学 | ||||||||||||||||||||||||||||||
微电子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工学 |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 | 理学 | ||||||||||||||||||||||||||||||
生物医学工程 | 工学 |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理学 |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工学 | |||||||||||||||||||||||||||||||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 应用化学 | 理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资料来源:[29-30]具体招生信息详见学校招生官网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陕西省级特色专业2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7个,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11个,国家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58门,陕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6门;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7个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18个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4]、电子信息与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1]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改革实验班、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2]
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8]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33]
重点专业一览表
级别 | 专业名称 | ||||
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电子封装技术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 | |||
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 | 信息安全 | 通信工程 | 网络工程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电子信息工程 | 微电子学 | |||
软件工程(设2个建设点) | --- | --- | |||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网络工程 | ||
软件工程 | 公共管理 | 信息安全 | |||
集成电路工程 | -- | --- | |||
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信息安全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
陕西省级特色专业 | 信息对抗技术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应用物理学 | 工商管理 | 自动化 | |||
生物医学工程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信息安全 |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网络工程 | |||
软件工程(设2个建设点)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微电子学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陕西省级名牌专业 | 通信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电子信息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微电子学 | |||
信息安全 | 信息对抗技术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软件工程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应用物理学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 | --- | |||
资料来源:[34-40] |
精品课程一览表
级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微波技术基础 | 信号与系统 | 预测与决策(网络教育) | ||||
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 | 高等数学(高职) | 计算机网络(网络教育) | |||||
模拟电子线路基础 | 通信原理 | 高频电子线路 | |||||
微处理器类新技术实验 |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 |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 | |||||
线性代数 | --- | --- | |||||
陕西省级精品课程 | 通信原理 | 微波技术基础 | 信息与编码理论 |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编译原理 | 通信网络基础 | |||||
信号与系统 | 计算机导论 | 数字图象处理 | |||||
大学物理 | 高等数学(高职) | 数据库系统原理 | |||||
现代密码学 | 数学分析 | 光电子技术 | |||||
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 | 电路分析基础 | 高等数学 | |||||
雷达对抗原理 | 微机系统及应用 | 高频电子线路 | |||||
c++程序设计语言 | 光学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
自动测试技术 | 操作系统原理 | 雷达原理 | |||||
微处理器类实验 | 固体物理 | 大学英语 | |||||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 | 随机信号分析 | 数据结构 | |||||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 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 |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 |||||
信息管理学 | 物理实验 | 管理经济学 | |||||
电磁学 | 应用统计学 | 计算机图形学 | |||||
科技英语 | 半导体物理 | 电子材料 | |||||
固态电子器件 | 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 预测与决策 | |||||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 | 线性代数 | 大学体育 | |||||
数学建模 | 纳米电子学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 |||||
计算机通信网 |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 |||||
资料来源:[22][41-42]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级别 | 中心名称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 |||||
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 | ||||||
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 | ||||||
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 |||||
光信息与功能元器件教学实验中心 |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 ||||||
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 ||||||
现代物理实验实验教学中心 | 电波测量与天线实验教学中心 | ||||||
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
生命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
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中心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 ||||||
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
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 | --- | ||||||
资料来源:[22][24-25][43-45] |
教学成果
2015-2016学年,学校学生共获各种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674项,其中: 国际奖38项、国家奖83项、省级奖 553项。 2015年,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学校2支代表队全部获奖,其中全国一等1项、全国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校37支参赛队共有10支获国家一等奖,9支获国家二等奖,国家奖总获数位列全国第一 。[14]
部分教学成果一览表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类别 | 时间 | ||||||||
全国计算机专业评估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 蔡希尧等 | 国家级一等奖 | 1993 | ||||||||
《电子线路》系列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 孙肖子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3 | ||||||||
团结奉献,锐意改革,扎扎实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 李仕锦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3 | ||||||||
电子机械学科建设 | 叶尚辉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3 | ||||||||
最优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果和经验 | 陈开周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3 | ||||||||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整体建设水平 | 石宝魁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7 | ||||||||
创建有特色的应用数学系,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 刘三阳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7 | ||||||||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材) | 李学干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7 | ||||||||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及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 | 傅丰林等 | 国家级一等奖 | 2001 |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材建设与改革(教材) | 王永山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1 | ||||||||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孙肖子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5 | ||||||||
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型资助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 | 杨军诚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5 | ||||||||
信息安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李晖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9 | ||||||||
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体系及其支撑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 龙建成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9 | ||||||||
面向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武波等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9 | ||||||||
资料来源:[4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流”建设学科,3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8]。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一览表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
电路与系统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 | 密码学 | ||||||||
资料来源:[47-48]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9]
省部级重点学科
应用数学 | 无线电物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机械电子工程 |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密码学 | 情报学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军事通信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光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电路与系统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计算数学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物理电子学 |
软件工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光学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资料来源:[50] |
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机械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军队指挥学 | 物理学 | 数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 | --- | --- |
资料来源:[50]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光学工程 |
机械工程 | 数学 | 物理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军队指挥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网络空间安全 | --- | --- |
资料来源:[50]具体学位授予内容详见:[51]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数学 | 光学工程 |
机械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物理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 | 公共管理 | 应用经济学 | 教育学 |
统计学 | 军队指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软件工程 |
网络空间安全 | --- | --- | --- |
资料来源:[50]具体学位授予内容详见:[51] |
专业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类别 | 领域名称 | 类别 | 领域名称 | ||||||||||||
金融 | — | 工程 | 控制工程 | ||||||||||||
应用统计 | — | 计算机技术 | |||||||||||||
翻译 | 英语笔译 | 软件工程 | |||||||||||||
工程 | 机械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
光学工程 | 航天工程 | ||||||||||||||
仪器仪表工程 | 项目管理 | ||||||||||||||
材料工程 | 物流工程 |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工商管理 | — | |||||||||||||
集成电路工程 | 公共管理 | — | |||||||||||||
资料来源:[51]具体学位授予内容详见:[51] |
学科评估
2012年,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2,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4。[52]
根据2012年7月数据显示,学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53]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汇总
学科名称 | 全国排名 | 学科名称 | 全国排名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 软件工程 | 34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 | 机械工程 | 29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7 | 数学 | 36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 | 物理 | 32 | ||||||||||||
光学工程 | 20 | 情报学 | 20 | ||||||||||||
资料来源:[5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学术研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6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6个111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陕西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47]心,共建1个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7]
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共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雷达认知探测、成像与识别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群体(廖桂生,2016年)[54]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55]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学科实[55]验室: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网络[55]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55]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国际联合中心: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5]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家级2011协同创[56]新中心[56]: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集成电路与微纳器件协同创新中心、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固态照明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智能感知与计算协同创新中心[57]
国家111引智基地: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创新引智基地、移动互联网安全创新引智基地、复杂环境光电信息感知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8]
各类重点实验室一览
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电子信息对抗攻防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输入/输出重点实验室 | |||||||||||||||||
电子对抗重点实验室 | 电子机械重点实验室 | ||||||||||||||||||
无线电物理重点实验室 | 微波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 ||||||||||||||||||
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 软件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 | ||||||||||||||||||
电子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 微电路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智能材料与传感器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 ||||||||||||||||||
通用电子仪器及测量重点实验室 | 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
数学建模重点实验室 | 新型激光器件与光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石墨烯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超大规模电磁计算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级工程中心 | 大功率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 |||||||||||||||||
陕西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复杂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教育部天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陕西省社科基地 | 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 --- | |||||||||||||||||
资料来源:[55][59] |
创新团队(群体)一览表
负责人 | 团队(群体)名称 | 类别 | 立项时间 | ||||||||
田捷 | 智能信息处理 | 教育部创新团队 | 2006 | ||||||||
李建东 | 宽带无线通信 | 2008 | |||||||||
廖桂生 | 雷达信号处理 | 2009 | |||||||||
马建峰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2010 | |||||||||
焦李成 |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 | 2011 | |||||||||
高新波 | 视觉计算与协同认知 | 2013 | |||||||||
高新波 | 影像处理与安全传输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2014 | ||||||||
资料来源:[60-6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科研成果
项目承担
2014年,学校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中获批总经费7247.3万元,获批各类项目总计130项,其中,面上项目5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8项,重点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其他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联合基金项目1项。[38]
论文发表
据esi2012年统计,学校工程学学科2002-2012年发表sci论文总数为2033篇,总被引次数为6365次,篇均频次3.13;计算机科学学科发表sci论文数总为788篇,总被引次数为1090次,篇均频次1.38。在esi评价的所有22个学科中,学校共发表sci论文4621篇,篇均被引频次2.62。[63]
科研获奖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4项。[14]
科研国家级获奖一览表
名称 | 项目 | 主要成员 | 年度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用于集成系统和功率管理的多层次系统芯片低功耗设计技术 | 杨银堂 | 2016 |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图像结构建模与视觉表观重构理论方法研究 | 高新波 | 2016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氮化镓基紫外与深紫外led关键技术 | 郝跃 | 2015 |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xxx目标分类技术 | 刘宏伟 | 2015 |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大规模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异构自组织技术 | 李建东 | 2014 |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基于自然智能的学习与优化基础理论研究 | 焦李成 | 2013 |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异构多域无线网络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 | 马建峰 | 2013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应用 | 段宝岩 | 2013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深空通信压缩与传输技术及应用 | 李云松 | 2012 |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基于大形变和低质量的指纹加密方法与应用 | 田捷 | 2012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xxx雷达 | 苏洪涛 | 2011 | ||||||||||||
资料来源:[31][6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12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约270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226万余册,外文图书20万余册,中文期刊合订本约8万余册,外文期刊合订本15万余册。年新增中文图书9万册,外文图书约1000册,中文期刊860种,外文期刊18种,报纸约110份。[14]
按教育部calis制定的数字资源计量指南,图书馆共有电子文献约484万册。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全文学术文献涵盖了国外电子期刊1万余种,中文电子期刊1万余种;国外电子图书7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101万种;国外学位论文全文60余万篇;国内学位论文全文超过300万篇;国外5个学协会的会议论文100多万篇,国内学术会议论文超过200万篇;国外科技报告全文超过130万篇;中国专利全文超过500万篇。[65]
学术期刊
根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主办3个期
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电子科技》。[6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ei核心库,被国内外多种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被ei全文检索;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优秀科技期刊奖,2012年荣获首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rccse中国威学术期刊(a+)”。[67-6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ei核心库,被国内外多种权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被ei全文检索;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优秀科技期刊奖,2012年荣获首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66][69]
学术期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双月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以发表社会科学类理论学术论文为主要特色。[66][69]
《电子科技》创刊于1987年,月刊,主要刊载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其相关领的最新动态信息、综述及技术类论文[66][69]
西安科技大学观光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合作交流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截至2017年9月,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7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5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中国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46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7]
校园环境
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 | 大学生活动中心 | 南校区信远楼 |
新区教学楼d栋 | 新校区风景 | 图书馆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文化传统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
学校校徽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的拼音头字母简写“xd”为主体构型,主体构型下为建校年份(1931)。校徽内环为一条电子旋绕轨迹,内环外上书毛体校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下为学校英文名称“xidian university”。[2]
标准色有西电红、西电蓝两种。西电红(cmyk:c0 m100 y100 k20,rgb:r175 g33 b37,pantone:s88-1cvs),西电蓝(cmyk:c100 m70 y0 k10,rgb:r0 g65 b130,pantone:s197-1cvs)[2]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上部为学校校徽,下部为中文校名全称和校名英译全称标准组合。[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求真,砺学,笃行[2]
校歌
《与共和国同行》 商子秦作词,陶龙作曲 星星之火,照耀着我们,照耀着我们的忠诚。 红色电波,辉煌着我们,我们的传统。 肩负使命,千锤百炼,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厚德求真,力学笃行。 我们是光荣的西电科大人。 向着太阳拥抱光明,向着太阳拥抱光明,永远向着太阳。 艰苦奋斗,传承着我们,传承着我们的校风。 英才摇篮,奋发着我们,我们的豪情。 开拓创新,走向未来,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 绿色校园,百年树人,时代青年,勇攀高峰。 我们是新世纪西电科大人。 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祖国强盛民族复兴,铸造祖国强盛。 | 校歌 |
校歌 | |
资料来源:[2][7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查显友 |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杨宗凯[71] | ||||||||
党委副书记 | 龙建成、任应坤 | ||||||||
副校长 | 郝跃、杨银堂、李建东、蒋舜浩、刘延平 | ||||||||
纪委书记 | 任应坤 | ||||||||
总会计师 | 谢占军 | ||||||||
校长助理 | 新波 | ||||||||
资料来源:[3][7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历任领导
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党政主要领导
姓名 | 时间 | 职务 | |||||||||||||||||||||||||||
王诤 | 1931年2月 | 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校长 | |||||||||||||||||||||||||||
冯文彬 | 1931年2月 | 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政委 | |||||||||||||||||||||||||||
刘光甫 | 1932年1月至1934年 | 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校长 | |||||||||||||||||||||||||||
杨兰史 | 1932年1月至1933年3月 | 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政委 | |||||||||||||||||||||||||||
曾三 | 1933年3月至1935年10月 | 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 | |||||||||||||||||||||||||||
吴泽光 | 1932年1月至1933年3月 | 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校长 | |||||||||||||||||||||||||||
曾涌泉 | 1947年3月 | 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校长 | |||||||||||||||||||||||||||
杨村 | 1948年 | 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政委 | |||||||||||||||||||||||||||
王诤 | 1948年7月至1949年5月 | 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校长兼政委 | |||||||||||||||||||||||||||
曹祥仁 | 1949年11月至1950年3月 |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兼政委 | |||||||||||||||||||||||||||
李涛 | 1950年4月至1952年5月 |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兼政委 | |||||||||||||||||||||||||||
周维 | 1952年8月至1958年4月 |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院长兼政委 | |||||||||||||||||||||||||||
黎东汉 | 1960年11月至1963年4月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院长 | |||||||||||||||||||||||||||
王赤军 | 1958年11月至1962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委 | |||||||||||||||||||||||||||
欧阳文 | 1962年至1964年8月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委、院长 | |||||||||||||||||||||||||||
梁仁芥 | 1963年7月至1964年12月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委 | |||||||||||||||||||||||||||
戴润生 | 1964年8月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院长 | |||||||||||||||||||||||||||
张衍 | 1965年至1978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委,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 |||||||||||||||||||||||||||
吕白 | 1978年至1982年 |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院长 | |||||||||||||||||||||||||||
朱仕朴 | 1978年至1982年 |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 |||||||||||||||||||||||||||
杜义龙 | 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 |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院长 | |||||||||||||||||||||||||||
丁开政 | 1982年9月至1988年 |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 |||||||||||||||||||||||||||
保铮 | 1984年9月至1992年3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 |||||||||||||||||||||||||||
吴海洋 | 1986年至1996年4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
梁昌洪 | 1992年4月至2002年4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 |||||||||||||||||||||||||||
涂益杰 | 1996年5月至2002年4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
李立 | 2002年5月至2008年6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
段宝岩 | 2002年4月至2012年7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 |||||||||||||||||||||||||||
陈治亚 | 2008年6月至2017年1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73] | |||||||||||||||||||||||||||
资料来源:[7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杰出校友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截至2017年6月,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20万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7位两院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友9位),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7]
类别 | 姓名 | 备注 | ||||||
学术界 | 王诤 | 1955年开国中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 | ||||||
杨宏 | 神舟飞船系统、神舟五号飞船、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总设计师。 | |||||||
阴和俊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七号、嫦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前中科院电子所所长。 | |||||||
郑晓静 |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
王中林 | 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佐治亚理工终身教授。 | |||||||
孙俊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工程专家。 | |||||||
毕德显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雷达工程系的创始人。 | |||||||
罗沛霖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成立创议人之一),电子学家。 | |||||||
陈太一 |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工程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总工程师。 | |||||||
保铮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学家。 | |||||||
王越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系统专家,前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国防科工委顾问。 | |||||||
郭桂蓉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将,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前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 |||||||
包为民 | 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运载器科学家。 | |||||||
张锡祥 |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战专家,中国雷达有源干扰领域的带头人。 | |||||||
张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首台路由器、路由交换机发明者。 | |||||||
于全 |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工程专家,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总工程师。 | |||||||
郭英杰 |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所长。 | |||||||
武向平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宇宙学家,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首席科学家。 | |||||||
段宝岩 | 中国工程院院士,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 |||||||
商界 | 柳传志 | 联想集团创始人。 | ||||||
曹之江 | 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董事会董事,前联想集团第一副总裁。 | |||||||
龚国兴 | 联想电脑it部总经理。 | |||||||
谢兵 | 德州仪器中国区总裁。 | |||||||
曾李青 | 腾讯公司五位创始人之一、首席营运官(coo)、市场总监、副总裁,腾讯终身荣誉顾问。 | |||||||
辛非凡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执行董事。 | |||||||
陈会荣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 |||||||
仇明 | 北京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 |||||||
王超 | 法国电信集团旗下企业电信服务机构orange中国区总裁。 | |||||||
崔威 | 华为西安研究所所长。 | |||||||
王桂生 | 全球人力资源服务领航者任仕达集团中国区总裁。 | |||||||
田峰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监事会5名成员之一,华为集团人力资源总裁。 | |||||||
钟宏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 |||||||
申安秦 |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副总裁、总会计师。 | |||||||
李长印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 |||||||
政界 | 胡立教 |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河南省、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
钟夫翔 | 中国邮电部部长、党组书记,一机部副部长,三机部副部长。 | |||||||
黄荣 | 广西自治区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中纪委委员。 | |||||||
刘澄清 | 中国邮电部副部长。 | |||||||
王建章 | 信产部综合规划司司长。 | |||||||
彭钢 | 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少将军衔,十四届、十五届中纪委常委。 | |||||||
苟仲文 | 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 | |||||||
肖贤法 |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 | |||||||
王宗金 | 四机部副部长。 | |||||||
叶树亮 | 厦华电子公司董事长,厦门市副市长。 | |||||||
景俊海 | 中共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市委副书记,兼任北京市委党校校长、北京行政学院院长。 | |||||||
刘佩智 |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 |||||||
林念修 |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86] | |||||||
王志刚 |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 |||||||
阴和俊 | 中共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 |||||||
军界 | 李白 |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 | ||||||
李涛 | 1955年开国上将,国防委员会委员,军委技术部部长。 | |||||||
欧阳文 | 1955年开国中将,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院长。 | |||||||
江文 | 少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总参通信兵部主任。 | |||||||
李贞 | 少将,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总政组织部顾问。 | |||||||
彭钢 | 少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总政治部纪检部部长。 | |||||||
魏斌 | 少将,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院长。 | |||||||
韩强 | 少将,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院长。 | |||||||
常勇 | 少将,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 | |||||||
袁光 | 少将,总政保卫部副部长。 | |||||||
张衍 | 少将,哈军工政治部主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国防科大校长。 | |||||||
周维 | 少将,军事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国防部五院二分院长。 | |||||||
钱江 | 少将,军委技术部办公室主任。 | |||||||
肖森 | 少将,总参三部二局局长、政委。 | |||||||
李瑞 | 少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司令员。 | |||||||
刘超 | 少将,41军副军长、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 |||||||
钟道隆 | 少将,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总参通信设计院总工程师、科技局局长。 | |||||||
黄萍 | 少将,通信兵部副主任,总参通信部副主任。 | |||||||
杨千里 | 少将,总参通信部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副会长。 | |||||||
文体界 | 凌力 | 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6届全委。 | ||||||
杨元惺 |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 | |||||||
阿甘 | 内地著名导演。 | |||||||
俞白眉 | 中国著名影视编剧。 | |||||||
资料来源:[75-7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新区规划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大体分部情况:
校前区包括校行政办公楼、学术交流中心、礼仪广场和车队,位于校园东侧主入口处,临西万公路。校行政办公楼布置在学校主入口的东侧,与学术交流中心共同围合出独立的广场。学术交流中心在校行政办公楼的东侧。车队靠近主入口,方便调度,为行政接待提供便利。礼仪广场正对主入口,使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和迎接来宾的开放空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景色(8张)
核心教学区布置在校园东西主轴线上,是由公共教学楼、图书馆和公共实验楼组成建筑复合体,是整个校区的主体骨架。公共教学楼和公共实验楼主要满足低年级学生的公共教学和公共实验功能,图书馆是整个校区的核心和灵魂,是联系各楼群的核心。
学科系群由多个二级学院的专业教室、行政办公室等独立组成,包括一个工程培训中心,分布在核心教学区的南北两侧。学科系群呈点状布局,遵循由核心教学区发散出的模数式的路网结构呈细胞状发展,可自由拼接组合。
学生生活区位于校园的北侧,在雷甘公路上设有单独的生活区入口,方便对外。整个学生生活区呈线性布局,内部小环境良好,从北向围合核心教学区形成内聚外紧的态势,加强烘托中心区的气氛。大学生活动中心布置在宿舍之间。教工单身公寓位于学生生活区的一角,方便与学生联系交流。生活服务设施是一个多用途的综合体,位于学生宿舍到教学区的必经之路。
文体运动区分为三部分,分布在校园的周围,方便学生的就近活动使用。体育中心位于雷甘公路和西万公路的交汇点,集中布置体育馆、体育场和游泳馆。结合学生生活区建筑物周边的绿化布置两个小型运动场地.校内道路有校园纵轴线道路、校园主干道、区内主干道、区内支路和人行走廊组成,其中校园纵轴线道路、校园主干道和区内主干道构成校园道路的主体框架. 校园纵轴线道路作为校园东西方向的主轴线,自东至西纵贯校园。道路中央设22米宽阔草坪,两边为双车道,再外面是两列高大树木形成的林荫布道;校园主干道成圆环状设计,是校内机动车行驶的主干道。道路两边为人行道和大型绿化带形成茂盛浓郁的巨大“绿环”,将核心教学区和学科系群环抱其间;区内主干道是各个规划区内的主要干道,满足各分区内部及相互之间的交通需要.校园设主出入口一个、次出入口三个。主出入口面向西万路,经过校前礼仪广场正对校园主建筑群——核心教学区,气势恢弘。学生生活区出入口面向雷甘公路,学生生活区布置在此出入口的两侧,。校园南侧出入口面对堰南路。体育中心出入口面对雷甘公路,同时靠近主干道西万公路,此处集中设置了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等大型文体设施,便于面向社会开放服务。[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新区建设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设计单位
经过多方讨论筛选,学校最终决定,采用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的设计方案.
新校区二期工程“巨构”方案设计简介
全过程设计单位: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我校新校区二期“巨构”工程为整个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群和核心工程,承担着新校区的主要教学任务,主要有公共教学楼、公共实验楼、图书馆、科技楼、行政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六大功能建筑及观光塔,总体布局在原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将二期建筑空间单元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组合,从而构成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空间丰富的建筑群体,形成一个集约化的核心教学区。“巨构”建筑除g栋实验楼、行政楼及观光塔为二类高层建筑外,其它均为24米以下的多层民用建筑。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巨构”工程在用地范围内自西向东,布置了“巨构”的核心教学区,包括了a~g栋教学与实验楼及行政楼,通过一条贯穿东西的学院街,将它们串连在一起,总长度约1170米;核心教学区的南侧沿新校区南北中轴两侧布置了图书馆及科技楼,核心教学区北侧南北中轴线上为学校的礼仪广场,南侧在图书馆与科技楼之间为校区南广场,最后在核心教学区的西边布置了大学生活动中心。
新校区“巨构”的周边已有一条9米宽的学校区级交通环道,在“巨构”内部,核心教学区与图书馆、科技楼之间设有自西向东的宽7米的小区路,南北向在d栋教学楼及校区南广场两侧各有1条7米宽小区路,上述小区路与“巨构”外环线交汇,共同组成“巨构”的车行交通体系,另外在核心教学区根据消防规范,设有若干条4米消防通道,通道中心线距离一般不超过160米,满足在紧急情况下的交通组织。核心教学区内自西向东有一条步行学院街,并在教学楼首层设有数个出入口,共同组成“巨构”内部步行系统,交通流线清晰流畅。该“巨构”设计由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承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新校区二期工程
我校新校区二期学生生活区建筑,是在详细性修建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组建筑群体,位于新校区西北角,由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不同的单体组成,以满足二期12000名学生的住宿、生活需求,是新校区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
二期学生生活区根据详规,用地道路以网络化、模数化的布局为特征,每块净用地为127×82米。为与一期学生宿舍相协调,在二期布局中同样采用了组团式的空间组织形式,以建筑和连廊围成独立院落,形成若干组半围合空间。考虑到一期宿舍的建筑布局太过紧,在二期宿舍中,有意去掉了一排建筑,使得每组宿舍都有一开敞的外部活动空间,同时在与食堂的结合中空间更为收放,自然形成了食堂前面公共空间,并与每组宿舍互为渗透。[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发展前景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7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3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45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建校80余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15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4位两院院士,近10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和“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往开来,创新图强,为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权威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凤凰网[引用日期2018-03-05]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章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3.查显友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5-01]
4.流金岁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6]
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18-03-06]
6.教育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关于共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意见.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03-06]
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2018-03-05]
8.学校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9.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03-06]
10.西电大事记(201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6]
11.西电科大获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第三轮共建.陕西省教育厅[引用日期2018-03-06]
12.教育部公布14所入选“2011计划”高校名单.新浪教育[引用日期2014-08-18]
13.西电科大新校区建设 三千亩蓝图化热土.长安人.2011-10-15[引用日期2012-11-16]
1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06-14[引用日期2018-03-05]
15.武汉大学等7所高校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澎湃网.2017-09-17[引用日期2018-03-05]
16.三部门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国教育网.2017-09-20[引用日期2018-03-05]
1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部属全国高校首个人工智能学院.网易新闻.2017-11-09[引用日期2018-03-05]
18.西点英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19.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方网站[引用日期2018-03-05]
20.师资资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方网站[引用日期2018-03-05]
21.我校教学团队一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22.西电新增11项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2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4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子项目获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24.西电新增7省级教学团队28资源共享课3实验示范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25.黄力宇教授负责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2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部属全国高校首个人工智能学院.网易.2017-11-09[引用日期2018-03-05]
27.院部设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28.院部设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29.本科专业设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2018-03-08]
30.本科专业设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8]
31.西电大事记(201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06-15[引用日期2018-03-05]
32.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06-14[引用日期2018-03-05]
3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教育部.2017-06-16[引用日期2018-03-05]
34.我校目前获得名牌专业称号的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35.我校目前的特色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36.省级特色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3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教育教学领域获得多项荣誉和认可.陕西省教育厅[引用日期2018-03-05]
3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生近期获得多项中、省级荣誉和成果.陕西省教育厅.2017-06-15[引用日期2018-03-05]
39.2012年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名单.中国教育网[引用日期2018-03-05]
40.关于开展对2012年“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陕西省教育厅[引用日期2018-03-05]
41.国家级精品课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42.省级精品课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4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增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4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增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45.我院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建设平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46.教学成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47.国家级重点学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48.学科情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2018-03-05]
49.三部门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国教育网.2017-09-20[引用日期2018-03-05]
50.学科建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5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学位授权点一览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8]
52.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教育部.2017-06-14[引用日期2018-03-05]
5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陕西省教育厅.2017-06-14[引用日期2018-03-05]
54.西电科大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零的突破.陕西省教育厅.2017-06-15[引用日期2018-03-05]
55.科研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2017-06-14[引用日期2018-03-05]
56.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2011计划”认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06-16[引用日期2018-03-05]
57.西电第三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认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06-16[引用日期2018-03-05]
58.“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06-16[引用日期2018-03-05]
59.科学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60.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创新团队通过专家组验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6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通过验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62.陕西高校7人入选科技部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名单.陕西省教育厅[引用日期2018-03-05]
6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陕西省教育厅.2017-06-15[引用日期2018-03-05]
64.获奖成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65.馆藏资源概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06-14[引用日期2018-03-05]
6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18]
6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06-14[引用日期2018-03-05]
68.西电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69.西电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18]
7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歌《与共和国同行》歌谱歌词.中国大学生在线.2017-06-14[引用日期2018-03-05]
71.杨宗凯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图|简历).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18-03-05]
72.现任领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2018-03-05]
73.教育部任命陈治亚为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8-03-05]
74.历任领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75.杰出校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76.西电学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8-03-05]
展开全部收起。。。1955年,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更名解放军通信学院。1948年,中央军委三局电讯队创建。后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晋冀鲁豫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中央军委气象队、中央军委三局电讯队合并组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执行师级权限,下分三个大队。[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