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由原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和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合并组成。中心整合了机电综合工程基础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自动化技术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先进数控技术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的资源。中心既是国家级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也是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席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示范中心。中心现有专兼职教师136名,其中专职人员105名,校内与企业兼职员31名,现有使用面积约26000平方米,设备台套数50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教 师
136名。中心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承担了多个横向项目,面向工业生产实际,解决问题。自行开发和研制了包括cims生产线、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电工电子等几十种产品和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并获得国家和省教学仪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这些产品、仪器不仅装备了中心的实验室,也为其他学校使用,有的已产品化,并批量生产。近几来,中心还承担了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计划项目、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课题几十余个,其中国家级13个,省级61个。横向项目41个,科研到款额千万元以上。
中心借鉴国际、国内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经验,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进行了基于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改革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卓越计划”的改革实践。采用了项目教学、现场教学、cdio教学等“做中学”手段,实行了课内实验与课外项目、系统设计与综合训练、创新设计与工程训练三种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了从工程认识实习、工程基础实验实习、现代工程训练和综合创新训练的系统工程实践训练。几年来,中心在课题研究、教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7年 “走多元化多样式校企融合之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 创建校企融合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校企合作,创新工程实训中心建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校企共建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心为全校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构建了电子设计、智能机器人、自动化、先进制造、机械等五个方面创新设计与工程训练竞赛平台。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比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robocup机器人、自动化创新设计、电气节能、机械创新、工程训练、数控等竞赛。近三年中,中心指导的在校学生前后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70个、省级奖项72个。其中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全国唯一1个特等奖,全国robocup机器人大赛5个冠军。2011年获得的机器人竞赛全国冠军数量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相同,并列第一。2012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性竞赛。
中心接待了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兄弟院校师生及相关领导5000余人的参观与交流。特别是2008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中心成为我校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和亮点,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近几年来,中心接待了江苏省高校院校长、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全国高职院校、华东地区高校工程训练等专门会议、学术会议的现场观摩,得到了来访领导、专家、老师的充分肯定。学校、中心领导与教师多次在全国、地方性专业会议上介绍交流中心建设改革的先进理念与经验,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学院宗旨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中心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工程实践教育新模式;开拓进取,探索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以用为本,引领应用型科研大发展;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新机制,形成新特色。努力打造成为全国同类高校: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的典范;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典范;新技术吸收、转化、集成、创新的典范;校企深度合作的典范。为地方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做出我们的贡献。[1]
参考资料
1.中心简介.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网[引用日期201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