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苏州大学文学院毕业证样本ctws

苏州大学文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苏州大学文学院,位于江苏苏州,是在东吴大学文学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现有5个系科:中文系、新闻传播系、广告系、文秘系、对外汉语系,1个海外教育中心。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主持人艺术)等专业。设有文学研究所、传播艺术研究所、明清诗文研究室、生态文艺学研究室等10多个研究所(室)。学院现有在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8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2人。2008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队伍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学校类型

综合。苏州大学文学院学位点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点

美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戏剧戏曲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3]

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点

文艺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通俗文学(自设)
戏剧影视文学(自设)————[3]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学资源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苏州大学文学院特色专业

特色类别专业名称年份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2007年
省级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2004年

汉语言文学

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文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拥有三个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一个苏州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拥有一个教育部设立的文科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该专业拥有多名教学名师与一批著名教授,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钱仲联先生开创的明清诗文研究、范伯群先生开创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处于国内与国际领先地位,其他相关专业发展迅速。

学校为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教学用地与科研用地,为教师全部配备了专用研究室,有专用的图书资料室、语音实验室及图文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实验室,图书资料丰富,实践教学功能齐备。2007年至2012年三年间,学校给予该专业重点扶持,累计投入建设经费200万元,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将加大对该专业的支持建设力度,确立强有力的领导管理队伍,在师资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上给予特殊政策,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规定具体落实每一项计划,并按上报的经费指标通过配套经费的发放全额完成建设 经费计划,从而保证该专业能够顺利地按照申报书的内容全面完成建设任务。[4]

苏州大学文学院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10专业方向招收博士生),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原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2008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新闻学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博士生150余人,硕士生900余人。多年来,学院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学子,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1]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学名师

马亚中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

导师类别:博导技术职称: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文学、明清文学、中国文学史料学

学术成果:主要著有《中国近代诗歌史》、《暮鼓晨钟——近代文学通览》、《诸子名言释义》、《范伯子诗文集》、《中国文学大辞典》(副主编,主编为钱仲联教授)、《历代别集序跋综录》(副主编,主编为钱仲联教授)、《中国寓言大辞典》(主编、主撰)、《太湖文脉》(主编、主撰)、《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注》等。

获奖情况:曾两次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得中国图书奖一次,苏州大学陆氏科研奖一次,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现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首届高校教学名师。[5]

朱栋霖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苏州大学教学名师)

导师类别:博导技术职称: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戏曲学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戏剧理论

学术成果:教育部“十五”国家级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97-2000》总主编;教育部“九五”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总主编;“十一五”国家级重点图书规划《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学术著作《论曹禺的戏剧创作》《戏剧美学》《心灵的诗学》《中美文化在戏剧中交流》《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烟雨苏州》等12部;在权威刊物《文学评论》《中国戏剧》《戏剧艺术》《人民日报》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获奖情况:首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昆曲艺术》)[5]

苏州大学文学院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年份类别
中国现当代文学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6]

省级优秀课程

课程名称年份类别
中国现代文学1993年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古代汉语1995年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马列文论1995年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1998年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外国文学史2000年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现代汉语2002年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2002年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2002年江苏省优秀课程群[6]

校级优秀课程

课程名称年份类别
文学理论1991年校级精品课程
写作1993年校级精品课程
现代汉语1993年校级精品课程
外国文学史1995年校级精品课程
比较文学1998年校级精品课程
文学理论2004年校级优秀课程群
戏剧评弹鉴赏2010年校级精品课程
影视艺术基础2010年校级精品课程[6]

苏州大学文学院学院荣誉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2008年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先进单位【苏州大学颁】

获奖记录(15张)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江苏省教育厅颁】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集体二等奖【苏州大学、中共苏州大学党委颁】

苏州大学2007—2008学年学生先进集体【苏州大学颁】

2007年度红旗团委【中共苏州大学党委颁】

2007年苏州独墅湖高教区运动会篮球赛学生组第二名【独墅湖高教区管委会颁】

苏州大学2007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苏州大学、中共苏州大学党委等颁】

苏州大学2005—2006年度院系学生工作综合考评开拓创新奖【苏州大学、中共苏州大学党委等颁】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文艺学【江苏省人民政府颁】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江苏省人民政府颁】

“爱我苏大”——“三人行”杯新生校园定向团队挑战赛女子团体组第二名【苏州大学颁】

200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苏州大学、中共苏州大学党委等颁】[7]

苏州大学文学院师资概况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有一支由教授与副教授为主体的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9名;

有突出贡献的博、硕士学位获得者1名;

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级跨世纪中青年骨干1人;

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苏州大学教学名师1人;

担任或曾担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的有3人;

担任省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的有2人;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3人;高职人员比例达到75%以上;拥有博士生导师33人, 硕士生导师28人;教师中有硕士与博士学位者近70%,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50%以上。2008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队伍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在文学院的历史上,一批著名的学术大师曾在此执教,其中有黄人、章炳麟、吴梅、金叔远、唐文治、陈衍、王遽常、曹之弼、钱基博、吕思勉、周予同、蔡尚思、周谷城、胡曲园、朱东润、许国璋等人。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60%以上,博士生导师近30名,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获得过国家及省部级表彰,还拥有江苏省教学名师2名,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队伍。

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实施博、硕工程,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历、学位;人才引进等措施不断改善和强化师资队伍,收到了显著效果。[8]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师名单

古代文学教研室
教 授王钟陵杨海明马亚中周 秦
赵杏根曹林娣陈桂声钱锡生
研究馆员黄镇伟
副教授张修龄涂小马杨旭辉薛玉坤
讲 师陈国安
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教 授朱栋霖范培松曹惠民王 尧
汤哲声刘祥安汪卫东
副教授陈子平
讲 师夏 菁
文艺理论和美学教研室
教 授鲁枢元刘锋杰侯 敏李 勇
副教授王 耘潘华琴
讲 师李 涛
比较与世界文学教研室
教 授方汉文蒋连杰吴雨平
研究员季 进
副教授朱建刚
现代汉语教研室
教 授汪 平曹 炜王建军
副教授周晓林高永奇
古代汉语教研室
教 授张玉来徐 山
副教授王卫峰江学旺
文秘教研室
副教授倪祥妍戴庆钰任孝温
讲 师
写作教研室
副教授卞兆明
讲 师张 鑫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研室
教 授王家伦
副教授陆湘怀缪葵慈高 群
讲 师
戏剧戏曲教研室
教 授周 秦王 宁
副教授艾立中
影视文学教研室
副教授陈小明李 丽
讲 师邵雯艳
海外教育中心
讲 师吉 旭周国娟崔新梅邵传永
曹晓燕陶家俊樊 燕何 薇
王军宁
助 教陈 朗
以上为在职教师名单 / 信息更新截止2009年7月[9]

苏州大学文学院队伍结构

梯队结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其他
100%42%36%22%
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100%41%34%25%
学位结构博士硕士学士
100%53%16%31%[8]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院情介绍.苏州大学文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3-03-09]

2.历史沿革.苏州大学文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3-03-09]

3.学位点设置.苏州大学文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3-03-12]

4.特色专业.苏州大学文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3-03-11]

5.教学名师.苏州大学文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3-03-11]

6.精品课程.苏州大学文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3-03-11]

7.学院获奖.苏州大学文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3-03-11]

8.师资概况.苏州大学文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3-03-11]

9.教师名单.苏州大学文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3-03-12]。。。苏州大学文学院自1900年东吴大学建校后逐步发展而成。1900年,美国监苏州大学文学院历史沿革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