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板(模板)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备案、吉林省教育厅直属的高职学院,是吉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学校坐落在全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创办时间

1964年学校现有“精神成人、技能成才”,学校坚持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先后建成10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29个校内实训基地及实训中心和109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冶金实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系部

学校设有材料及资源系、电气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计算机系、机械系、旅游系、外语系及基础部、社科部、体育部共7个系、3个教学部,在校生8000余人。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学校特色

学校树立了“学院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不断努力打造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实践能力较强、实习实训条件优越、就业有保障、学生有作为的品牌专业。现设有金属矿开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导游、应用韩语等46个专业。其中,矿业工程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3个专业门类被确定为吉林省自主审定的专业门类;自动化专业群、矿业工程类专业群、冶金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涉外旅游专业群等5个专业群被确定为“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群;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冶金技术、涉外旅游、计算机网络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精神成人、技能成才”,学校坚持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先后建成10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29个校内实训基地及实训中心和109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冶金实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荣誉

学校拥有《电子cad技术》、《地下金属矿开采》等8门省级精品课,《爆破工程》、《市场营销》等33门省级优秀课。

学校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申报立项教科研课题107项,其中省级课题61项,省级重点课题16项,完成著作、论文等400余项,其中进入ei检索论文7篇,cssci检索4篇,90余项获省市级以上奖励,国家精品教材1部,规划教材1部。研究学校发展历程的专著《彰显个性》一书,获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学校被省政府评为“吉林省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为“交给每位学生一把开启就业之门的钥匙”,学校积极推行“多证书”制度。学校是吉林省首批设立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基地院校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等,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批准的鉴定工种达到51个。

学校始终坚持就业的导向地位,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推动就业,先后成立了“辽宁万华班”、“延边天池工贸班”、“吉林建龙钢铁班”、“紫金矿业班”、“华为班”、“一汽解放班”、“一汽大众班”、“韩国骊州大学班”等订单班。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就业基地建设,形成以东北三省为中心,依托冶金企业和装备制造业,建立冶金、机电、材料等专业的就业基地;以北京为中心,辐射环渤海经济区建立计算机、工商管理、物流、应用电子等专业的就业基地的良好局面。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0%以上,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图书馆是全国高职高专cnki数字图书馆示范单位,收藏纸质图书33万余册、cnki5个数据库的7个专辑、超星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平台及移动图书馆等多种电子资源。图书馆的各类藏书已达到71万余册。图书馆设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源24小时不间断连续开放,藏书实行藏、借、阅一体的开架管理模式。

学校大力开展以校企文化融合为显著特点的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学校被确定为“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实践基地”。“吉林省民族民俗旅游文化研究开发中心”、“满族说部与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在我校落成。《青春之声凝聚青年力量,传递时代心声,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等五项校园文化成果获得吉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树立了“在服务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服务中提升办学实力,在服务中扩大社会影响”的全方位服务理念,学校先后与磐石市人民政府、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中国一汽、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中金集团、大唐风电、中油化建、吉林钢铁、吉林电信、中兴通讯、中关村软件协会等700余家单位开展合作交流。牵头组建了“北方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和“北方冶金职业教育集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东北培训基地、全国服务外包技能考试吉林市培训中心、吉林市 “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等先后在我校建成。并引企入校,成立了“华为3com网络学院”、“中兴通讯学院”、“海辉服务外包学院”。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韩国骊州大学、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等国外相关院校广泛开展合作办学。

几年来,我校学子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全国软件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奖项,并获国家专利两项。仅2012年一年,我校师生就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40项,在代表吉林省参加的全国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吉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市先进党委”、“吉林市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 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高校档案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全省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吉林省高校妇委会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吉林省大学生素质教育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学校”等荣誉。

“十二五”期间,全校师生将在校党委的带领下,萃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传承近半个世纪办学积淀的底蕴,遵循“尚德、励志、精技、强能”的校训,努力把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1]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学院沿革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始建于1964年8月,初始为“吉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1965年3月更名为“中国黄金矿产公司吉林中等技术学校”,1970年12月学校又更名为“吉林冶金工业学校”,2002年1月学校正式升格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988年开始与昆明工学院联办专科函授教育,1990年与东北工学院联办专科函授教育,2001年开始与东北大学联合招收专升本函授学员,2003年学院被吉林省自考委批准为高职院校自考主考院校。

学院初期办学条件极其艰苦,资金不足,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但全校师生休戚与共,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和干劲将学校建了起来.并根据所设专业实践性强,培养目标要求操作能力强的特点,短期内从全省冶金企事业单位抽调一批学历层次高、生产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水平相当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了学校教师队伍,在这期间,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带领广大教职工超前思维,使学校得到了超常规发展。

1994年学校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重点学校”,经过多年充实 、积淀和发展,于2002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学院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张国华,男,汉族,吉林省白城市人,1961年2月生,行政管理学硕士,副教授,中共党员,吉林市政研会副会长。

张国华同志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他长期在高校从事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近十项。

张国华同志先后在吉林林学院、北华大学工作。历任吉林林学院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北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交通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师范理学院党委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同时兼任学校党校常务副校长、机关党委书记)、北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2011年4月任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院长

曾宪文,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1956年12月出生,工学硕士学位,研究员,中共党员,全国职教学会高职院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理事,吉林省高等教育协会理事。

曾宪文同志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他长期致力于结构工程学科研究, 并在结构非线性分析方面有较深造诣,任东北电力学院结构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geometricalnonlinearanalysisofshellstrueturesbycurvedfiniteelementproceedingsofcomsage》、《带参数非线性方程组求解中的正交增量法》、《弹性节点的模糊分析及其在输电铁塔中的应用》等论文,主持研发了《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更新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环境创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高校组织信息管理系统》、《高校干部考核与评价系统》等多项科研成果。曾宪文同志先后在东北电力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历任东北电力学院建工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学院党委统战部长、组织部长、党委常委,后勤集团总经理等职,2003年6月任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肖本强,男,汉族,吉林省公主岭人,1955年11月出生,副教授,中共党员,全国冶金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肖本强同志长期致力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先后在吉林冶金工业学校、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历任吉林冶金工业学校教师、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纪委书记,2003年6月任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副院长

李培杰,男,汉族,吉林省桦甸人。1954年4月出生,毕业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研究生班,副教授,中共党员。

李培杰同志先后在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吉林冶金工业学校、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历任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办公室主任、吉林冶金工业学校校办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03年6月任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曾先后发表《忠烈智勇流誉千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努力培养合格人才》、《校园经济应如何走出困境》等多篇论文并获奖。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副院长

张喜春、男,汉,中共党员,出生于1966年8月,吉林省永吉县人,东北电力大学项目管理硕士研究生,教授,曾先后担任吉林冶金工业学校党委秘书、学校办公室主任、1996年任副校长,2003年6月任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信息化教学委员会委员,国家西部教育顾问。

曾先后主编、参编《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原理模拟实验》、《新编会计学基础》、《新编管理会计》、《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指南》、《现代企业管理》、《机智幽默语言技巧》、《现代实用礼仪》、《人际交流艺术》、《提升职业综合素养悦题》、《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多部著作和教材。

先后撰写《关于高职新2+1模式的探讨与实践》、《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高职教育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初探》、《关于高职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关于高职学制改革的研究》、《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对高职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探讨》、《谈高职师德建设》、《浅谈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素质培养》等多篇论文并获奖。

先后主持、参与《吉林省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讨与实践》、《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吉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改革》、《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关于加强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高职学分制改革探讨与实践》《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高职高专二年制学制改革》、《关于构建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关于高职高专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iso9000在高职中的应用》等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纪委书记

逄锦凤,男,汉族,吉林省集安市人,1962年10月出生,北京交通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副教授,中共党员。

逄锦凤同志历任吉林铁路经济学校辅导员、组织部干事、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学生科长兼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吉林铁路经济学校(吉林铁路运输职工大学)办公室主任、自学考试辅导站主任、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部主任,2012年11月任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

曾先后发表《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成人继续教育思考》、《高职院校师德修养与新型师生关系》、《铁路货运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多篇论文。[3]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校徽校训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校徽

1. 校徽

学院校徽

主体由绿色、蓝色、金黄色三种颜色组成,绿色象征着学院生命长青;蓝色寓意着学院浩瀚、深远和纯净;金黄色象征着学院肥沃的育人土壤及璀璨的明天。

2. 校徽由字母“e”、金钥匙、英文校名缩写“jltc”、汉字校名、英文校名等元素组成。

3. 字母“e”为“electronic”的第一个字母。

4. 金钥匙寓意到学院学习就掌握了打开创新之门、就业之门的关键钥匙。

5. 金钥匙的底部由“jltc”四个字母组成,象形“鼎”。承载中国古老文明的鼎,稳定、永恒、吉祥,从历史中传承文明,从融汇中萃取精华,寓意学院“团结求实、永恒发展、锐意进取”。

6. 金钥匙底部同时象形炼钢炉,寓意学院悠久的发展历史――冶金。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校训

校训体

学院校训

现学校的育人理念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树立成才的信心作为德育的切入点,把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坚持强化职业关键能力和精练技能的统一,为学生搭建合适的精神成人、技能成才的平台。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学院专业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机电一体化技术(大专 学制三年)

电气自动化技术(大专 学制三年)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自动化仪表)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专 学制三年)

应用电子技术(大专 学制三年)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大专 学制三年)

移动通信技术(大专 学制三年)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大专 学制三年)

供用电技术(大专 学制三年)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大专 学制三年)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大专 学制三年)

风能与动力技术(大专 学制三年)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学院概况.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3-05-28]

2.学院沿革.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引用日期2013-05-28]

3.现任领导.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引用日期2013-05-28]。。。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