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法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中南大学法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始建于1993年,2002年5月中南大学校本部的法律系和现任校长
田红旗
所属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主要院系
法学院
现任院长
陈云良。2012年5月,知识产权研究院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2年8月,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落户。
2012年,中南大学法学院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共计10家法学基地),中南大学先后与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司法实务部门合作共建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实践基地”,实现了校外实践基地量与质的同步提升。[2]
中南大学法学院学科专业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法学院现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学理论、经济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法学院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中南大学法学院学院荣誉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2011年12月,中南大学法学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2012年和2013年,中南大学法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立项数均跻身全国前10强,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均位居全国前20强。2012年和2013年,中南大学法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立项数均跻身全国前10强,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所获项目数位列全国前五强,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20强。中南大学法学院异军突起。中南大学法学院以项目数第5,金额总数第3的成绩,紧随五院四系中部分科研强校,跻身排行榜前列。中南大学2014年获得年度重点1项,年度一般2项,青年项目3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许中缘教授更是获得全国8个重大项目之一。
2014年1月6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隆重推出《2014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南大学在2014-2015年中国大学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第20名,首次入选五星阵容。[2]
中南大学法学院机构设置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行政办公机构
◇综合办公室
◇学生工作办公室
◇业务办公室
◇j.m教学管理中心
院属教学科研机构
◇法学理论研究所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所 ◇刑法学研究所
◇民商法学研究所 ◇诉讼法学研究所 ◇经济法学研究所
◇国际法学研究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所 ◇知识产权研究院
省、校级科研机构
◇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湖南省知识产权研究院 ◇湖南服务型政府与法治研究中心
◇湖南省预防腐败研究基地 ◇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南研究基地
◇知识产权研究院 ◇医疗卫生法研究中心
◇预防腐败法制研究中心 ◇行政规制研究中心
◇经济法研究中心 ◇信托与信托法研究中心
◇公益诉讼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
◇中日经济法研究所 ◇人权研究中心
◇环境司法研究中心 ◇企业法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
◇土地法制研究中心
教学辅助机构
◇图书资料室 ◇法律援助中心
◇法学实践教学中心 ◇专利信息实验中心[3]
中南大学法学院学院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中南大学法学院
院长:陈云良
院党委书记:王新平
院党委副书记:黄曦
副院长:何炼红、许中缘、敖双红、毛俊响
院长助理:王红霞、夏少涛[4]
中南大学法学院硬件设施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中南大学法学院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办学设施逐渐完善。现拥有功能齐全的模拟法庭,以及社会统计分析实验室和计算机房,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司法鉴定中心。学院还建有4个稳定的法学实习基地、1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法律援助中心,已形成完整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中南大学法学院图书馆是为满足法学院师生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法律服务需要而建设的法律专业图书馆。图书馆馆藏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以法学专业资料为主,兼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资料。经过近10年的建设,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的法学专业特色的小型图书馆。目前,图书馆拥有中外文藏书30000册,中、外文报刊280种,过期报刊2300余册。另收藏本院研究生、本科生法学学位论文2200册。
图书馆重视文献资源信息化与网络系统建设,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拥有计算机二十余台。电子阅览室与学校电子图书馆相连,通过网络可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北大法宝中国法律检索系统”及外文lexisnexis、 springer link、 hein online法律全文数据。读者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本馆的文献收藏信息、文献数据库及网上资源。
图书馆拥有正式读者已达1600多人。为了更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读者的服务,图书馆致力于全面实现文献资料管理现代化,业务管理已采用ilasⅱ图书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
中南大学法学院师资力量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视察中南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7人、讲师16人。其中,1人担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人担任教育部高校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学院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合理,8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半数以上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在海外高水平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学院还聘请了包括罗豪才、郭道晖、李步云、江必新、吴志攀等在内的一大批著名法学家担任学术顾问或兼职教授。当前有在校本科生630余人、在校研究生(含在职法律硕士生)760余人。
教授[5]
陈云良 | 敖双红 | 何炼红 | 胡平仁 | 江必新 |
蒋建湘 | 蒋言斌 | 李国海 | 刘继虎 | 刘益灯 |
黄先雄 | 漆多俊 | 唐东楚 | 王飞跃 | 谢晖 |
许中缘 | 颜运秋 | 杨开湘 | 余卫明 | 刘强 |
杨清望 | 周刚志 | 陈海嵩 | 胡彬彬 | 毛俊响 |
副教授[6]
陈文曲 | 龚博 | 李沫 | 梁小尹 | 刘冬梅 |
刘刚 | 彭中礼 | 罗树志 | 王进文 | 潘纪乐 |
邵华 | 王红霞 | 王历 | 伍浩鹏 | 邓婷婷 |
易玲 | 张海燕 | 张纪寒 |
讲师[7]
黎娟 | 樊长春 | 匡凯 | 贺东山 | 黄凯 |
金大宝 | 瞿昊晖 | 李纪兵 | 李娜 | 李婷 |
李玮萍 | 詹红星 | 张歆 | 杨学东 |
兼职教授[8]
姓名 | 受聘者单位 | 主要研究方向 | 备注 |
傅华伶 | 香港大学 | 刑法学、人权法学 | |
郭道晖 | 中国法学会 | 法理学,宪法学 | |
胡旭晟 |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 法史学,法理学 | 被聘为该校博士生导师 |
贾宇 | 西北政法大学 | 刑法学 | |
江必新 | 最高人民法院 | 行政法学 | 被聘为该校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行政规制研究中心顾问 |
李步云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法理学,宪法学 | |
李明德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知识产权法 | |
李双元 | 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 国际私法学 | |
刘家琛 | 中国行为法学会、最高人民法院 | 刑法学 | |
罗豪才 | 中国人权研究会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中南大学行政规制研究中心顾问 |
青锋 | 国务院法制办 | 行政法学 | 中南大学行政规制研究中心顾问 |
沈四宝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国际商法学 | |
宋功德 | 国家行政学院 | 行政法学 | |
汪习根 | 武汉大学 | 法理学 | |
王宏 | 湖南省国资委 | 经济法学、商法学 | |
王保树 | 清华大学 | 商法学、经济法学 | |
王连洲 | 中国人民银行 | 信托法学 | |
吴汉东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 | |
吴志攀 | 北京大学 | 国际经济法学 | |
谢勇 |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 刑法学 | |
徐静村 | 西南政法大学 | 刑事诉讼法学 | |
许显辉 | 湖南省人民政府 | 行政法学 | |
游劝荣 |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 宪法学 | |
曾宪义 | 中国人民大学 | 法史学 | |
张千帆 | 北京大学 | 宪法学、行政法学 | |
朱慈蕴 | 清华大学 | 商法、经济法 | |
周友苏 | 四川省社科院 | 经济法学、证券法学 |
法律硕士兼职导师[9]
姓 名 | 学历/职称 | 单位 | 研究方向 |
丁念红 | 高级法官 |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 | 诉讼法、民法 |
卜雪凡 | 长沙市岳麓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 ||
马达 | 岳麓区检察院侦监科科长 | 刑法、刑诉法 | |
马贤兴 | 高级法官 | 宁乡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法理、刑法、诉讼法 |
马凌云 | 副研究员 | 北京德恒(长沙)律师事务所主任 | 民商法 |
王勋爵 | 郴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 诉讼法 | |
王钧全 | 高级法官 | 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民商法 |
王爱平 | 湖南国风德赛律师事务所主任 | 国际贸易法、民商法 | |
车丽华 | 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法学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 | 湖南省公安厅纪委监察室副主任、审计室主任 | 刑法 |
邓文莉 | 法学博士 |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 刑法、公司法 |
邓志伟 | 高级法官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 诉讼法、行政法 |
冯伟 | 高级法官 | 望城县人民法院院长 | 行政法、诉讼法 |
卢宏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副所长,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理事,化学及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知识产权法 | |
田达良 | 长沙市集佳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主任 | 知识产权法 | |
龙兴盛 |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 经济刑法 | |
刘文华 |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仲裁处处长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
刘永红 | 博士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 | 知识产权法 |
刘自军 | 法律硕士,四级高级法官 | 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
刘克文 | 高级经济师,注册咨询工程师 | 中国建设银行长沙河西支行副行长 | 金融法 |
孙昌军 | 法学博士,教授 | 中联重科副总裁、总法律顾问。湖南省刑法学研究会会长、湖南省情对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仲裁员 | 刑法、经济法 |
朱绍清 | 法学硕士,高级法官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一庭副庭长 | 民商法 |
严德荣 | 湖南省农业厅政策法规处处长,湖南省农业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农业农村经济法研究会理事 | 行政法、经济法 | |
余晖 |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 | 知识产权法 | |
吴建雄 | 法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 | 诉讼法学与检察理论 |
宋凯楚 | 高级法官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 民商法 |
张帅 | 法学硕士 | 宁乡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民商法 |
李微 | 法学博士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 商法、经济法 |
李瑞 | 高级律师 | 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湖南省律师协会金融证券委员会副主任 | 金融法、公司法 |
李正群 | 四级高级检察官 | 天心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 法学实践 |
李立新 | 法学博士 | 湘西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法理学、行政法 |
李宇先 | 高级法官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 | 刑法、刑事诉讼法 |
李利君 | 博士 | 湖南省监察厅副厅长、湖南省优化办主任(正厅),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 | 行政法、经济法 |
李德文 | 法学博士,高级律师 | 崇民律师事务所主任 | 民商法 |
杨启伦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信访局法官 | 经济法 | |
杨学成 | 高级法官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长 | 刑法、刑事诉讼法 |
邱家才 |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法规处处长,中国劳动学会理事、湖南省劳动保障协会秘书长、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委员会会长,民革湖南省委特聘研究员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
陈立民 | 四级高级检察官 | 天心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 法学理论与实践 |
陈宏义 | 民商法硕士,中级律师 | 湖南弘一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 | 民商法 |
陈革平 | 通达恒信律师事务所主任 | 民商法 | |
周一兵 | 高级法官 | 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诉讼法 |
周礼文 | 高级检察官 | 长沙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 | 经济法 |
周宇君 | 医学学士,法学硕士 | 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湘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 民事诉讼法、医事法 |
易前 | 高级法官 |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 民商法 |
罗树中 | 法学博士 |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人民监督工作办公室主任 | 诉讼法、刑法 |
罗重海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国家赔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审判委员会委员 |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 |
罗高举 | 高级律师 | 骄阳律师事务所主任 | 民商法 |
罗衡宁 | 法学硕士,高级法官 |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法理学、行政法 |
范登峰 | 诉讼法学博士,高级法官 |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刑法、刑事诉讼法 |
金旺庭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 | 民事诉讼法 | |
胡冬华 | 国际法硕士,国际比较法硕士 | 长沙中院民二庭庭长 | 国际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 |
贺运生 | 博士 | 中共湖南省委巡视办副厅级纪检员 | 经济法、行政法 |
赵洪 | 副研究员 | 兆弘专利事务所主任,兆弘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副主任 | 知识产权法 |
赵幼鸣 | 教授 | 湖南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主任 | 刑事诉讼法 |
赵光友 | 刑法学博士,高级法官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 | 刑法、刑事诉讼法 |
钟世明 | 湖南省地方税务局副局长 | 经济法、财税法 | |
凌云 | 高级检察官 | 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 |
唐波 | 长沙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 知识产权法 | |
袁征 | 法律硕士,四级高级法官 | 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 |
郭志刚 | 高级法官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信访局常务副局长 | 民商法 |
高向荣 | 法学硕士,一级律师 | 君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任 | 民商法 |
谌晓宇 | 高级法官 | 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长沙市政协委员 | 民商法、刑法 |
曾亚杰 | 高级法官、三级警监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审判监督一庭副庭长、司法警察总队政委 | 刑法 |
曾志红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海峡两岸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 | 知识产权法 | |
曾新田 | 高级法官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湖南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理事、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 民商法、经济法 |
粟宝珍 | 国家一级律师 | 湖南云天律师事务所主任 | 民商法 |
葛明生 | 法律硕士,三级高级法官 | 长沙市开福区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 |
廖耀群 | 法律硕士,高级检察官 | 开福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 刑法、刑诉法 |
翟玉华 | 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主任 | 刑法、刑事诉讼法 | |
谭民俊 | 博士,高级审计师 | 湖南省审计厅经贸审计一处副处长 | 经济法 |
黎军 | 高级法官 | 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会员,湖南省刑法学会常务理事 | 刑法 |
戴勇坚 | 法学博士,高级律师 | 上海市建纬(长沙)律师事务所主任 | 民商法 |
戴智明 | 法律硕士,四级高级法官 | 浏阳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
魏建文 | 法学博士,副教授 |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杂志社湖南版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部主任 | 诉讼法学、检察理论 |
客座教授[10]
姓名 | 受聘者单位 | 主要研究方向 | 备注 |
dermot cahill | 英国班戈大学 | 竞争法学 | |
伊从宽 | 日本竞争法研究协会 | 经济法学 | |
朱国斌 | 香港城市大学 | 宪法学 | |
葛克昌 | 台湾大学 | 行政法学、税法学 | |
黄茂荣 | 台湾大学 | 民商法学、税法学 | |
臼井日出男 | 日本众议院 | 经济法学 | |
赖源河 | 台湾政治大学 | 公司法学 | |
刘孔中 | 台湾中央研究院 | 经济法学 | |
中野正俊 | 日本亚细亚大学 | 信托法学 | 已故 |
博士生导师[11]
敖双红 | 陈云良 | 何炼红 | 胡平仁 | 江必新 | 蒋建湘 | 刘继虎 |
刘益灯 | 谢晖 | 许中缘 | 颜运秋 | 周刚志 | 陈海嵩 | 胡彬彬 |
黄先雄 | 刘强 | 李国海 |
硕士生导师[11]
敖双红 | 陈文曲 | 陈云良 | 邓婷婷 | 樊长春 | 龚博 | 何炼红 |
胡平仁 | 黄先雄 | 江必新 | 蒋建湘 | 蒋言斌 | 李国海 | 李沫 |
李婷 | 刘冬梅 | 刘刚 | 刘继虎 | 刘强 | 刘益灯 | 罗树志 |
张蔚伟 | 毛俊响 | 邵华 | 唐东楚 | 王飞跃 | 王红霞 | 王进文 |
王历 | 伍浩鹏 | 谢晖 | 徐靖 | 许中缘 | 颜运秋 | 杨开湘 |
杨清望 | 余卫明 | 詹红星 | 张宝 | 张海燕 | 陈海嵩 | 蒋清华 |
周刚志 | 金大宝 | 瞿昊晖 | 匡凯 | 彭中礼 |
中南大学法学院教学科研机构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所
中南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人,教师结构合理,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在读博士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宪法与行政法所教师4人有出国访学经历,现任所长敖双红教授。
研究领域
宪法与行政法所现有行政规制研究中心与中南大学预防腐败法制研究中心,湖南省政府服务与法治研究中心、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南研究基地和湖南省预防腐败研究基地也挂靠在此。研究范围包括人权、预防腐败、公共服务、行政规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特别是法治中国、财政宪法以及公共行政民营化等方面比较突出。开设有宪法、人权法、外国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等课程,为法治湖南以及的卓越法律专门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智力资源。
科研业绩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5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周刚志教授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项,湖南省社科基金9项(其中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课题2项,其他课题2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近30项。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等法学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在服务地方法治建设方面,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所教师参与了长沙市地方立法、《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及其配套办法、《湖南省服务规定》等的起草,为法治湖南的研究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江必新教授入选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敖双红教授入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
教学成果
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很好,先后有教师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和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主持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4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等。
研究人员:江必新、敖双红、周刚志、黄先雄、李沫、徐靖、李玮萍。[12]
刑法学研究所
中南大学法学院刑法研究所现有教学人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均系法学博士,其中3人有国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研究生导师5人。本所专业教学和研究人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受邀参与司法实务部门刑事疑难案例专家论证和各级地方立法工作,注重对学生刑法学专业基础、科研学术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其中有10余人考取博士研究生,现任所长为罗树志副教授。
研究领域
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国际刑法、犯罪学等方向,在刑罚理论、罪数理论、侵犯财产罪、有组织犯罪、危害结果、社会危害性理论等领域取得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开设有刑法学、犯罪学(双语)、国际刑法学(双语)、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犯罪论专题、刑罚论专题、犯罪学专题、刑法学专题、国际刑法学专题、刑事疑难案例、刑法各论专题等课程。
科研业绩
先后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6项、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院级教改项目3项、跨境科研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10余项,先后在《consumer law journal》、《中外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国内外法学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其中有多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
教学成果
所有教师有超过10年的教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多次获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等,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2项,院级精品课程1门,发表教改论文数篇。
教学研究人员
王飞跃、罗树志、刘刚、詹红星、张纪寒。[13]
民商法学研究所
中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研究所现有教学人员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教师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2人,5人有国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现任所长为余卫明教授。
研究领域
研究范围包括民商法基本理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公司法、信托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在民法基础理论、公司法、劳动社会保障法、信托法等领域取得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开设有民法总论、民法分论、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商法、公司法、社会保障法、信托法等课程。
科研业绩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7项,中国法学会课题3项,其他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20余项。先后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法治与社会发展》等法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有40余篇学术论文被以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民商法学》、《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等全文转载或转摘。先后两次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部分资助。
教学成果
多位教师有超过10年的教龄,教学效果显著。先后有教师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改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本科教学质量二等奖、中南大学高等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等。主持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2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教学研究人员
蒋建湘、马跃如、许中缘、张军建、余卫明、潘纪乐、刘冬梅、龚博、贺东山、余湛、张歆。[14]
经济法学研究所
中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4人,讲师3人,其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经济法研究所教师国际化程度较高,其中5人有英国、美国、日本等出国访学经历。现任所长李国海教授。
研究领域
研究范围涵盖经济法基础理论、金融法、竞争法、环境资源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政税收法、医疗卫生法、通讯传播法、企业公司法、公益诉讼等领域。2000年获经济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开始招收经济法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创立以“市场三缺陷—国家调节三方式—经济法体系三构成”为轴心的“国家调节说”,成为经济法学主流理论。提出“转轨经济法学”理论,旨在解决经济法学研究脱离中国现实的突出问题。除了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已形成国内领先优势外,经济法学三个分支(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调控法)也都具有鲜明特色,形成了国内少有的学科结构全面、均衡发展的经济法学术团队。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经济法学》,主编cssci集刊《经济法论丛》。在研究经济法模糊性的基础上,将模糊数学应用于法理学,提出的“模糊法学”理论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科研业绩
先后主持国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8项,司法部课题2项,其他课题2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30余项。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等法学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颜运秋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陈云良教授为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百人工程”学者,曾获第七届“湖南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成果
开设有经济法、金融法、银行法、竞争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本科课程。先后有教师被评为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主持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1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研究人员
陈云良、刘继虎、李国海、颜运秋、李纪兵、王红霞、张宝。[15]
诉讼法学研究所
中南大学法学院诉讼法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其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诉讼法研究所教师国际化程度较高,其中6人有出国访学经历。现任所长张善燚教授。
研究领域
研究范围包括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问题、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问题、比较司法制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仲裁理论和实践问题、律师法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刑事诉讼人权保护尤其是隐私权保护领域、律师权利和被告人权利保护领域、刑事被害人与人权保护领域、民事诉讼伦理领域、民事诉讼的商谈伦理领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的原则,开设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法、仲裁法(双语)、刑事侦查学(双语)、律师与公证制度、刑事疑难案例研究、民事疑难案例研究、诊所法律教育等课程,为培育具有宽阔视野的卓越法律专门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智力资源。
科研业绩
先后主持国际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7项,中国法学会课题1项,其他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十多项。先后在《哲学研究》、《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等法学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先后两次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部分资助。
教学成果
7位教师都有超过10年的教龄,其中两位教授更是20年以上,教学效果显著,先后有教师获得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主持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2项,湖南省教改课题2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有1篇教改论文获2009年湖南省教研论文二等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教学成果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改成果二等奖、中南大学高等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
研究人员
张善燚、杨开湘、唐东楚、伍浩鹏、樊长春、陈文曲、邵华。[16]
国际法学研究所
中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其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国际法研究所教师国际化程度较高,其中2人在境外(法国和香港)取得博士学位,4人有出国访学经历。现任所长张海燕副教授。
研究领域
研究范围包括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知识产权法、电子商务法、国际金融法、wto法、国际人权法、国际条约法和国际环境法(非物质遗产保护)。在电子商务消费者法律保护及国际私法问题、遗传资源法律保护、国际投资法律问题、国际人权保护、文化遗产流通的法律保护等流域有专门研究。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的原则,开设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wto双语、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双语)、国际商法、国际条约法、国际人权法、国际金融法、冲突法、国际法基础理论等课程,为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卓越法律专门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智力资源。
科研业绩
先后主持国际社科基金3项,“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7项,中国法学会课题1项,其他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近20项。先后在《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等法学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先后两次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部分资助。刘益灯教授被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获得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填补了中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省部级一等奖的空白。
教学成果
多位教师有超过10年的教龄,教学效果显著,先后有教师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主持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3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有1篇教改论文获2007年湖南省教研论文二等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教学成果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改成果二等奖、中南大学高等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获二等奖。
研究人员
刘益灯、梁小尹、张海燕、毛俊响、王历、杨学东、[17]邓婷婷
法学理论研究所
中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所包括两个二级学科:法学理论和法律史学。现有教学科研人员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全都拥有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本所专职成员不多,但非常精干,年龄、职称、学历、学位和学缘结构颇为合理,学术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其中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1人(谢晖教授)、湖南省法学理论研究会会长1人(胡平仁教授)。首任及现任所长为胡平仁教授。
本研究所成员在法哲学和部门法哲学、法社会学基本理论、民间法研究等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其研究成果突出,共出版学术专著、译著近40部,主编教材7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等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教研教改论文6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8项。该所教师大多课堂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尤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学、识都非常突出的中青年博士、硕士人才,其中不少人先后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荣誉,并已成为国内有关方面的科研教学骨干或新秀。
本学科已形成稳定而富有特色的三个研究方向,其特色和发展前景表现在:
1.法哲学。本方向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分为三大块:法哲学原理(胡平仁教授)、法律方法论(谢晖教授)和部门法哲学(胡平仁教授、杨清望副教授)。在法哲学原理方面,以法的本体理论为核心,辐射法的价值和方法的研究。在法律方法论方面,以司法实践为对象,以法律论证为龙头,涵盖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研究。在部门法哲学方面,致力于公法哲学、私法哲学和社会法哲学的研究。其前景表现在,适应法哲学部门法化和部门法学法哲学化这一当今国内外法学界的新趋向,在重新审视我国法哲学原理的基础上,开辟多个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观点或理论,推进法哲学原理研究的深入,以克服法哲学过于空洞、部门法学理论不足的弊端,力图在法学理论体系创新方面获得开创性和领先性成果,并为我国部门法哲学的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经验与逻辑以及各具体方法的综合和交叉。在研究视野上,着眼当代法的理论,结合中西、古今的法理论学说,以改变法哲学研究视野的局限。
2.法社会学。本研究方向旨在将社会学的整体性和经验性方法用于法学研究,并用法学思维来解释社会现象。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子方向:一是基本理论。这部分着重研究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问题,包括法社会学思维方式、法律运行、法律实效、法律职业、法律意识和法律接受等。胡平仁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这个方面的研究,其众多研究成果和译文译著大大地深化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二是民间法研究,即从法律多元角度研究国内外民间习惯法和制定法在国家法治建设中使命、功能、地位、机制及其他相关问题。谢晖教授长期以来倡导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而且初步产生了国际性影响。本研究方向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经验与逻辑以及各具体方法的综合和交叉,通过对两个子方向的深入研究,力图都能有所突破,并在法社会学思维方式和民间法文化的法社会学透视方面获得开创性和领先性成果,为我国法社会学走向成熟和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3.法律文化与比较法学。本研究方向立足于中外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主要着眼于法律文化的理论探索与比较研究。金大宝博士、王进文博士等以法治理论和法律文化为视角,着力于东西方法律传统和法治实践的比较研究。在法律文化(尤其是诉讼艺术)、比较法的基本理论、亚太地区法律传统比较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树,推出一批高质量学术论著。[18]
经济法研究中心
经济法研究中心于2005年正式成立。现已形成了以漆多俊为核心,由众多、教授组成的研究团队。该中心以三三理论为指导,围绕经济法的前沿问题开展研究。该中心主办的期刊《经济法论丛》作为研究的结果,从1998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2卷。成为国内经济法研究的前沿阵地。先后在上海、郑州、武汉、长沙等地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并结集出版论文集。该中心开办的中南大学漆多俊经济法研究中心网页开辟有学术研究、经济法论丛、漆多俊法学思想研究、学术活动、博士论坛等栏目,成为国内影响较大的学术研究网页。
司法与人权研究中心
司法与人权研中心所成立于2004年9月,以本院诉讼法及人权研究方向的现有教师为主体构筑的一个科研机构,紧紧围绕“司法与人权保护”主题,整合分支学科,发挥团队优势,实质性地合作开展高端学术研究。该中心现任主任杨开湘,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访问学者。
知识产权研究研究院
湖南省知识产权研究院、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4月26日,座落在湘江之滨、麓山之南的中南大学南校区,是中南大学直属的科研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是中南大学和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合作共建的知识产权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基地。2012年1月,知识产权研究院被确定为中南大学“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首批重点培育基地;2012年2月,依托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知识产权研究院自主设置了知识产权法二级学科博士点,开始独立招收知识产权法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12年5月,知识产权研究院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11月,知识产权研究院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6月,知识产权研究院进入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机制单位。
知识产权研究院以法学和管理学为基点,高效整合了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法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湘雅医院医药信息系等单位的智力资源,现拥有一支业务精湛、水平高超、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共有研究人员2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2人,有18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首批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人选1人,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1人,湖南省“121工程”人才1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研究人员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70余项;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重要期刊发表知识产权专业学术论文150余篇。研究团队在服务地方法制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承担了《湖南省专利条例》等地方性立法的立法研究项目,推进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试点工作,为知识产权领域诉讼与非诉讼对接工作的制度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致力于知识产权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同时,知识产权研究院还积极弘扬知识产权文化,致力推进知识产权素质教育。2011年4月,发起成立了湖南省首家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联盟。2013年4月,这一组织已发展成为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联盟,吸纳了政府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在内的知识产权工作者,成为了湖南省最具广泛代表性的知识产权志愿者团体,为推进“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秉承优良的科研传统、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正以矫健的姿态——扬帆奋进、阔步前行。[19]
中日经济法研究所
中日经济法研究所于2001年2月经中南大学批准成立,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专门从事中日经济法研究的科研机构。该所的研究人员由中、日两国经济法学者、专家组成。该所在日本法务省、文部科学省的支持下,与湖南德州公司合作,于2002年12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日经济法国际研讨会。该所已与日本亚西亚大学、独协大学、国立千叶大学等日本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讲学和合作研究课题,联合培养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研究所出版了《日本法学前沿理论研究成果译丛》,主编了《中日法律大辞典》,填补了中日两国此类辞书的空白。中日经济法研究所每年出版《中日经济法研究年刊》。
预防腐败法制研究中心
预防腐败法制研究中心于2010年6月经中南大学批准成立。成立中南大学预防腐败法制研究中心是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文件精神,以预防腐败和法律制度的交叉研究为特色,发挥我院法学研究的优势,促进有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加强廉政立法特别是预防腐败立法服务。[20]
其他
湖南服务型政府与法治研究中心
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南研究基地
医疗卫生法研究中心
行政规制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法学院举办活动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法治政府·南岳论坛
中南大学法学院成功主办五届“法治政府·南岳论坛”、行政规制高层论坛,承办了2009年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2013年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工作会议、2013年度教育部高校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13年年会,“法治中国·湘江论坛”等等。
中南大学法学院学术出版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法学院办有《民间法》(cssci来源集刊)、《经济法论丛》、《行政规制论丛》、《法治中国》等学术出版物。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我院陈云良院长获选2014年度湖南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中南大学法学院.2015-06-26[引用日期2015-07-07]
2.中南大学法学院简介.中南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2015-07-07]
3.中南大学法学院机构设置.中南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2019-07-06]
4.中南大学发法学院领导.中南大学法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9-07-06]
5.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名录.中南大学法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9-07-06]
6.中南大学法学院教师名录.中南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2019-07-06]
7.中南大学法学院教师名录.中南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2019-07-06]
8.中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南大学法学院.2013-09-18[引用日期2015-07-07]
9.法律硕士兼职导师简介.中南大学法学院.2011-11-12[引用日期2015-07-07]
10.客座教授.中南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2015-07-07]
11.中南大学导师队伍.中南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2019-07-06]
1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05-13[引用日期2015-07-06]
13.刑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05-13[引用日期2015-07-06]
14.民商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05-13[引用日期2015-07-06]
15.经济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05-13[引用日期2015-07-06]
16.诉讼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05-13[引用日期2015-07-06]
17.中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05-13[引用日期2015-07-06]
18.中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研究所简介.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05-13[引用日期2015-07-06]
19.知识产权研究院简介.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11-12-28[引用日期2015-07-07]
20.科研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2012-11-29]
展开全部收起。。。中南大学法学院刑法研究所现有教学人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均系法学博士,其中3人有国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研究生导师5人。本所专业教学和研究人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受邀参与司法实务部门刑事疑难案例专家论证和各级地方立法工作,注重对学生刑法学专业基础、科研学术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其中有10余人考取博士研究生,现任所长为中南大学法学院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