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校徽主管部门

广东省人民政府

现任领导

理事长段崇智、校长徐扬生

本科专业

14个

院系设置

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运筹院、研究生院

校 训

博文约礼

地 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001号。2012年9月2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10月11日,港中大(深圳)批筹暨启动校区开工仪式在深圳市龙岗区校址举行。[7]

校园风光(6张)

2013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详细办学协议,并组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同时,理事会向全球招聘港中大(深圳)校长。

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正式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管理[2-3][8];同年,道远楼、诚道楼及体育馆等启动区设施翻新工程完工,并于3月重新入伙,而启动区图书馆(知新楼)亦率先于2014年启用4层中的首两层。

2015年2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中科院高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9];4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批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0]

2016年1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组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11];3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组建深圳大数据研究院;9月至11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逸夫书院、学勤书院和思廷书院相继成立[12-14];11月19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迎来首届硕士毕业生。[15]

校园建筑(4张)

2017年1月1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设立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16];4月10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和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同时成立,这是港中大(深圳)组建的首批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17];6月20日,由图灵奖得主霍普克洛夫特教授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霍普克罗夫特高等信息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18];6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包括3+2本硕连读、师资交流、联合建立研究院、博士后联合培养以及科研合作等诸多形式的全面和深度合作[19];9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2017年度开学典礼,100万平方米新校园正式启用。[20]

学校典礼(2张)

2018年3月22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教授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正式成立[21];3月,祥波书院建成完工,并举行成立典礼;4月,新建楼宇全部投入教学使用,第一期校园建设告一段落;同月,体育场建设方案获批;6月,港中大(深圳)第二期校园建设开始初步规划,拟定建筑面积为267,180平方米[22-23];6月13日,港中大(深圳)-腾讯ai lab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双方开启科研、人才培养全方位战略合作[24];6月16日,港中大(深圳)-京东集团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双方将通过联合培养博士生、联合研究等多种形式,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深度合作[25];7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宣布数据与运筹科学研究院成立[26];10月17日,成立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fnii)[27];11月13日,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1];11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宣布正式成立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28]。

2019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牵头组建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获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建设授牌[2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条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设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运筹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并设有覆盖理学、工学、文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共计14个本科专业和11个研究生专业。[30]

学院专业
经管学院国际商务● 环球商务管理

● 环球商务与创新

● 环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 经济科学

金融工程(与理工学院联合培养)● 量化金融

● 金融科技

市场营销
金融学
会计学
理工学院统计学● 统计科学

● 数据科学

● 金融统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论数学

● 应用数学

● 金融数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人文社科学院翻译
研究生院研究型研究生专业●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硕士-博士专业

● 生物科学硕士-博士专业

授课型研究生专业● 金融工程理学硕士专业

● 翻译(笔译和口译)文学硕士专业

● 同声传译文学硕士专业

● 金融学理学硕士专业

● 经济学理学硕士专业

● 会计学理学硕士专业

● 数据科学理学硕士专业

● 应用心理学理学硕士专业

●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理学硕士专业

数据运筹院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生物信息学
生物医学工程
资料来源:[30-32]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师资力量

港中大(深圳)4位诺贝尔奖教授(4张)

截至2018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引进教师约200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2名,ieee fellow13名,南粤优秀教师1名,深圳市杰出人才4名、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1名,深圳市鹏城学者10名,深圳市龙岗区深龙英才62名等。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75%以上的教授年龄在40周岁以下。[5][33]

杰出学者(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叔贤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罗智泉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朱世平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伦·斯科尔斯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vijay kumar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stephen boyd
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霍普克洛夫特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裴有康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谢雅正
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秦泗钊
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蔡小强
ieee fellow陈长汶
美国教育研究学会院士范息涛
ieee fellowroy van benjamin
明尼苏达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系主任张树中
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会士、运筹学及管理科学学会会士戴建岗
国际模式识别协会院士,ieee fellow张大鹏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黄正德
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包智明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欧梵
莱斯大学终身教授张寅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主持人王晓田
长江学者何旭铭
ieee fellow李东
美国语言学会会员、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终身会员顾阳
ieee fellow、韩国国家工程院院士jay lee
ieee fellow杨柳青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署研究员熊伟
长江学者周宪
ieee fellow崔曙光
台湾生物领域“登顶计划” 得主黄镇刚
ieee fellowsergio theodoridis
ieee fellow乔三正
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兼政策顾问王健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原院长王立弟
香港工程师协会院士、ifors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梁美儿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原副院长michael ferguson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原系主任陈善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系原系主任王恩冕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david tse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takeo kanade
“冯·诺依曼理论奖”得主叶荫宇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梁永波
瑞士市场监督管理局董事会副主席marlene amstad
世界贸易组织创始副总干事施雅德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原执行院长张化成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jong-shi pang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原副院长苏丽文
千人计划专家黄子为
资料来源:[34-36]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科建设

据2018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研究生院提供两类型课程,即研究型研究生课程及授课型研究生课程,颁授多种不同的高等学位,包括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硕士、生物科学哲学硕士、翻译专业(笔译/口译)文学硕士、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理学硕士、经济学理学硕士、金融工程理学硕士、金融学理学硕士、会计学理学硕士、数据科学理学硕士、同声传译文学硕士、应用心理学理学硕士。[37]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模式

综述

港中大(深圳)继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传统,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实行中英双语教学,书院制和通识教育,培养跨领域、跨文化的创新型国际专业人才。[3]

教育部规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收学生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应当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并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和合作办学协议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对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育,学校可依照以上条例、规定和协议,按照香港中文大学同类项目在香港地区招生标准自主招生录取,并颁发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3][38]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于2016年成立,目的是监管大学学术事宜,管理授课、教育、研究,及考试;在开办学位课程及招收学生前,就有关课程向香港中文大学教务会申请审批;管理各经香港中文大学教务会认可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办之学位课程;订立与认可课程有关的规例。[39]

学术委员会
主席校长徐扬生教授
副主席副校长(学术)罗智泉教授
 学科规划召集委员会召集人杨纲凯教授
成员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教育)潘伟贤教授
 协理副校长(学生事务)李霞教授
 协理副校长(研究事务)李学金教授
 协理副校长(教育及港中大事务)蔡小强教授
 经管学院院长熊伟教授
 研究生院院长唐叔贤教授
 学勤书院院长顾阳教授
 学科规划专责委员会成员余蕙卿女士
秘书教务处副处长方倩莹女士
资料来源:[39]

中英双语教学

港中大(深圳)采用中、英双语教学,着重语言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面向世界、具有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港中大(深圳)师生均来自世界各地。港中大(深圳)将广邀认同港中大理念的世界知名学者于大学任教,带领大学发展。

书院制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实行书院制度,共有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及祥波书院四所书院[40]。每个港中大(深圳)的全日制学生都将隶属于一所书院;书院经理事会通过设立,每一书院有各自的章程。

书院生活(11张)

书院提供学生宿舍、食堂、音乐室、健身房等多种功能设施。此外,书院的课外活动多姿多彩,各类课外活动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组织和领导技巧。书院的研讨会、周会、讲座及茶聚等不同形式的聚会,不时出现海内外著名学者、艺术家、社会领袖或杰出人士的身影。他们获邀与学生交流,分享卓见和独特经历,以其丰富人生开阔学生视野。[41]

书院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语文、资讯科技和领袖才能训练,还有多种学生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书院提供众多非形式教育机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责任感。学生更可善用奖学金和经济援助计划发挥个人成长的潜力。[42]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港中大(深圳)本科课程重要的一环,亦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香港中文大学素来以其全面而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著称于国际,并于2015年获得美国通识及博雅教育课程协会颁发的通识教育优化模范课程奖,成为首间来自美国以外的获奖院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传承港中大通识课程博雅教育理念,将其视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全体本科生提供专业教育之外的全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胸怀全球、关心社会的公民。

图灵奖得主霍普克罗夫特

通识教育基础课为本科生建立共同的文化基础,透过阅读经典选篇,提升他们对人类处境的感知,并促进师生在这些问题上的智性对话。课程分为两个科目,即“与人文对话”及“与自然对话”,两科均使用香港中文大学自编教材,涵括来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庄子、达尔文、牛顿等人的经典人文与科学著作原文。基础课采用讲座和小组研讨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阅读经典原著及智性写作能力。

在通识基础课之外,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进一步扩阔同学视野,引介他们探究人类智性关怀的四个基本范畴:人与自身文化承传的关系、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与其他人的关系及与自身的关系。科目强调同学对不同学科处理问题的学术方法有一定的理解,特别是掌握这些方法对分析当代议题的重要性。学生须在以下四个范畴中至少各选修一门课程:中华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文。[43]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社会评价

排名机构2018-192017-182016-172015-16
qs亚洲大学排名--786
qs世界大学排名49464451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555876138
资料来源:[44-48]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术研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研成果

科研实验楼(4张)

港中大(深圳)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与方向包括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据科学、新能源与能效管理、现代生物信息工程、经济金融与物流、新型材料科学等,提升对全省及深圳市重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49]

截至2017年底,港中大(深圳)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技计划、深圳市孔雀团队以及横向合作等项目70余项,总经费约3亿元。[49]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达42.1%,资助率位居广东省第一,远超全国平均资助率21.5%。[50]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5月,港中大(深圳)科研平台包括多个重点研究院和专业领域平台。[51]

重点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与转化医学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霍普克罗夫特高等信息科学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数据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与运筹科学研究院
港中大(深圳)-明尼苏达大学数学及应用研究院(筹)

专业领域平台
港中大(深圳)-腾讯ai lab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
港中大(深圳)-京东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能源市场与能源金融实验室
数据建模分析与应用实验室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深圳市半导体激光器重点实验室
星河world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新创业基地
无线通信网络实验室
深圳市物联网智能系统与无线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
通信信号处理与优化实验室
深圳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工程实验室
能源互联网实验室
可持续环境研究院
纳米光电实验室
网络编码研究实验室
应用自旋电子实验室
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资料来源:[17-18][5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术资源

大学图书馆

截至2018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有两座图书馆,分别是大学图书馆和启动区图书馆。启动区图书馆于2014年9月启用,大学图书馆于2017年12月启用。图书馆馆藏有接近一百万册纸本藏书,部分藏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赠送。图书馆提供可使用的电子书大概有三百一十万册、电子期刊一万二千八百多种、各类数据库约六百七十种及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大部分电子资源。[52]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交流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截至2018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香港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科尼大学等知名大学签订暑期课程协议;港中大(深圳)还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波士顿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哥本哈根商学院、韩国科学技术院、香港中文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早稻田大学、华威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大学签订交换或交流协议[53];同时港中大(深圳)还与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博科尼大学、昆士兰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大学签订了3.5+1.5、3+2、4+1、3+1+2等本硕连读协议。[53-54]

合作交流(2张)

在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开展“环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专业”联合培养项目的基础上,港中大(深圳)又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南卡罗莱纳大学签署了“环球商务与创新”专业的合作培养协议,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学习成长,适应未来全球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此外, 学校还与明尼苏达大学签订了师资交换协议,每年从明尼苏达大学引进近十名教授来港中大(深圳)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55]

截至2018年5月,港中大(深圳)已经有74所一流国际合作伙伴,并开展了100多项实质性合作,包括本硕连读、联合培养、校际交换、海外访学和国际暑课等。具备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已超过60%。[56-57]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文化传统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名来源

创校使命

港中大创校校长李卓敏在1978年港中大第十九届颁授学位典礼上,曾解释大学命名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原因。他指出有一个普遍解释以为中文即是指中国文化,故此,中文大学是指传扬中国文化的大学。

李卓敏认为“凡是大学都不可能脱离本身民族的背景。因此,中国或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都是中文大学……每一所大学都是沟通本国和外国文化的桥梁…那是理所当然的。”

而香港中文大学特殊的地方在于港中大是“专门为了一个特殊的使命而努力;这个使命就是把中国的资料吸收和融化到各个学科,予以发扬光大……简而言之,香港中文大学是把中国文化的境界溶合到各学科的大学。”

李卓敏指出,大学校训“博文约礼”中的第二个字“文”(也就是中文大学校名的第二个字)并不指狭义的文科,而是包括了一切学科,因此校训更强调了中大校名的真正意义。他续认为:“凡是中国或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都是中文大学;但我们的大学却是独一的,因为英文名称the chinese university的the字用大写t起头,这就把本校的特殊使命表达出来了。”[58]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校校徽

校徽

港中大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以紫与金为港中大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5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校校训

港中大(深圳)校训为“博文约礼”。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港中大(深圳)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故采“博文约礼”为校训。[5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校纹章

纹章

学校纹章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后,校董会按大学条例经校长代表向英国伦敦的英国纹章院申请授予纹章。纹章院于1967年授予港中大纹章,是香港第一所正式获得完整纹章的大学。港中大纹章其现时所用校徽大致相同,只是两旁添加青色护盾兽麒麟。盾形校徽为“双色回头凤”设计,该双色订为“or”和“purpure”,意即金、紫两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任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港中大(深圳)理事会

港中大(深圳)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民主方式管理学校,充分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开放的学术环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为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各委任八人组成,理事长由港中大校长出任,理事长拥有最终决策权。其中,理事长拥有2票权利,其他理事会成员拥有1票权利。

大学理事会
理事长段崇智教授
成员程伯中教授
高文教授
华云生教授
廖柏伟教授
梁定邦博士
陆观豪先生
李清泉教授
李学金教授
涂辉龙先生
唐杰教授
吴启迪教授
徐晨教授
徐航先生
徐扬生教授
杨纲凯教授
资料来源:[60-61]

大学主管人员
校长徐扬生院士
副校长(学术)罗智泉院士
副校长(外事及学生事务)朱世平院士
副校长(行政事务)阮健骢先生
协理副校长(研究事务)兼科研处处长李学金教授
协理副校长(教育及港中大事务)蔡小强教授
协理副校长(国际事务)施雅德教授
协理副校长(拓展事务)张化成博士
资料来源:[36]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环境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教学楼(4张)

据2018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港中大(深圳)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背靠神仙岭,毗邻大运公园,第一期校园占地约100万平方米。

大学校园分为上园、中园、下园三个部分,校园空间与建筑既彰显了中国元素又体现了西方韵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设计贯彻了[山、林、院]的空间组织理念。山:保留山体,尊重生态;林:交叉状的教学大楼沿龙翔大道而建,形成一个半通透的屏障,隔滤了马路与城市的繁忙,为校舍与山体间的林荫中轴营造宁静的氛围;院:建筑营造了很多人性化尺度的庭院空间,将林荫中轴的绿化延伸到大楼内,亦为师生提供舒适的休憩活动空间。或者在草坡上举行学术论坛,或者在树下的茶座探讨问题,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自由的学术文化。[62]

校园地图

上园规划主要包括学勤书院、思廷书院、祥波书院、教职员宿舍及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学勤书院由三栋大楼组成,外观以淡黄色为主色调,配上深圳碧蓝天空,入住后,一推开窗户便能欣赏到美景。思廷书院由三栋大楼组成,建筑外观以浅灰搭配翠绿色,书院楼下便是绿树环绕的公共绿地,也有锻炼身体以及骑行的场地。祥波书院由四栋大楼组成,外观以浅灰搭配深红色,书院楼下便是小广场,可供学生休憩及举办活动。[62]

下园规划主要包括道远楼、知新楼、礼文楼、乐天楼、诚道楼、志仁楼、行政楼、大学图书馆、启动区图书馆、教学楼(a、b、c、d)、科研实验楼(a、b)、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体育馆、体育场、学生活动中心及逸夫书院等。[62]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更大手笔!更大规模!广东启动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41所大学入围!.青塔[引用日期2018-11-17]

2.社会民生.深圳政府在线[引用日期2018-11-18]

3.教育部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由广东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4-04-28[引用日期2014-04-28]

4.学校概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9-18]

5.师资力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4-07]

6.中大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及深圳大学签订详细协议 落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筹建.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2-17]

7.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通讯[引用日期2018-11-18]

8.中大深圳分校招生火爆 尖子纷纷入读.大学线[引用日期2018-01-29]

9.中大(深圳)与中科院高能所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在深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6-16]

10.港中大(深圳)获批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6-16]

11.港中大(深圳)举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揭牌仪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6-16]

12.逸夫书院举办开幕典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5-10]

13.学勤书院成立典礼——“山里的精灵”从此有了自己的归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5-10]

14.2016思廷书院迎新活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5-10]

15.港中大(深圳)首届研究生毕业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6-11-19[引用日期2017-04-11]

16.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揭牌成立 打造高端决策智库.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7-10-20]

17.两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同日落户港中大(深圳).网易新闻.2017-04-11[引用日期2017-04-11]

18.图灵奖得主在港中大(深圳)成立研究院 打造中国的“斯坦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7-08-28]

19.我校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两地产学研结合与科研创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6-16]

20.港中大(深圳)举行2017年度开学典礼 100万平方米新校园迎接新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6-16]

2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成立.央广网[引用日期2018-03-22]

22.20180040二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招标公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6-16]

2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及总体规划.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及总体规划[引用日期2018-01-04]

24.我校与腾讯ai lab共建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 开启科研、人才培养全方位战略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6-15]

25.我校与京东集团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将联合培养博士生 瞄准学术前沿开展科研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6-16]

26.高端人才齐聚我校 打造世界顶尖级数据与运筹科学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9-18]

27.我校成立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 融合智能与网联 建国际一流科研平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9-02-17]

28.我校成立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9-02-17]

29.我校两大研究院获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建设授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9-02-17]

30.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1-31]

3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专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7-08-28]

32.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专业设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9-08-27]

33.港中大(深圳)2018在粤继续实行“631”录取.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18-02-04]

34.科研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9-02-17]

35.人文社科学院教职人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4-26]

36.大学主管人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9-02-17]

37.研究生专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10-04]

38.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1-18]

39.学术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4-12]

40.林郑出席港中大(深圳)祥波书院成立典礼.文汇网[引用日期2018-03-29]

41.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1-06]

42.我们的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7-04-11]

43.通识教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1-07]

44.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top universities[引用日期2018-01-04]

45.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6.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引用日期2018-10-06]

46.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2017.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引用日期2018-10-06]

47.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6.qs[引用日期2018-10-06]

48.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揭晓.网易.2018-10-05[引用日期2018-10-06]

49.研究概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7-03-05]

50.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 “百” “千” “万”办大学的故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4-12]

51.科研平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6-10-24[引用日期2017-03-05]

5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4-29]

53.学术交流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1-07]

54.港中大(深圳)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合作模式又有新亮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9-18]

55.学校期刊·春华秋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4-12]

56.我校与牛津大学等14所世界名校新建合作关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1-07]

57.名师进名校 | 朱世平教授与你分享改变未来的智能材料(广东省活动安排3月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2-28]

58.中大为何命名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4-25]

59.学校概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7-04-11]

60.理事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9-02-17]

61.中大通讯.中大通讯[引用日期2018-01-07]

62.港中大(深圳)举行2017年度开学典礼 100万平方米新校园迎接新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用日期2018-04-26]

展开全部收起。。。2019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牵头组建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获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建设授牌[29]。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