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是一所亚洲顶尖、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主要院系
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研究院
学校地址
香港新界沙田马料水
学校代码
81002
主要奖项
诺贝尔奖4项
菲尔兹奖1项
沃尔夫数学奖1项
图灵奖1项
罗德奖学金14项
两院院士
15人(中科院11人,工程院4人)
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创校使命
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新亚书院
新亚书院(3张)
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年,为国学大师钱穆、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等人创办,其教学宗旨在于“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
建校初期,规模极小,师生不过数十人。1950年3月改组并易名为新亚书院,由钱穆先生任院长兼文史系系主任,唐君毅先生任教务长兼哲学系系主任,张丕介先生任总务长兼经济系系主任,杨汝梅先生任商学系系主任,赵冰先生任法律顾问。
新亚早年的教授有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的吴俊升先生、书法家曾克端、历史学家左舜生、甲骨文专家董作宾、国学家饶宗颐、罗香林等。书院以中文教学,并教授官立学校所缺乏的中国文化课程,被视为中国儒学的复兴基地及宋代书院文化的延续。[16-17]
崇基学院
崇基学院
崇基学院由前广州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前上海圣约翰大学校董会主席欧伟国及香港圣公会领袖何明华会督于1951年创办,代表基督教在华发展高等教育传统的延续。[15]
该校继承以前在中国国内十三间基督教大学之精神,依据中国基督教之传统,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为主要之授课语言,并以融合基督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开拓博爱包容、自由开放之风气,培养学问通达、襟怀广阔,具有世界文化视野的人才为宗旨。[18-19]
崇基学院创办之初,仅有学生六十三人,借用港岛圣约翰大礼拜堂及圣保罗男女中学上课。其后再租赁坚道147号楼房及下亚厘毕道之圣公会霍约瑟纪念堂为校址。
蒙香港政府在新界马料水拨赠土地一段,面积共计十英亩,并于其地增建火车站(现名为大学站),该校乃于1956年迁至新界马料水村永久校址。[19]
联合书院
联合书院
联合书院由广侨、光夏、华侨、文化及平正会计专科学校五所私立书院合并组成 。这五所书院是从广州或邻近地区南移的私立大学,与香港有密切渊源。
1956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柯克教授访港,建议把各院校力量集合起来,五所书院遂于同年6月宣布组成“香港联合书院”。
该校秉承“明德新民”校训,肩负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因应香港所需,与时并进,通过全人教育及群体生活,提升学生的品德情操,为香港社会、中国以至全人类服务。
1957年,联合书院依据香港政府法案成立校董会。联合书院创校董事会主席及首任校长为蒋法贤医生,校本部设在香港坚道一百四十七号,有学生六百多人。[15][20]
香港中文大学开拓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入口(1974)
1957年,新亚、崇基、联合成立“香港中文专上学校协会”,由蒋法贤担任主席,争取政府承认三院颁授学位的资格,为进一步合作奠下基础。
1958年,港府接纳设立一所中文大学的建议,继于1959年正式宣布资助三所书院,并以它们为新大学的基础书院。
1961年,香港政府委任大学筹备委员会,以初步筹划大学校址、建设等事宜。
1962年,由萨塞克斯大学创校校长富尔敦爵士主持、国际学者组成的富尔顿委员会成立,以审定三院的水准,定下新大学的组织架构。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8张)
1963年,香港政府接纳富尔敦委员会的报告书,临时校董会随即成立,关祖尧爵士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李卓敏博士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一任校长。9月15日,立法局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条例》。10月17日,大学监督港督柏立基在香港大会堂主持大学成立典礼,三所书院合并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同时成立。至此,从书院到大学这一长达十五年的艰苦历程终告完成,中文和中国文化也终于在香港获得明确地位。
草创之初的中大实行邦联制,每所书院仍维持教学及行政上的独立,大学仅负责颁授学位等工作。
1964年,中大首次颁授学士学位;订定校训“博文约礼”。
1965年,开办首项学生交流计划;教育学院成立(1991年升格);校外进修部成立(1994年易名为校外进修学院,2006年起正名为专业进修学院)。
1966年,研究院成立(为香港首所研究院)。
1967年,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颁授第一届硕士学位。
中大历任校长(8张)
1969年,大学本部办事处迁入沙田现址。
1971年,简悦强爵士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成立。
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落成启用。
1972-73年,联合书院及新亚书院迁入香港中文大学沙田校址。
1974年,工商管理学院成立。
1976年,第二次《富尔敦报告书》呈交大学监督,建议加强教务人员参与治校,以及重组学系。不同书院的学系予以整合,由大学统一负责,提供“学科为本”的教育。
1978年,马临教授接任第二任校长。
1980年,首办博士学位课程。
1981年,医学院成立;首办兼读学士学位课程。
1982年,利国伟爵士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首次颁授哲学博士学位。
香港中文大学(10张)
1983年,中大校友丘成桐获得国际数学家大会菲尔兹奖,此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1984年,推行本科课程暂取新生计划。
1986年,大学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逸夫书院成立。
1987年,高锟教授接任第三任校长。
1988年,教育统筹委员会公布《第三号报告书》,建议中大的学制由四年制改为三年制;大学服务中心加入中大(1993年更名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1989年,大学教务会通过大学本科学程采用弹性学分制,自1991年9月生效;《第三号报告书》的建议获行政局通过。
1991年,工程学院成立;护理学系成立(2002年正名为那打素护理学院)。
1992年,药剂学院成立。
港中大传统四大书院(12张)
1993年,会计学院成立;中大校友评议会成立。
1995年,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于中文大学成立,成为全港互联网讯息的核心。
1996年,李国章教授接任第四任校长。
1997年,利汉钊博士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
1998年,率全港之先录取内地本科生;酒店管理学院成立(2002年正名为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中医学院成立。
1999年,公共卫生学院成立(2009年正名为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
2000年,中医中药研究所成立。
2002年,金耀基教授接任第五任校长;首度颁授荣誉院士衔。
2003年,郑维健博士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
校园全景(4张)
2004年,刘遵义教授接任第六任校长;法律学院成立(2008年升格)。
2005年,开始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招收内地本科生。
2006年,大学制定策略计划,确立今后十年发展方向;选定五个重点资助研究领域;晨兴书院及善衡书院成立。
2007年,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成立;获国家教育部列入提前录取批次。
2009年,前校长高锟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郑海泉博士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建筑学院成立。
2010年,沈祖尧教授接任第七任校长。
2011年,中大教学酒店开幕暨郑裕彤楼命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幕。
2012年,配合香港“3+3+4”学制改革,采用四年制本科课程,回归创校一直推行至九十年代中期之学制。
金禧校庆标志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50周年金禧校庆;康本国际学术园开幕;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开幕。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批设立。
2015年,成立全港学界首间海量数据(big data)决策分析研究中心;国学中心正式成立。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动土;梁乃鹏博士出任大学校董会主席。
2018年,段崇智教授接任第八任校长;成立“环球校友咨询委员会”及“杰出校友访问计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众创中心开幕。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学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约,合办本科双学位课程。
(参考资料来源:[2][12][14-15][21-27])
香港中文大学百万大道
香港中文大学办学条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师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不少中大学者和研究人员屡获殊荣,而获著名奖项者更不计其数[9]。截至2018年,学校拥有全职教职员工7858人,其中教授1038人,各类讲师659人,研究人员1522人。[28]
高锟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纤之父”高锟于1987至1996年担任中文大学校长,卸任校长一职后一直担任中大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2009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9][29]
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及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丘成桐教授为中大校友,曾获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9]
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杨振宁教授为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999年起,杨教授宣布将他全部奖章(包括诺贝尔奖章)、论文、手稿及书札,捐赠给中文大学,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因而成立。[9][30]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爵士,于2002年加入中文大学成为博文讲座教授,并出任晨兴书院院长。[9]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于2009年加入中文大学成为博文讲座教授。[9]
赫赫学人(12张)
国际知名计算机科学家、首位华人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于2005年加入中文大学成为博文讲座教授。[9]
著名文学家白先勇教授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他为文学院开设“昆曲之美”课程,并任中大“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31]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刘遵义教授,于2004年至2010年担任中文大学校长,他在计量经济学、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特别是东亚经济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32-33]
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欧梵教授是海内外声誉卓著的著名学者,美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也是美国汉学界屈指可数的重量级学者。[34-35]
世界著名诗人、作家赵振开教授(北岛)于2007年受邀到中大任教,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人文学科讲座教授。[36-37]
著名地球大气科学专家刘雅章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他是全球变暖报告执笔人之一,2007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38-39]
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郎咸平是世界级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2003年被列入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40-41]
善衡书院院长、生物研究讲座教授辛世文教授是著名农业生物技术专家,他于1980年成功复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基因,被誉为“植物基因复制之父”。[42]
中文大学工学院院长汪正平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封装技术及材料开发研究,被誉为“现代半导体封装之父”。[43]
中文大学医学讲座教授卢煜明教授是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他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开拓性贡献,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44-45]
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是学术史上首批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及《the lancet》两大顶尖医学期刊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共8篇文章的研究学者,2018年获美国肠胃科医学院颁发“国际领袖大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46]
中文大学肿瘤学系系主任莫树锦教授是将“个人化治疗”的概念应用在晚期肺癌患者身上的全球第一人,2018年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是首名获此奖项的华人。[47]
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主任汤晓鸥教授是计算机视觉专家、ijcv首位华人主编、商汤科技创始人,他发明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世界上第一个超过人眼识别能力的计算机算法,创办的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被称为“计算机视觉界的黄埔军校”。[48-51]
中文大学卓敏信息工程学讲座教授杨伟豪教授是网络编码理论的创始人之一,2005年获颁ieee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信息理论学会论文奖,是三十多年来首次由亚洲研究人员获奖,2016年获颁ieee eric e. sumner award,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太地区学者。[52-53]
中文大学常务副校长及伟伦计算器科学与工程学讲座教授华云生教授为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是ieee、acm及aaas三个学会的院士,并曾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微电子系统结构学部主任和ieee计算机学会会长。[54]
中文大学副校长及卓敏心理学讲座教授张妙清教授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和国际应用心理学会院士,她开创了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研究,成为亚洲首个全面的人格测量工具。她获国际应用心理学会颁授2014年度杰出科学贡献奖,是首位亚洲心理学家获此殊荣。[55-56]
中文大学卓敏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侯杰泰教授是国际应用心理学会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院士,曾任国际应用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部主席。[56]
中文大学伟伦经济学讲座教授及经济学系系主任张俊森教授于2013年当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是该年度亚洲区内唯一当选的学者,2017年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57-58]
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林珲教授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颁发2017年度米勒奖,是首位来自亚洲院校与科研机构的地理学家获此殊荣。[59]
日出港中大
学术奖项及荣誉 | |
类别 | 人数 |
诺贝尔奖得主 | 4 |
菲尔兹奖得主 | 1 |
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 1 |
图灵奖得主 | 1 |
昂萨格奖得主 | 2 |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得主 | 2 |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 | 31 |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 2 |
美国物理学会院士 | 5 |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 | 3 |
美国计算机协会院士 | 5 |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 2 |
国际制造工程学会院士 | 1 |
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外籍院士 | 1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1 |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4 |
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 | 1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9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3 |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1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8 |
港科院荣誉院士 | 2 |
港科院创院院士 | 4 |
国家自然科学奖得主 | 23 |
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学者 | 17 |
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医学科研学者 | 8 |
长江学者成就奖得主 | 3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得主 | 44 |
国际应用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得主 | 1 |
费萨尔国王国际医学奖得主 | 1 |
的里雅斯特奖得主 | 1 |
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创新、研究及教育奖 | 1 |
神经网络先驱奖得主 | 1 |
2015年度个人化医学国际会议 – 先驱大奖得主 | 1 |
金花环奖得主 | 1 |
蝉奖得主 | 1 |
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2014年国际金奖得主 | 1 |
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得主 | 1 |
美国临床化学协会wallace h. coulter讲学奖得主 | 1 |
(参考资料来源:[60-65])
两院院士名单 | |||
姓名 | 职务 | 研究方向 | 当选年份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杨振宁 | 博文讲座教授 | 物理学 | 1994 |
孔祥复 | 病毒学讲座教授 | 分子生物 | 1999 |
黄乃正 | 理学院院长 | 有机化学 | 1999 |
麦松威 | 化学系伟伦研究讲座教授 | 结构化学 | 2001 |
刘允怡 | 外科讲座教授 | 肝胆胰外科 | 2003 |
吴奇 | 化学系讲座教授 | 高分子科学 | 2003 |
姚期智 | 博文讲座教授 | 计算机科学 | 2004 |
赵国屏 | 微生物学讲座教授 | 微生物学 | 2005 |
谢作伟 | 化学系卓敏化学讲座教授 | 有机化学 | 2017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
丘成桐 | 博文讲座教授 | 数学 | 1994 |
高锟 | 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 | 光纤通讯 | 1996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辛世文 | 生物学研究讲座教授 | 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 | 2003 |
徐扬生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讲座教授 | 电子工程学 | 2007 |
沈祖尧 | 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 | 肠胃研究 | 2011 |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
汪正平 | 工程学院院长 | 聚合电子材料 | 2013 |
中央研究院院士名单 | ||
姓名 | 职务 | 当选年份 |
杨振宁 | 物理学博文讲座教授 | 1958 |
刘遵义 | 经济学讲座教授 | 1982 |
丘成桐 | 数学博文讲座教授 | 1984 |
高锟 | 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 | 1992 |
王士元 | 电子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 | 1992 |
金耀基 | 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 | 1994 |
姚期智 | 计算器科学与工程学博文讲座教授 | 2000 |
李欧梵 | 人文学科讲座教授 | 2002 |
(参考资料来源:[61][66-68])
香港中文大学院系概况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学校设有8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开设多个主修、副修和双学位学士课程。此外,学校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高校合办多个本科及硕士课程。[69-70]
学院 | 学士课程 | ||
文学院 | 人类学、中国语言及文学、文化研究、文化管理、英文、艺术、历史、日本研究、语言学、音乐、哲学、宗教研究、神学、翻译、中国研究、双渠道双语研究 | ||
工商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环球商业学、酒店旅游及房地产、保险金融与精算学、专业会计学、计量金融学、国际贸易与中国企业、工商管理学士及法律博士双学位、环球经济与金融、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 | ||
教育学院 | 健康与体育运动科学、中国语文研究及中国语文教育、英国语文研究及英国语文教育、数学及数学教育、幼儿教育、运动科学与健康教育、人工智能:系统与科技 | ||
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学、金融科技学、计算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信息工程学、数学与信息工程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 | ||
法律学院 | 法学 | ||
医学院 | 内外全科医学、护理学、药剂学、公共卫生、中医学、生物医学、社区健康、老年学 | ||
理学院 | 生物化学、生物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化学、地球系统科学、环境科学、食品及营养科学、数学、分子生物技术学、物理及统计、地球系统科学、数学精研、理论物理精研、风险管理科学、自然科学、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 | ||
社会科学院 | 建筑学、经济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城市研究、政治与行政学、全球研究、新闻与传播学、全球传播、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学、性别研究、数据科学与政策研究、环球经济与金融 |
(参考资料来源:2019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官网)[69]
合作院校 | 合办课程 | |
北京大学 | 中国语言及文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 |
北京大学 | 语言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 |
北京大学 | 金融科技双学位本科课程 | |
清华大学 | 计算机科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 |
清华大学 | 经济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 |
日本早稻田大学 | 社会科学和国际教养课程 | |
西班牙ie商学院 | 工商管理学士课程 | |
伦敦大学城市学院卡斯商学院 | 工商管理学士课程 | |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 | 亚洲商业学课程 | |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 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学硕士 | |
清华大学 | 金融财务工商管理硕士 |
(参考资料来源:2019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官网)[70-71]
香港中文大学办学模式
书院制度
九大书院 | ||
崇基学院 | 新亚书院 | 联合书院 |
逸夫书院 | 晨兴书院 | 善衡书院 |
敬文书院 | 伍宜孙书院 | 和声书院 |
新亚水塔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始于1963年崇基、新亚、联合三所书院合并,随后逸夫书院于1986年成立,晨兴书院、善衡书院于2006年创立,继有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与和声书院于2007年创立,到了2012年,中大校园共有九所书院。[8]
香港中文大学九所书院(10张)
中大是全港唯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所有中大全日制本科生都可选择一所书院,成为该院的一分子。每所书院都是独树一帜的,有各自的文化,但汇聚在一起,却塑造了中文大学的精神面貌。
书院是和谐融洽的群体,各有宿舍、饭堂及其他设施,并举办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语文、资讯科技和领袖才能训练,还有多种学生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
书院提供众多非形式教育机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责任感。学生更可善用奖学金和经济援助计划发挥个人成长的潜力。[72]
通识教育
全人教育(9张)
世界级的大学教育除了着重专科训练外,还应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和文化意识,后者更是现代及未来世界公民的特质。通识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学士课程重要的一环,兼融中国人文理想和西方博雅教育,均衡而多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达至全人教育。此外该校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以下4个必修范围:中华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文。[73]
中大提供二百多个通识选修科目,内容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课堂以外,大学举办学术会议、退修活动、读书会、通识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砥砺学问,交流思想的环境。另外书院亦提供多元化的通识课程及学习机会。[8]
培育计划
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培育计划包括:寰宇暑期实习计划、师友计划、暑期计划、领袖培育课程计划。[74]
双语并重
中大五十年来一直坚持中英双语(两文三语)的教育方针,鼓励学生以两文三语作为学习、学术交流以及师生沟通的媒介,以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就业和社会参与的能力。提高双语的能力有助学生增加对自己的认识,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更关心世界事务,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为他们在全球化的社会中生活和工作,打下必须具有的文化和语言基础。[8]
香港中文大学学科建设
祖尧堂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学校研究院提供两类型课程,即修课式课程及研究式课程, 颁授多种不同的高等学位,包括音乐博士、教育博士、护理博士、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法律博士、法学硕士、文学硕士、会计学硕士、建筑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中医学硕士、临床药剂学硕士、神道学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音乐硕士、护理科学硕士、护理硕士、专业会计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哲学硕士、理学硕士、社会科学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研究院另开设深造文凭及专业证书课程。[75]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 ||||
学科名称 | 参评年份 | 名次 | ||
传播与媒体研究 | 2018 | 20 | ||
会计与金融 | 2018 | 21 | ||
体育类学科 | 2018 | 21 | ||
社会科学与管理学 | 2018 | 25 |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学 | 2018 | 28 | ||
人文学科 | 2018 | 29 | ||
数学 | 2018 | 29 | ||
护理学 | 2018 | 29 | ||
教育学 | 2018 | 32 | ||
现代语言学 | 2018 | 32 | ||
社会政策与行政学 | 2018 | 32 | ||
商学与管理学研究 | 2018 | 33 | ||
哲学 | 2018 | 34 | ||
语言学 | 2018 | 35 | ||
药剂与药理学 | 2018 | 36 | ||
经济与计量经济学 | 2018 | 38 | ||
电机与电子工程学 | 2018 | 38 | ||
地理学 | 2018 | 38 | ||
法学 | 2018 | 40 | ||
心理学 | 2018 | 40 | ||
社会学 | 2018 | 40 | ||
工程学与技术 | 2018 | 41 | ||
酒店与休闲管理 | 2018 | 41 | ||
医学 | 2018 | 46 | ||
神学与宗教研究 | 2018 | 47 | ||
政治学与国际研究 | 2018 | 49 |
(参考资料来源:[76-77])
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与美国加州大学签订首项学生交流协议(1965)
香港中文大学已与世界多所院校、研究机构、学习中心、政府部门、区域及国际组织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并且与海外二百六十多所院校设立超过四百二十个研究合作、学者、师生交流的项目。教学方面,中大亦鼓励同学透过体验不同文化,增进知识和发展人际网络,以装备自己,应付全球化挑战。[7]
国际交流(7张)
中大亦是许多国际高等教育组织的成员,例如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英联邦大学协会、东南亚高等学府协会及国际大学协会等,藉着参与这些组织,与其他大学之间发展学术研究结盟。每年中大接待约150个海外代表团,同时中大的管理人员亦到访伙伴单位,籍此加强联系。[7][78]
中大成立后,李卓敏校长在草创之初的1965年,与美国加州大学签署交换协定,开香港海外联系之先。中文大学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60所高等院校合办学生交换计划,目的地包括澳洲、比利时、智利、捷克、丹麦、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韩国、墨西哥、荷兰、新西兰、俄罗斯、新加坡、瑞典及泰国等地。每年,中大超过九百个学生前往外地交流,同时亦接待约一千四百个的海外学生,营造文化多元的校园环境。此外,每年超过三千个中大学生参加短期的离港学习课程。[7][79]
1986年至2016年间,中大共有十四名学生荣膺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前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数目为全港大专院校之冠。[80-81]
中国联系
香港中文大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与中国内地正式交流。中大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的交流培训和学科重整运动,是香港本地高校之先驱,于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7]
国内联系(5张)
此后,中大不断加强与多所中国内地及台湾的大学的合作交流,内容包括科研合作、学者互访、学生交流以及合办学术活动与课程等。校方每年接待逾二百三十个来自内地和台湾的访问团,访者超过三千五百人次。中大教职员亦以不同方式出访,加强与内地及台湾伙伴院校的联系。[7]
该校与深圳市政府积极合作,共同建立全面紧密合作关系,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1年,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兴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是该校在深圳的重要教学、研发和技术转让基地。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7]
中大是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松联盟等组织的创始成员。[82-86]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评价
大学排名 | |||||||||||
排名机构 | 2019-20 | 2018-19 | 2017-18 | 2016-17 | 2015-16 | 2014-15 | 2013-14 | 2012-13 | 2011-12 | 2010-11 | 2009-10 |
qs亚洲大学排名 | - | 9 | 10 | 8 | 6 | 6 | 7 | 5 | 5 | 4 | 2 |
qs世界大学排名 | 46 | 49 | 46 | 44 | 51 | 46 | 39 | 40 | 37 | 42 | 46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 57 | 53 | 58 | 76 | 138 | 129 | 109 | 124 | 151 | - | 46 |
(参考资料来源:[87-100])
香港中文大学学术研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科研平台
根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卓越学科领域9个,联合研究单位75个,其他研究所36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转化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应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101]
卓越学科领域(9个):利用高能粒子撞击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植物与环境互作基因组研究中心、细胞器生物合成及功能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网络编码研究所、母体血浆胎儿核酸研究中心、中医中药研究与发展、植物及农业生物科技中心、资讯科技[102]
联合研究单位 | |||||||||||
研究单位名称 | |||||||||||
草药研究中心 | |||||||||||
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 | |||||||||||
光机电设计与工程联合研究中心 | |||||||||||
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 | |||||||||||
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 | |||||||||||
联合传统医学分子实验室 | |||||||||||
脑研究中心 | |||||||||||
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 |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媒体科学、技术与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深圳) | |||||||||||
人文价值研究中心 | |||||||||||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 |||||||||||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 |||||||||||
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究中心 | |||||||||||
香港中文大学─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标准化和研发联合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语言、认知及大脑联合研究中心 | |||||||||||
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跨组学创新研究院 | |||||||||||
香港中文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 | |||||||||||
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社会政策联合研究中心 | |||||||||||
香港中文大学─智慧中国 机器人与智慧城巿研究中心 | |||||||||||
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企业互联网运作联合研究项目 | |||||||||||
香港中文大学利群计算及界面科技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与暨南大学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与南京大学脊柱侧弯联合研究中心 | |||||||||||
香港中文大学与浙江大学肝病及消化病联合研究中心 | |||||||||||
香港中文大学与浙江大学天然药物与毒理学研究联合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与浙江大学先进光子学联合研究实验室 | |||||||||||
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 | |||||||||||
智能感知系统联合研究中心 | |||||||||||
智能工程联合研究中心 |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生物资源与疾病分子机理联合实验室 |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药用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联合实验室 | |||||||||||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合作中心 |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促进中药全球化联合实验室 | |||||||||||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联合研究中心 |
其他研究所 | ||||
研究所名称 | ||||
材料科学及技术研究中心 | 吕志和创新医学研究所 | 理论计算机科学与通讯科学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 |
光科技研究所 | 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 | 理论物理研究所 | 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 香港亚太研究所 |
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人类传意科学研究所 | 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所 | 网络编码研究所 |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老年学研究所 |
精密工程研究所 | 人文学科研究所 | 中国文化研究所 | 未来城市研究所 | 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 |
经济及金融研究中心 | 深圳研究院 | 中医中药研究所 | 香港癌症研究所 | 消化疾病研究所 |
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 | 生物科技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 | 香港教育研究所 | 信兴高等工程研究所 |
心脑血管医学研究所 | 亚太工商研究所 | 亚洲供应链及物流研究所 |
(参考资料来源:2015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官网)[103]
香港中文大学建设成果
成果统计
香港中文大学在2006年的策略计划中,选定五个学术领域,调配充足资源协助其开展研究,以“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为五大重点研究领域。[9]
为增强大学的研究和学术实力,发挥深远影响,造福社会,香港中文大学在2016–2020年的策略计划中,选定“中国研究”、”转化医学”、“资讯与自动化科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四个学术领域,调配充足资源协助其开展研究,是为四大策略性研究领域。[103]
(研究成果详情参见:香港中文大学校刊《中大研与学》)[104]
2013-14年度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 | ||||||
研究领域 | 项目数 | 金额(百万港元) | ||||
生物及医学 | 63 | 50.38 | ||||
商学 | 19 | 5.38 | ||||
工程学 | 44 | 26.54 | ||||
人文学及社会科学 | 43 | 21.76 | ||||
自然科学 | 27 | 18.23 |
2013-14年度研究资助局杰出青年学者计划拨款 | ||||
研究领域 | 项目数 | 金额(百万港元) | ||
生物及医学 | 2 | 1.66 | ||
商学 | 1 | 0.47 | ||
工程学 | 6 | 4.88 | ||
人文学及社会科学 | 7 | 4.19 | ||
自然科学 | 5 | 3.56 |
研究成果分布 | ||
- | 2013-14年度 | 2012-13年度 |
期刊文章 | 3232 | 3241 |
发表论文 | 2814 | 2809 |
学术专著 | 653 | 599 |
创意文学作品、顾问报告、个案研究 | 175 | 122 |
专利、协议及成立公司 | 61 | 65 |
其他 | 843 | 869 |
(参考资料来源:2015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官网)[28]
杰出研究
协作研究金2012/2013年度获资助之研究项目
1.具有能量定域效应的功能化等离子体光子学及其在检测纳米操控和光电子中的应用
2.探讨力学传导及新的内皮细胞信号因子对运动促进血管健康的关键作用
3.巨噬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在器官纤维化的致病机制与临床干预
4.基于金-钻石复合纳米系统的多功能超灵敏探测
5.发展新方法学用于制备碳硼烷新材料[9]
第三轮主题研究计划获资助之研究项目
1.系统性开发鼻咽癌的分子靶标
2.对糖尿病心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跨组学基因研究-从创新发现至个性化治疗
3.智能化太阳能技术:采集、存储和应用[9]
中国研究
大师身影(8张)
香港中文大学自创校起即肩负”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使命,以承传中国文化为己任,积数十年中国人文研究的传统,可谓卓然有成。中大的中国研究领域涵盖广泛,涵盖语文、文学及表演艺术、或文化承传和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政治及法制发展、公共卫生和环境、商业与法律等,以期多方面为传承中国文化及人文精神作出贡献。[10]
中大创校先贤及教授中不乏目光远大的中国研究学者,包括钱穆先生、唐君毅先生、牟宗三先生、劳思光教授、刘殿爵教授、饶宗颐教授、余英时教授和余光中教授等。他们继承中国的学术传统,又以现代观点重新诠释国学,主张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价值,并重建中国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传统;他们培育不少国学人才,深刻影响着华人学术圈,亦为中文大学发扬中国文化的工作打下根基。[10]
香港中文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图书馆系统(10张)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有大学图书馆、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李炳医学图书馆、建筑学图书馆、利国伟法律图书馆等7所图书馆;馆藏涵盖15万种电子及纸本期刊、440万册电子书及274万册书籍[105];特藏包括从商代甲骨、中西文善本至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106]。
2017至2018年度图书馆馆藏资料 | |||
类别 | 统计数据 | ||
馆藏(册) | 2737105 | ||
期刊(种) | 4892 | ||
电子期刊 | 143108 | ||
电子书 | 4399769 | ||
电子资料库 | 923 |
(参考资料来源:2019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官网)[105]
学术期刊
大学刊物 | ||
《中文大学校刊》 | 《香港中文大学年报》 | 《中大通讯》 |
《概览及统计资料》 | 《香港中文大学概况》 | [107] |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传统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校名来源
香港中文大学条例(1963)
创校校长李卓敏在1978年中大第十九届颁授学位典礼上,曾解释大学命名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原因。他指出有一个普遍解释以为中文即是指中国文化,故此,中文大学是指传扬中国文化的大学。
李卓敏认为“凡是大学都不可能脱离本身民族的背景。因此,中国或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都是中文大学……每一所大学都是沟通本国和外国文化的桥梁…那是理所当然的。”
中大创校使命(李卓敏校长手书)
而香港中文大学特殊的地方在于中大是“专门为了一个特殊的使命而努力;这个使命就是把中国的资料吸收和融化到各个学科,予以发扬光大……简而言之,香港中文大学是把中国文化的境界溶合到各学科的大学。”[108]
李卓敏指出,大学校训“博文约礼”中的第二个字“文”(也就是中文大学校名的第二个字)并不指狭义的文科,而是包括了一切学科,因此校训更强调了中大校名的真正意义。他续认为:“凡是中国或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都是中文大学;但我们的大学却是独一的,因为英文名称the chinese university的the字用大写t起头,这就把本校的特殊使命表达出来了。”[108]
香港中文大学学校校训
博文约礼 | |||
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本校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故采“博文约礼”为校训。[109] | 校训 |
香港中文大学学校校徽
该校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以紫与金为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109] | 校徽 |
香港中文大学学校纹章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后,校董会按大学条例经校长代表向英国伦敦的英国纹章院申请授予纹章。纹章院于1967年授予中大纹章,是香港第一所正式获得完整纹章的大学。中大纹章其现时所用校徽大致相同,只是两旁添加青色护盾兽麒麟。盾形校徽为“双色回头凤”设计,该双色订为“or”和“purpure”,意即金、紫两色。[110] | 纹章 |
香港中文大学学校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监督 | 林郑月娥 | |
校董会主席 | 梁乃鹏 | |
校董会副主席 | 利乾 | |
校长 | 段崇智 | |
常务副校长 | 华云生 | |
副校长 | 霍泰辉、张妙清、潘伟贤、吴基培、陈伟仪、吴树培 | |
司库 | 梁定邦 |
(参考资料来源:2019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官网)[111-112]
香港中文大学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 ||
在任时间 | 姓名 | |
第一任(1964—1978) | 李卓敏 | |
第二任(1978—1987) | 马临 | |
第三任(1987—1996) | 高锟 | |
第四任(1996—2002) | 李国章 | |
第五任(2002—2004) | 金耀基 | |
第六任(2004—2010) | 刘遵义 | |
第七任(2010—2017) | 沈祖尧 | |
第八任(2018—迄今) | 段崇智 |
(参考资料来源:[113])
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环境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校园
香港中文大学面临吐露港,依山傍海,树木鸟类繁多,人文气息浓郁,被誉为亚洲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114]
校园景致(22张)
学校位于沙田西北隅,不但兼拥海山胜景,交通也极为便捷,坐火车从九龙到中大只需三十分钟,从罗湖边境则只需二十分钟。校园占地一百三十七点三公顷,是香港最大最秀逸者。中大依山而建,从山顶到山脚,由高至低可分成三层,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处处花木扶疏,中西风格的建筑掩映于其间。中大也是许多鸟兽虫鱼的栖息地,校方也竭力保护校园生态。俯瞰吐露港、远眺八仙岭的中大校园,是山与海的协奏曲,给予诗人灵感,赋诗歌颂它的和谐景致以及当中的翰墨因缘。[115]
中大校园宜漫步宜健行,徜徉于其间,可远观飞鸟,近赏花树。行于校园内的人行步道,如山阴道上行,从大学铁路站起步,以任何一所书院为终点,信步而上,会途经清雅的荷塘、苍郁的老树、翠瓦丹柱的亭台、两侧树木成行的大道、幽静的庭院、芳馨袭人的中药园、著名的雕塑、得奖的建筑,以及其他或人工或天然的景物,使人应接不暇。凡此种种,都令中文大学成为潜心治学、培养德行才干的好地方。[115]
香港中文大学杰出校友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科教界 | ||
姓名 | 简介 | |
余英时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 | |
丘成桐 | 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 | |
徐立之 | 香港大学前校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
沈祖尧 |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 |
陈玉树 |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创院院长兼副校长、香港岭南大学前校长 | |
郑国汉 | 香港岭南大学校长 | |
张仁良 |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 | |
刘雅章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成员 | |
李龙飞 |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讲席教授、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 |
梁丽蓉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 |
伍灼耀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系杰出讲座教授 | |
安乐哲 |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 | |
何天伦 |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数学物理杰出教授、昂萨格奖得主 | |
霍韬晦 | 当代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学家、梵文学者、佛学家 | |
王于渐 | 香港大学前首席副校长 | |
杜祖贻 |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 | |
张洪年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文学系前系主任 | |
郑振耀 | 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
许敬文 | 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 | |
侯杰泰 | 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美国教育研究协会院士、国际应用心理学会院士 | |
霍泰辉 | 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 | |
潘伟贤 |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 | |
吴基培 |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 | |
饶美蛟 | 香港岭南大学前副校长 | |
莫家豪 | 香港岭南大学副校长 | |
辛世文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黄乃正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刘允怡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闵建蜀 |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前院长 | |
雷金庆 | 香港大学文学院前院长、昆士兰大学亚洲语言研究系前主任 | |
苏基朗 |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讲座教授、学部主任 | |
郑绍远 | 清华大学数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前院长 | |
叶永烜 | 台湾中央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 |
陶大程 | 悉尼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 |
孙东 | 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
梁美芬 |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院长、香港立法会议员 | |
李述汤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陈小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杨震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 | |
张建新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主席 | |
周翔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院长 | |
程淑姿 | 美国物理学会院士 | |
张跃平 | 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 |
郭少棠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常务副校长 | |
金圣华 |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讲座教授、香港翻译学会会长 | |
梁元生 |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崇基学院前院长 | |
李沛良 |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前院长 | |
李金汉 |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前院长 | |
陈志辉 | 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主任、逸夫书院院长 | |
陈家乐 |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 | |
梁秉中 |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所长、国际骨科研究学会会长、新亚书院前院长 | |
刘焕明 |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前院长 | |
李少南 |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前院长 | |
陈家亮 |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 | |
胡绍燊 | 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院长 | |
陈伟光 |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前院长 | |
方永平 |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院长 | |
陈伟仪 |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 | |
高美庆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 | |
郑炯文 | 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前馆长 | |
何敬才 | 美国密苏里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ieee fellow | |
陈永明 |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香港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学院前院长 | |
赖品超 |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 |
崔康常 | 香港恒生管理学院创校校长 | |
方梓勋 |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前系主任、恒生管理学院常务副校长兼翻译学院院长 | |
陈韬文 |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前系主任、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 |
冯应谦 |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 |
刘家成 |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数学系前主任、香港数学会前理事长 | |
陈汉夫 | 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主任 | |
李锡钦 | 香港中文大学统计学系前系主任、美国统计协会院士 | |
陈毅恒 | 香港中文大学统计学系讲座教授、国际数理统计学会院士、美国统计协会院士 | |
李子芬 | 香港中文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 |
谢贵枝 | 香港大学商学院首席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管理系和市场营销系联合系主任 | |
徐慨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 |
关子尹 |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 | |
郑宗义 |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 |
陈祖为 |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主任 | |
何志华 |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 | |
谭伟伦 |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主任 | |
叶汉明 |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 | |
吴伟明 | 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主任 | |
张越华 |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 |
程玮琪 | 香港大学数学系系主任 | |
陈庆恩 | 香港大学音乐系系主任 | |
马荣健 |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电机及电子工程学会院士 | |
何恺明 | facebook ai 实验室研究科学家 | |
王晓刚 | 商汤研究院院长 | |
杨旸 | 中国科学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无线通讯研究中心主任 | |
卢玮銮 | 香港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 |
邓聪 |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 |
周佳荣 |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系主任 | |
霍宝锋 |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讲席教授 | |
陆润棠 |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系教授、恒生管理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 |
赵慧君 |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 | |
张小军 |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 |
王立弟 |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 | |
肖鸣宇 |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 |
陈卓禧 | 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 |
工商界 | ||
姓名 | 简介 | |
郑海泉 | 香港银行家、汇丰银行首位华人主席 | |
周松岗 | 香港交易所董事会前主席、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前行政总裁、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 | |
罗旭德 | 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 |
施子清 |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 |
陈元魁 |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 | |
周文耀 | 香港交易所前行政总裁 | |
邝其志 | 澳门励骏创建主席、香港交易所前行政总裁 | |
张煊昌 | 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 | |
李思廉 | 香港富力地产集团董事长 | |
梁家驹 | 中国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 | |
姚方 |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联席董事长 | |
单伟豹 | 香港路劲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 | |
陈万雄 |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香港出版总会会长 | |
香树辉 | 香港投资银行家、资深传媒人 | |
甘庆林 | 长江和记实业副董事、总经理 | |
何金碧 | 迈科金属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副会长 | |
顾敏 | 微众银行董事长、平安集团前副总经理 | |
邓健荣 | 国泰航空行政总裁 | |
朱可炳 | 中国联通首席财务官,华宝投资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华宝信托董事长 | |
刘小鹰 | 老鹰基金创始合伙人 | |
林伟中 | 恒生银行(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 | |
王彬 |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国投瑞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 |
徐立 | 商汤集团执行总裁 | |
印奇 | 旷视科技董事长 | |
王维基 | 香港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香港宽频联合创办人兼主席 | |
李国强 | 香港联合交易所行政总裁、香港期货交易所行政总裁 | |
苏庆和 | 香港市区重建局董事局主席 | |
陈绍诚 | 财团法人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 | |
薛嘉麟 | 香港中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 |
张国华 | 雀巢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
李名麟 | 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总裁、全球副总裁 | |
郑顺景 | 宾利中国总经理 | |
徐建华 | 兰州兰石集团董事、副总经理 | |
黄桂林 | 殷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招商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美林(亚洲)前董事总经理 | |
何舜华 |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执行董事 | |
彭玉荣 | 香港东亚银行前副首席执行官 | |
梁海明 | 仲良集团主席兼总裁 | |
吴瑞云 | 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 |
罗富昌 | 香港永富容器集团有限公司主席 | |
林荣德 | 香港互太纺织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 |
梁英伟 | 港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席 | |
甄荣辉 | 前程无忧网首席执行官、贝恩公司中国区前总裁 | |
贾卧龙 | 香港太平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 |
张广勇 | 先科(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长 | |
谢伟明 | 惠理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 |
潘可维 |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总裁 | |
庄伟忠 | 康宏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一田百货前首席执行官 | |
许汉忠 | 香港机场管理局首席执行官 | |
唐伟邦 | 太古集团公共事务董事、国泰港龙航空原行政总裁 | |
林资健 | 香港其仕企业(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葵铿皮革皮草有限公司总裁 | |
余志明 | 香港宜高科技创业有限公司主席 | |
戴若犁 | 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总裁 | |
吴显光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 |
文立 | 第一线安莱创办人及行政总裁 | |
王干芝 | 汇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主席 | |
徐亚波 | 互动派传媒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 |
李伟光 | 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 |
李英豪 | 钱方创办人及行政总监 | |
郭国全 | 香港政府前经济顾问、渣打银行东亚地区总经济师 | |
鲁庭晖 | 香港电视娱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 |
汪长智 | 香港沙龙电影有限公司前董事、总经理 | |
王美琪 |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 | |
张鸿 | 朗力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中国金石矿业控股有限公司前行政总裁 | |
林永君 | 傲视网络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慧科讯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创会会长 | |
庞宝林 | 香港东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 |
程鼎一 | 香港国泰航空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 |
朱纪文 | 旺旺食品集团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 | |
庄伟茵 | 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总裁 | |
杨玉珍 | 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 | |
陆国燊 | 香港商务印书馆董事、总经理兼总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 |
杨全盛 | 科施工作流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总经理 | |
冯永业 | 香港机场管理局企业发展执行总监、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前行政总裁 | |
沈振盈 | 香港讯汇证券首席执行官、著名股市投资专家 | |
谢家驹 | 香港瑞安投资有限公司前总经理 | |
朱泰和 | 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投资总监 | |
梁理中 | 中原财务董事、总经理 | |
许夏林 | 森科产品有限公司行政董事 | |
伍经衡 | 香港遵理学校创办人 | |
黄元山 | 瑞银伦敦前执行董事、苏格兰皇家银行亚太区结构信贷衍生部门前主管 | |
王泽基 | 巴克莱资本投行部前董事总经理、瑞士银行前董事总经理、香港中文大学财务系教授 | |
林小琪 | 李奥贝纳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创意官,上海麦肯广告前董事、总经理兼首席创意官 |
政界 | ||
姓名 | 简介 | |
陈茂波 | 香港财政司司长、香港会计师公会前会长 | |
陈德霖 | 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 | |
余伟文 |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 | |
吴克俭 | 香港教育局前局长 | |
马力 | 香港民建联前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 | |
白韫六 | 香港廉政公署廉政专员、香港入境事务处前处长 | |
罗范椒芬 | 香港廉政公署前廉政专员、香港教育统筹局前局长 | |
张志刚 | 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香港发展论坛总干事、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 | |
曾国卫 | 香港入境事务处处长 | |
李明逵 | 香港警务处前处长 | |
王立新 | 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 |
郭广生 |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前校长 | |
屈洁冰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国际贸易、亚太策略及多元文化厅厅长 | |
郭森若 | 澳大利亚前驻韩大使、澳大利亚驻亚太经合组织(apec)大使 | |
隈丸优次 | 日本驻柬埔寨特命全权大使、日本驻香港前总领事 | |
王桂埙 |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主席、香港版权审裁处主席、香港律师会前会长 | |
邱诚武 | 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香港经济日报前执行总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 |
许晓晖 | 香港民政事务局副局长 | |
梁敬国 |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 |
梁凤仪 | 香港证监会执行董事、香港金融管理局前助理总裁、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副局长 | |
潘永祥 | 香港立法局前议员、香港会计师公会前主席 | |
麦美娟 | 香港立法会议员 | |
陈克勤 | 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 | |
谭伟豪 | 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副主席 | |
蒋丽芸 | 香港立法会议员 | |
何启明 | 香港立法会议员 | |
梁卓文 | 香港驻美国总经济贸易专员、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前署长 | |
王易鸣 | 香港立法局议员、香港行政局议员、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前主席 | |
黄世照 | 香港廉政公署前副廉政专员兼执行处首长 | |
麦靖宇 | 香港工业贸易署署长 | |
叶文娟 | 香港社会福利署署长 | |
梁焯辉 | 香港规划署前署长 | |
吴志华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香港康文署原副署长 | |
张敏仪 | 香港广播处前处长、香港特区驻东京经济代表部前首席代表 | |
吴国昌 | 澳门立法会议员 | |
杨耀忠 | 香港临时立法会议员、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香岛中学校长 | |
杨宝坤 | 皇家香港辅助警察队总警司、香港立法局议员 | |
邱光耀 | 马来西亚政治演说家、社会党青年国际联盟(iusy)全球副主席 | |
陈黄穗 | 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主席、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前总干事 | |
刘燕卿 | 香港申诉专员公署申诉专员、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前总干事 | |
高静芝 | 香港妇女事务委员会前主席、岭南大学校董会副主席 | |
潘洁 | 香港环境局前副局长 | |
谭赣兰 |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常任秘书长、香港地政总署前署长 | |
王倩仪 | 香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常任秘书长、香港环境保护署署长 | |
谢凌洁贞 |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香港劳工处前处长 | |
黄灏玄 |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 | |
张卫 | 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 | |
许俊炎 |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基督教会铭基书院前校长 | |
戴希立 | 香港优质教育基金督导委员会主席、香港田家炳中学校长 | |
卓春英 | 台湾省前政府委员兼代理台南市长、高雄县前副县长 | |
何安达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前新闻统筹专员 |
文化艺术界 | ||
姓名 | 简介 | |
钟景辉 | 香港戏剧协会会长、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创院院长 | |
许冠文 | 香港著名电影导演、演员、编剧,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 |
邝广杰 | 中华圣公会香港教省荣休大主教、首位圣公会港澳教区华人主教 | |
汤汉 | 天主教中国香港教区主教 | |
黄易 | 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 | |
梁文道 | 香港作家、电视主持人 | |
黄伟文 | 香港著名填词人、时尚评论人 | |
孙耀威 | 香港著名歌手、演员、主持人 | |
何藩 | 国际知名摄影家、电影演员及导演 | |
杜可风 | 香港著名电影摄影师 | |
王晶 | 香港影视导演、编剧、制作人 | |
黄维梁 | 香港作家协会主席、香港作家联会副会长 | |
黄俊文 | 香港著名导演 | |
麦贯之 | 香港著名导演 | |
冼杞然 | 香港著名导演 | |
吴昊 | 香港影视创作人、历史掌故专栏作家,香港浸会大学电视电影系前系主任 | |
古德明 | 香港英语教育作家、时事评论家、香港科技大学翻译组前主管 | |
罗永贤 | 香港无线电视编导、监制 | |
黄修平 | 香港著名导演 | |
陈永华 | 香港音乐家、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主席 | |
靳埭强 | 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 |
林觉声 | 香港电影资料馆馆长 | |
古天农 | 香港中英剧团艺术总监 | |
唐健垣 | 香港著名古琴家、古筝演奏家、南音和甲骨文研究专家 | |
殷巧儿 | 香港资深教育及话剧工作者 | |
曾叶发 | 香港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香港作曲家联会创会主席 | |
林子扬 | 香港著名音乐人 | |
陈浩然 | 香港著名音乐制作人 | |
李端娴 | 香港著名音乐人 | |
伍卓贤 | 香港作曲家、编曲家、笙演奏家、音乐导师 | |
林品晶 | 华裔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家 | |
陈隽骞 | 香港钢琴演奏家 | |
黄爱恩 | 香港钢琴演奏家 | |
孙尹婷 | 香港竖琴演奏家 | |
黄纪钧 | 香港著名漫画家 | |
王贻兴 | 香港作家、电视主持人 | |
黄碧云 | 香港作家 | |
李敏 | 香港作家 | |
王迪诗 | 香港作家 | |
谢晓虹 | 香港作家 | |
郑梓灵 | 香港作家 | |
西茜凰 | 香港作家 | |
黄炳耀 | 香港演员、编剧 | |
刘天赐 | 香港著名媒体人、创意人士 | |
卢国沾 | 香港著名填词人,香港金针奖得主 | |
潘源良 | 香港著名填词人 | |
陈心遥 | 香港填词人、编剧及电影监制 | |
方杰 | 香港著名填词人 | |
杜国威 | 香港著名编剧、香港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 |
侯祖辛 | 中国内地导演、歌手、中国好声音学员 | |
邓男子 | 中国内地双语主持人、时尚魔术师 | |
黄凯芹 | 香港著名歌手、电台dj | |
张嘉儿 | 2007年香港小姐冠军、2008年国际中华小姐亚军 | |
黄一山 | 香港演员、编剧 | |
陈松伶 | 香港影视歌三栖女艺人 | |
高皓正 | 香港歌手、演员、主持人 | |
梁荣忠 | 香港演员 | |
森美 | 香港演员、歌手、主持人 | |
叶丽嘉 | 香港舞台剧演员 | |
蔡梓铭 | 香港歌手 | |
朱凯婷 | 2001年香港小姐季军 | |
陈美诗 | 香港女演员、歌手 | |
陈霁平 | 香港女演员、主持人 | |
陈倩扬 | 2008年香港小姐亚军、2009年国际中华小姐亚军 |
新闻传媒界 | ||
姓名 | 简介 | |
谭卫儿 | 香港《南华早报》总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 |
萧世和 | 星岛新闻集团行政总裁 | |
陈景祥 | 香港资深传媒人、《信报》前总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 |
张健波 | 香港资深传媒人、《明报》总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 |
关伟 | 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主席、亚洲电视前新闻总监兼高级副总裁 | |
许方辉 | 香港无线电视新闻总采访主任 | |
张家丰 | 东亚唱片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 | |
罗灿 | 香港数码广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信报》前首席执行官 | |
雷竞斌 | 《大公报》前执行总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 |
张翠容 | 香港资深战地女记者 | |
潘蔚林 | 香港无线电视中国组首席记者兼主播 | |
吴璟儁 | 香港无线电视新闻主播 | |
罗若安 | 香港无线电视新闻主播 | |
邱文华 | 香港无线电视前新闻主播 | |
龚伟怡 | 香港无线电视新闻财经组记者兼主播 | |
郭咏嘉 | 香港无线电视新闻前主播 | |
方健仪 | 香港无线电视前首席记者兼主播 | |
方东升 | 香港无线电视新闻主播、副采访主任 | |
洪朝丰 | 香港电台及电视节目主持人 | |
韩毓霞 | 香港无线电视主持人 | |
魏绮珊 | 凤凰卫视香港台新闻主播、主持人 | |
张宝华 | 香港资深传媒人,寰亚传媒集团副总裁 |
体育界 | ||
姓名 | 简介 | |
张萍 | 中国女排国手、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金牌得主 | |
赵咏贤 | 釜山亚运会女子壁球金牌得主 | |
林尚义 | 香港足球运动员、著名电视足球评述员 | |
梁倬轩 | 香港足球运动员、2009年东亚运动会金牌得主 | |
陈婉婷 | 香港女足球教练 | |
蔡晓慧 | 香港女游泳选手、1998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运动会银牌得主 | |
李致和 | 2006年多哈亚运会铁人三项银牌得主 | |
麦佩轩 | 2000年亚洲壁球锦标赛女团冠军、2009年东亚运动会女团金牌得主 | |
余翠怡 | 轮椅击剑运动员,雅典残奥会获四枚金牌、北京残奥会一金一银、伦敦残奥会两金一铜 | |
谢嘉俊 | 香港乒乓球运动员,2009年世界杯男团季军、2006年世锦赛男团季军 |
(参考资料来源:[116-127])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度是独有特色.中国青年报[引用日期2016-09-26]
2.中文大学:五十年光影纪事(1973-1982).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7-02-09]
3.中大简介.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6-09-11]
4.香港文化这些年,从“大侠”到“大学”?.腾讯文化[引用日期2016-09-11]
5.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2009年金融财务mba招生简章 (深圳、北京).搜狐网[引用日期2016-09-11]
6.河南考生可报考香港中文大学.河南省教育厅[引用日期2019-06-07]
7.立足中国 面向世界.香港中文大学展览厅[引用日期2015-07-27]
8.全人教育.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5-04-13]
9.开新探微.香港中文大学展览厅[引用日期2015-07-27]
10.中国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展览厅[引用日期2015-07-27]
11.中文大学:五十年光影纪事(1993 - 2002).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6-07]
12.半世纪里程.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6-15]
13.邱勇会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一行 双方签署本科双学位课程合作备忘录.清华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06-06]
14.内地高考入学须知.香港中文大学本科招生网[引用日期2019-04-13]
15.创校历程.香港中文大学展览厅[引用日期2016-03-09]
16.历史.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引用日期2015-04-13]
17.校史轨迹.新亚书院[引用日期2015-07-28]
18.历史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引用日期2016-09-12]
19.创办历史及宗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引用日期2016-09-12]
20.简史及使命.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引用日期2015-04-13]
21.书院制度的奥秘.凤凰网[引用日期2017-02-09]
22.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1-20]
23.里程碑.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7-11]
24.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批.人民日报海外版[引用日期2018-02-23]
25.里程碑.香港中文大学五十五周年校庆官网[引用日期2018-10-16]
26.邱勇会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一行 双方签署本科双学位课程合作备忘录.清华大学[引用日期2019-09-05]
27.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访问北大并签署合作协议.北京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09-05]
28.概览及统计资料.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4-13]
29.香港各界悼念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10-11]
30.杨振宁资料馆在香港中文大学揭幕.人民网[引用日期2018-01-01]
31.中大博文讲座教授白先勇教授亲临主讲《红楼梦》.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8-18]
32.于右任外孙获聘香港中大新校长.新浪新闻[引用日期2016-09-26]
33.刘遵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引用日期2016-09-26]
34.李欧梵教授简介.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17-10-11]
35.李欧梵教授演讲《全球化下的人文危机》.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17-10-11]
36.北岛创作展颜.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2016-09-21]
37.中大北岛教授荣获美国布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6-09-21]
38.国际知名气候专家刘雅章教授加盟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1-26]
39.诺贝尔奖气候专家称:香港未来50年会越来越干燥.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8-01-26]
40.郎咸平 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人民网[引用日期2017-10-03]
41.仗义执言郎咸平.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17-10-03]
42.辛世文携科研团队落户龙岗.央视网[引用日期2016-09-21]
43.香港中文大学汪正平教授到半导体所交流.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09-21]
44.奠基“无创产检” 港教授膺内地“未来科学大奖”.新华网[引用日期2016-09-21]
45.中国首个民间科学大奖名单揭晓 薛其坤与卢煜明获奖.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2016-09-21]
46.陈家亮教授成首位华人获颁「美国肠胃科医学院国际领袖大奖」.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8-18]
47.莫树锦教授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8-18]
48.【领跑者】汤晓鸥:人脸识别技术领跑全球.央视网[引用日期2017-10-03]
49.汤晓鸥:人脸识别的“探路者”.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09-08]
50.对接优势资源 开展战略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西安日报[引用日期2018-09-08]
51.粤港优势互补明显 大湾区创科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8-09-08]
52.中大讯息工程学优秀学者获颁德国研究奖.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8-18]
53.杨伟豪教授获颁通信荣誉奖.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8-18]
54.华云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7-02-22]
55.中大副校长张妙清获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杰出科学贡献奖.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6-09-26]
56.中大两位教授获选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院士 首次有香港学者获此殊荣.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1-13]
57.中大张俊森教授当选计量经济学会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6-09-26]
58.张俊森教授获颁「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研究内地生育政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7-10-11]
59.中大林珲教授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米勒奖.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8-18]
60.统计资料.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6-09-13]
61.中大化学系谢作伟教授获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7-11-28]
62.杨振宁、李政道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人民网[引用日期2018-07-05]
63.丘成桐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人民日报[引用日期2018-07-05]
64.统计资料-教员队伍.香港中文大学官网[引用日期2018-09-02]
65.港人学者何天伦夺物理学国际大奖.搜狐网[引用日期2018-09-21]
66.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香港院士.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引用日期2019-06-27]
67.关于公布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2017-11-28]
68.中大院士名录.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9-04]
69.本科课程.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4-13]
70.合办课程.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6-06]
71.中大与五所世界顶尖高等院校合作开办多个双学位本科课程.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6-06]
72.独特的书院制度.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5-04-12]
73.通识教育.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5-04-12]
74.培育计划.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5-04-12]
75.研究院概览.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6-15]
76.中大排名.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3-22]
77.2018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官网[引用日期2018-03-22]
78.中大加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为创始成员,携手加强一带一路地区科技合作.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11-09]
79.全人发展.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6-15]
80.神秘的“本科生诺贝尔奖”——罗德奖学金.光明网[引用日期2016-03-02]
81.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当选2016年度罗德学人.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6-03-02]
82.联盟.香港中文大学学术交流处(国内事务)[引用日期2018-10-21]
83.京港大学联盟正式成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引用日期2018-04-18]
84.松联盟.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10-21]
85.“沪港大学联盟”在上海成立.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11-09]
86.粤港澳高校联盟.香港中文大学官网[引用日期2019-04-06]
87.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2017.times higher education[引用日期2016-09-23]
88.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2017.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引用日期2016-09-23]
89.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6.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引用日期2016-09-23]
90.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6.qs[引用日期2016-09-12]
91.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1.qs[引用日期2015-07-27]
92.2011年qs亚洲大学排名前20名榜单.新浪网[引用日期2015-07-27]
93.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0.qs top universities[引用日期2016-09-23]
94.亚洲大学排行公布 香港两所大学名列榜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引用日期2016-09-23]
95.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qs世界大学排名官网[引用日期2017-09-05]
96.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官网[引用日期2017-09-05]
97.泰晤士2019全球大学排行榜.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19-01-13]
98.中大排名.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1-13]
99.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取得历史最高名次.新浪网[引用日期2019-06-19]
100.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新浪网[引用日期2019-09-12]
101.中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正名及授牌.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9-21]
102.卓越学科领域.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7]
103.研究与成果.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7-02-07]
104.中大研与学.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6-09-19]
105.概览及统计资料.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2018-06-15]
106.特藏.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2018-06-15]
107.大学刊物.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5-04-12]
108.中大为何命名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1-20]
109.校徽校训.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5-04-12]
110.纹章.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5-04-13]
111.管制架构.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8-05]
112.大学校董会.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9-08-05]
113.历任校长.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5-04-12]
114.中国最美十大大学校园 香港中文大学.凤凰网[引用日期2015-12-27]
115.校园.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5-08-01]
116.中大工程学院表扬二十五位杰出校友.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1-01]
117.中大成立「环球校友谘询委员会」及「杰出校友访问计划」.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8-05-17]
118.王立新任深圳市副市长.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08-01]
119.独家:上市路上华宝投资高层大换血 43岁朱可炳跳槽联通 李琦强任一把手 |新京报财讯.新京报网[引用日期2019-01-13]
120.演讲嘉宾.香港贸易发展局[引用日期2019-06-27]
121.邓健荣接任行政总裁 (附最新简历).新浪财经[引用日期2019-08-18]
122.香港大学商学院教授谢贵枝.新浪财经[引用日期2019-09-05]
123.商汤算法服务手机超过4亿台 ai与硬件深度结合引领体验升级.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09-05]
124.杨震:在深圳实现“中国原创新药梦”.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09-27]
125.霍宝锋.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引用日期2019-09-28]
126.香港康文署副署长暂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半年.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09-29]
127.复星医药(600196)董事会成员.凤凰网[引用日期2019-10-10]
展开全部收起。。。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崇基学院创办之初,仅有学生六十三人,借用港岛圣约翰大礼拜堂及圣保罗男女中学上课。其后再租赁坚道147号楼房及下亚厘毕道之圣公会霍约瑟纪念堂为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