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法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甘肃政法大学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甘肃政法大学是甘肃省省属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属本科政法院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全国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
院系设置
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证据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
校 训
崇德明法 弘毅致公
校 歌
《甘肃政法大学校歌》
校庆日
每年9月16日
地 址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1956年,甘肃省委批准成立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
1962年,甘肃省委讨论决定撤销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同年7月,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与甘肃省财经干部学校合并,成立甘肃省行政干部学校,由甘肃省政府主管。
1969年,甘肃省行政干部学校撤销。
1979年,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复校。[3]
1984年,教育部同意在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基础上组建成立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
1985年,开办专科教育。
1989年,开办本科教育。
校园风景
2005年,学校获批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
2006年,学校取得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资格。
2007年,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
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
2013年,入选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法学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院校。
2015年,成为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
2016年,入选全国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2017年,开办国际生教育,同年被确定为甘肃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学校;同年12月,入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百校对口扶贫计划”。[1][4-5]
2019年6月10日,教育部同意甘肃政法学院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6]
校园风景
甘肃政法大学办学条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甘肃政法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894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633人,高级职称教师41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13人,博士127人,博士在读67人,聘请兼职、客座教授282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8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13人,“甘肃省园丁奖”9人,陇原师德先进个人1人;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1]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进、王肃元、刘进军
全国优秀教师:李玉基 、王汝发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专家:杨平、任尔昕、史玉成
甘肃省领军人才入选专家:任尔昕、史玉成、沙万中、李波阳、刘进军
甘肃省优秀专家:李重阳、范刚[7]
甘肃省教学名师:王汝发、马进、杨平、郑高键、史玉成、安德智[8]
省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 ||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工商管理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 | 梁亚民 | 2010年 |
诉讼法学实践教学团队 | 蒋为群 | 2011年 |
经济法学教学团队 | 李玉基 | 2013年 |
侦查学教学团队 | 魏克强 | 2015年 |
刑法学教学团队 | 郑高键 | 2017年[9] |
民商法教学团队 | 刘晓霞 | 2018年[10] |
甘肃政法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1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办3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1]
二级学院 | 专业(类) 名称 | 学位授予门类 | ||
法学院 | 法学(刑事法、行政法、律师业务、藏汉双语方向) | 法学 | ||
民商经济法学院 | 法学(民商法、经济法、财经法务方向) | 法学 | ||
知识产权 | 法学 | |||
刑事司法学院(公安分院) | 侦查学(反恐怖主义、职务犯罪侦查方向) | 法学 | ||
治安学 | 法学 | |||
边防管理 | 法学 | |||
禁毒学 | 法学 | |||
监狱学 | 法学 | |||
证据科学学院(公安技术学院) | 刑事科学技术(物证鉴定技术方向) | 工学 | ||
安全防范工程 | 工学 | |||
网络安全与执法 | 工学 | |||
公安视听技术 | 工学 | |||
经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会计学 | 管理学 |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
人力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
物流管理 | 管理学 | |||
公共管理学院 | 社会工作 | 法学 |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
行政管理 | 管理学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管理学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法学 | ||
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 | ||
英语(法律英语、翻译方向) | 文学 | |||
新闻学(法治传播、法治新闻方向) | 文学 | |||
广告学(媒介经营方向) | 文学 |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信息安全 | 工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学 | |||
网络空间安全 | 工学 | |||
艺术学院 | 绘画(国画、油画方向) | 艺术学 |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学 | |||
环境设计 | 艺术学 | |||
丝路法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 -------- | ---- | ||
环境法学院 | -------- | ----[11] |
甘肃政法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8]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1]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
省级特色专业: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治安学、工商管理、刑事科学技术、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信息安全、安全防范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安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实训中心、法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13-14]
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获批时间 | 所属学院 |
1 | 民法学 | 2004年 | 民商经济法学院 |
2 | 犯罪现场勘查学 | 2005年 | 公安分院 |
3 | 宪法学 | 2006年 | 法学院 |
4 | 法医学 | 2006年 | 公安技术学院 |
5 | 侦查学 | 2006年 | 公安分院 |
6 | 刑法学 | 2007年 | 法学院 |
7 | 公安学基础理论 | 2007年 | 公安分院 |
8 | 商法学 | 2007年 | 民商经济法学院 |
9 | 物证技术学 | 2008年 | 公安技术学院 |
10 | 管理学 | 2009年 | 经济管理学院 |
1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009年 | 行政学院 |
12 | 民事诉讼法学 | 2010年 | 法学院 |
13 | 国际法学 | 2011年 | 法学院 |
14 | 警察查缉战术 | 2011年 | 公安分院 |
15 | 证据学 | 2012年 | 法学院 |
16 | 合同法 | 2013年 | 法学院 |
17 | 伦理学 | 2014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8]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览表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1 | 民法学 | 李玉基 |
2 | 犯罪现场勘察学 | 魏克强 |
3 | 宪法学 | 吉敏丽 |
4 | 刑法学 | 郑高键 |
5 | 社区工作 | 张姝[8] |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1月,学校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2014 年至2018年12月,学校立项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 117 项,内容涉及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技术运用、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拓展、实践实训教学等领域。[1][8]
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 ||||
成果名称 | 获奖情况 | 获奖时间 | ||
“卓越计划”下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省级一等奖 | 2014 年 | ||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教育“校局合作”经验与模式研究 | 省级二等奖 | 2014 年 | ||
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教育厅级 | 2014 年 | ||
公共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4 年 | ||
实践性法学教学“训练与考试方法” | 教育厅级 | 2014 年 | ||
公安技术专业“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
高校经济法学课程立体交互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
甘肃省属高校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视域下构建“大德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
楔形法学人才培养中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
政法类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四位一体化新模式探索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
公安技术专业“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 | 省级二等奖 | 2016 年 |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视域下构建“大德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 省级二等奖 | 2016 年 | ||
“卓越计划”引擎驱动下的法学专业综合改革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
“司法鉴定”教学模式在证据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
与实务部门合作框架下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
政法院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
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
法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及应用研究——立足高校与实务部门共同培养的思考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多维一体化计算机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
法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选择与方法运用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
“司法鉴定”教学模式在证据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省级一等奖 | 2018 年 | ||
“卓越计划”引擎驱动下的法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 | 省级一等奖 | 2018 年 | ||
与实务部门合作框架下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8 年[8] |
甘肃政法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拥有3个省级一流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
省级一流建设学科:法学(优势学科)、证据科学(a类特色学科)、工商管理(b类特色学科)[15]
省级重点学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中国语言文学、公安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16]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1]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侦查学、司法鉴定、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安全
专业硕士授权点:法律、社会工作、会计、新闻与传播[17]
校园风景
甘肃政法大学学术研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甘肃政法大学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月,学校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省级智库1个,设置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中心、侦查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获批成立司法鉴定中心。[1]
甘肃政法大学科研平台一览表 | |||||
平台类型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
省级重点实验 | 甘肃省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教育厅、 科技厅 | 2012年11月 | ||
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4年1月 | ||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 | 甘肃省经济法制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0年5月 | ||
甘肃省西北民族地区侦查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0年5月 | |||
西北民族地区侦查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2年 | |||
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甘肃省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法制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3年12月 | ||
甘肃省教育法制培训与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4年12月 | |||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 重大研究基地 | 甘肃省依法推进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 2015年3月 | ||
省级法学理论研究中心 | 法治甘肃建设理论研究中心 | 甘肃省委依法 治省办公室 | 2016年6月 | ||
省人大常委会地方 立法研究咨询基地 | 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 |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 2017年7月 | ||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地方基地 | 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 | 国家司法文明 协同创新中心 | 2013年10月 | ||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甘肃省司法科学与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4年11月 | ||
省级科研团队 | 甘肃省法医物证技术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群体 | 甘肃省科技厅 | 2014年11月 | ||
甘肃省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 甘肃省教育厅、 财政厅 | 2016年10月 | |||
甘肃省社交网络舆情信息协同创新团队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7年6月 | |||
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创新团队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8年3月 | |||
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同创新智库 |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高校工委 | 2016年12月 | |||
注:名单不全,详询学校官网。[18-21] |
甘肃政法大学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1月,学校近五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9项,其中教育部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项目38项。[1]
2013年,学校杨平教授主持完成的《西北民族地区农牧民政治参与研究》(研究报告)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2]
2017年3月,学校教师王瑞萍、马进、郭丽蓉、薛小花、刘建宁申报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教育刻不容缓——甘肃省大学生基本国情掌握情况调研报告》获得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二等奖。[23]
甘肃政法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6.31万册、电子图书80.80万册;有“甘肃政法学院学位论文库”“政法文库”“陇籍法学家资料馆”3个特色文献库;购入了文津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民国丛书》《中国西北宗教文献》《民国时期内政公报》《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甘肃宕昌藏族家藏古藏文本教文献》《天文祥异赋占不分卷》等图书;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3个,其中法学类5个,教学类9个,外文库3个,综合类6个,新增了westlaw international、lexis.com®全球法律信息数据库、月旦知识库、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北大法宝等15个数据库(其中外文数据库2个)。[24]
学术期刊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类期刊,2004、2006年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8、2010、2012年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南京大学);2009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汉大学);2012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连续被评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甘肃省优秀期刊”;设学术视点、名家讲坛、民间法与民族习惯法研究、法学论坛、法律与实践、争鸣与探索、西部法学、青年法苑等栏目。[25]
《西部法学评论》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先后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列为来源期刊;开设专题策划、法律史与法律文化、民族法制、法学专论、法律实务、西部法治、域外法学、公安研究、法学教育、社科纵横等栏目。[26]
校园风景
甘肃政法大学合作交流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截至2019年1月,学校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哈萨克斯坦法律大学等中国以外的高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等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1]
甘肃政法大学文化传统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甘肃政法大学形象标识
校名
校名“甘肃政法大学”为舒同体。[27]
校名
校徽
学校校徽图案整体设计构思体现了学校“崇德明法 弘毅致公”的精神内涵。[28]
校徽与释义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舒同题写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校徽标识。[2]
甘肃政法大学精神文化
校训
崇德明法 弘毅致公
“崇德”是办学之魂,德为学首,德为校魂。以德治校,故曰“崇德”。“明法”即完善的法度,是对《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化用。
“弘毅”,刚毅勇敢,持之以恒;砥砺意志,坚韧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致公”是大学学子应该具有的志向,是甘法大人追求的目标,也是崇德明法,弘毅的结果。
以“崇德明法 弘毅致公”作为校训,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法治与公正的和谐。[29]
校训
校歌
《甘肃政法大学校歌》
黄河之滨,仁寿山下,我们的学校桃李芬芳。
崇德明法,弘毅致公,是我们坚如磐石的心愿。
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发奋学习,发奋实践),
求实严谨,团结奋进(勤学苦练,增长才干),
优良的校风代代相传(青春的活力溢彩流光)。
啊~我爱你,甘肃政法学院,啊~政法人才的摇篮。
啊~我爱你,甘肃政法学院,政法人才的摇篮。[30]
校园风景
甘肃政法大学现任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马建东[31] |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李玉基 | ||||||
党委副书记 | 王杰 |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焦盛荣 | ||||||
魏克强 | |||||||
向君 | |||||||
郑高键 | |||||||
李卫海 |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李虹[32-33] |
[34]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学校简介.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2]
2.关于发布《甘肃政法学院章程》的通知.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5]
3.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 第五十九卷 教育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231-247
4.甘肃政法学院入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百校对口扶贫计划”.甘肃政法学院.2017-12-09[引用日期2017-12-10]
5.教育部决定由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甘肃政法学院.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7-11]
6.教育部关于同意甘肃政法学院更名为 甘肃政法大学的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6-18]
7.高层次人才.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6]
8.甘肃政法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甘肃政法学院[引用日期2019-06-26]
9.教学团队.甘肃政法学院[引用日期2017-12-08]
10.甘肃政法学院5个项目喜获2018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甘肃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19-06-26]
11.甘肃政法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甘肃政法大学.2016-05-18[引用日期2017-12-08]
12.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6]
13.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6]
14.甘肃政法学院“法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被确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日甘肃[引用日期2019-06-26]
15.学校法学、证据科学、工商管理3个学科入选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甘肃政法学院[引用日期2017-12-10]
16.甘肃政法学院法学等8个学科入选甘肃省重点学科.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9]
17.甘肃政法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甘肃政法大学.2017-11-20[引用日期2017-12-10]
18.重点实验室.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6]
19.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团队.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6]
20.新型智库.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6]
21.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6]
22.我校杨平教授荣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甘肃政法学院校报[引用日期2019-06-26]
23.我校教师获得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二等奖.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6]
24.图书馆概况.甘肃政法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2019-06-25]
25.本刊简介.《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部[引用日期2019-06-25]
26.《西部法学评论》简介.《西部法学评论》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部[引用日期2019-06-25]
27.甘肃政法大学校名及其由来.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5]
28.甘肃政法大学校徽及其释义.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5]
29.校训.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5]
30.校歌.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5]
31.校党委书记 马建东.甘肃政法学院[引用日期2019-07-22]
32.学校领导.甘肃政法大学[引用日期2019-06-25]
33.刘进军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冯湖不再担任.中经网[引用日期2019-07-22]
34.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五巡回督导组深入临洮调研督导.定西[引用日期2019-10-12]
展开全部收起。。。1989年,开办本科教育。2007年,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