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是在2004年学校教学机构调整中由基础部转制而成,当时主要承担全校的学科基础课,即数、理、化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职工56人。学院成立之初,党政班子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学院发展规划,经过5年的发展学院现已拥有教职工近百人,专职教授7人,外聘教授8人,教师队伍实现了硕士化。教职工
56人。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专业设置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606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电子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光电子、物理电子和微电子等领域从事电子系统设计、制造、开发、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数学计算及应用、程序设计、时域频域分析等工程基础知识与能力;
2、掌握电子技术与应用、单片机技术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等电子工程基本理论与分析、应用能力以及常用电子仪器使用能力;
3、掌握光电子、物理电子与微电子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应用,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应用、分析、设计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获取本领域国内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开拓创新、技术管理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有效的交际能力、较好团队精神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8、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专业方向
1、光电子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光电子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光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光电子技术及其它相近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及管理工作。
2、平板显示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信息显示、驱动电路的设计、光电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信息显示实现、器件性能分析和光电测试、驱动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光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广电信息显示产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光电测控与光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及管理工作。
3、微电子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半导体器件、工艺、集成电路原理、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电子技术知识,具备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测试、封装、版图设计及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维护以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应用等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工作。
四、学制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
专业代码:0806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管理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基本的教学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及计算机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技能;
2、掌握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及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知识,具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基本能力;
3、具有管理信息系统或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实践能力;
4、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
5、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6、掌握英语交流的基本技能及文献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三、专业方向
1、师范教育方向: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及教师口语等基本知识,具有基本的教学技能,能够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工作。
2、信息管理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数据库管理、信息管理、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的基本知识,具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的相关工作。
3、嵌入式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arm体系结构、linux操作系统内核编程及多媒体技术开发等相关知识,具备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的相关工作。
四、学制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3]
网络工程
专业代码:080631w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学科和网络通信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网络系统规划、设计、集成和管理技能,网络软件开发技能或网络动漫开发技能,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管理、高级应用软件开发、多媒体网络影视制作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技能;
2、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和现代通信系统原理,具有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集成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3、掌握软件工程、网络协议编程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和项目开发管理的基本流程,具备底层网络软件开发和高级网络应用类软件的开发的技能;
4、掌握美术绘画知识和网络动漫设计的主流软件使用方法,具备网络动漫和影视动漫的设计开发能力;
5、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6、掌握英语交流的基本技能及文献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掌握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具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网络工程和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三、专业方向
1、网络系统规划集成方向:学习和掌握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和现代通信系统原理,具有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集成和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网络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
2、网络应用软件开发方向: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和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的基本流程,具备网络协议编程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技能,能够从事网络软件的开发方面的工作。
3、网络动漫设计方向:学习和掌握美术绘画知识和网络动漫设计的主流软件使用方法,具备网络动漫和影视动漫的设计开发能力,能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
四、学制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4]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专业代码:0802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分析、材料制备、成型与加工等基本能力,能够在玻璃、水泥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开发、工艺设备设计、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措施与要求
围绕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按照“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专业应用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个性化发展能力强”的总体要求,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培养体制和机制,使毕业生具备全面的素质、优良的知识结构、突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特色,结合学校新时期的办学方针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玻璃和水泥两个专业方向。近几年来安徽省先后启动了“合芜蚌”自主高新区及国家高新技术示范产业园区等的建设工作,安徽科技学院地处华东矿藏贮量最大、品质最优的石英砂故乡凤阳县,根据地域及周边地区“千亿元硅产业”的产业布局和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开置了本专业并着力打造玻璃专业特色方向,以期缓解社会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2、构建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前,学校与凤阳县、蚌埠市、滁州市及地方企业之间已就联合办学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先后开办了“蚌埠玻璃设计院玻璃材料班”、“德力班”等特色企业冠名班。在三方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方智慧共同研究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更加贴近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同时强化学生工学合一、顶岗实习等,联手打造符合现行行业和企业特点、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突破以学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壁垒,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优化并丰富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新时期地方高校发展形势和特点,首先,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着力构建通知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平台,同时搭建专业方向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个性化拓展课程三个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参见表一);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开设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层次、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以专业方向课程为抓手以专业核心程为重心构建层次分明并且科学合理的课程群体系,通过学时分配和学分设置强化有利于学生素质、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课程,充分发挥它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通过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完善等措施,剔除重复性、陈旧性的知识,适时丰富新知识、新技术,优化具体的课程内容,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和实习基地建设,着力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合作为契机,学校一方面加大了现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和企业资源,先后在凤阳县质检中心组建了安徽科技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分司、蚌埠八一化工厂、凤阳染化厂等诸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在优化通知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相关课程的实验课学时学分;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上,除开出必要的实验课外,再增开相应的综合实验周或课程实习环节;在专业方向课方面则更加注重实验课、见习及企业顶岗实习等的锻炼;同时结合大学生创新课题、大学生科研技能培训、假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5、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面,改变传统的“笔试闭卷”形式,采取灵活而形式多样的开卷、口试、实验技能操作、课程小论文、综合测评等多元化方式,强化科学合理的过程考核和中期考核的动态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6、强化“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服务。以建设“既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双能”型教师为目标,以教师在岗培养、引进和聘用等结合的方式,建立授课教师定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锻炼或挂职的机制,鼓励教师将科研工作下移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使产、学、研工作紧密结合一体化发展,从而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科技服务能力突出的教学和管理队伍,满足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专业方向
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不同领域和行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积极推进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不同,考虑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倾力打造“千亿元硅产业”培养人才,重点开设了玻璃和水泥2个专业方向:
1、玻璃方向:学习和掌握玻璃材料的检测分析、原料配方、产品设计与加工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在玻璃行业从事材料的生产、加工、质检、技术监督等工作。
2、水泥方向:学习和掌握水泥材料的检测分析、原料配方、产品设计与加工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在水泥行业从事材料的生产、加工、质检、技术监督等工作。
四、学制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5]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代码:07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数学建模及信息处理能力,能在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处理、经济预测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数学建模、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经济应用中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
4、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三、专业方向
1、数据库应用方向:学习和掌握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数据挖掘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与技能解决信息技术中的实际问题。能在软件公司、行政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应用程序开发、主流数据库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数据挖掘等相关工作。
2、经济应用方向:学习和掌握数学、经济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经济信息处理能力,善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在经济管理、金融、保险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量分析、经济管理模型开发、经济预测等方面的工作。
四、学制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6]
应用化学
专业代码: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化工分析和材料合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备从事产品和化工生产过程的分析检测、精细化工产品和新材料研制的能力,能在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化工、环保、材料、医药、轻工、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分析检测、新材料研制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1、掌握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数理分析运算能力。
2、系统掌握无机、分析、有机、物化、高分子等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及应用分析能力。
3、掌握化工原理和化工分析及材料合成等基本理论及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化工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分析检测、精细化工产品和新材料研制的能力。
4、具有科研论文写作和专利申请等科研素质和应用技能。
5、具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等级水平。
6、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网络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检索本专业的中英文资料和有关科技信息的基本技能。
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专业方向
1、化工分析方向:学习和掌握化工分析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够利用现代分析仪器从事质量监督、石油、化工、环保、轻工、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分析检测及相关工作。
2、材料合成方向:学习和掌握材料合成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在材料、医药、精细化工、建材、化工、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新材料研制和科技开发等工作。
四、学制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7]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学院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院总支
党总支书记:宋常春
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宋常春
宋常春,教授,2002年当选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承担《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五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课题3项,参与或主持教学研究项目2项。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有机分析》等3部。
党总支副书记:何俊如
何俊如,男,1968年12月生,安徽定远人。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员、国家中级教练员。1989年7月芜湖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1994年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参加原国家教委举办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生进修班学习,2000年至2002年参加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学习。2001年、2005年两项课题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党总支秘书:段素梅
团总支书记:段素梅(兼)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院行政
院 长: 许万祥
许万祥,1956年7月8日出生,安徽怀远人。1982年2月毕业于安徽
理学院院长许万祥
农学院学士学位。1999年9 月~2001年7月,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课程班学习并结业。
1987年被评聘为讲师,1993年被评聘为副教授,1999年被评聘为教授,1998元月被推荐为省第8届政协委员。2002年元月继续提名为第9届省政协委员。2008年元月再次提名第十届省政协委员。
参加省9.5 攻关课题和主持教育厅科研课题8项。主持或参加《下移教学管理中心,加强基础环节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创建第二课堂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研究》等省级教研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论文三十余篇,担任副主编并出版教材一部,参编3部。2000年获曾宪梓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三等奖。2001年获省教研成果二等奖《下移教学管理中心、加强基础环节建设》一项。2005年获省教研成果二等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创建第二课堂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研究》《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等省级教研成果二等奖3项。
副院长: 章毛连
章毛连,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
理学院副院长章毛连
师,安徽科技学院校级教学名师, 校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负责人。1985年7月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电路与系统”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合肥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液态金属锂铅包层实验技术、液态锂铅实验回路与系统、材料在液态锂铅环境中腐蚀相关领域等研究工作和物理电子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国家“973”iter专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8项,在相关领域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14篇,国家重点4篇)。主编和参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成功研制了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座热对流锂铅实验回路、世界首座多功能高参数的锂铅实验系统;、世界第一座液态金属锂铅包层实验测试模块,设计了世界先进的液态金属包层锂铅辅助系统。开辟了液态金属锂铅实验研究新领域。
院长助理: 汪徐春
秘 书:袁孝成[8]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科研成果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下达单位 | 课题类别 | 结果 |
数据挖掘技术在操作系统试题库中的应用研究 | 葛华 | 该院 | 引进人才 | 合格 |
壳聚糖硫酸盐催化氯乙酸酯合成的研究 | 宋常春 | 教育厅 | 自然一般 | 延期 |
石英原料、尾砂及矿区土壤的环境磁学研究 | 李勇 | 该院 | 引进人才 | 合格 |
自然语言处理中汉语分词研究 | 程节华 | 教育厅 | 自然一般 | 合格 |
ahp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 余宏杰 | 教育厅 | 自然一般 | 合格 |
多态蚁群算法中组合参数的优化研究 | 徐精明 | 教育厅 | 自然一般 | 合格 |
图像特征修复的研究 | 段汉根 | 教育厅 | 自然一般 | 优秀 |
cnt/pan复合膜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陈忠平 | 教育厅 | 自然一般 | 合格 |
重金属离子在粘土中吸附行为的研究 | 章毛连 | 该院 | 稳定人才 | 合格 |
有序介孔氧化硅分子筛sba-15的制备、表征及改性 | 丁志杰 | 该院 | 引进人才 | 合格 |
基于linux的防火墙系统安全性研究 | 刘斌 | 该院 | 引进人才 | 合格 |
系数模糊型线性规划的研究与应用 | 潘花 | 该院 | 引进人才 | 合格 |
阴离子型层柱材料插层组装及应用研究 | 王军锋 | 该院 | 引进人才 | 合格 |
中孔材料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 程年寿 | 该院 | 引进人才 | 合格 |
锡氧化物纳米材料水热法制备与研究 | 李子荣 | 该院 | 稳定人才 | 合格 |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研究 | 黄勇 | 该院 | 稳定人才 | 合格 |
模糊优化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 仇海全 | 该院 | 引进人才 | 合格 |
基于钛(ti)的苯胺的电化学聚合研究 | 陈忠平 | 该院 | 稳定人才 | 合格 |
白头翁活性成分分离与多因素关系的研究 | 王海侠 | 教育厅 | 优秀人才 | 合格 |
白头翁活性成分分离与多因素关系的研究 | 王海侠 | 该院 | 引进人才 | 合格 |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机构设置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公共教学部
计算机公共教学部主要承担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和改革任务。为适应高等教学大众化和社会信息化,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为培养目标,建立了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相应的综合教育环境。
经过几年建设,师资队伍基本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梯队。目前,计算机公共教学部有专职教师12名及3名实验技术人员,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5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1人;35岁以下年青教师11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7人。开设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设计》和《vfp程序设计》等4门课程。
计算中心拥有4个计算机实验室,面积达890平方米,计算机及其组网设备近500套,构成一个综合数字教学实验平台,能满足数字、语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传输处理的需要。内部教学资源网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上机实验提供了完备的教案、作业、实验、自测、考试等先进、可靠、开放和实用的互动教学平台。
2007以来年,计算机公共教学部主持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为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重视实验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建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形成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根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采取“无纸化”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三年计算机公共教学部教师主编出版教材3部,参编教材6部。其中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被评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参编的《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被确定为安徽省高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近三年获省级科研立项1项,校级科研立项8项,校级教改立项6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近20篇。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数学系
数学系由原大学数学教研室2007年组建而成。现设有大学数学教研室和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本系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人,讲师11人,硕士学位教师17人,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另聘有3名兼职教授。
近年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走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路子。近三年来在科学研究方面,承担厅级项目6项,其它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所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3篇。教学研究方面,承担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篇,出版专著教材2部。在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先后被列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拥有信息与计算实验室一个,教学条件良好。本系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一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有9个自然班,共有302名学生。数学系近年来以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教学严谨,要求严格,管理规范,学风优良而著称,育人质量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多人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09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获得了安徽赛区二等奖4个,成功参赛奖4个。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物电系
理学院物电系的前身为基础部数理教研室,后独立成立大学物理教研室,已有60多年的历史,是学校最早建立的系室之一。物电系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有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电子技术实验室、物理电子教研室,现有实验室面积1200平方米,有专业实验室8个,基础实验室10个,演示实验室1个,现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近1100台(件),价值200多万元,基础物理实验室于2006年荣获校“优秀实验室”称号;全系现有在职教职工15人,其中博士1人,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人,校教坛新秀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教学名师2人,硕士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重点建设课程1门;近五年来,物电系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主持厅级科研课题1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近7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余篇;在搞好科研的同时,全系老师也将研究成果积极应用于教学中,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100%,指导学生完成创新课题8项,为学生做学术报告8次,全体教师在教学方面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目前,物电系正在贯彻实施质量工程战略,全力提升师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发挥更好的作用。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化学系
理学院化学系的前身为基础部化学教研室,已有60多年的历史,是学校最早建立的系室之一。化学系现有应用化学和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两个专业,设有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应用材料多功能实验室、基础化学和应用材料两个教研室,现有实验室面积达2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200多万元;现有在职教职工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5人;外聘教授8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校教学名师1人,“双能型”教师3人;校级精品课程4门。
近五年来,化学系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厅级科研课题2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撰写或参加编写的教材和著作近20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近100余篇;化学系设有玻璃材料研究室、材料分析检测室和电化学工作站3个校内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在学校和理学院的指导下先后与蚌埠玻璃设计院、安徽省石英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省德力日用玻璃有限公司、杜氏高科玻璃有限公司、凤阳县染化厂等十多家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校企联合办学与共建关系,每年派出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去锻炼、学习和参加生产。近三年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30%以上,被录取的学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几十所重点大学。
目前,化学系正在贯彻实施质量工程战略,全力提升师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系
理学院计算机系创建于2001年。现设有全日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网络工程二个本科专业。设计算机与网络教研室、计算机与网络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计算机系现有教职工18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系外专业兼任教师6人。系内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计算机与网络实验中心拥有计算机软件综合实验室(4个)、网络技术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等10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各种档次微机300多台。
近几年来,计算机系教师在数据挖掘、数字图像处理、密码学等计算机应用领域作了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共承担了各项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省教育厅项目6项,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省优秀青年基金重点项目1项。近几年来在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在国家重点及国家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多篇。
经过十年的发展,计算机系学生的考研率及就业率稳步上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位居全院前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参考
2.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引用日期2013-05-26]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引用日期2013-05-26]
4.网络工程.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引用日期2013-05-26]
5.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引用日期2013-05-26]
6.信息与计算科学.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引用日期2013-05-26]
7.应用化学.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引用日期2013-05-26]
8.学院领导.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引用日期2013-05-26]。。。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