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是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1个与生命科学院联合)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院系设置

环境科学系、生态学系、环境工程系3个系。2000年,学校获得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2年,学校生态学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6年,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学校环境科学专业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同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9年,学校环境科学专业获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同年环境科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被评为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1年,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012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生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年,成立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2015年,环境学院成立工程硕士教育中心。[1]

2017年6月,环境学院获批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性示范学院培育项目。[2]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办学条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系设置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3个系,包括3个专业。[1]

专业设置
院系专业
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
生态学系环境生态学
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
资料来源:[1][3]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师资队伍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18人,副教授17人,讲师9人,师资博士后8人;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非本校博士学位获得者20人,拥有博士学历教师比例为96%,非本校学历教师比例为40%;绝大部分教师拥有海外学习、研修经历;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优青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仿吾特聘教授2人、特聘教授(院士)1人,“东师学者”讲座教授3人。[1]

特聘教授(院士):曲久辉(中国工程院院士)[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冯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冯江、王德利[4]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张继权、郭伊荇[2]

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教学团队:环境科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张继权,2016年)[5]

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王德利[6]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吉林省首批品牌建设专业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吉林省级精品课程1门。[1]

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1]

吉林省首批品牌建设专业:环境科学[1]

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环境科学[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生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

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2]

国家级精品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生态学[8]

吉林省级精品课程:生态工程[8]

教学成果
项目名称主持人获奖级别
大学理论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以环境管理学为例曹勇宏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三等奖
省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探索徐建玲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二等奖级
科学发展观下的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实践探索徐建玲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资料来源:[9]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与生命科学院联合),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吉林省重点学科,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

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2]

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与生命科学院联合)[1]

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个二级学科)、生态学[10-11]

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环境工程[1][12]

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13]

吉林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1]

吉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2]

教学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学术科研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科研实验平台10个,其中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4个,校级平台3个。[7]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1][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

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项目:草地动、植物协同适应进化及生产、生态功效创新团队(带头人:王德利)[14]

吉林省实验室: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实验室[7]

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1][7]

吉林省研究中心:吉林省生态安全与环境灾害预警研究中心[1][7]

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城市污水处理与水质保障科技创新中心[7]

校级平台: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自然灾害研究所[7]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科研成果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承担国

学院活动(2张)

家、省部及国际合作等项目240余项,科研经费近亿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63项,科技部重大专项(水污染治理)4项,“973”计划课题1项。获得多项科研奖励,具体包括: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2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1]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220项,金额共计:11083.1万元。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其他项目47项,中央部委项目2项;横向项目62项。2017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15]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合作交流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与10余个国家

合作项目

和地区的20余所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如美国乔治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滨州州立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康涅迪克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威斯星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德国马普学会、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邀请10余名国际知名教授来校交流,并选派研究生若干出国进行联合培养,同时接收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及访问学者。[1]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承担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生态学方向项目任务,与其他5个成员国相关院系间可互派研究生进行交流。先后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在上合大学框架下签署的双边合作协议,可互派生态学方向研究生进行学习交流。学生在毕业后获本校学位证书和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1]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文化传统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徽

上部:经纬线代表地球表

院徽

面,象征着环境领域研究的对象之一-土壤;雷达监测线象征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监测;

中部:白色象征环境领域研究的对象之二-大气;博士帽的形状预示学院对人才培养的立志方向;

中下部:由学院三个专业(environment,ecology,engineer)英文首字母;组成水波形,象征环境领域研究的对象之三-水体;

下部:扇形象征尊师重教;1986为环境学院前身环境科学系建系时间。[16]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文化活动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了“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家园”2017年世界环境日科普活动、“美丽人生,科创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年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峰会等交流活动。[17-19]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现任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霍洪亮
副书记赵轩
院长王德利
副院长张继权、边红枫、赵轩(兼)
资料来源:[20]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学院简介.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08]

2.环境大事记.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08]

3.首页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2017-11-08]

4.专任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08]

5.我院环境科学教学团队获评为2016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教学团队.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08]

6.王德利院长获评为2016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08]

7.科研平台.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08]

8.精品课程.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08]

9.2011-2014教学成果统计表.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08]

10.东北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东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2017-11-08]

11.研究生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15]

12.专业学位授予.东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2017-11-15]

13.生态学系.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14]

14.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培育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08]

15.科研项目.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引用日期2017-11-14]

16.院徽.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14]

17.学院本科生获准参加“2017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14]

18.我校举办“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家园”科普系列活动.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14]

19.环境学院举办“美丽人生 科创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年会.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14]

20.学院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7-11-08]

展开全部收起。。。2017年6月,环境学院获批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性示范学院培育项目。2013年,成立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