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所属地区
湖南长沙
现任校长
肖永明
校 训
忠孝廉节。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风光(51张)
“青山有幸埋忠骨”。辛亥革命后,不少仁人志士的遗骸长眠于此,这也是岳麓山的一大奇观。其中最著名的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黄兴、蔡锷、蒋翊武、刘道一、陈天华,辛亥光复湖南的正副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13张)
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同盟会重要成员姚宏业、禹之漠,著名学者杨树达及大批阵亡将士的公墓,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已与岳麓青山溶为一体,是岳麓山文化浩气长存的一个篇章,是碧血丹枫美景中最具有忧国忧民的感情色彩的一页。
自明宣德始,经地方官员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主体建筑每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自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道南正脉
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张之学为宗。清代岳麓书院主要传授儒学和汉学,道光年间,吴荣光于书院内创立湘水校经堂,使其成为汉学研究的重镇。清末,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书院也开始了新学的传播,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要求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湖南时务学堂创办,后相继改名求实书院、湖南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与岳麓书院合并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学堂为学校,拟办湖南大学,期间先后迁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至1926年湖南大学正式成立。 学校虽几经变革,多次易名,但始终为湖南最高学府,原书院院舍始终保持未变。今日的湖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修复后的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学府正续写新的历史篇章。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惟楚有才
巍巍学府,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书院正门
书院历经宋元明清数代,一直是儒家教育的圣地和文化学术的中心。作为湖湘文化的策源地,一直秉承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重践履、务实行的优良学风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爱国精神。宽广的胸怀不断吸纳朱熹、张栻、王阳明、王文清、周敦颐、王先谦、梁启超等一大批文化大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也催生了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蔡锷、唐才常、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陈天华、毛泽东等一大批既能创造思想又能推动历史进程的人。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湖湘地域的人文传统、学术思想、人才培养、文化特色以及精神象征的最鲜明、最集中的代表和写照。湖湘文化中最有成就、最有特色之处就是在一千多年湖湘文化史上所涌现出的一代代知识群体,包括宋代理学派、明代心学派、明清实学派、清代汉学派等,由于他们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勇于承担知识创新、社会道义的责任,充分发挥了知识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故而成就了一代代卓有历史贡献的人才。
岳麓书院大门上有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近代以来,湖湘地区首先涌现了以陶澍、魏源、贺长龄、贺熙龄等人为代表的经世改革派,尤其是魏源的改革开放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个知识群体里的这几个代表人物均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深受岳麓书院“坚定其德性,明习于时务”的思想影响。
近代湖湘的第二个知识群体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刘蓉、曾国荃、刘长佑的湘军集团和洋务运动的首领,他们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政治人物。而这个集团的上述代表人物,又无一例外地是岳麓书院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深受岳麓书院“有体有用之学”、“义理经济之学”的影响。
近代湖湘的第三个知识群体是谭嗣同、唐才常、沈荩、熊希龄为代表的维新变法人才集团,以及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人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人才集团,这个知识群体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而这批人物大多又与岳麓书院以及改制后的学堂有着密切的学脉关系。
近代湖湘的第四个知识群体是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李达等早期共产主义者,他们以自己的思想与实践为人民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们也同样
深受岳麓书院的文化教育的影响。这个知识群体的精神导师就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杨昌济,青年毛泽东曾寓居岳麓书院多次,深受“实事求是”校训影响,蔡和森、邓中夏还是书院改制后的高等师范的学生,李达后来担任了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大学首任校长。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景观构成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建筑景观
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斯文一派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岳麓书院——百泉轩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乃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作《百泉轩记》,说百泉轩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练如鹤,自西而来,趋于北,折而东,还绕而南,渚为清池,四时澄澄无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访院,与主教张栻;“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景观
书院学规中国书院一般都有学规。所谓学规,是书院订的用以规范生徒学习、生活行为的规矩章法。岳麓书院的学规,最早源于朱熹的《书院教条》,到清代乾隆年间,欧阳正焕任书院院长时,提出“整、齐、严、肃”四字并撰诗,刻在碑上嵌于书院讲堂右壁,流传至今。这四个大字刚劲有力,令后人景仰不已。
岳麓书院学规: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名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 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展之路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创建与战乱
牌楼
坐落在长沙湘水之滨、南岳之麓的岳麓书院始建于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从岳麓书院到清末的湖南高等工业学堂,再到今日的湖南大学一脉相承,故有“千年学府”之称。它比意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要早近100年,比英国牛津大学更要早近200年。因此可以说,在世界上自建立之日始一直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长沙岳麓书院是创建最早的一座。宋代潭州教育之兴的明显标志便是岳麓书院的建立。但岳麓书院的渊源一直可追溯到五代末。那时,茂林修竹、葱笼滴翠的岳麓山林已是士子的习业之所。智等两位僧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这时已不是仅仅能让“士得屋以居,得书以读”的简陋学舍,而成了拥有讲堂5间,斋舍52间的规模恢宏的书院。不久朱洞去职离开潭州,书院因一时得不到支持而一度出现“弦歌绝音,俎豆无睹”的冷落局面。但到999年(咸平二年)李允则知潭州时又恢复了生机。李允则本是儒臣,系唐济南团练使李谦溥之子,少时就以才略闻,后以荫补官,所到之处都致力为民办实事,“民皆称便”。他知潭州后,对兴教办学身体力行。岳麓书院在李的主持下,很快获得了恢复和扩建。他“尽获故书,诱导青衿,肯构旧址。外敝门屋,中年讲堂,揭以书楼,序以客次。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请辟水田,供春秋之祀典”,使书院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以讲学、藏书和供祀3个部分组成的书院规制。书院正式定额为60余人,其他从学者还不在此数,声名渐次传播三湘衡岳之间。朝廷因岳麓书院办学有成绩,故采纳李允则的奏请,拨赐御书给书院,所赐之书有《释文》、
《史记》、《唐韵》、《玉篇》等各种经书史籍。北宋王禹在《潭州岳麓书院记》中赞誉道:“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把岳麓书院比之孔孟之乡的“洙泗”、“邹鲁”。潭州也从此有了“潇湘洙泗”的美名。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潭州湘阴人周式上任山长。周式“学行兼善,尤以行义着称”。岳麓书院在他的主持下,办学规模大为扩展,学额由原来的60余人提高到“数百人”。周式还请知州刘师道扩建斋舍,当时有谭绮作记,可惜原记不存,具体扩建情况难详。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宋真宗感其学行义着,授周式为国子监主簿,留在朝廷效命。但周式坚请不就,乞求归山掌教。真宗为之动容,乃赠对衣鞍马、内府书籍,以表彰他的拳拳执教之心。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吕祖谦、吴澄之说是:嵩阳、岳麓、睢阳、白鹿洞。王应。麟之说是: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范成大之说是:徂徕、金山、石鼓、岳麓。马端临之说是:岳麓、睢阳、白鹿洞、石鼓。古人众说纷纭,我们不必拘泥于某家之言,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印象是多么刻骨铭心。 北宋朝廷为了加强思想上的专制,振兴衰落中的官学,拓宽科举取士的途径,曾展开了4次兴学运动。在官学运动的冲击之下,各地书院遭到了摧折,有的被废弃,有的则改成了官学。同样,岳麓书院也难逃厄运。 1097年(绍圣四年)朝廷下令废弃岳麓书院,要将书院改为鼓铸场。在岳麓书院面临着生存威胁的关键时刻,湘阴尉朱辂冒着杀头危险,以“乡校不可毁”为由抗旨不行。朱辂虽官微言轻,但由于岳麓书院名声在外,朝廷也只好作罢,岳麓书院也就幸免于难。岳麓在官学运动中不仅没有沉寂下去,反而纳入了“潭州三学”的“三舍法”教育改革体制,成为荆湖南路的最高学府。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兵革灰烬,什一仅存”,几成荒榛之地。1165年(乾道元年)岳麓书院得以重建。担起重建岳麓重任的是当时的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刘珙也系儒生,一生以尊儒重道为己重。他知潭州后对发展文教十分重视,“葺学校,访雅行,思以振之”。他授命郡教授郭颖主持重建岳麓之事,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书院不仅恢复了昔日旧观,而且又有扩建,屋舍增至50楹,并“肖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而加藏书堂之北”。特别是他延聘著名理学家张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
张主教岳麓,一时群英骤至,人文荟萃,从学者广及东南数省,人数达千人之多,以致“马饮则池水立涸,舆止则冠冕塞途”,为岳麓历史上所未有。南宋另一位大理学家朱熹闻张得衡山五峰(胡宏)学,专程造访岳麓,举行了驰名天下的“朱张会讲”,推动了闽学与湖湘学的交流,岳麓书院的影响也更深更广。诚如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所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地以人而重也”。
继张主教、朱张会讲后,又有胡宏的另一高足彪居正于1167年(乾道五
年)主教岳麓,继有事功学派陈傅良于1188(淳熙十五年)年来岳麓讲学,使岳麓书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活跃的学术气氛。在陈傅良讲学岳麓的同时,湖南安抚使潘畴再次修葺书院,“广二斋,益额十人”。州教授顾杞亲任山长,并聘张高足吴猎为堂长。1194年(绍熙五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第二次来到潭州,经过他的整治,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1222年(嘉定十五年)著名理学家真德秀以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专程前往岳麓书院主祭朱洞、周式、刘珙。1146年(淳六年)理宗再赐“岳麓书院”额,恢复“潭州三学”。1253年(宝元年)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又聘吉州理学名家欧阳守道为副山长,开讲“发明孟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大力弘扬理学。张季子张庶、侄张忠恕也先后讲学书院。岳麓传播经邦济世之学、倡行伦理践履的学风一直坚持到1275年元兵攻破长沙,书院被毁的最后一刻。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展与繁盛
小桥流水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岳麓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宋太宗咸平二年(999),李允则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取得了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支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发展。咸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其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持岳麓书院,他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等原则;在学术研究方面,强调“传道”、“求仁”、“率性立命”。从而培养出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湖湘学派多数学者也在岳麓书院学习过。一时间,大批游学的士子前来书院研习理学问难论辩,有的还“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当时的岳麓书院成为全国闻名的传习理学的基地。南宋淳熙七年(1180),张栻去世后,朱熹、真德秀等人对岳麓书院的办学和传播理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朱熹还将《白鹿洞书院教条》人微言轻正式的学规,颁于岳麓书院。
从元、明至清初,由于战乱,岳麓书院曾两度遭到焚毁,后来虽然得以重建和恢复,已不复旧观。清初。书院被禁。后康熙为了表彰理学,放宽书院政策。康熙二十六的(1687)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以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又御书“道南正脉”匾额送至岳麓山,岳麓书院又得以复兴。复兴后的麓书院,除了对斋舍屡加扩建外,其书院性质也由民办而逐渐演化为官办。随着乾嘉考据学的兴起,岳麓书院往往由从事诂经考史的著名汉学家主持,学习的内容也由理学转向经史考证,特别是在王文清主院期间,更以“群经教授诸子”。此后罗典任山长,“唯以治经论文,启诱后进”。道光年间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增设“湘水校经堂”,专以研习汉学为主。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任山长是王先谦,他是清末湖南著名的经学家。
清代的岳麓书院,集聚了一代常识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师,培养出诸如王夫之、陶树、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郭嵩涛、李元度、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等著名的湖湘学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议的呼声中,延续了近千年的岳麓书院正式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学功能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至今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9人。书院现有历史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硕士授予专业9个。其中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专门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涵盖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哲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其专门史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9年开始,岳麓书院面向全国招收历史学本科生,使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如今的岳麓书院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并致力于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书院研究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师资队伍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姓名 性别 学位 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 指导学生情况(截止2012)
朱汉民男 学士 教授 中国思想文化史 博士生导师
陈戍国男 博士 教授 中国古代文献学、古代史学、古代文学 博士生导师
陈先初男 博士 教授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博士生导师
姜广辉男 硕士 教授 中国经学思想史 博士生导师
张松辉男 博士 教授 先秦至六朝思想史 博士生导师
章启辉女 博士 教授 清代理学史 博士生导师
肖永明男 博士 教授 宋明思想学术史 博士生导师
于振波男 博士 教授简牍与秦汉史 博士生导师
邓洪波男 博士 教授 中国书院文化 博士生导师
李清良男 博士 教授 中国思想史 博士生导师
吴龙辉男 博士 教授 中国文史之学 硕士生导师
陈松长男 硕士 研究员 简帛与出土文献研究 硕士生导师
胡彬彬男 学士 教授 古代器物研究 硕士生导师
向桃初男 博士 教授 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学 硕士生导师
许道胜男 博士 教授楚文化与楚地出土文献 硕士生导师
龚抗云男 硕士 教授 中国古代思想史 硕士生导师
吴仰湘男 博士 教授 晚清学术史 硕士生导师
李 兵 男 博士 教授科举制度与书院 硕士生导师
杨代春男 博士 副教授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硕士生导师
钱永生男 博士 副教授 先秦思想史 硕士生导师
王 勇 男 博士 副教授 先秦秦汉史 硕士生导师
陶新华男 博士 副教授 中国古代史 硕士生导师
胡吉勋 男 博士 副教授 明清史 硕士生导师
殷 慧 女 博士 讲师 宋代思想史 硕士生导师[2]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相关新闻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胡锦涛参观岳麓书院婉拒题词仅签名字
胡锦涛到访湖南大学,参观位于校园之中的岳麓书院。当天负责陪同讲解的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直到上午9点半左右才知道自己即将接待的是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之前接到通知,只知道9日会有领导来参观”。
朱汉民说,胡锦涛当天身着深色夹克,态度和蔼,只有少数的随行人员。在岳麓书院参观的一个半小时中,朱负责为胡锦涛作讲解。“每到一处,他会向我询问一些情况,但每次都是在我讲解完或是回答完前一个问题后,才继续向我发问。”朱汉民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书院简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引用日期2015-05-16]
2.师资队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引用日期2012-12-14]
3.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相关新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4-04-12[引用日期2014-04-12]。。。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惟楚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