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是湖北科技学院的二级学院。辖下分别设置是:1)核科学与技术系;2)化学系;3)生物系;4)1个“非创办时间
2008年7月
现任校长
孙绍发
知名校友
郭海兵
所属地区
湖北咸宁。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师资队伍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近年来,我院抓住发展机遇,结合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建设、2011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名师引进、自主培养等措施,不断强化改进和完善我院教师的学源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博,已建成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双高”教师比例大、各类型人才齐全的师资队伍。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36.2%;实验教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博士(含在读)28人,占教师比例59.6%;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咸宁市高层次人才工程4人,校学科带头人3人、学术骨干1人,硕士生导师7人;特聘“湖北省百人计划”2人、“楚天学者”3名、“揽月学者”2人、“彩虹学者”3名。[1]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历史沿革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成立于2008年7月,为湖北科技学院二级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
其前身起源于1975年咸宁地区师范学校农化班,1977年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化学科,1983年改为咸宁师专化学系,2002年更名为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2008年更名为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成立于2008年的咸宁学院核技术与工程系合并。建制后,下设1化学(本科)、2生物科学(本科)、3应用化工生产技术、4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5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辐射化工方向)(本科)、6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核电工程方向)(本科)、7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核医学方向)(本科)、8园林(本科)等8个专业和1个“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2011年12月26日,咸宁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其二级学院(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和咸宁学院核技术与工程系合并,亦随之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
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有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2门(《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核科学技术”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为“湖北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材料辐射改性实验室”为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拥有两个研究中心(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一个专业研究所(咸宁桂花研究所),一个检测中心(咸宁市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中心);有机化学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学院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总支书记:陈洪国
总支副书记:胡仁火
教学副院长:陈志远
科研副院长:朱晓明
研发中心副主任:胡国文
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月生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机构设置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行政机构设置
院 长: 孙绍发
分管教学副院长:陈志远
分管科研副院长:朱晓明
院综合办主任:蔡朝晖
院教学办主任:孙 萍
院学工办主任:高 涛
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月生
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胡国文
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办公室主任:吴文燕
党总支机构设置
党总支:
总支书记:陈洪国 副书记: 胡仁火 组织委员:王红玲 宣传委员:孙绍发
教工党支部(一):支部书记:李艳 组织委员:彭艳红 宣传委员:王俊
教工党支部(二):支部书记:蔡朝晖 组织委员:史玉敏
教工党支部(三):支部书记:孙萍 组织委员:谭亿平
学生党支部(一):支部书记:高涛 组织委员:赵亚军 宣传委员:郭倩蕤
学生党支部(二):支部书记:余光强 组织委员:冯伟波 宣传委员:张然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专业介绍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础理论、核电厂运行控制、核技术应用以及核能科学与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科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
主要课程
《原子核物理》、《工程热力学》、《核电子学》、《核辐射剂量与防护》、《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反应堆控制》、《核电厂系统与设备》、《核电厂运行与维护》等。
就业方向
核电厂从事控制与运行的现场操作、设备维护等工作,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核技术应用开发与管理工作。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核工程与核技术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以及辐射加工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科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
主要课程
《原子核物理》、《辐射防护与监测》、《物理化学及实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工原理》、《放射同位素技术》、《辐射化学实验》、《高分子材料辐射加工》等。
就业方向
在辐射加工行业与化工行业从事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化学、化工、药物、材料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合成生产、分析检测、经营管理等方面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题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机械制图》、《化工基础》、《精细化学品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工艺学》、《分离工程及应用电化学》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为继续研究生深造、在化工、医药、石油行业等企业从事质检、研发、技术保障等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工作、在质量监督局、环保局等单位担任技术人员。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生物科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掌握常规生物实验、生物检测、组织培养等实验技能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一般原理的方法,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植物生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物学教学论》、《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为继续研究生深造、初高中学校担任教师、在生物制药、生物保健等企业从事质检、研发等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工作。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化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身心健康,能胜任中学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等教育工作以及能够在化工企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结构化学》、《中学化学教学论》、《高等有机化学》、《化工英语》、《高分子化学》《化工基础》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为继续研究生深造、初高中学校担任教师、在化工、医药、石油行业等企业从事质检、研发、技术保障等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工作、在质量监督局、环保局等单位担任技术人员。
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师资队伍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化生院教授、博士一览表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最后学历 | 毕业学校 | 专业方向 |
吴鸣虎 | 男 | 教授 | 硕士 | 武汉大学 | 有机化学 |
孙绍发 | 男 | 教授 | 硕士 | 武汉大学 | 有机化学 |
朱晓明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武汉大学 | 物理化学 |
胡国文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华南理工大学 | 精细化工 |
刘文举 | 男 | 讲师 | 博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有机化学 |
王军涛 | 男 | 讲师 | 博士 | 中南大学 | 物理化学 |
李月生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武汉大学 | 物理化学 |
彭艳红 | 女 | 讲师 | 博士 | 南京大学 | 无机化学 |
陈秀玲 | 女 | 讲师 | 博士 | 湖南大学 | 有机化学 |
陈洪国 | 男 | 教授 | 学士 | 华中农业大学 |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
罗德生 | 男 | 教 授 | 学士 | 武汉大学 | 生物化学 |
陈贤均 | 男 | 教 授 | 学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细胞生物学 |
李发芳 | 女 | 副教授 | 博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
黄俊潮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武汉大学 | 遗传学/生物工程 |
张规富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湖南农业大学 | 细胞生物学 |
范付华 | 男 | 讲师 | 博士 | 贵州大学 | 植物生理学 |
生物专业主要教师情况一览表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 位 | 毕业学校 | 专业方向 |
罗德生 | 男 | 55 | 教 授 | 学士 | 武汉大学 | 生物化学 |
陈贤均 | 男 | 50 | 教 授 | 学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细胞生物学 |
李映红 | 女 | 36 | 副教授 | 博士 | 华中科技大学 | 分子生物学 |
金科华 | 男 | 31 | 讲 师 | 硕士 | 华南农业大学 | 分子生物学 |
郑红花 | 女 | 33 | 副教授 | 博士 | 华中科技大学 | 免疫学 |
陈洪国 | 男 | 42 | 教授 | 学士 | 华中农业大学 | 植物生理学植物学 |
高晚霞 | 女 | 28 | 讲 师 | 硕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植物生理学 |
鲍思元 | 男 | 30 | 讲 师 | 硕士 | 华中农业大学 | 遗传学 |
刘卫东 | 男 | 42 | 讲 师 | 硕士 | 华中农业大学 | 遗传学 |
陈舒丽 | 女 | 28 | 助 教 | 硕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动物学人体及动物生理 |
蔡朝晖 | 男 | 42 | 副教授 | 学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植物学生态学 |
张规富 | 男 | 43 | 副教授 | 博士 | 湖南农业大学 | 细胞生物学 |
胡仁火 | 男 | 45 | 副教授 | 学士 | 湖北大学 | 微生物学中学生物教学法 |
王承敏 | 男 | 42 | 讲 师 | 学士 | 湖北工业大学 | 发酵工程 |
单士刚 | 男 | 30 | 讲 师 | 硕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生物技术 |
范付华 | 男 | 28 | 讲师 | 博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生物技术 |
李发芳 | 女 | 40 | 副教授 | 博士 | 华中理工大学 | 生物化学 |
黄俊潮 | 男 | 32 | 副教授 | 博士 | 武汉大学 | 生物化学 |
化学主要专业教师情况一览表
姓名 | 职务 | 职称 | 最后学历 | 专业方向 |
吴鸣虎 | 科研处长 | 教授 | 硕士 | 有机化学 |
孙绍发 | 院长 | 教授 | 硕士 | 有机化学 |
郭海兵 | 楚天学者 | 教授 | 博士 | |
李子刚 | 楚天学者 | 教授 | 博士 | |
刘义 | 彩虹学者 | 教授 | 博士 | |
万影 | 揽月学者 | 教授 | 博士 | |
张光学 | 副教授 | 硕士 | 高分子化学 | |
朱晓明 | 副院长 | 副教授 | 博士 |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
黄文平 | 教研室主任 | 副教授 | 本科 | 无机化学 |
刘碧 | 教研室主任 | 讲师 | 硕士 | 有机化工 |
李艳 | 教研室主任 | 讲师 | 硕士 | 有机化学 |
胡国文 | 副院长 | 副教授 | 博士 | 精细化工 |
刘文举 | 讲师 | 博士 | 有机化学 | |
马容明 | 副教授 | 本科 | 化学教学论 | |
汪澜 | 高级实验师 | 硕士 | 化学教育 | |
王红玲 | 实验师 | 本科 | 化学 | |
杨绪红 | 高级实验师 | 硕士 | 有机化学 | |
高涛 | 本科 | 有机化学 | ||
余光强 | 本科 | 化学 | ||
王军涛 | 博士 | 物理化学 | ||
蒋丹 | 本科 | 化学教育 | ||
李月生 | 副教授 | 博士 | 物理化学 | |
王承敏 | 讲师 | 本科 | 生物化工 | |
陈秀玲 | 硕士 | 有机化学 | ||
徐芳 | 硕士 | 物理化学 | ||
刘洁 | 硕士 | 化学 | ||
王俊 | 硕士 | 环境工程 |
参考资料
1.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基本情况.湖北科技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7-11-30]。。。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成立于2008年7月,为湖北科技学院二级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