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贵州民族大学主要院系
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等
现任校长
陶文亮
知名校友
唐世礼、唐建荣、蒙启良、许伟等
隶 属
贵州民族大学
主管部门
贵州省人民政府。队伍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引进力度,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教师队伍、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到2015年,专任教师规模达到1470人左右,新增博士160人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新增2个省级以上创新人才团队。
科学研究。加强科研立项申报工作,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十二五”期间,主持和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项,一般项目30余项;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项,一般项目6-8项;主持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2-3个;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2项,获省部级奖励100-120项。到“十二五”末,年科研到帐经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力争在产、学、研、用等方面有重大突破,科研产生的经济效益年400万元以上。
条件建设。着力实施新校区扩建工程,新增教育用地1500亩,新增各类校舍47万平方米左右,包括教学行政用房22万平方米左右,学生宿舍11万平方米左右,学生食堂2万平方米左右,其它生活福利和辅助用房12万平方米。左右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00万元以上,新增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26个,新增纸质图书120万册左右。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
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丰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以欧美和东南亚国家为重点,新增15所友好合作高校。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到2015年,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00人以上,留学生规模进入全省高校第2位。鼓励骨干教师、管理人员海外学习,专任教师中10%有出国学习、访问、参会、任教经历。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左右。
对口支援。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和中央民族大学对口帮扶,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显著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水平;以促进教育教学为核心,显著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共建研究平台、科研合作为着力点,显著提升学校科研服务能力;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显著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省情、校情的人财物管理制度与配套政策,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现代大学管理模式。
党的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应对复杂局面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全面推进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新校区效果图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新校区总体规划图
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区位概述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党武乡集镇驻地党武大寨位于花溪区政府驻地西南10.5km,地处106°33´~106°39´e,26°19´~26°25´n,东北邻青岩镇,南接燕楼乡,西界平坝县林卡乡,北抵石板。境内岗峦起伏,属岩溶丘陵亚区,最高处掌克,海拔1220.8m;最低处思丫,海拔1130m,平均海拔1200m,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4.4℃。
贵州民族大学花溪新校区规划图
党武乡翁岗村距乡政府驻地5km,地势平缓,全村共有13个自然村寨共657户,常驻人口2751人,人口居住较为集中,苗族、汉族两个民族世代居住。全村耕地面积1888亩,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耕种技术落后。
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建设意义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民族高等院校建设”;2010年贵州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将贵州民族大学建成“进入全国民族院校先进行列的民族大学”。“十二五”期间我校教育用地规模(820.4亩)远未达到教育部要求(2025亩),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扩建工程的实施,将有望改变学校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劣势地位,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有力地提升我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差距。
新校区建设场地
2010年花溪高校聚集区(一期)工程启动,规划用地规模7500亩,共5所高校入驻,该项目的实施为我校目前教育用地不足的困境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为了满足“十二五”期间办学规模达25000人的用地需求(2025亩),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扩建工程建设已迫在眉睫。学校积极争取贵阳市的支持,根据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对贵州民族大学拟在花溪高校集聚区二期范围内选址建设新校区有关问题的复函》,学校在花溪区党武乡翁岗村、下坝村实际选址1500亩用于扩建校区建设。该项目的建设具有以下必要性:
(1)是国家、省两级发展战略对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九章“民族教育”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 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 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中明确指出要“支持民族院校建设”等。《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专栏6“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项目”明确指出重点项目包括“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第九章“民族教育”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民族中小学、民族职业学校和民族高等院校的建设”、“ 按照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贵州民族大学的协议,加大对贵州民族大学的扶持力度”等。国家和省两级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学校发展带来新机遇,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的实施可缓解长期以来我校办学规模与教育用地不足的困境,提升各项生均硬性指标,进一步办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
(2)是响应省2010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进入全国民族院校先进行列的民族大学”的需要。
根据2010年贵州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十二五”时期将我校建成“进入全国民族院校先进行列的民族大学”。先进的民族大学是提供科技创新成果和民族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建设先进的民族大学,对推动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传承、培养民族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建设全国先进行列的民族大学,必须达到先进行列民族大学的共同的软、硬件要求,其中软件要求包括:有一批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出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以及研究型的办学模式、先进的管理服务、充足的办学经费等。同时,对于校舍建筑、校园环境、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也应力争先进,取得优势。
目前,学校现校区占地面积820.4亩,校舍面积39.995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2134人,包括普通本专科(高职)生11519人,研究生363人,留学生10人,预科生242人,另有函授生1773人,业余生1791人,馆藏图书资料134.34万册,现有固定资产总值3.08亿余元,大型专用仪器设备总值9246.7万元;拥有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等9个研究院,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省苗学会等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中心挂靠,民族研究阵容强大。但与西南地区同类型民族院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西南民族大学占地面积近3000亩,校舍面积82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2.5万余人,本科专业6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馆藏图书资料340万册,教学科研实验设备总值2.87亿余元,办学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均达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a级标准;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60余家校级研究机构,拥有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博览中心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和彝学文献馆。本项目的建设可新增各类校舍5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32万平方米左右,生活服务用房28万平方米左右;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500万元左右,新增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26个,新增纸质图书170万册左右。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缩小与全国先进行列民族院校的差距。
(3)是“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贵州民族大学于2001年提出学校“五步走”发展战略,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建设,学校先后实现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成为省重点建设大学、成为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前三步”战略目标,在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又新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总体上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但与同类型高校相比,我校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发展任务艰巨。表现在:首先,教学及宿舍用房严重不足。“十一五”期间我校新建教学行政用房4.96万平方米,改建教学行政用房1.32余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达39.9万平方米,但距25000人所需的75万平方米、30000人所需的90万平方米仍有较大差距。其次,实验实训场地和用房严重不足。随着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教学中实验实训力度的不断增大,而我校部门学科专业实验实训(如电工、金工)仍需依赖兄弟院校,严重限制了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再次,部分实验实训设备陈旧,新专业缺少对应的实验实训设备。近几年,学校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中地共建项目资金、北欧银行贷款等)用于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和更新,但由于学校办学经费所限,仍有较多仪器设备因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根据市场需要新开设的专业也因缺少实验实训设备的限制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创建学科优势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实现将贵州民族学院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将贵州民族大学建成学科优势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第四、第五步目标,积极推动学校发展,缓解办学规模增大与教育用地面积不足的矛盾,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扩建工程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
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新校区地址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拟建地点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地块花溪高校聚集区二期用地范围内,北侧隔南环线与建设中的医学院花溪新校区相望,东侧与民院人文学院相邻,西侧临思雅路延伸段,南侧为规划道路,地理位置优越,与中心区交通方便。用地现状主要为农田荒地,现状地形起伏不大,环境优美。城市配套设施齐全,并且地块内现有的各种市政基础设施系统(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均具备,能保证项目顺利建设。本项目是在规划定点范围内建设,总用地面积1521亩 ,能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本项目规划方案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场地总体稳定性良好,适宜建筑。建设内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系行政用房、校行政用房、会堂、风雨操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青教公寓、教工食堂、生活福利用房及其他附属用房等项目。建设地点:贵州民族大学扩建校区位于花溪区党武乡瓮岗村、下坝村。
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事件记录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2011-2012年新校区建设大事件
2011年11月10日,贵阳市花溪区领导到贵州民族大学现场办公,为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建设提供帮助。
2012年4月12日,贵州民族大学党武新校区启动仪式在贵州民族大学运动场举行。
2012年7月, 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下发贵州民族大学按照一校两校区建设文件。
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开工现场
2012年11月 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率省发改委,省城乡住房建设厅,财政厅,教育厅,花溪区有关部门就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建设问题进行现场办公
2012年12月 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
2012年12月下旬 贵州民族大学党武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2012年12月11日 贵州民族大学花溪新校区开工场地平地项目正式向社会招标。
2012年12月27日 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正式在大学城开工建设。
2013年新校区建设大事件
2013年3月15日 党武校区常务副指挥长,副校长肖远平到华南理工大学就新校区建设交流。
2013年4月1日 党武新区建设指挥部与花溪区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联合工作组合作
2013年9月9日王碧海副厅长一行莅临我校新校区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2013年7月13日贵州省财政厅副厅长何建明一行赴我校考察新校区建设
2014年新校区建设大事件
2014年1月24日,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张学立到新校区调
新校区学生公寓
2014年2月20日,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在施工现场召开专题会议
2014年2月26日,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召开景观设计方案咨询会
2014年3月5日,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王凤友到新校区调研
2014年3月4日, 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召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动员活动。。。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与办学核心竞争力,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民族院校先进行列。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建设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