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广东海洋大学类 别
公立
学校类型
农林类
主要院系
水产养殖系、海洋生物系、海洋渔业系[1]
现任校长
谭北平。“水产学”为第九轮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水产养殖”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水产养殖”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海洋科学(海洋生物)”为省级特色专业。《鱼类增养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包括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在内的18个省部(厅)级实验室(中心)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总面积20000m2,仪器总值8000余万元。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315人,研究生123人。教职工102人,其中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31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52人;69人具有博士学位,占专职教师人数的70%多。“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7人,校级培养对象12人。著名水产动物营养学家麦康森院士为“双聘院士”。
近5年来,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0;科研总经费1.84亿元。发表论文810余篇,其中sci收录29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8项;获科学技术奖励31项,其中,“南方对虾高效养殖技术”、“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及“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分别获得广东省、海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师资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正高职称26人、副高职称2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8人;46人具有博士学位,占专职教师人数的70%多。“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7人,校级培养对象12人。著名水产动物营养学家麦康森院士为“双聘院士”。吴灶和教授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专业博士生导师,刘楚吾教授为湖南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简纪常教授为汕头大学海洋生物专业博士生导师,谭北平教授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博士生导师。学院还聘请刘建康、沈韫芬、刘瑞玉、林浩然、张福绥、赵法箴等6位院士及日本东京水产大学须山三千三教授为名誉教授,聘请美国南佛罗里达州水资源管理局高级环境科学研究员古滨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郑晶、美国 nanogen inc. 高级研究员姚祖旭、美国阿拉斯加洲渔猎部高级生物统计学家郑杰等 4 位美籍专家为客座教授,聘请“长江学者”麦康森博士为兼职教授。水产养殖系已故著名科学家熊大仁教授是我国珍珠养殖的奠基人之一。
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水产养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研究项目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 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水产养殖专业实验实习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获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淡水经济动物增养殖学》、《鱼病学》等 3 门课 程是省级重点课程。 学院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有一批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实习基地。并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鱼虾贝藻增养殖、网箱养殖、水产经济动物病害防治、珍珠养殖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位池养虾技术、南方几种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生产及养殖技术、沉箱养鲍技术为国内首开。2003 — 2006 年的科研经费 1600 万余元,获得资助项目的级别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项目涵盖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 863 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省自然基金及地方政府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幅度增加,并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专业设置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科专业设置[3]
类 型 | 名 称 | 设立时间 | 负责人 |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 水产学(0908) | 2013 | |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 水产学(0908) | 2011 | |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 水产养殖(090801) | 1998 | |
海洋生物(070703) | 2006 | ||
渔业资源(090803) | 2003 | ||
捕捞学(090802) | 2011 | ||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 农业硕士-渔业领域(095108) | 2004 | |
本科专业 | 水产养殖 | ||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 |||
海洋科学(海洋生物)专业 | |||
生物科学 | |||
水生动物医学 |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成果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近4年来,主持承担课题30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科研总经费9610万元。发表论文535篇,其中sci收录7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获科学技术奖励35项,其中,“南方对虾高效养殖技术”、“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及“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分别获得广东省、海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学院十分注重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先后同universityofstirling(uk)、universityofflorida(usa)、jamscookuniversity(aus)、东京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国内外20多所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与中水远洋渔业责任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每年外派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出国工作。
学院秉承“广学明德海纳厚为”的校训精神,立足广东、面向南海,围绕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优化师资队伍为抓手,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主轴,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为引擎,不断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资料
1.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简介.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引用日期2018-09-22]
2.水产校友相约羊城,共祝猴年美好愿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引用日期2018-09-22]
3.学科专业设置.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引用日期2018-09-22]。。。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水产养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研究项目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 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水产养殖专业实验实习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获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淡水经济动物增养殖学》、《鱼病学》等 3 门课 程是省级重点课程。 学院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有一批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实习基地。并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鱼虾贝藻增养殖、网箱养殖、水产经济动物病害防治、珍珠养殖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位池养虾技术、南方几种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生产及养殖技术、沉箱养鲍技术为国内首开。2003 — 2006 年的科研经费 1600 万余元,获得资助项目的级别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项目涵盖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 863 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省自然基金及地方政府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幅度增加,并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