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始其前身是1984年设立的电子计算机专业,1994年设立的计算机及应用和计算机通信本科专业,2004年成立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目前学院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省级重点学科 ,制造业信息化系统交叉学科二级博士点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覆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七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三个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四个本科专业。学院学术

计算机方向具有博士授予权

类 别

信息类冯涛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学院介绍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学院学术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通信与计算机方向具有博士授予权;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授予权,其覆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点具有授予权;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四个高校教师硕士点。[2]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学科建设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拥有智能信息处理、信息系统集成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理论与分布式计算、图形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通信与信息系统六个学科基层组织和一个公共课教学部、一个实验中心。

学院拥有国家级linux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国家西北地区cad培训网络——兰州理工大学cad培训中心;拥有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两个省级工程中心;拥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计算机网络、linux系统4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软件训练中心。另外,学院在软件产业发达地区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协议基地9个,其中大部分具有3年以上的良好合作关系。[2]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学院理念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保障体系,重视工程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3]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学院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院长

曹洁,女,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 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主任,全国高等学校电工学研究会理事。2004年入选甘肃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555科技人才工程”。兼任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与技术专委会秘书长。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通过加拿大国际开发署验收项目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奖1项。荣获甘肃省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教科文卫先进女职工等荣誉称号。[4]

学院党委书记

张浩辰,男,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199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班结业。发表及获奖文章20余篇,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著作3部,获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师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格,获得省级和校级先进个人表彰8次,2005年获得甘肃省“青年五四奖章”,曾任甘肃省青年联合会第七、八、九届委员。[4]

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实验室工作)

张秋余(1966-),男,汉族,河北辛集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学校“软件工程”特色研究方向及学术梯 队负责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西部片区咨询专家组成员、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ccf高级会员。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了近50项省部级和企事业大型项目,其中获国家民政部科技成果创新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厅局级一、二等奖10项。荣获“九五”、“十五”学校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4]

学院副院长(主管本科教学工作)

张永,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获学士学 位。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鉴定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被ei索引,2篇被istp索引。主编《算法与数据结构》教材一部。获得校“三育人”奖2次。[4]

学院副院长(主管研究生工作)

冯涛,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获博士学位。完成或参与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基金及企事业单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副院长冯涛[5]

位项目22项,其中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局级二等奖2项,省级鉴定2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学术刊物,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2篇。荣获第九届(2002)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工业大学“三育人”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4]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组织机构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机构设置

如右图[2]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机构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在

省级重点学科

2001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了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具有了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通信与计算机方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该学科被评为甘肃省2006-2010年度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2007年度成功申报兰州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团队。

2001~2007年,本学科共培养了工学博士1人,工学硕士93人,工程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士47人,本科生1600余人。目前在校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22人,工程硕士46人,本科生760余人。

本学科现有教师60余人,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其中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甘肃省“333”、“555”人才2人、“十一五”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西部片区专家1人、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2人、甘肃省软件行业协会、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各1人。拥有“国家西北地区cad培训网络——兰州理工大学cad培训中心”、“国家级linux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基地,实验室面积1600平方米,建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软件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设备资产近3000万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本学科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编出版教材16部。在近3年,完成国家科技攻关、863、西部专项重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企业联合开发项目30余项。鉴定科技成果10余项,其中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兰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项,在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有1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

目前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省部级在研项目10余项,企业横向8项。本学科主要致力于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在计算机科学理论、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图形图象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软件工程、计算机控制、企业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2007年为青海明胶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退灰、中和、提胶工序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在国内同行业属于首创,市场推广应用范围极大。系统无论从自动化控制、生产设备、工艺水平等各方面技术水平均属国内一流、世界先进,填补了国内明胶行业生产工序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空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主线,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加快学科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的力度,通过不懈努力,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成一个特色明显、科研实力雄厚、教师水平高、学生综合素质高,在西部具有一定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3]

通信工程系

一、总体概况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通信工程系前身为1994年成立的计算机通信专业,同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改为通信工程专业并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同年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提升原有硕士点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学科方向,改善了科研条件,重组了学科梯队,充实了研究基地,学科学术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

二.主要研究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理论、通信理论、信息传输理论与技术、现代交换理论与技术、通信系统、信息系统、信息网与通信网理论与技术以及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等。它们是构成各种通信与电子系统的技术基础,也是当今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校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的办学思路,该学科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通信及网络安全,无线通信,通信信号处理,通信网络协议,移动通讯,软件无线电,交换网络、人工智能及应用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成果。

三、队伍情况

本系目前学术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比较合理,现有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12名,在读博士2名,学术队伍相对年轻,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四、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本学科拥有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程控交换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等专业实验室。近年建成的现代通信网实验室是光纤通信,交换网络,cdma,视频传输等现代通信技术的高水平实验与研究基地。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先后共承担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成果水平较高,层次合理,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五、人才培养

通信工程系培养的人才要具有通信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通信领域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会做人、能做事、好合作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现有在校本科生500多名,硕士150多名生;十多年来培养了近2000名本科生,200多名各类研究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成为本单位的学术、科研骨干。近五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大于95%,市场需求前景良好。

六、发展前景

本学科建设将以学校“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有关文件精神,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来指导学科建设。以质量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队伍和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增强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扩大科研项目的来源,提高科研成果的水平,提高科研队伍的综合实力,增强科研创新的能力。本学科将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跟踪世界通信发展的新技术,积极开展对前沿课题的研究,, 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力争培育“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刻苦、求真、勤奋、创造”的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型建设人才。[4]

信息与计算科学

兰州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整体转入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进行建设。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较强的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并能够进一步从事数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信息与计算”和“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两个方向。其中信息与计算方向注重数学理论和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方向采用3+1的教学模式,即前三年学习数学及其他专业基础,第四年以后可以进入学院软件实习基地学习,以加强软件开发和应用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数学建模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博士、硕士比例达70%,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 解析几何、 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现代科学计算方法、java、信息科学基础、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数据挖掘、数学建模等。

近年来,根据生源情况和市场经济的需求,我们作了大量的调研,及时地修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加强基础课程教学,使得培养的部分毕业生分别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重点大学继续进行研究生学习,考研率达30%以上。此外学院积极极筹划和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个人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本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在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学科等相近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5]

公共课教学部

公共课教学部是一个隶属于在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的教学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全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研究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公共课教学部承担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理论、实验教学任务,主要有《计算机导论》、《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fortran语言、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等课程。

《计算机导论》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写一定规模的程序,解决以后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公共课教学部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

公共课教学部负责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建设和实施工作。[6]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实验中心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实验中心主要承担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专业实验教学以及部分面向全校的实验和上机任务。

实验中心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三个专业提供实验教学服务,面向全校52个专业承担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教学任务。

实验中心现有专兼职教工2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27人,教授3人,副教授13人,讲师8人,工程师3人,具备本科及其以上学历27人。实验中心建筑面积2785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1850万元。高素质的师资和先进的实验装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实验中心坚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服务。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以及完成大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实验中心能够发挥广大师生积极性,积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开放实验条件,依托实验中心并在教师指导下,我院学生多次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省创新杯大赛等各类比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形成了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创新与开发能力培养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心一贯注重实验教学的技术革新,多年来一直开展各类实验教学技术革新项目,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中心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实践教学,共承担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5项,校级教学奖13项。编写出版理论课程教材和实验教材15部,自编实验讲义17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0余篇。

实验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优秀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创新潜能,创造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学院的领导下,全体教职工精诚合作,开拓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实验中心将成为设备先进、管理高效、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的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信息计算与科学等专业的实验教学和公共实践教学的平台。[7]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重点学科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在2001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了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具有了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通信与计算机方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该学科被评为甘肃省2006-2010年度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2007年度成功申报兰州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团队。

2001~2007年,本学科共培养了工学博士1人,工学硕士93人,工程硕士47人,本科生1600余人。目前在校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22人,工程硕士46人,本科生760余人。

截止2009年,本学科有教师60余人,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其中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甘肃省“333”、“555”人才2人、“十一五”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西部片区专家1人、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2人、甘肃省软件行业协会、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各1人。拥有“国家西北地区cad培训网络——兰州理工大学cad培训中心”、“国家级linux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基地,实验室面积1600平方米,建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软件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设备资产近3000万元。

本学科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编出版教材16部。2007-2009年,完成国家科技攻关、863、西部专项重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企业联合开发项目30余项。鉴定科技成果10余项,其中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兰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项,在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有1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6]

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学科简介

该学科是依托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与电信学院、机电学院、经管学院、理学院、现代网络学院等学院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边缘性学科,是甘肃省2002年批准的省级重点学科,是我校培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重点学科群之一。拥有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省cad/cam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三个省级工程中心以及1个甘肃省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中试基地,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863计划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该学科群围绕国家制造业工程建设的管理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以及企业数字化五个领域展开科学研究与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主要目标,结合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思路。经过2002-2005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本学科与地方经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凝练学科方向,现已形成了信息与控制技术一体化、智能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等四个具有鲜明特色、较强学术梯队支撑、良好应用前景、有明显区域优势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的学科研究方向。主要在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应用软件开发、智能多媒体网络处理技术以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嵌入式软件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智能相关理论及其工程应用、cad设计仿真及虚拟设计、4cp(cad/cam/cae/capp/pdm)集成技术、生产过程智能化、mes流程控制、先进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及其自动化、企业电子商务、石油矿冶机械与舞台成套设备等前沿性交叉学科进行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在西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甘肃处于领先地位,本学科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7]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学院简介.学校官网[引用日期2018-08-12]

2.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机构设置.兰州理工大学[引用日期2013-05-31]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兰州理工大学[引用日期2013-05-31]

4.通信工程系简介.兰州理工大学[引用日期2013-05-31]

5.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兰州理工大学[引用日期2013-05-31]

6.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简介).兰州理工大学[引用日期2013-05-31]

7.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实验中心简介.兰州理工大学[引用日期2013-05-31]。。。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