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毕业证|样本(模板)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北京交通大学类 别

国内外联合办学

现任校长

徐宇工。2017年3月13日,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新增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通过教育部本科专业审批[1]。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发展规划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为主,通过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引进国外优质外文原版专业课教材和其它教育资源,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进行双语和全英文授课,以

饮水思源(2张)

招收国内计划内学生为主,兼收国外留学生和港澳台生实施高等教育。威海校区围绕交大专业优势、国际化办学和区域发展需求,重点建设智能交通类、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类、智能服务与技术类和国际商务类四大学科群,16个左右的专业方向,分布于7个的项目学院,其中培训学院提供非学历教育,其它学院提供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将计划全部通过与境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实施,依托研究生学科,建立校级公共平台,设置本科专业和若干研究机构与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协同创新。非学历教育将利用我校为国际铁路联盟(uic)成员的有利条件,以面向世界承办国际铁路联盟年度培训任务及其它类型轨道交通领域国际培训任务为主展开。

校区一期工程在建面积10.6万平方米,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图书馆等紧张推进,年底前大部分建筑主体将完工,新学期可投入使用。将来,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将建成为立足威海、辐射山东、服务全国的人才培 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和威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2]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办学定位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坚持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合作共建的办学方针和与校本部同档次、同标准的办学水平;开展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办学,按照国家战略、教育纲要、区域发展、学校学科优化的需求,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协同创新、工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需求设立专业、学科和学院,创新办学治理结构和办学经费筹资方式,实施与主校区互补借力并错位发展,走持续发展、特色办学之路。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将秉承“知行”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传承北京交通大学119年的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不断开拓进取,发挥集聚、辐射、互动效应,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院系设置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lancaster university college a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3]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现任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刘军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威海校区党总支书记

徐宇工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威海校区管委会主任

李宏林 威海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党总支常务副书记

肖贵平威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白延雷威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香山威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4]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招生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威海校区于2015年开始正式招生。由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的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也已于2016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

威海校区作为国际化校区,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为主,通过与国外大学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实行英文授课,授予中外双方大学两个学位,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创造力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责任感和诚信力、团队意识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规划总体办学规模为5500人,其中留学生办学规模为500人。计划教职工总数为680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左右,由国外合作院校提供的国际师资将占1/3以上。

威海校区在北京交通大学计划内招收中国学生,考生须参加高考,且达到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同时根据国际学生录取标准,招收本科层次的国际学生;学生毕业时,符合相关要求者可分别获得北京交通大学和国外合作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并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证书。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校区简介.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引用日期2019-06-18]

2.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落户威海南海新区.新浪网[引用日期2014-05-15]

3.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立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的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2016-04-29]

4.组织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引用日期2019-06-18]。。。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坚持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合作共建的办学方针和与校本部同档次、同标准的办学水平;开展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办学,按照国家战略、教育纲要、区域发展、学校学科优化的需求,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协同创新、工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需求设立专业、学科和学院,创新办学治理结构和办学经费筹资方式,实施与主校区互补借力并错位发展,走持续发展、特色办学之路。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