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毕业证|样本(模板)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原名传媒学院,2015年1月改为现名。学院是学校应用性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田,承载着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使命。2013年,学院入选中宣部、教育部10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学院现有新闻学、广告学、摄影、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含空乘与礼仪方向)、网络与新媒体等本科专业,以及中韩动画、中英新闻等合作办学形式。新闻学、动画、摄影专业为省特色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依托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置“文艺学(文化传播)”招生方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64人,硕士研究生182人。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6人,其中专职教师(含实验系列)80人,正高职11人(含高级记者1人),副高职27人,博士(含在读)34人,博士后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邹韬奋奖获得者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二级教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特聘教授1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坛新秀2人。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成果奖、省重大教改项目、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等数45项省级质量工程;承担了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20余项应用研究课题和社会服务项目。所属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

主要院系

新闻系,空乘,播音与主持等

院 长

汪家驷

副院长

沈正赋。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专门就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组建工作作了指示,要求新闻与传播学院“立足高、新、特,紧盯文化产业和新兴媒体发展,与地方政府和安徽文化产业集团密切合作”。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机构设置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

教学机构

新闻系

广告系

摄影系

动画系

文化产业管理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科研机构

传媒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广告与传媒经济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

文化产业研究所

视觉传达文化研究所

视听传播艺术研究所

文化创意工作室

教学科研机构支撑机构

就业指导中心

实验中心

图书资料室培训中心

管理机构

党委办公室 行政办公室 教学办公室

科研办公室 团委办公室 学生工作办公室[1]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师资队伍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骨干教师

沈正赋 黎泽潮 刘 刚 袁立庠

马 梅 陈新平 许凌虹 闻 娱

秦宗财 赵 昊 丁云亮 芮宏明

周建国 王宜春 胡亚宾 张泉泉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博士

(含在读博士)

胡 靖 黎泽潮 许凌虹 马 梅

丁云亮 刘建新 王友群 马 原

芮宏明 秦宗财 沈喜彭[2]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科研工作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中心

传媒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是整合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及社会资源,适应学科发展,打造科研团队,提高教学层次和科研水平之目的而设置的校级研究机构和运作实体。

中心拥有新闻广告摄影实验室、新闻演播厅、新闻摄像与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实验室、平面媒体设计与制作实验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实验室、摄影实验中心。配置有先进的摄影、摄像及计算机等仪器设备683台(套)。学院现馆藏图书总量1.05万册,中文期刊138种,数据库6种,中外文电子图书9.5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90万册。

中心现有广告传播、新闻传播、文化产业、视听传播艺术、艺术设计等研究方向;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

研究人员获国家社科、国家体育总局、省社科、省级教研等省级以上基金项目20余项,先后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0项。[3]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科研项目

广告传播理论与实务

序号项目人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

(万元)

本人承担

任务

1黎泽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的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9-2010年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2010自筹主持
2黎泽潮国际化的复合型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7jyxm2003)安徽省2007年度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70.7主持
3黎泽潮内陆省份党报广告传播与经营(2007sk099)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70.3主持
4黎泽潮广告公司经营与管理2006年度安徽师大教材建设基金20060.3主持
5黎泽潮网络公共关系2007年度安徽师大教材建设基金20070.3主持
6黎泽潮传播学导论2008年度安徽师大教材出版基金20080.5主持
7肖建新芜湖商业史话芜湖市委托项目20081主持
8肖建新新安志整理与研究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04-060.8主持
9张健《道一编》《闲辟录》点校古委会项目03361主持
10张健《新安学系录》点校古委会项目04451主持
11张健《新安文粹》点校古委会项目03390.8主持
12秦宗财明清徽州宗族会社研究(08jjd77011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89(1)第4主持人
13秦宗财明清徽商信息渠道研究(2007sk10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70.3主持
14秦宗财文化传播学(校教字〔2009〕4号)安徽师范大学教材建设基金项目20090.3主持
15秦宗财芜湖市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校科字[2009]11号)安徽师范大学校级重点科研项目20090.3主持
16秦宗财明清徽州坊刻书业研究(校科字[2007])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等研究20070.2主持
17秦宗财经济与文化互动视野下的徽商研究(07bzs04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10(5)第2参研人
18秦宗财清代徽商资料丛编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200512.5(3.5)第2参研人
19秦宗财徽商与市场整合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5)第3参研人
20许凌虹《汉字中的玉文化研究》(2005sk041)2005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2005-20060.4主持
21许凌虹《反问句的生成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

(06ja740001)

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2006-20085(2)第一参研人
22许凌虹《皖中江淮官话语法类型学研究》(ahsk07-08d92)2007-2008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20091(0.5)第三参研人
23陈新平媒体道德失范及自律机制研究(2008sk120)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8-20100.35主持
24孙亮《新媒体艺术方向教学研究》安徽师范大学校级教研项目20080.10主持
25孙亮《戏曲动画研究》安徽师范大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20090.12主持
26孙亮《2009中国动漫受众调查》文化部重点项目,文化部,安徽子课题20090.50主持
27夏忠敏《论消费主义文化下的房地产广告》校青年基金课题20090.15主持
28魏岚《广告中的品牌文化传播研究》(2008xqn03)2008年度安徽师范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20080.15主持人
29罗铭徽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价值研究(2010sk099)省教育厅人文一般项目20100.3主持人
30罗铭论“阴阳”哲学观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价值(2009xqn01)安师大青年基金20090.15主持人
31吴来安《女性在影视广告与绘画中的角色定位》(2007xqn03)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基金科研项目2007-20090.15主持
32吴来安《广告中的品牌文化传播研究》(2008xqn03)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基金科研项目2008-20090.15参加

新闻理论与业务

序号项目人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

(万元)

本人承担

任务

1沈正赋《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舆论引导方式研究》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1主持
2沈正赋《灾难新闻报道理论与方法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60.35主持
3沈正赋《新闻传播学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70.7主持
4袁立庠网络传播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冲击与对策安徽师范大学研究基金项目2003-20050.3主持
5袁立庠构建适应21世纪网络新闻传播的人才培养模式(jyxm2003169)安徽省教育厅2002-20051主持
6丁云亮《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文化主义”取向》(2007sk073)2007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0.3主持
7丁云亮《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2009年度安徽师范大学学术出版基金20090.45主持
8丁云亮《文学阅读与大众日常生活——以芜湖为例》2009年度安徽师大文学院a类重点学科研究项目20090.3主持
9肖建新《二申野录》校点

批准号0444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05年1主持
10肖建新《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05bzs008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5年5月7(5.6)主持
11肖建新《〈新安志补〉点校及研究》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07年0.8主持
12肖建新芜湖商业史话芜湖市2008年1
13翟光勇《安徽省地市级政府网站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9年度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重点项目( 2009sqrs030zd)20091主持
14刘建新《新媒介环境下的高师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07年)20070.15主持
15张泉泉《我国体育文化科学发展的哲学理论研究》(08tywh139)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重点课题20080.3主持

影视传播

序号项目人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

(万元)

本人承担

任务

1马梅《中国电视娱乐新闻栏目的现状与思考》(2006jqw033)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060.3主持
4刘刚《网络广告学:理论、设计与案例》校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20080.5主持
6刘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g06003)安徽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重点项目主持
9赵昊民国时期《良友画报》与中国现代摄影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0.3主持
10赵昊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摄影研究安徽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0.1主持
12赵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的安徽主流摄影研究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0.8主持
13高宝宝《民间艺术对现代动画角色的影响》安师大青年基金2006-20080.1主持

区域文化与传媒生态

序号项目人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

(万元)

本人承担

任务

1闻娱现代媒介艺术研究(2004sk048)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4-20080.3主持
2闻娱媒介与区域大众文化关系研究(2008jqw028)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20080.18主持

[4]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科研成果

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2009年发表论文一览

序号作者论文名称发表时间发表刊物、会议名称及检索号或issn
1黎泽潮城市形象传播的广告美学解读2009年11期《中国广告》
2黎泽潮浅析催眠手法在广告中的表现2009年4期《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
3黎泽潮绿色广告的内涵及功能2008年4期《消费经济》
4黎泽潮新法实施雪上加霜 中小广告公司如何应对2008年3期《广告大观》
5黎泽潮“广告信贷”的风险分析2007年8期《21世纪人物》
6黎泽潮黄山脚下的突围2007年2期《旅游时代》
7黎泽潮本土广告公司再度涅槃起飞2007年12期《广告大观》
8黎泽潮论广告摄影的功能及致效原则2005年3期《新闻战线》
9黎泽潮如何提高内陆省份党报的广告收入2005年10期《新闻战线》
10黎泽潮广告批评的语境与批评标准的建构2006年5期《新闻战线》
11黎泽潮建构广告批评标准刍议2006年1期《现代广告》
12黎泽潮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的区别与互补2006年3期《中国广告》
13黎泽潮美学语境中感性诉求的情感取向2006年第10期《21 century》
14黎泽潮略论广告创意的美学化倾向2006年3期《学语文》
15黎泽潮广告传播的文化语境2006年第1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詹学军论壁画设计的本质特点2006年5期《美术大观》
21詹学军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2008年5期《美术大观》
22詹学军斯塔克:设计就是拒绝规则与典范2008年5期《文艺研究》
23詹学军论室内陈设艺术在徽州古民居中的意义2006年2期《巢湖学院学报》
24詹学军防火功能在皖南古民居村落设计中的意义2006年2期《铜陵学院学报》
25肖建新论公祭包公2005.12.22《合肥晚报》
26肖建新朱熹守法权变的思想黄山书社,2005年12月第1版《朱子学说与和谐社会》
27肖建新论宋代的监察机制2006.2《安徽史学》
28肖建新论断代宋史的著述2006.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9肖建新21世纪宋史研究的开篇2006.3《学术研究》
30肖建新朱熹法制思想研究第12期(2006)《北大史学》
31肖建新朱熹的德刑观新论2006.4《孔子研究》
32肖建新《新安志》续修钩沉2006.3《史学史研究》
33肖建新论《新安志》刻本的系统和价值2006.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34肖建新论《道德经原旨》的帝德论2006.3《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35肖建新《新安志》志源考述2007.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36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2006.4《安徽大学学报》
37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初探2007.2《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38肖建新《新安志》编纂年代考2007.3《安徽史学》
39肖建新《新安志》的编纂历程2007.6《江西社会科学》
40肖建新论刘基的法制思想2008.1《江海学刊》
41肖建新公正 求实——宋代陈傅良的法制理念2008.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42肖建新宋代的科举担保与责任追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isbn978-7-212-03151-0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和谐社会与人文素养》
43肖建新《新安志》的编纂历程考述2008.1《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44肖建新《新安志》的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008.3《史学史研究》
45肖建新宋代科举责任追究2009.5《文史哲》
46肖建新宋代科举担保与责任追究2009.5《法学杂志》
47肖建新崔与之经略边防的智慧2009.5《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48肖建新宋代太学教育管理的责任追究(第二作者)2009.5《安徽师范大学报》
49肖建新论学术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的学术传播能力2009.12《中国出版》
50秦宗财《仁义礼智信与市场营销》2005年第9-10期《孔孟月刊》
51秦宗财《明清徽商与茶叶市场》2006年第4期《安徽师大学报》
52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信息渠道研究》2007年第3期《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
53秦宗财《近50年来徽州出版史研究述评》2007年第3期《淮南师院学报》
54秦宗财《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特色》2007年第5期《出版科学》
55秦宗财《明清徽州的文化商人》2007年第6期《学术界》
56秦宗财《明中后期坊刻流变与吴勉学的刻书特色》2008年第1期《历史档案》
57秦宗财《徽州刻书业的衰落及其与徽商的关系》2008年第2期《安徽师大学报》
58秦宗财《明清图书市场的发展与徽州坊刻的市场特色》2008年第33期《商业时代》
59秦宗财《芜湖:以品牌特色驱动文化产业发展》2010年第2期《中国文化产业》
60许凌虹《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2005.3《安徽师范大学学报》issn1001-2443
61许凌虹“珑”“琥“构形成分蕴含的文化信息2005.2《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62许凌虹电视房产广告文案的语言技巧2005.8《现代广告》issn 1007-2888
63许凌虹言语修辞决定电视广告的时效性2005.12《现代广告》issn 1007-2888
64许凌虹电视频道制管理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2007.5《广告大观》issn 1672-9005
65许凌虹频道制前提下广告运营的思路2007.6《广告大观》issn 1672-9005
66孙亮《从李安华语电影谈中国电影发展趋势》2009年第6期《新闻世界》
67夏忠敏《“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 》《传媒观察》
68夏忠敏《传媒注意力经济的异化》《今传媒》
69夏忠敏《从第一次心动被叫停谈起》《新闻记者》
70夏忠敏《英雄“造”时势--浅析基辛格的<大外交>;中外交家的作用》《研究生论坛》
71夏忠敏《试析德国在“陶德曼调停”中的亲日倾向》《湖北大学学报》
72魏岚《论北宋时期商业广告的发展》2008年42卷,第2期《东南传播》
73魏岚《对虚假违法广告要标本兼治》《青年记者》
74罗铭《浅析流行音乐与现代广告的相互作用》2006.8《科技资讯》
75罗铭《宋代商人的广告意识特点简析》2007.12《皖西学院学报》
76罗铭《体育明星代言是把“双刃剑”——对我国体育明星代言资源价值的思考》2009.1《皖西学院学报》
77吴来安《女性与花的世界》2005年第7期《东方艺术》
78吴来安《画品与人品的融合》2005年第7期《美与时代》
79吴来安《永不凋谢的女人花——影视广告中的女性与花意象》2009年第4期《广告研究》
80吴来安《影视广告中的“女人花”》2009年第9期《广告主市场观察》
81沈正赋地方新闻媒体报道国际重大突发事件的策略与技巧2005年第4期《新闻战线》
82沈正赋民族情绪在商业广告中的渗透和影响2005年第5期《新闻记者》
83沈正赋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新探2005年第6期《城市党报研究》
84沈正赋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办学模式与特色刍议2005年第5期《今传媒》
85沈正赋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态势新探2006年第3期《新闻战线》
86沈正赋人物通讯采写的共性和个性2006年第2期《当代传播》
87沈正赋地方媒体参与报道国内重大事件的策略及其意义2006年第4期《声屏世界》
88沈正赋慎重报道涉及宗教信仰的内容2006年第4期《当代传播》
89沈正赋对当下网络视频短片盛行的思考2006年第6期《今传媒》
90沈正赋有理?有利?有节?——媒体报道三题2006年第8期《新闻记者》
91沈正赋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2007年第7期《当代传播》
92沈正赋慎讲好话慎用图片 慎发传言――媒体报道“三慎”2007年第4期《新闻三昧》
93沈正赋构建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2007年第6期《对外大传播》
94沈正赋从传媒生态到新闻生态2007年第7期《声屏世界》
95沈正赋谣言岂能作为新闻报道2007年第4期《新闻战线》
96沈正赋白居易新乐府诗中的真实性原则2007年第5期《学语文》
97沈正赋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报道中的新闻选择2008年第6期《东南传播》
98沈正赋新闻传播为思想解放运动预设强大的舆论场2008年第7期《今传媒》
99沈正赋从汶川地震看中国网民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介入2008年第9期《电视研究》
100沈正赋发言人的“错位”2008年第9期《新闻记者》
101沈正赋从王旭明离职看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特点及其要求2008年第10期《今传媒》
102沈正赋从信息公开角度看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与效果2008第7 期《声屏世界》
103沈正赋危机事件报道中的媒体功能2008年第8期《东南传播》
104沈正赋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绝对主角和相对主角2008年第9期《东南传播》
105袁立庠虚拟网络世界里的真实映像——对校园sns传播意义的分析2007年第4期《现代传播》issn 1002-7149
106丁云亮中国当代文论的“文化”转向2009.2《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07丁云亮作为社会修辞的中国当代文论2009.3《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108丁云亮工人阶级: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察2005《思想文综》第9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9丁云亮文化诉苦: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文化经验2008《热风学术》第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0翟光勇《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6年第3期《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111刘建新《主流媒体舆论如何避免被边缘化厄运?》2005.1《新闻战线》
112刘建新《从电视中清宫戏的泛滥谈起》2005.1《新闻记者》
113刘建新《意之远 论之缜 情之切 ——评<战略性举措——奏响征战西部的凯歌>;》2005.1《江汉石油报通讯》
114刘建新《受众媒介素养的建构》2005.2《青年记者》
115刘建新《论颠覆经典的“大话”文化》2005.5《今传媒》
116刘建新《浅析梁启超舆论引导艺术》2005.5《湖北大学学报》
117刘建新《大众传媒对农传播的缺失》2006.5《新闻前哨》
118刘建新《传媒注意力经济的异化 ——从“第一次心动”被叫停谈起》2007.1《今传媒》
119刘建新《黄金周报道,媒体忽略了什么?》2007.11《声屏世界》
120刘建新《警惕“媒体创伤”――从“敬礼娃娃”谈起》2008.7《声屏世界》
121刘建新《从“封口费”事件谈起》2008.12《新闻战线》
122刘建新《从奥巴马当选看新媒体的话语霸权》2009.3《现代视听》
123刘建新《中部媒介生态与媒介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2009年卷《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124王友群《诗如其人——愚山先生解读》2008年第三期《安徽文学》
125马梅《中国电视娱乐新闻栏目的现状与思考》2009年第1期《现代传播》
126马梅《解析央视汶川地震直播》2008年第8期《中国电视》
127马梅《电视剧〈乡村爱情〉的美学追求》2007年第3期《中国电视》
128马梅《浅析纪录片〈香港十年〉的艺术特色》2007年第10期《中国电视》
129马梅《论〈恰同学少年〉的创新与突破之处》2007年第4期《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130马梅《多维视野中的〈恰同学少年〉》2007年第7期《声屏世界》
131马梅《论农业电视传播的新媒体搭载》39965《新闻学论集》第22辑
132马梅《论电视新闻节目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9387《创新生存2007》
133马梅《电视新闻与“三农问题”》39326《“大众传媒与农村发展”学术研讨会文集》
134刘刚“公共艺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艺术2005.4《装饰》
135刘刚“从顶至踵是个艺术家”——朱光潜谈丰子恺的人品和画品2005.1《国画家》
136刘刚纪实摄影的本质内涵与本土特色和未来发展2005.3《安徽师范大学学报》issn1001-2443
137刘刚浅谈中国画之笔墨2005.3安徽日报
138叶永胜《论电影艺术中的“无”》2009年第1期《齐鲁艺苑》
139叶永胜《面对痛苦——影片〈蓝〉与〈密阳〉评析》2008年第11期《阅读与写作》
140张先云《贾樟柯的现象世界》2006年第2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艺术版)
141张先云《新生代电影的“焦虑”和“选择”》2007年第3期《当代文坛》
142张先云《王小帅电影论》2007年第5期《韶关学院学报》
143张先云《论新生代电影的现象写实主义叙事》2007年第3期《福建文艺》
144张先云《人生边缘的“漂泊者”和“失语者”—王小帅电影论》2009年第2期《艺术广角》
145赵昊略论《青年界》与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2008.12《美术》
146赵昊伦敦街头的波希米亚人:惠斯勒2009.8《文艺研究》
147赵昊民国图书版权票研究2009.8《安徽师范大学学报》issn1001-2443
148赵昊高校摄影史论课教学的现状与思考2007.5《中国摄影家》
149赵昊也谈观念摄影——与鲍昆先生商榷2007.9《中国摄影家》
150赵昊论摄影批评的构建2008.1《中国摄影家》
151赵昊巴尔蒂斯的绘画艺术2007.1《美术界》
152赵昊论斯蒂格里茨的摄影艺术2007.9《美术界》
153赵昊论高艺术摄影2007.12《美术大观》
154赵昊论印象主义摄影2008.5《美术界》
155聂竹明台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模式及启示(第一作者)2008.8《电化教育研究》
156聂竹明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第二作者)2008.3《中国教育信息化》
157聂竹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再思考(第一作者)2008.12《中国教育信息化》
158聂竹明农远工程资源建设及应用的调查与思考(第二作者)2007.1《中国电化教育》
159聂竹明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育资源设计(第一作者)2006.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60卢晓红从动画看设计的传承特征2007.1《艺术与设计》
161卢晓红古代青铜器的动画元素初探2007.12《现代教育研究学刊》
162闻娱电视情景喜剧的传播模式解析2008.2《中国电视》issn10002-4751
163闻娱股市信息传播特点与制约机制2008.4《特区经济》issn 1004-0714
164闻娱沉默还是表达?从“高露洁事件”透视媒体的二律背反2005.7《新闻记者》issn1006-3277
165闻娱从专业训练走向公民素养——论新闻评论教育的金字塔模式2008.4《新闻知识》issn1003-3629
166闻娱论媒介与区域大众文化的互动2005.9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
167闻娱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模式创新2009.9《新闻战线》issn0257-5930
168闻娱两种经济理论视角下的励志剧反思2009.9《中国电视》
169闻娱传播社会学视野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探究2009.1《南京社会科学》
170闻娱论作为整体的现代媒介艺术2009.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71闻娱现代媒介艺术的文化边界与艺术本质2009.2《传媒与教育》
172杨四平新世纪戏剧:机遇与挑战同在2007.12《中国戏剧》issn 1001-8018
173杨四平爱与创造:“此在”镜角下的生命挽歌2007.1《民族文学研究》
174杨四平纠缠于新的审美原则的合法性2008.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75方维保影视创作中历史剧的批评标准2005.12《文艺报》cn11-0093
176方维保原旨的缝隙与阐释的苦难——论五十至六十年代的文学论争与批判2006.2《文艺理论研究》
177方维保资本运作时代的人民和人民性思考2005.6《文艺理论与批评》
178方维保人民、人民性与文学良知2005.6《文艺争鸣》
179刘道胜《清代徽州方志的编纂特点》2005年版《徽学》(第三卷)
180刘道胜《正统化的学术活动与地方性的知识积累——以徽州方志编修为中心》2005.4《历史档案》
181刘道胜《论清代徽州方志的编纂成就》2005.7《中国地方志》
182刘道胜《明代祁门康氏文书研究》2005年版《明史研究》(第九辑)
183刘道胜《论传统方志编纂与官方主流学术的统一》2005.3《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84刘道胜《明清徽州民间契约秩序的维系》2007.2《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85刘道胜《<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评介》2007.2《中国史研究动态》
186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的“公匣”制度——以文书资料为中心》2008.2《中国农史》
187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的“分房”与“轮房”——以文书资料为中心》2008.1《安徽史学》
188刘道胜《明清徽州的民间调处及其演变》2008.4《安徽师大学报》
189刘道胜《明清徽州的都保与保甲》2008《历史地理》
190刘道胜《公匣制度与明清徽州民间文书的保存》2009.2《图书馆杂志》
191刘道胜《明清徽州合同契约与民间合约关系》2009.1《安徽大学学报》
192刘道胜《清代基层社会的地保》2009.2《中国农史》
193刘颖《民间文学是文学吗?》2006年第2期《民族论坛》
194刘颖《论民俗学之“民间”》2006年第3期《兰州学刊》
195刘颖《汉语语汇中的谐音和中国人的民俗心理性格》2007年《对外汉语教研论丛》第3辑
196刘颖《文化立场观念的转变和民俗学的多学科参与》2006年第1期《江西社会科学》
197刘颖《民俗语言学研究20年述评》2007年第2期《修辞学习》
198陈元贵历史主义的“救赎”——克罗齐“直觉”说之再考辨2005.6兰州学刊
199陈元贵艺术起源与艺术科学“合法性”之联系——由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说开去2006.3兰州学刊
200陈元贵从仪式的惯例到审美的惯例——审美尺度的客观性2006.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1陈元贵艺术人类学视角与美的规律研究2007.2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2陈元贵论审美尺度的文化变迁2007.2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3陈元贵人类学视域中的审美判断2007.4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4陈元贵从艺术研究到仪式研究——审美尺度研究的新起点2007.3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5陈元贵电子信息时代的审美教育策略——以理工科大学生为中心的讨论2008.3合肥学院学报
206陈元贵美学辞典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学术进程2008.3辞书研究
207陈元贵文化情境与审美尺度的生成问题2008.2东方丛刊
208陈元贵旅游经济与纳西族舞蹈的发展2009年12卷,第2期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9王晓玲在传统与现代的视角下构建精巧的艺术世界——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艺术特征及其它2009.6黄山学院学报
210沈喜彭周恩来在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中的作用2009.2《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年发表论文一览[5]

序号作者论文题目发表日期发表期刊及年卷期
1黄辉民间造型艺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化策略研究2010-08-30文学与艺术(2010年卷5期95-95页)
2黄辉云南白族民居“猫福”脊兽文化特征探析2010-07-10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27卷8期32-32页)
3袁立祥《网络恶搞现象的传播特点分析》2010-11-01现代传播(2010年卷11期116-119页)
4黎泽潮校园广告传播的渠道建设2010-04-28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年2卷2期44-46页)
5黎泽潮攻心计——以中国移动为例浅谈冤家广告制胜手法2010-02-01广告大观(2010年卷2期57-58页)
6黎泽潮软硬兼施,整合党报广告资源2010-10-15中国广告(2010年卷10期129-132页)
7黎泽潮信息时代公众媒介素养中消费观的培养观照2010-02-01现代传播(20110年卷2期118-121页)
8罗铭对“阴阳”思想与现代设计艺术关系的思考2010-12-17艺术(2010年卷11期27-30页)
9吴来安泼墨弄清彩 妙趣写罗莱2010-08-01国际广告(2010年8卷224期110-111页)
10吴来安going west剪纸动画广告奇迹2010-09-01国际广告(2010年9卷225期99-99页)
11吴来安中国动漫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路径探讨2010-07-23国际新闻界(2010年32卷189期77-82页)
12吴来安商标的世界挑战植入式广告2010-04-01国际广告(2010年4卷220期94-95页)
13吴来安动漫营销:世博会的另类传播名片2010-06-01电视时代(2010年5‘6卷89-90期34-36页)
14沈正赋网络自杀新闻报道及其影响因子研究2010-09-30青年研究(2010年卷5期64-74页)
15沈正赋网络信源新闻初探2010-08-30东南传播(2010年卷8期73-75页)
16沈正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2010-06-30东南传播(2010年卷6期16-18页)
17丁云亮大众阅读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2010-03-20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28卷2期79-83页)
18丁云亮文化研究视阈下的社会学批评2010-06-15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26卷3期8-11页)
19秦宗财芜湖:以品牌特色驱动文化产业发展2010中国文化产业
20秦宗财徽商出版的积金与积德2010徽商
21沈喜彭赞比亚初期不愿接受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原因2010-1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2张忠娟敢言天地是吾师——渐江笔下的黄山2010《美术大观》
23赵昊立足本土 着意创新——从李云龙作品谈安徽摄影多元化中的创意表达2010文艺百家
24马梅电视娱乐新闻栏目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刍议2010现代传播
25马梅3d报纸广告的“变身”2010新闻战线
26马梅新闻传媒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舆论引导的有限性2010声屏世界
27马梅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媒体与公民社会构建2010新闻学论集
28马梅新十年中国重大主题宣传型纪录片的发展与创新2010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十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
29孙树群走出像素迷阵——像素越高越好吗?——佳能g10与g112010《中国摄影》
30俞丽丽sns与游戏植入式广告双赢模式展望2010今传媒
31冯霞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策略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以教育传播学网络课程为例2010中国远程教育
32张泉泉论萧红作品双重视角的汇集2010群文天地
33张泉泉从贺岁片到贺岁档的蜕变:中国贺岁电影的培育与反思2010电影评介

[6]

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2010年出版专著一览

序号作者专著、教材名称出版、授权、时间出版单位(isbn)备注
1黎泽潮《广告美学研究》2005年8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专著
2黎泽潮《公共关系总论》2005年1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编著
3黎泽潮《广告创意思维》2005年2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合著
4黎泽潮《广告公司经营与管理》2006年8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主编
5黎泽潮《广告文案写作技法研究》2009年1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主编
7沈正赋《解读传媒--传媒生态与新闻生态研究》2006年10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3647-5专著
8沈正赋《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2010年4月安徽人民出版社专著
9秦宗财《话说徽商》2006年6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主要撰稿人之一
10秦宗财《魅力安徽》2009年9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参撰
11马梅《广播电视广告概论》2009年8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81093-999-7专著
12许凌虹《字正腔圆,能说会道——普通话口语交际》2006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参撰
13马梅《中国农业电视传播发展研究》2010年2月中国电影出版社专著
14张健《新安文献研究》2005年11月安徽人民出版社 isbn 7-212-02654-91k.560专著
15肖建新《<新安志>;整理与研究》2008年1月黄山书社 isbn 978-7-80707-689-6合著
16丁云亮《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文化经验》2009年10月安徽人民出版社专著
17丁云亮《身份建构与物质生活》2008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合著
18丁云亮《马克思主义文论》2010年6月安徽大学出版社主编
19陆青霖《摄影:设计的语言》2010年9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合著

[7]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专业设置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新闻学

学 制: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理想、敬业精神与健康心理,能适应现代传媒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新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新闻观念,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各级各类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等从事记者、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主持人、电视摄像、电视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与制作、网络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业务实践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新闻策划、媒介创意、媒介经营管理、文化传播、网络传播等新闻业务工作。

主持与播音艺术

学 制: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理想、敬业精神与健康心理,能主动适应现代播音与主持事业发展的需要,拥有新闻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基础和扎实系统的中国播音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播音与主持实践能力,擅长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传播媒体中各类节目的播音与主持工作,能够胜任文化传播机构和相关部门宣传、文艺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该专业开设新闻学概论、播音学概论、播音主持语音基础、播音主持发声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演讲与口才、综艺活动主持、采访编播艺术、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全国各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各影视制作公司、剧组、文艺表演团体、教研单位、各单位党政工团、文化传播公司等。[8]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教育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新闻传播学和戏剧与影视学。

新闻传播学科点的建设起步较早、基础扎实。传播学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由广告学专业、新闻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及学报文科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室等专职教师、研究人员组成,拥有教授4人,编审1人,副教授11人,博士9人,结构合理,形成了三个相对稳定并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广告与传媒经济、出版与传媒管理、大众文化与传媒生态。现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传播学与新闻学两个二级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下设戏剧戏曲学、广播影视艺术学和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学科方向。[9]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机构设置

2.师资队伍

3.研究中心

4.传媒学院2006——2010年科研项目

5.传媒学院2005-2009年发表论文一览

6.传媒学院2010年发表论文一览

7.传媒学院2005--2010年出版专著一览

8.专业设置

9.学科简介.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引用日期2013-09-27]。。。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