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证|长什么样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证|长什么样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1952年由多所院校合并组建成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1994年8月,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主干,正式组建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1]

文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10个博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外语言比较、中文信息处理),12个硕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新闻学 、传播学、戏剧影视文学)和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文学院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和培养博士后。

文学院现下设系所和专业如下:三个系:中文系、语言学系和新闻传播学系;三个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五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文学院现有三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由邢福义教授主持的《现代汉语》;由黄曼君教授主持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由王先霈教授主持的《文艺学系列课程》。

文学院主编的三种学术杂志面向海内外发行:《外国文学研究》、《汉语学报》和《语文教学与研究》(其中教师版、学生版和综合版各1种)。

文学院设有独立的资料中心,藏书10万余册,供师生借阅。建有新闻媒体综合实验室和戏剧影视艺术实验室,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舞台与场所。出版有《外国文学研究》、《汉语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学生版和综合版各1种)等杂志,面向海内外发行。

文学院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自1953年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约2万名专门人才(含博士、硕士研究生,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照片(17

全日制本、专科生,成人函授、夜大本专科生)。文学院现有各类在册学生4000多人,其中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800多人,全日制本专科生1800多人,成人函授、夜大本、专科生2000余人。

学院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支(文艺学和现当代文学)、全国高校特色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文艺学系列课程、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网络教育〕和外国文学史)、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高校品牌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省级精品课程3门(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2支(文艺学和现当代文学)、教学名师2人,办有中文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班和新闻与信息技术交叉试验班。其中,中文本科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班创办于1995年。已有的10届毕业生中,大部分都被推荐免试或考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不少人还考上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文学院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近5年来,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部委、省级和横向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00多项,获得科研经费500余万元。数十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和省级各类奖励。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总经费1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收录55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语文》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1]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文学院与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奥地利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有50余人次赴上述国家和地区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合作研究,并在校内多次成功举办各类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1]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校教师

胡亚敏,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1977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05-2015年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社会兼职有: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法人代表兼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会长,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研究方向为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和叙事理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7项,出版论著、译著和教材1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叙事学》为国内叙事学代表性著作之一,所译詹姆逊《文化转向》为中国后现代文化研究重要参考书目,《比较文学教程》已外译出版。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和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7年获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沿革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公立华中大学(其前身即私立文华大学,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51年改为公立华中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私立中华大学(1912年创立)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与湖北省教育学院中国语文科(解放初期由人民政府创办)合并组成华中高等师范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1953年,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从此,中文系开始了为中等学校培养语文教师的正规化学历教育。1994年8月,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主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正式组建成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领导

书 记:朱庆海[2]

院 长:刘云

副书记:秦伟

副院长:王洪涌

副院长:李遇春

副院长:余一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已经发展成为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中文院系,它以其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居于全国高校中文院系前列。2009年初,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了第二轮高校一级学科评估结果,该院中国语言文学居全国第10名。2012年,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位居全国第5名。目前,文学院现下设两个系:中文系、语言学系;五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免费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另有三个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和1个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建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汉语言文字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文艺学)。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942人。截止2009年9月,文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余人,其中教授39人(博导26人),副教授43余人。经教育部批准,建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各1个;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招收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外语言比较、中文信息处理和中国民间文学等10个专业博士研究生和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民间文学以及新闻学(含出版学)等9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被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和培养博士后。

文学院还建有独立的资料中心,藏书10万余册,供师生借阅;并出版有《外国文学研究》、《汉语学报》、《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和《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学生版和综合版各1种)等6种杂志,向海内外发行。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观念,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教师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外国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文本解读、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代文学、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写作、文艺心理学、文学批评、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6周

主要专业实践:中学教学实习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有宽广系统的知识面,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有良好的社会就业适应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应用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状况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初步的语言调查和语言研究能力。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干学科: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发展史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发展史、数理逻辑、中外语言学史、文字学、语义学、语用学、汉语方言学、中国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史、言语交际学、应用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话语语言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研究、中国民族语言概论、计算语言学、实验语音学、中文信息处理、语言教学法、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践:中学教学实习或语言社会调查实践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戏剧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和戏剧影视评论能力,能在剧院或电视台、电视剧制作部门、电影厂、音像出版部门、宣传部门及报刊从事文学创作、及作品评论与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修养,熟悉国家文艺政策,系统掌握戏剧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及有关边缘学科的发展动态,具备较深厚的中外文学修养和戏剧影视艺术修养,要有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有较强的戏剧影视文学剧本创作能力、评论能力、戏剧影视编导能力,具备基本的专业研究能力。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艺术概论、中外戏剧史、影视剧本写作、影视鉴赏与评论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外影视史、中外戏剧史、中外电影文学史、戏剧剧本写作、电视剧创作、影视写作、戏剧概论、电影艺术概论、戏剧剧本鉴赏与批评、影视评论、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舞台美术基础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音乐美术鉴赏等专业课,高年级还开设有文艺学系列、文学系列以及新闻传播学系列的20余门选修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总时间为19周

主要专业实践:电影电视剧制作、专业报纸、文化演出及管理部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院

。。。创办时间

1909年

所属地区

湖北武汉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