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毕业证书|样本大全sc7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江汉大学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省、武汉市重点建设大学。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湖北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1-2]江汉大学(jianghan university)位于湖北武汉,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于2001年合并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2009年初,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江汉大学。。截至2018年4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学校拥有工、理、管、经、文、法、农、艺、医、教育、历史学等11大学科门类,18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项目共计24个。[3]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及平台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3]拥有省部级科研基地、院士工作站等60多个校级以上科研机构。[4]。。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18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3]
有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13个市重点学科、4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全校本科专业数72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项目共计2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建设本科专业项目9个、省“荆楚卓越人才”专业5个[19]。[4][20]有16门省级精品类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
本科专业(不完整名单)
学院 | 专业名称 | |||
江汉大学商学院 | 金融学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会计学 | 旅游管理 | 酒店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财务管理 | 物流管理 | |||
江汉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行政管理 | 社会工作 | |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广告学 | 历史学 |
文化产业管理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江汉大学 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 | 汽车服务工程 | 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 | 城乡规划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业设计 | ||||
江汉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物理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自动化 | 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 | ||
江汉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网络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江汉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化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环境工程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江汉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 | 针灸推拿学 | 药学 |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园艺 | 生物技术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 |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数字媒体艺术 |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翻译 | 日语 | 法语 |
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 公共艺术 | 美术学 | 绘画 | |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教育) | 音乐表演(声乐、器乐、合唱表演与指挥、舞蹈表演) | ||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环境设计 | 产品设计 |
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运动训练 | |
专科专业 | ||||
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 统管理与维护) | 计算机应用技术(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 (afc)管理与维护) |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 | 会计电算化 |
江汉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4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7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32人。具有正高职称188人、副高职称444人,副高以上占教师总数53.70%;具有博士学位441人,占教师总数的37.47%。
现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26人,“湖北产业教授”3人,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专项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1人。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19人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13人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14人入选“黄鹤英才(专项)计划”,市级学科带头人54人。[3][19]
双聘院士(2人):金国章 江桂斌
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蔡勇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梁勇
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章伟雄[21-22]
江汉大学教学建设
2018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有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13个市重点学科、4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全校本科专业数72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项目共计2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建设本科专业项目9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专业5个。[4][20]有16门省级精品类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不完整 名单如下:
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
江汉大学(30张)
江汉大学华烁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3]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
美术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4]
省级品牌专业(2个):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24]
省级精品课程(16个):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人体寄生虫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英国概况、病理学、植物育种学、油画技法研究与创作、化工原理、财务管理[25]
省级教学团队(3个):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李尧)[26]、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李忠铭)[27]、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团队(于敏)[28]
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9]、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9]、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1]、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2]
省级战略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改革试点(9个):
生物技术专业[33]
江汉大学学科建设
江大景色(10张)
截止2018年4月,拥有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点8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7个(控制工程、教育、临床医学、艺术、社会工作、体育、应用心理)和同等学力授权三个层次。涉及69个二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有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含培育)、13个市重点学科、4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全校本科专业数72个。[3]
拥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及平台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科研机构、校级科研机构63个。近五年,在省部级科技平台建设、国家基金及教育部项目立项、科研经费规模、知识产权申报和授权数等科研工作核心指标上创历史新高,多项指标位于省属高校前列。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700余项,项目计划及合同(协议)总经费达到3.9亿元,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4项。《江汉学术》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与学报社科版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核心扩展期刊。[4]
省级重点学科(5个):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3]
省级重点(培育)一级学科(2个):
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24]
市级重点学科(13个):
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物理学、美术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门史等[24]
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学术学位 (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30个) | |
中国语言文学 | 1.文艺学 |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3.中国现当代文学 | |
中国史 | 1.中国近代史 |
2.中国现代史 | |
3.中国专门史 | |
生物学 | 1.遗传学 |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3.微生物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材料物理与化学 |
2.材料学 | |
3.材料加工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环境科学 |
2.环境工程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化学工程 |
2.化学工艺 | |
3.生物化工 | |
4.应用化学 | |
5.工业催化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 |
2.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 | |
3.营销与服务工程 | |
4.投融资决策与风险控制 | |
5.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
6.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 | |
基础医学 | 1.人体生理学 |
2.免疫学 | |
3.病原生物学 | |
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
5.药理学 | |
专业学位 (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8个) | |
社会工作 | 1.社会工作政策与法律实务 |
2.社会组织管理 | |
3.社区社会工作 | |
4.老年社会工作 | |
教育 | 1.学科教学(思政) |
2.学科教学(语文) | |
3.学科教学(数学) | |
4.学科教学(英语) | |
5.学科教学(历史) | |
6.学科教学(体育) | |
7.现代教育技术 | |
8.小学教育 | |
9.心理健康教育 | |
体育 | 1.体育教学 |
2.运动训练 | |
3.社会体育指导 | |
应用心理 | 1.教育与发展心理 |
2.组织与管理心理 | |
控制工程 | 1.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 |
2.物联网与系统工程 | |
3.智能监控与系统集成 | |
4.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 |
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 | |
临床医学 | 1.内科学 |
2.儿科学 | |
3.老年医学 | |
4.神经病学 | |
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
6.皮肤病与性病学 | |
7.外科学 | |
8.妇产科学 | |
9.肿瘤学 | |
10.麻醉学 | |
11.全科医学 | |
艺术 | 1.美术 |
2.艺术设计 | |
3.音乐 | |
4.广播电视 |
省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学科一览表
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省优势特色学科群 |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 |
城市圈经济与产业集成管理 | |
省重点学科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基础医学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控制科学与工程(培育) | |
生物学(培育) | |
市重点学科 | 中国语言文学 |
物理学 | |
工商管理 | |
美术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专门史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教育学 | |
外国语言文学 | |
体育学 | |
临床医学 | |
设计学 | |
中医学 |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1072
学术学位 | ||||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招生单位 | |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 050101 文艺学 | 1.文艺生态研究 2.地域文学批评研究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研究 | 人文学院 | |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1.领域语言研究 2.社会语言学 3.文化语言学 | |||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现当代诗学研究 2.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研究 3.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 |||
0602 中国史 | 060205 中国近代史 | 1.近现代经济与社会转型 2.武汉城市史 3.民国史 | ||
060206 中国现代史 | 1.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2.抗日战争与武汉抗战史 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战略 | |||
060207 中国专门史 | 1.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2.湖北地方史 3.城市文献整理与数据库开发 | |||
0710 生物学 | 071007 遗传学 | 1.种质资源学 2.分子遗传与育种 | 生命科学学院 | |
3.表观遗传学 | 生命科学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 |||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1.农业生态生物化学与环境健康研究 2.生物资源生化成分分析及生理机制研究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 生命科学学院 | ||
071005 微生物学 | 1.药物微生物学 2.食品微生物学 3.环境微生物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学) | 077301材料物理与化学 | 1.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汉大学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
077302材料学 | 1.功能材料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汉大学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
0776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 077601环境科学 | 1.环境污染化学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
2.环境毒理与健康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 1.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 | |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学) | 081701化学工程 | 1.化工过程强化及模拟 2.化工烟尘控制理论与技术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3.化工过程检测及自动化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
081702化学工艺 | 1.绿色化学合成工艺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 ||
081703生物化工 | 1.生物化学与应用 2.植物细胞培养工程 | 交叉学科研究院 | ||
3.生物干扰物质的生物医学应用 | 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 | |||
081704应用化学 | 1.光电功能材料化学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江汉大学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 ||
2.表面与界面物理化学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 |||
3.环境分析化学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
4.生物化学传感器研制与应用 | 交叉学科研究院 | |||
081705工业催化 | 1.催化剂合成、表征及应用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2.气体催化净化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汉大学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 |||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 083002 环境工程 | 1.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
0871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学) | 0871z1 ☆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 | 1.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 | 交叉学科研究院 | |
2.系统决策与优化控制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 |||
3.智能信息系统 | 交叉学科研究院 | |||
0871z2 ☆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 | 1.网络信息系统集成 | 商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
2.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 | 商学院 | |||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 1201z2 ☆营销与服务工程 | 1.营销战略 2.营销管理理论与实践 3.旅游服务工程与管理 4.国际商务营运管理 | 商学院 | |
5.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与服务 | 人文学院 | |||
1201z4 ☆投融资决策与风险控制 | 1.投融资与绩效评价 2.风险预警与控制 3.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 | 商学院 | ||
1201z5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商学院 | ||
1201z1 ☆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 | 1.个体积极心理与行为研究 2.群体心理行为的理论与技术 3.行为管理理论与应用 | 教育学院 | ||
1001 基础医学 | 071003 人体生理学 | 1.行为和认知神经生理 2.急慢性脑损伤与离子通道 3.痛觉调制机制 | 医学院 | |
100102 免疫学 | 1.生物病原体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2.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3.炎症性疾病与免疫调节 | |||
100103 病原生物学 | ||||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1.肿瘤病理学 2.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3.临床病理学基础 | |||
100706 药理学 | 1.神经精神药理学 2.中药药理学 | 医学院 | ||
3.肿瘤药理学 | 医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 |||
专业学位 | ||||
专业学位类别 | 专业学位领域 | 研究方向 | 招生单位 | |
0352社会工作 | 1.社会工作政策与法律实务 | 法学院 | ||
2.社会组织管理 | ||||
3.社区社会工作 | ||||
4.老年社会工作 | ||||
0451教育 | 045102学科教学(思政)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 人文学院 | |||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 人文学院 | |||
045112 学科教学(体育) | 体育学院 | |||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 教育学院 | |||
045115 小学教育 | ||||
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 ||||
0452体育 | 045201体育教学 | 体育学院 | ||
045202运动训练 | ||||
045204社会体育指导 | ||||
0454应用心理 | 1.教育与发展心理 | 教育学院 | ||
2.组织与管理心理 | ||||
085210控制工程 | 1.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
2.物联网与系统工程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
3.智能监控与系统集成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
4.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
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交叉学科研究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
1051临床医学 | 105101内科学 | 医学院 | ||
105102儿科学 | ||||
105103老年医学 | ||||
105104神经病学 | ||||
1051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
105106皮肤病与性病学 | ||||
105109外科学 | ||||
105110妇产科学 | ||||
105113肿瘤学 | ||||
105116麻醉学 | ||||
105127全科医学 | ||||
1351艺术 | 135107美术 | 1.当代油画与展览策划 | 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 |
2.城市公共艺术 | ||||
135108艺术设计 | 1.会展与视觉艺术设计 | |||
135101音乐 | 1.声乐表演 | 音乐学院 | ||
2.钢琴表演 | ||||
135105广播电视 | 1.影视创意与策划 | 人文学院 |
注:1. “☆”为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2. 各科目考试大纲,可以登录研究生处网站查询。
江汉大学学术科研
江汉大学科研机构
2016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武汉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武汉生物医
学研究院等56个科研机构,其中包括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教育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截止2018年4月,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及平台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科研机构、校级科研机构63个。拥有交叉学科研究院、武汉研究院、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研究院等海内外专家组成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武汉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可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近五年,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7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7亿元,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4项。《江汉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亿。现有教学实验中心(室)35个,分室120余个,可开出实验项目3236项。不仅能满足本科教学及研究生教育的需要,也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此外,新建4万平方米工程训练中心已投入使用,1.7万平方米体育小球馆已竣工。[4]
截至2019年2月,学校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6个。[34]
不完整名单如下:
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33]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3]
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3]、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4]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3]
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
“分析测试中心”武汉市重点实验室[33]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湖北省汉江流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武汉市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园林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
市教育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城市研究所[33]
江汉大学科研成果
截止2018年,近五年,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7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7亿元,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4项。《江汉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3]
“十二五”期间,获各类科研项目2280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68项(其中自科基金53项),科研总经费3.9亿元。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6708篇,其中sci、ssci、ei、istp收录1181篇,出版著作、教材329部。获科研奖励78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8项(含一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782项,其中发明专利98项。《江汉大学学报》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三十佳学报称号。[35]
江汉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18年4月,江汉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30850平方米,有26个阅览室,3770 个阅览座位。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200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138余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08个,电子书刊459万余册。[4]
学术期刊
《江汉学术》是国家批准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江汉大学主办。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特色栏目有“现当代诗学研究”(教育部名栏)等。[36]《江汉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4]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江汉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曾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质量奖”,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和“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37]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报道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期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全文收录。期刊曾获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38]《江汉大学学报》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三十佳学报称号。[35]
江汉大学国际交流
学校致力于国际性人才培养,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师资队伍、课程安排、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提升国际化水平。目前,学校已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建立有诸多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交换生、联合培养、短期修读、海外游学、海外带薪实习等项目。同时,学校聘请了大量外籍教师参与教学工作,每个学生都可享受到外籍教师的授课。[4]
江汉大学校园文化
江汉大学校徽
江汉大学校徽以汉字作为创作元素,并进行艺术化图案表现,以此反映江汉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内涵。
校徽主体图形由汉字“江”、“大”两字构成,其中“大”字呈一伸开双臂的人形,“大”字人形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江”字的左右结构分别布局人形左右,蕴含抽象的“书本”和汉字“工”。
“江”字左侧结构寓意“书本”,象征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右侧结构“工”代表理工、工作和应用及两者结合,寓意江汉大学是一所文理兼容,重点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39]
江汉大学校训
立德、致用、兼容、创新
“立德”是做人的根本,大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断地、精心地去培养良好的德行;
“致用”是学习的根本,我们要将这些传统发扬光大,打造成江大特色;
“兼容”是学术繁荣的前提,是一种境界,一种治学方法,大学生要用“兼容并包”之心博采众家之精华,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3]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9个[3]
院系设置
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化环学院、医学院、设计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