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兰州城市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g6

了解兰州城市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g6的工作环境。立即免费加入求职必备网。看看您认识哪些兰州城市学院毕业证样本。兰州城市学院校徽兰州城市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兰州城市学院(lanzhou city university)位于甘肃省会兰州,成立于2006年,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甘肃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安宁五所高校战略联盟、全国石油高校协作会议成员,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由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1]。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校本部、培黎、东校区三个校区占地50.54万平方米,下设18个二级院系、52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教职工近1150人[2]。。张有明

本科专业

52个

院系设置

文史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培黎机械工程学院等。简 称

兰城院

创办时间

2006年2月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综合

属 性

省属普通本科高校。。2003年,培黎石油学校并入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兰州城市学院。

2007年,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并入兰州城市学院。

2007年,兰州城市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成立。

2006年12月,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成立,与兰州城市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合署。

2009年11月,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成立。

2015年,兰州城市学院在原培黎工程技术学院与培黎汽车工程学院两个二级学院整合基础上成立培黎机械工程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办学条件

兰州城市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下设二级学院18个,开设本科专业42个。

二级学院专业
文史学院汉语言文学、历史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法语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航空服务类校企合作)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城乡规划、环境工程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
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
传媒学院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商学院经济学、城市管理、审计学、财务管理
国际文化翻译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翻译
培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焊接技术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
培黎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音乐学院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音乐学(音乐表演方向)、舞蹈表演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
美术与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兰州城市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1137人,其中教授109人、副教授300人、博士103人、硕士616人。拥有享

兰州城市学院(10张)

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1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2人。。

 省级教学团队
 序号团队名称批准年度带头人所属二级学科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主干课程2010梁延堂应用数学
2现代汉语与方言2011莫超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学前音乐教育2012孔庆浩音乐学
4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2014姜继权体育学

兰州城市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1月底,学院有2个甘肃省重点学科。[3]

甘肃省重点学科:现代汉语方言、社区体育管理

兰州城市学院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11月,学院拥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

    省级特色专业
序号学院专业名称
1音乐学院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
2培黎工程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
3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
4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
5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4]

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批准年度课程负责人
1高等代数2004谢继国
2无机化学2004李生英
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006熊旭军
4有机化学2006王桂良
5篮球2006范海荣
6分析化学2006陈明凯
7声乐学2006魏素萍
8中国现代文学2007雷岩岭
9现代汉语2007王小敏
10解析几何2008梁延堂
11概率论数理统计2008田丽娜
12声乐学2011孔庆浩
13常微分方程2011王素云
14仪器分析2012赵国虎
15纤维艺术2012杨广银
16中国古代文学2013杨玲
17大学人文2014高原[5]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实验教学中心

在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6]

兰州城市学院学术研究

兰州城市学院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2年,学院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172篇,其中sci172篇,ei 64篇,cpci-s 17 篇,cscd 185篇,cssci317篇,北大核心363篇。出版著作40部,主编教材109部,参编教材106部。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获批经费174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获批经费507万元;承担省部级项目65项,其中社会科学类46项,获批经费103.6万元,自然科学类19项,获批经费75万元;承担地厅级项目274项,获批经费305.4万元。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共计3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6项;获得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共计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2项,12项被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8]

兰州城市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0万册,其中中文图书806209册,外文图书9825册,外文期刊1960册,中文期刊合订本53382册,中文报纸合订本22057册,人大复印资料21444册。拥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论文库等15个数据库,收录电子图书53万册,电子期刊4300种,博硕论文81万篇,视频资料7451部,视听光盘4988件,设有期刊论文和电子图书2个学术搜索平台,试用电子资源10种。[9]

学术期刊

《甘肃高师学报》创刊于1998年,原由甘肃省内五所师专

甘肃高师学报部

(兰州师专、天水师专、张掖师专、庆阳师专、合作师专)联办。现由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为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第 1、3、4、6期刊发哲学社会科学内容,2、5期刊发自然科学内容。主要特色专栏为:语言学、文学研究、文化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等。[10]

兰州城市学院科研机构

拥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实验室

自动化、装置实验室[7]

省级研究机构

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

甘肃文化翻译中心

甘肃方言研究所

甘肃书法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

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研究所(城市信息与系统科学研究所)

教师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 学前教育研究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机械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

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当代敦煌文化艺术创意研究中心

城市环境与污染治理研究所[11]

兰州城市学院文化传统

兰州城市学院校训

厚德博学 慎思创新

“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与时俱进,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容万物,承载理想的民族精神。我们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厚德”强调容人、容物,不以人有所短而不处,人应当效法地,宽厚待人,和谐相处。这是指人的胸怀宽广,气度宏大,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厚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的精髓也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这里的“厚德”也是崇尚道德、重视德育的意思。“厚德”是时代之需要,是办学之魂。德为学首,德为校魂,以德治校,故曰“厚德”。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新校训中的“博学”就是倡导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博学”的论述和治学心得至今昭示后学者,如:“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等等。“博学”意谓为学要以博大和宽容的态度,广泛猎取,惟有如此,才能学贯中西,兼容并包,文理兼修,百科俱收,与时俱进,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阔胸襟,真正做到理论之树常青。校训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强调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倡导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追求新知,勇于探求学术真谛,在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面获得更多的知识。

“慎思”:原文出自《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孔子《论语·为政》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时要勤于思考,善于联系原有知识,有所感悟;“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朱子学的》)引导学习者要边读书边思考;治学之道,贵在发现疑问,解决疑难。对已学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教师则“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其意是昭示广大教师对学问和问题要进行认真探求和精深钻研。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品质。《礼记·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上》)“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特质。求新就要与时俱进,就要引领时代潮流。没有求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讲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因此,教师必须有独创性,成为学生理性创造和思想启蒙的真实的火炬。一个教师有无进取创新精神,能否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能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将是我们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可见,“创新”是对教师行为特征的简明概括,是对教育活动文化意识的集中表达,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宏观把握。

校训中,“厚德”突出了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博学”是求学、治学的目标;“慎思”强调认真思考在学习实践中的突出作用;“创新”则是追求真理所要达到的完美境界,也是教育所能达到的最高理想。[12]

兰州城市学院校徽

校徽

校徽

上方为学院中文名称,中间图案以建筑及河流构成城市,建筑本身似l,为兰州之意。该图案总体表达了“兰州城市”之意。建筑河流下方1958表示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下方为兰州城市学院英文名称。

兰州城市学院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和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校所合作和国际交流,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55个、实验实训室2个;与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综合技术学院和奥克兰大学等10余所海外高校,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联合培养等深度合作关系;与兰州市安宁4所高校建立了战略联盟,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2015年,学校正式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为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

多年来,学校以努力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立足兰州,服务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兰州城市学院校园环境

西校区

兰州城市学院西校区(校本部)位于安宁区街坊路11号,毗邻甘肃农业大学,原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所在地,现兰州城市学院的前身之一。原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占地628.8亩,校舍建筑面积3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亿元。

2008年以后主要新建设逸夫图书馆、体育综合训练馆、田径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教学及辅助用房9.9万平方米。

下设学院:文学院、数学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教育学院(除学前教育专业)、继续教育学院

甘肃省实验中等专业学校(兰州城市学院实验中专)毗邻西校区。

培黎校区

兰州城市学院培黎校区位于安宁区安宁东路180号,毗邻培黎广场,原培黎石油学校所在地,现兰州城市学院的前身之一。原培黎石油学校占地面积153332㎡,建筑面积103000㎡,图书馆藏书18万册,固定资产总额6500万元。2008年以后主要新建设工业实训中心和4号学生公寓等教学及辅助设施3.5万平方米;项目总扩建面积13.4万平方米。

下设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北方汽车工程学院

东校区

兰州城市学院东校区位于城关区嘉峪关西路692号,原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所在地,学校占地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

下设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一部分)

兰州城市学院杰出校友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
贾廷权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
李钰甘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赵凌云中共甘南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
王春华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
卢小亨武威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田雁青庆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梁维吉武威市政府副秘书长。
宋丕林政协天水市秦州区第七届委员会主席。
何升兰白银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高文阳兰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常务副主任。
芮文刚兰州市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
常太洲中共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
马秀兰中共临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宋涛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张向阳《兰州文苑》主编。
王军礼微科普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快讯》主编。
李兰宏甘肃省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何建华文化部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香港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秘书长。
苗恒作家。
李城作家。
车一鸣画家。
孙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柴杰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校外高级书法教师。
何延春学大兰州分公司文化宫校区专职老师。
毛健市级学科带头人。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