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xs毕业证样本{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信息工程学院目前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3g软件开发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务外包)系四个系,并成立了信息技术研究所。本院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2人,校级教学名师 2 人,骨干教师 1 人,重点学科带头人 2 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 3 人,甘肃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我院 2 人入选。。中文名
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所属地区
兰州。教职工
38人
图书资料
共有1089册。。职务
姓名
职称
党总支书记
王晓平
副教授
院长
崔剑波
教授
副院长
包世堂
副教授
副院长
张明
副教授
办公室主任
孙芸霞
助理研究员
学工办主任
达文姣
讲师
团总支书记
张海瑞
助教
软件工程系主任
张志斌
讲师
网络工程系主任
朱小军
副教授
信息与系统科学系主任
岳建斌
讲师
信息技术教育系主任
王秀丽
讲师
实验室主任
刘慧鹏
讲师
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办学思路
以新知识、新技术引入为主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根本,以新旧知识、新旧技术融合为主的课堂讲授内容体系建设为中心,以知识应用创新、技术应用创新为主的学术研究为龙头,以建设好信息化基础、应用支撑系统、网络基本服务、系统集成四个教学科研团队为基础,全面统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关系,促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认识通识教育、专才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人才需求、专业定位、现有资源和学院实际情况统筹起来,协调好四者之间的关系,依据学生的共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设置通识课程,依据专业规范设置专业公共核心基础课程,依据学生的不同方向设置专业课程,依据学生共同的创业需要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依据不同的职业需要设置实践课程,构建起一个“通识课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实践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011-2015年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和办学能力,使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系统与管理这两个分别隶属于工科类和管理类的两个专业有机地融为一体,提升为城市信息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积极为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众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物流管理等)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7-2021年全面进行学科建设,以系统分析与集成学科为重点,打造省级重点学科和学科群,为发展研究生教育奠定基础。把系统分析与集成学科与城市类学科(包括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城市交通学、城市地理学等)结合起来,完善城市信息系统的各类信息平台,进一步构建数字城市,加深对城市发展演化一般规律的认识,并且为城市的前景预测、发展评价、优化控制、科学决策以及高效益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各种行之有效的集成方法。
2022年以后,力争研究生教育,争取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为构建节约高效型的数字城市而培养能够有效地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和系统集成工具在数字化平台上对城市的前景进行预测、城市发展进行评价、城市演化进行优化控制、科学决策、高效益管理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要求,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等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既能从事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系统管理、网络系统维护和网络环境软件开发等工作,又能胜任信息技术的传播和教育的教学工作,具有适应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及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下设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人才培养方向。
二、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原理特别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全心全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2、了解计算机学科软、硬件系统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软硬件基本操作技能与方法;
3、具有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等小型应用系统的基本设计与开发能力,具有工程师的基本素质,有从事大型系统开发的基本意识和初步能力;
4、掌握计算机硬件配置及软件开发的综合应用知识和能力;
5、对本专业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了解计算机科学新理论及新技术;
6、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7、有良好的协作意识及职业道德素养。
8、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的能力,在精通专业知识、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懂管理,懂经营,真正成为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多面手。
9、具有把握事物的本质结构和本质关系、并用不同语言科学描述这种结构和关系,能够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具有利用智能化、自动化工具,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改造自然,使其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能力;具备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知识;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和一定的交流、表达能力。
10、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管理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主要课程
1、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网络应用技术。
2、必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信息技术导论、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概率与数理统计、硬件组装与维修、数字电路、离散数学、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技术、web系统与开发。
3、专业任选课程:软件开发实践、web客户端编程实践、j2me开发入门、平面设计、动画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