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湛江附近毕业证(最好的样本)pz

湛江附近毕业证(最好的样本)pz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新石器

据出土文物考证,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6]遂溪县鲤鱼墩贝丘遗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7]

先秦

先秦时期,湛江境内北面部分属西瓯,其余属南越。[8]

秦期

公元前214年,秦平定岭南,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湛江辖地归属象郡。[9]

汉期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5]

唐至清

至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直至清代,属雷州府,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府。[6]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中国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法国殖民当局又根据最早进入广州湾的法军军舰“白瓦特”(bayard,又译“白雅特”)号,将广州湾城命名为“白瓦特城”(fort bayard)。[6]

民国

广东湛江市城市印象(53张)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占领,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6]

1945年8月18日,中法签订《交收广州湾租界地专约》,经历法国和日本47年管理的广州湾重新回归中国。从这一年起,广州湾正式改名为湛江市[10]。

1946年2月16日成立湛江市政府,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5]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6]

湛江市名由来

1899年

“广州湾”租借地图

,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广州湾,被强租法国。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对外贸易盛极一时。

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湛江行政区划

湛江区划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

1949年12月初,中共南路地委、广东省南路专员公署在廉江成立,辖湛江市、北海市和钦县、防城、合浦、灵山、海康、遂溪、廉江、化县、吴川、梅茂、电白、茂名、信宜县;同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南路公署迁湛江市赤坎。

1950年4月1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8月,南路专员公署改为高雷专员公署,辖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化县、茂名、信宜、电白、梅茂、吴川县,划出合浦、灵山、钦县、防城4县设合浦专区。

1951年4月,门市,中共高雷地委划归中共粤西区委领导。

1952年11月,中共粤西区委和粤西行政公署由江门迁至湛江市赤坎,辖湛江市和台山、开平、恩平、阳江、阳春、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遂溪、海康、徐闻、东海县,中共高雷地委和高雷专署同时撤销。

1956年2月,中共粤西区委改为中共湛江地委、粤西行政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辖湛江市和徐闻、海康、雷东、遂溪、廉江、化县、吴川、电白、阳江、阳春、信宜、茂名县。

1958年11月,中共湛江地委和合浦地委、湛江专署和合浦专署合并,改称为中共湛江地委和湛江专员公署,辖湛江市、茂名市、北海市和合浦、浦北、灵山、钦县、防城、东兴各族自治县、钦北壮族自治县、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吴川、化县、茂名、信宜、电白、阳江、阳春县。

1965年6月,国务院决定将合浦、灵山、东兴各族自治县、钦州壮族自治县和北海镇从广东省湛江专区划出,设立钦州专区,归广西壮族自治区。

1983年9月,湛江地区建制撤销,湛江市和茂名市改为省辖市,实行市领导县新体制。原湛江地区所辖的吴川、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县划入湛江市;电白、化州、高州、信宜县划入茂名市;阳江、阳春县划入江门市,后又划出成立阳江市。[5]

湛江区划详情

辖区有: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雷州市、廉江市、吴川市(三个县级市),以及徐闻县、遂溪县(二县),共有82个镇、2个乡、37个街道办事处、307个居委会、1636个村委会。拥有国家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奋勇高新区、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海东新区3个功能区。主要岛屿有东海岛、南三岛、硇洲岛、特呈岛、调顺岛、东头山岛、南屏岛等。[1]

全市土地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38.94万人。邮政编码524000。[1]

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邮政编码政府驻地
赤坎区5724.50524033南桥街道
霞山区10437.71524002东新街道
坡头区56542.60524057南调街道
麻章区47630.12524003麻章镇
吴川市870120.51524500梅菉街道
雷州市3709182.22524200雷城街道
廉江市2867182.78524400罗州街道
遂溪县2132109.89524300遂城镇
徐闻县198077.64524100徐城街道

[5]

湛江地理环境

湛江位置

湛江市全图(点击可查看大图)

湛江市位于东经109°40'-110°58'、北纬20°13'-21°57'之间,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分。[1]

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北与茂名市接壤。[1]

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东经110°4'、北纬21°12'。[11]

湛江地貌

湛江的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多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阶地。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66.0%,丘陵

美丽的海滨城市=广东省湛江市

占30.6%,山区占3.4%。[11]

北部低丘陵区,地势最高为廉江市北部、西北部,以海拔80-250米的低丘陵为主,有湛江最高点双峰嶂(海拔380米)与数十座100-300米的峰岭并排,形成一道屏障。其余山地多呈扁馒头形小山丘,沟谷较宽,丘陵疏矮,起伏不大,坡度8-15度,相对高度在30米以下,海拔高度在50-100米之间,少数达150米。丘陵渐靠河谷,亦渐为低矮。其中穿插的沟谷,切割明显。[11]

半岛缓坡台地,三面临海,台地略有起伏,无明显峰谷,地势较平缓,坡度3-5度。在大片缓坡地之间有水田、小溪或冲刷沟等切割。以火山喷发遗迹的小山较高,地势向四周逐渐变低。较高的山岭有螺岗岭(海拔223米)、仕礼岭(海拔226米)、石卯岭(海拔259米)、石板岭(海拔245米)。螺岗岭以南地势平缓,东西部皆为台地,台顶平坦,周边较陡。[11]

沿海平原区,以河流冲积的滨海平原为主,部分为滨海台地,地势平缓,起伏极微,坡度1-4度。滨海平原海拔0.8-3米。区内河流纵横交错。[11]

湛江大陆海岸线长达1243.7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的30.2%和全国的6.9%,岛岸线长度为779.9公里,海岸线总长2023.6公里,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1]

湛江东海岛面积达289平方公里,为全省最大的岛屿,是全国第五大岛屿。[12]

湛江南三岛面积 164平方公里,为广东省第二大岛屿,是全国第七大岛屿。[1]

湛江气候

美丽的湛江霞山观海长廊

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3.4℃,年平均雨量1395.5-1723.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4.8-2038.2小时(1981-2010年气候资料)。4-9月为多雨季节,8月雨量最多;10-3月雨量较少。低压、热带风暴、台风登陆影响较为频繁。据气象局统计,从1960-2017年,登陆或影响本市的热带气旋236个,每年平均4.07个。[12]

湛江自然资源

湛江水文

地表水资源较缺,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89.85亿立方米,客水径流

湛江市风光(20张)

量94.97亿立方米,共184.82亿立方米,人均2530立方米,耕地亩均2639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丰富,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北部同属雷琼自流水盆地,汇水量大,以市区为主体的半岛东北部,有热流体储量最大的低温地热田,储集大量温度在33-46℃之间的热矿水,并发现52处一项或多项元素达到中国饮用矿泉水标准的热矿水。麻章区月岭泉、农场大泉,遂溪县牛鼻泉、司马塘大泉、东坡岭大泉,雷州市湖仔大泉、英岩石大泉,徐闻县军湖龙泉、附城稀饭锅大泉,廉江市竹寨温泉等,是市内名泉。[5]

湛江土壤

湛江既有热带土壤基本类型,也有滨海地带土壤分布,共有赤红壤、砖红壤、滨海沙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盐土、潮沙泥土、沼泽土、火山灰土、菜园土、水稻土等10个土类,以红壤居多,湛江因此有“红土地”之称。

其分布大体是北纬20°40′以南地区为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一半以上,是该市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北纬20°40′以北地区为赤红壤;沿海地区为海滨沙土、滨海盐渍沼泽土和滨海盐土;九洲江和鉴江沿岸两侧为潮沙泥土。[11]

湛江植物

湛江热带亚热带作物资源极其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糖蔗、水果、蔬菜和最大的桉树、剑麻等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著名的菠萝、菠萝蜜、荔枝、香蕉、芒果、红橙、青枣、火龙果之乡。[5][13]

湛江矿藏

境内已发现多类矿藏33种、矿产地155处,最有开发价值的是硅藻土、澎润土、泥炭土、高岭土等“四土”资源,濒临湛江的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湛江还拥有全球两个之一、中国唯一的玛珥湖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和火山峡谷群,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海面积最大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和“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第二大种群区。[5]

湛江雷州半岛东北部有全国面积最大、热流体储量最大的低温地热田。

湛江是南中国海上石油(油气)开发服务的重要基地,濒临湛江的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湛江高岭土矿床是我国最大型的高品位、大储量的高岭土矿床。

湛江廉江的银矿储量为676.15吨,为全省最大的银矿。[14]

湛江人口民族

2013·湛江最新城建(41张)

据历史资料记载,湛江辖境人口变化情况是:清光绪三十五年(1672年),100.69万人;民国23年(1934年),114.60万人;1949年,209.84万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较快。1953年7月,第一次人口普查,229.48万人;1964年7月,第二次人口普查,299.80万人;1982年7月,第三次人口普查,456.61万人;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540.04万人;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607.29万人;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699.33万人。[5]

2017年末,湛江市户籍总人口为838.94万人,户籍总户数206.43万户,其中,城镇人口310.16万人;乡村人口528.77万人。全市常住人口730.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7.47万人,乡村人口423.03万人。[5]

湛江政治体制

湛江五套班子

    中共湛江市委领导
书记郑人豪[15]
副书记姜建军、林惜文
常委陈云、曹兴、关勋强、曹永中、钟力、陈光祥、梁培、黄家忠
秘书长罗建君
参考资料[16]

湛江市人大常委会领导
主任郑人豪[17]
常务副主任邓振新
副主任何鑫、郑德胜、刘忠芳、伍文兴、朱华雄
秘书长詹建文
参考资料[18-19]

湛江市人民政府领导
市长姜建军
常务副市长曹兴
副市长黄勇武、欧先伟、王再华、陈伟杰、崔青、黄明忠
党组成员陈光祥
秘书长陈才君
参考资料[18-19][17]

政协湛江市委员会
主席许顺
副主席赵志辉、陈丹、刘耀辉、林家萍、孙省利、钟胜保
秘书长戚兆蓓
参考资料[18][20]

中共湛江市纪委
书记关勋强
副书记陈学、冯伯山、朱彬莹
常委李锦萍、张宗胜、谢林、黄忠、曹光富
参考资料[18]

湛江政府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市规划局市环境保护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口岸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市审计局市外事侨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
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市地震局市旅游局市法制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粮食局市公路管理局
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市档案局
市湖光岩风景区管理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参考资料[5]

湛江经济概况

湛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四个走到全国前列”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大力实施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增效计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五大产业发展计划”,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呈现了“看好湛江、投资湛江,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喜人态势。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4.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3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7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03亿元,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744元,增长6.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31.6元,增长9.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19.3元,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4.0元,增长8.6%。[1]

湛江发展规划

2017年2月,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湛江被列为北部湾城市群“一核两极”之一的中心城市,该《规划》提出,湛江要充分发挥湛江南方大港优势,加快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教创新中心,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

2017年12月,广东省政府于发布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在城镇化方面,广东要形成以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为引领、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城市带为支撑的世界级沿海都市带。定位广州和深圳为主中心城市,将珠海、汕头、湛江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广深两个主中心再加上三个省域副中心,体现的思路就是要通过珠三角带动东西两翼发展,推进全省均衡发展。提出要对接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布局,推进形成“一轴、多中心、集群式”城镇空间结构:“一轴”即依托沿海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构建贯通粤东、珠三角、粤西的沿海发展主轴;“多中心”即以广州、深圳为主中心,珠海、汕头、湛江为副中心,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揭阳、潮州、阳江、茂名等为地区性中心,构建“双核多心”功能等级体系。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城市性质: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北部湾中心城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我国重要的石化、钢铁产业基地,我国面向南海资源开发的重要服务基地,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广东省面向东盟合作的综合试验区,广东省滨海旅游示范区,多元文化交流中心和现代都市文化中心,区域创新龙头城市,生态型海湾宜居城市。

发展规模: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125万人,远景达到300万人口;用地规模,城市规划区面积2216.9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225.79平方公里。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11.66平方公里,远景达到3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一湾两岸、一核四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湾:指环湛江湾城市核心功能区,沿湾布局行政办公、商务、商业、文化、体育、教育和旅游服务等市级公共服务设施,沿海湾打造连续的绿化休闲空间,体现湛江海湾城市特色。

●两岸:以湛江湾为界,包括海湾西岸、海湾东岸。

●一核:环湾城市功能核心,包括商务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行政服务中心。

●四轴:东进城市发展轴、南拓产业发展轴、西优综合发展轴和北联同城化发展轴。

●多组团:围绕湛江湾形成六个城市功能组团,包括海湾西岸的赤坎组团、霞山组团、麻章组团、临港产业组团、海湾东岸的海东新区组团、坡头组团。[1]

湛江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产量和面积位居全省首位。创建湛江农垦、廉江、徐闻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雷州半岛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入选首批广东农业公园。。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全市农机总动力及农机具拥有量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拥有8家国家级、47家省级和126家市级龙头企业,25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渔业加快发展,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获得批准,建成国家级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7年,湛江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834.30亿元,粮食产量149.87万吨,蔬菜产量405.88万吨,水果产量313.69万吨,水产品产量133.97万吨。[1]

湛江第二产业

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扶持好、服务好龙头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延伸中下游产业链,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临海钢铁基地和绿色碳钢生产基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基地,国际一流、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造纸产业基地。湛江钢铁2250热轧产线自投产至今,累计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目前国内新建热轧产线中最短时间突破1000万吨的热轧产线;全面实现“达产、达标、达耗、达效”的年度“四达”目标,创造了国内千万吨级钢铁企业从投产到年度“四达”的最快纪录,在世界冶金史上也属领先水平。2017年,湛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685.50亿元,增长10.5%,实现增加值835.79亿元,增长8.5%。39个行业中,23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水产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业4个产值超百亿元行业产值增速均超过20%。

近年来,湛江大力推动全市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建成12个省级产业园(集聚地),发展成绩显著。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全省考核第一名。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2017年,湛江市产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76.4亿元,增长30.44%,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9.9%;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4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5.7%。产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和产业转移承接主要平台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5]

湛江第三产业

以商贸物流、滨海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跃居“省重点培育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第二位,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作,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和中国移动广东(湛江)数据中心建成运营,电商企业超过3000家。引进光大、兴业银行等33家金融机构。建成南海明珠游艇码头、霞山法式风情街、金沙湾花园酒店、喜来登酒店等一批项目。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和 “湛江海洋周”,影响广泛。荣获“中国十大避寒旅游名城”称号,“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被授予“广东省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称号。徐闻县被省确定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特呈岛获批为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2017年全市民航旅客吞吐量209万人次,增长24.5%。旅游接待人数43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0亿元,分别增长15%和20%。荣获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2017年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204.03亿元,增长7.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8.08亿元,增长10.1%。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82亿吨,增长10.1%。集装箱吞吐量90.3万标箱,增长24.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89.40万平方米,增长45.4%。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61.15亿元,增长7.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69.22亿元,增长14.4%。[5]

湛江社会事业

湛江社会保障

湛江渔港公园海之恋广场

2017年湛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9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在2.41%以内;促进创业2795人,带动就业6879人。强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举办南海舰队退伍兵就业招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业招聘等现场招聘会45场;完成职业技能晋升补贴免费培训2.8万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4.2万人次。市技师学院、市二技校、市商业技校积极与企业开办“校企合作”班,为全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培训在职员工1100多人次。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20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6%。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5家,组织创业培训2296人、评审创业计划书1739份,2017年全市新增大学生创业市场主体1331户,同比增长69.34%。

2017年,城乡养老保险、分别达到9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59.4万人。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标准由110元提高至120元。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人均提高5.5%,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28元。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4%,城乡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49.59万人。调整社会保险费率,降低企业成本。实行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浮动费率,为企业减负3300多万元;研究实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5%下调至14%。推进“三医联动”,将门诊诊查费纳入医保报销,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5]

湛江教育

截止至2017年底,湛江有各级各类学校3153所,其中幼儿园1961所、小学802所、初中230所、普通高中78所、中职学校66所、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155.5万人,其中幼儿园31.58万人、小学60.25万人、初中26.61万人、普通高中16.75万人、中职学校9.2万人(不含输送珠三角生源) 、特殊教育学校1129人,高等教育10.75万人;教职工11.5万人,其中幼儿园2.51万人、小学3.57万人、普通中学3.97万人、中职学校5334人、特殊教育学校306人。全市9个县(市、区)和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12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省教育强县、教育强镇,2016年5月,湛江市被省政府认定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2017年,湛江市以教育“创现”为抓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其中,霞山区、坡头区获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麻章区、湛江开发区、徐闻县接受了省督导验收,赤坎区、遂溪县正待省督导验收,雷州市、·廉江市、吴川市也递交了督导验收申请,“创现”进度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2017年,湛江市有高校7所,其中,省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3所: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民办普通高校1所: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民办高职院校1所: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市属普通专科学校1所: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市属成人高等学校1所:湛江开放大学。2017年全日制高校在校学生11.54万人,毕业生2.77万人,是全省除广州市以外高等学校最多的地级市。专业设置广泛,包括理学、工学、农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学校2所,即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学校2所,即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5]

湛江科技

2016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共25个;全年投入市级科技三项经费0.7亿元,比上年下降52.3%。

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47项;全年获市级科学技术奖72项。全年申请专利量6726件,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发明专利672件,增长35.8%;专利授权量2564件,增长3.1%;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5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757万元;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9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1亿元,增长10.0%。

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74家,比上年增长1.4%;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个数119个,比上年增长2.6%。

全市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6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个。监督抽检产品27种,产品抽查合格率92.4%,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43万台件,比上年增长0.2%。全年完成产品认证企业307个,比上年增长65.1%。

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74个。

全市共建成地震台8个,地震遥测台网1个。[21]

湛江医卫

美丽的湛江时代广场

2017年,湛江市有各类卫生机构3400个(所),其中医院103所。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509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8232人,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数3390.5万人次。

2017年全面推进2项民生实事、3项民心工程、1个重点承诺事项和1个重点项目。圆满完成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建成51间中医馆,实现“现有中医院、镇有中医馆” 目标。医改考核成绩连续第二年位列全省前3位;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全面取消药品加成。[5]

湛江文化

湛江于我国大陆的最南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天南重地”之称。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湛江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以及湛江市区和廉江市、吴川市的部分地区,逐渐形成独特的以闽语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即“雷州文化”)。雷州文化是广东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并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文化区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地区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湛江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各具特色。雷州半岛以雷州方言、雷神雷祖、雷州换鼓、雷乐雷菜、雷歌雷剧、雷州石狗、醒狮、人龙舞、傩舞、飘色、泥塑等诸多文化内容为载体,构建了独特的人文地理范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雷剧、雷州歌、石狗、傩舞、人龙舞、醒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个,省级41个,市级6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50人,市级95人。吴川市梅菉镇、雷州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遂溪县被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吴川市被命名为“粤剧之乡”。

湛江拥有丰富的名胜古迹,文物资源丰富。湛江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65处,包括古遗址257处,古墓葬205处,古建筑881处,石窟寺及石刻4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7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35处,湛江市级11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各1处。据史料记载,湛江市徐闻县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湛江共有博物馆7家,其中国有6家,公立民营1家,收藏可移动文物13475件/套,实际数量45954件。其中珍贵文物2271件/套,一般文物4946件/套,未定级藏品6258件/套。藏品涵盖陶器、瓷器、玉石器、古籍、书画、碑刻、家具、竹木雕等多个门类。[5]

湛江体育

湛江有“中国跳水之乡”的美誉,培养了劳丽诗、何冲2名奥运会跳水项目冠军,为国家、省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跳水后备人才。

湛江体育有着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湛江市籍运动员共有14人次获得39项世界(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冠军,其中奥运冠军2人。1984年以来,每届奥运会上都有湛江籍运动员的身影。奥运会历史上,湛江籍运动员共获2项冠军(劳丽诗、何冲)、6项亚军(张小冬、高红、黄华东、劳丽诗、刘鸥、陈晓君)及3项季军(刘鸥2项、何冲1项),在全国地级市中罕见。

2015年,湛江市成功举办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并取得团体总分排名第五的好成绩。2016年,湛江市入选为首批“广东省足球试点城市”,吴川市、雷州市入选为首批“广东省足球试点县区(市、镇)”。2017年,湛江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北部湾城市运动会,为推动北部湾城市的合作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湛江市跳水教练钟权生被评为“2017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目前,湛江拥有“国家高水平重点人才基地和国家高水平人才基地”2个、“省级单项后备人才重点训练基地”9个。

在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湛江全民健身蓬勃发展,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比赛200多场次,全民健身氛围浓厚,是一座充满活力的运动之城。2017年,湛江市体育局等8个单位被国家总局授予“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7人被授予“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5]

湛江友好城市

澳大利亚凯恩斯市,俄罗斯谢尔普霍夫市,南非伊莱姆比市,美国大西洋城,澳大利亚杰尔顿市,[27]中国六盘水,鄂州,牡丹江,漯河,长沙,益阳,永州,贵阳,齐齐哈尔,抚顺,铜川,成都,昆明,遵义,曲靖,海口,哈密,防城港,定西,营口,宜宾,赤峰等。[5]

湛江交通运输

湛江航空

湛江机场位于市区西北部,距离市区大约5公里,为国家4d级机场,按4c 标准保障,可起降b737-800以下的机型。

湛江国际机场正在规划建设,飞行等级4e,飞行跑道3200米,为广东第三大干线机场,预计2018年全面动工建设,2020年建成。

至2018年2月,湛江机场通航城市共30个,其中国际(地区)通航城市共3个,分别是: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香港;国内通航城市共27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长沙、武汉、揭阳(汕头)、成都、重庆、郑州、三亚、杭州、昆明、海口、南昌、厦门、西安、桂林、珠海、贵阳、福州、宁波、大连、沈阳、石家庄、天津等地;合作运营的航空公司包括东上航、南航、国航、春秋航、天津航、华夏航、奥凯航、深圳航、祥鹏航、河北航、江西航等11家。

近年来,湛江机场发展迅猛,自2014年起,湛江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相继突破100万人次、120万人次、150万人次,2017年突破200万人次,稳步跨进全国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机场行列。[1]

湛江铁路

铁路线路

黎湛铁路、河茂铁路、粤海铁路、洛湛铁路、深湛铁路在湛江交汇,铁路交通发达。有发往北京西、上海南、广州、重庆、南宁、贵阳、昆明、武昌、郑州、九江、徐州、金城江、海口、三亚、洛阳、襄阳的多地的列车。2018年6月,深湛铁路将建成开通。规划建设合湛高铁、张海高铁、湛海高铁和广湛客专。[1]

铁路车站

截至2018年9月,湛江市共有湛江站、湛江西站、遂溪站、廉江站、河唇站、雷州站、徐闻站7座铁路车站。[22]

湛江公路

湛江标志—湛江海湾大桥

207国道、228国道、325国道贯穿全境,广(州)湛(江)、渝(重庆)湛(江)、湛(江)徐(闻)、汕(头)湛(江)四条高速公路交汇境内,玉(林)湛(江)高速、东海岛至雷州高速、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汕湛高速吴川支线正在建设。

湛江市汽车客运站已开通了前往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等省内城市和北海、海口、三亚等省外城市的客运班车。

湛江市内有100多条大小巴公交线路,通达市内各地,出租车数量达1500多辆,市区交通十分便利。[5]

湛江港口

南方大港--繁忙的湛江集装箱码头

湛江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深水海港,自1956年开港以来,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一带一路”支点港口、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主体港、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的主通道和中国南方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的主要流通中心。湛江港拥有30万吨级航道,航道水深-21.9米,可满载通航30万吨级船舶,现正推进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可通航40万吨级散货船,是华南沿海地区通航条件和原油、铁矿石接卸条件最好的港口,已初步形成调顺岛港区、霞山港区、宝满港区、坡头港区、东海岛港区以及廉江、遂溪、徐闻、雷州等县市港区层次较为分明、功能相对完善的港口体系,构建了大型原油及矿石接卸、集装箱和通用散杂货运输以及粤海客运为特色的多货类运输体系。

湛江港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37个,其中拥有2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40万吨级散货泊位,1个25万吨级铁矿石泊位,1个15万吨级煤炭泊位和2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201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8亿吨,同比增长10.2%。在西南沿海排名第1位,广东省排名第2位,全国沿海排名第11位。

2017年湛江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1.45亿吨,同比增长15%。其中,本部完成1.02亿吨,同比增长7.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0万teu,同比增长24.2%。[1]

湛江民俗文化

湛江一城一特

“舞鹰雄”入选广东"一城一特"春节特色活动之一,这舞蹈由两个造型像鹰和一个造型像熊的两种动物同场嬉戏起舞,是广东湛江市的民间舞蹈,流传于广东湛江市下辖的赤坎区、廉江市良垌、河堤、安铺等镇、遂溪县、雷州市客路墟、企水镇、唐家镇等地,已有几百年历史。舞鹰雄结集舞蹈、武术、杂技于一体,颇具特色。其中廉江市良垌镇竹园村的“舞鹰雄”,以其内容丰富,技巧高难度惊险著称。

记者向原市群艺馆馆长、市非遗中心主任朱卫国了解到:“雄”是传说中的动物,不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因此不能用自然中的动物的名字进行命名。传说中鹰、雄还能驱邪镇妖,给人们带来如意吉祥,因而每逢新春佳节或喜庆节日,村村户户都渴望着能有鹰、雄的出现。“雄”像中国传说中的龙、凤凰、麒麟等一样,都是寄托着人民群众美好的愿望,也是特有的民间文化。另外,“雄”这个字还体现出一种英雄气概,具有很深沉的含义。[23]

湛江民间艺术

湛江民间歌曲主要有雷州歌、东海嫁、吴川山歌、吴川民间歌谣:出嫁姑娘梳头歌、吴川水歌、咸水歌、廉江歌、白话歌和吟诗歌。[24]

湛江民间器乐有雷州音乐、安铺八音、硇洲八音、瓦窑陶鼓、华琴和雷胡。雷州音乐是指雷州民间器乐曲,是广东省五大民间音乐之一,也是我国40多个乐种之一。[24]

湛江宗教音乐分为雷州佛教音乐和雷州道教音乐。[24]

湛江民间曲艺有流传广泛的粤曲、南音、龙舟、木鱼及相声、快板、三句半、莲花板、大实话、卖鸡调等广东曲种,而本地的民间曲种主要为:雷州的姑娘歌、廉江的木鱼、吴川的木鱼及白戏、黎戏、木偶的唱腔表演等,其旋律优美悠扬,曲调琅琅上口,易学易唱。据不完全统计,湛江各县区乡镇以粤曲演唱为主的私伙局和业余曲艺社团200多个,另姑娘歌、歌、木鱼的曲艺团队也近几十个。[24]

湛江民间戏曲历史悠久,经过不断发展,现主要有民间木偶戏和地方戏曲两大类。湛江民间木偶戏分为粤西白戏(原称安铺白戏,又叫白戏仔)、吴川木偶戏和黎戏。湛江地方戏曲只有雷剧和粤剧。[24]

湛江民间曲种分为粤曲、歌谣、莲花板、大实话、卖鸡调、姑娘歌、吴川木鱼、木鱼。[24]

湛江的宗教舞蹈分为屯分舞、散花舞和目莲舞。

湛江的动物舞蹈分为蜈蚣舞、紫微降貔貅、舞鹰雄、狮舞和龙舞等。

湛江民俗舞蹈分为打盘茶(徐闻婚俗)和认同年。

湛江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岭南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24]湛江的民间工艺主要有石刻、泥塑、面塑、彩塑、彩扎、吴川飘色、草编花席、根雕、木刻、剪纸等。

“南方兵马俑”-雷州石狗

湛江的石刻有石人、石像、石马、石龟、石鼓、石狗、石狮、石碑、石浮雕、蟠龙石柱、石础、石牌坊、石匾、石螺、石猫、石猪、石羊等。[24]

吴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现已形成群众泥塑活动。2000年文化部命名吴川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泥塑)。[24]

彩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称扎作、彩糊、扎纸、贴纸等,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彩钆灵棚、灵屋、各类戏曲人物、灯笼、飞禽、走兽等。本市彩扎主要有:鹰雄扎、醒狮扎、走马(宫)灯彩扎、太平先锋宫灯、梅菉花桥和雷州头禄花灯。[24]

湛江的民间武术,分拳术与器械两大类,多以套路、散打、器械、对练形式出现。主要拳种是洪家拳和蔡家拳,李、莫、佛等流派亦有之。[24]

湛江的民间绝技有穿令箭、翻刺床、踩火场、爬刀梯、喷玻璃、汽车过腹、翻秋千和穿刀洞过火圈。[24]

湛江雷州文化

雷州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25]

雷州文化既是广东四大民系文化之一,也是湛江主要文化之一。[25]

雷州文化是以雷州话方言为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其分布范围包括今雷州、遂溪、徐闻、麻章、东海岛、霞山以及廉江一部分地区。[25]

湛江非文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市非遗资源丰富,扬名海内外。近年来,湛江市逐步建成机构健全、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具有湛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湛江遂溪醒狮

体系,市非遗保护中心被评为省非遗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湛江市已有8个国家级名录,41个省级名录,74个市级名录;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现健在2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0人(现健在53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4人(现健在104人);建立了10个省级传承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醒狮、人龙舞等非遗项目曾代表湛江市参加“2008奥运会开幕式”热场表演、“2010上海世博‘广东周’开幕式”展演、2017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中国梦·祖国颂-2017央视国庆晚会”、央视“出彩中国人”、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闭幕式及暖场表演、广东省第三届岭南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今年,醒狮、人龙舞、飘色、舞鹰雄助演湛江市参加央视举办的《魅力中国城》节目,增进了全国人民对雷州文化的认识。湛江市非遗展演团队多次赴日本、新加坡、法国、俄罗斯、美国、港澳等国家(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7月,醒狮、雷剧、舞鹰雄、雷州歌等非遗展演团队应邀赴马来西亚,参加古晋南市“第29届城市日”庆典活动。[5]

湛江民俗风情

年例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年例中的爬刀梯、下火海、翻刺床、穿令箭、殷屋舞鹰雄等极具特色。

吴川元宵: 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七日,吴川元宵节热闹非凡,梅菉街道(镇)区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游人如潮,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元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电动彩塑,有竹木搭造高高耸立的五级牌楼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花桥,有浩浩荡荡的大游行。游行时锣鼓喧天,舞火龙、舞狮子、舞貔貅、舞二真、舞六将、踩十番、吹长笛,玩陶鼓,有各式各样的彩车、“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飘色”,还有多姿多彩的花簇队、彩旗队、仪仗队和武术队,全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湛江宗教信仰

当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并存。民间多信仰妈祖(即天后)、雷首、海山公、关公等。在农村,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都要祭祖先敬神灵。

湛江方言特征

湛江是省内方言最为复杂的市。全市除流行普通话外,粤、闽、客三大方言均有分布。

雷州方言词典

湛江方言的来源和分布,与本地人口的来源有关。古时,湛江一带土著民族为少数民族,操少数民族语言。唐、宋、元、明几代,大批汉人从福建之莆田、漳州及浙江一带迁至雷州半岛,带来了早已形成于福建一带的闽语,后发展为本地人数最多的居民。由于人多势众,闽语成了雷州半岛最通用的语言。几乎在闽语传入雷州半岛的同时,早已形成于西江一带的粤语亦开始传入本市,较早传入的有梅菉、吴川、廉江等地。而较迟传入本市的方言是客家语,在明清时期(以明朝为主,特别是陈璘平定瑶乱时期[26-27]),由福建汀州府及本省韶州府、潮州府、惠州府(后从潮州府分出嘉应州)的客家人(当时并未有客家一说)迁至廉江居住而带来。闽、粤、客三大方言传入本市后,由于迁民们缺少与原地区的交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受到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各方言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闽方言发展成雷州话(或称作黎话、雷话),粤方言发展为湛江市白话、吴川话、廉江白话等,客家方言发展成啀话(或写作涯话、哎话)。

湛江市辖5区5县(市),赤坎、霞山两老城区操粤语,周围农村操雷州话;坡头区操粤语为主,极少数操雷州话;麻章区大多数操雷州话,少数操粤语;吴川市绝大部分操吴川话,少数操雷州话;徐闻、海康两县绝大部分操雷州话,客家语及粤语零星分布;遂溪大部分操雷州话,小部分操粤语;廉江操粤语、客家语,极少数操雷州话。在本市三大方言中,说雷州话人数最多,粤语次之,说涯话的又次之。粤语方言是本市之主导方言。此外,一些方言交界处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城镇还成为双语区和多语区,居民可以同时操几种方言。

湛江人龙舞

市之粤语较为复杂,各县(市、区)以至各县(市、区)不同区域都有较大差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湛江白话,二是吴川话。湛江白话又可分为市区白话、梅菉白话、廉江白话、遂溪白话、龙头塘白话等。市区白话其声母、韵母与广州话基本相同,因而专家将其列入广州话,其与广州话之不同是声调和腔调差异较大,开口可辨。梅菉、廉江、遂溪等地白话与广州话声、韵母大部分相同,其较明显的特点是带有高州、化州话的边擦音声母,且边擦音声母的字较多,因而有人将其列入“高(州)阳(江)话”。吴川话是粤语方言,其声、韵、调均与广州话有一定差异,吴州话习惯以吴州吴阳音为准。

雷州话各地亦有差异,大体以各县(市、区)为片,分徐闻音、海康音、遂溪音、廉江音、郊区音等,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调、腔调方面。如徐闻话略带海南话腔调,只有吸气塞音声母。廉江的雷州话较之海康话“生硬”,音长不够。各地雷州话亦存在一些常用词不同音的现象,但各地之间均可通话。因雷州府历来设于雷城镇,故习惯上人们以雷城话为代表。

涯话(啀话)与粤东北一带客家语的语言相差不大,主要差异是常用语方面带本地特色,音调亦略有差异。湛江的涯话与同为粤西的阳江、茂名一带的涯话亦较相近[28]。2012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把湛江的涯话归入客家语粤西片[29]。湛江的涯话以廉江石角话为代表。[5]

湛江美食特产

地方菜式

湛江菜(4张)

湛江是中国著名的海洋大市,海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海鲜品种都可以在这里食到。湛江菜的原料新鲜,多以粗料烹制,讲求原汁原味,做法和味道与传统粤菜以及潮州菜、客家菜等广东菜系相比,可谓自成体系,独具浓郁的地方风味。湛江菜式的原料新鲜,多以粗料烹制,讲求原汁原味,为了保持原料的原味,在烹饪上多以清焯、水煮、煎及白焯的方法为主,并少放调料务求带出材料最原始的风味,有越清淡越滋味的返璞归真感觉。[5]

湛江菜代表菜式:湛江白切鸡、白灼海虾、清蒸花蟹、干煎鲳鱼、蒜蓉蒸鲍鱼、蒜蓉蒸龙虾、蒜蓉蒸沙虫等。[5]

特色小吃

特色小吃主要有:炭烧生蚝、烂锅炒粉、沙虫沙螺粥、炸虾饼、肠粉、蛤蒌饭、田艾米籺等。[5]

食品名称简 介图示
蛤蒌饭蛤蒌饭是广东湛江地区的常见食品,这种饭油而不腻,并有一股特异的香气。蛤蒌是湛江人耳熟能详的食材。蛤蒌饭的原料叫蛤蒌叶,而蛤蒌叶,是一种野生低矮植物,分布于湛江各地,尤其是丘陵地势明显的灌木丛中。

蛤蒌有滋阴,于女性减少色斑、调节内分泌、产后补血气等食用功效。

田艾米籺田艾米籺是广东湛江地区常见的食品,当地一般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田艾米籺。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给人毛绒绒的感觉。

据《食物本草》里记述,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及避邪气、驱寒毒等功效。[30]

特产

广东“湛江八大名果”依次排列为:红橙、菠萝、菠萝蜜、芒果、荔枝、香蕉、火龙果和青枣。[31]

湛江湛江旅游

湛江金沙湾海滨浴场犹如马尔代夫景致

湛江,湛蓝的海,湛蓝的天,是一座激情浪漫的海湾城市,都市风情与古老文化交相辉映,享有黄金海岸、生态绿都、天南古邑、魅力港城的盛誉。当你徜徉其中,一定会不期而遇让人怦然心动的风景。

湛江滨海游:“红嘴鸥”湛江港湾游、金沙湾滨海休闲旅游区、东海岛中国第一长滩——龙海天沙滩、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中国最大的火山岛——硇洲岛、特呈岛度假村、吴川鼎龙吉兆湾国家海洋度假区、雷州乌石天成台度假村等。[5]

湛江生态游: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风景区、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鹤地银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南亚热带植物园、廉江红橙基地、徐闻“菠萝的海”等。[5]

湛江人文游:雷王故里(雷祖祠、雷州西湖公园、雷州三元塔公园、苏公亭、十贤祠、高山寺、天宁寺、雷州市博物馆、雷州石狗等);霞山广州湾法国风情街法式建筑遗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广州湾法国警察署(法军指挥部)旧址、维多尔天主教堂、基督教福音堂、法国东方汇里银

霞山东堤路残存的广州湾时期的法式骑楼

行旧址、广州湾商会会馆旧址、赤坎老街等);赤坎古商埠民主路骑楼建筑群(中山二路,九二一路,民生路、民族路,民权路,和平路,三和街,幸福路,广州湾商会会馆,南华大酒店,宝石大酒店,大中酒店,许爱周故居,建设旅店,古渡头,赤坎古井,大通街,古老渡街);遂溪孔子文化城、岭北螺岗小镇、雷州茂德公古城。[5]

热带风情园林公园游:寸金桥公园、南桥公园、北桥公园、海田公园、滨湖公园、南国热带花园、观海长廊、中澳友谊花园、绿塘河湿地公园、霞湖公园、霞山绿苑、海滨公园、渔港公园、瑞云湖公园、银帆公园、东菊公园等。[1]

湛江著名人物

湛江著名历史人物(2张)

历史著名人物:

陈文玉:雷州市人,唐代刺史。纪应炎:湛江市人,南宋进士。陈贞豫:遂溪县人,明代官史。

冯彬:雷州市人,明嘉靖年间进土。陈瑸:雷州市人,卓绝清官。王梦龄:雷州市人,漕运总督。

陈乔森:遂溪县人,岭南才子。陈昌齐:雷州市人,清代学者。洪泮洙:湛江市人,清世人龙。

林召棠:吴川市人,状元及第。鄚玖:雷州市人,华侨首领。乌石二:雷州市人,一代枭雄。

李晋熙:雷州市人,国史孝友。陈兰彬:吴川市人,驻美公使。黄学增:遂溪县人,农运领袖。

李浴日:雷州市人,兵学奇才。李汉魂:吴川市人,民国广东省政府主席。张炎:吴川市人,民国将领。

何荦:徐闻县人,民国将领。许爱周:湛江市人,爱国商人 。吴华:雷州市人,原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外司司长[32]

当代著名人物:

邓海光:雷州市人,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防总总指挥、省社工委副主任。

陈武:雷州市人,现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广东省反贪局局长。

刘华秋:吴川市人,曾任外交部原部长、党委委员。

陈坚:雷州市人,曾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第一副主任。

王兆林:雷州市人,曾任广东省原人民政协副主席。

湛江著名当代人物(2张)

徐益明:雷州市人,曾任中国跳水队总教练。

洪三泰:遂溪县人,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

辛世文:雷州市人,全球“克隆植物基因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海中:雷州市人,国际著名学者,“周氏猜测”与“网络语言学”的创立者。

李仁师:雷州市人,世界仪器公司首席执行官、现任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席。

谢康来:雷州市人,国家一级书法师,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海南分院院长。

何冲:遂溪县人:现为中国男子跳水队运动员、曾荣获“奥运冠军”。

吴天胜:廉江市人:世界记忆大师,中国首位世界记忆冠军,海归。

劳丽诗:廉江市人:曾为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曾荣获“奥运冠军”。

湛江城市荣誉

1959年3月7日,全国造林园林化现场会议在湛江召开。湛江获得“花园城市”称号。

1991年时获得 “绿化达标城市”荣誉。

湛江海滨公园主题雕塑

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

2004年世界第三区(亚澳)滑水锦标赛举办城市。

“湛江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2007年创办至今,全国唯一殊荣)

2010年湛江市被正式授予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这一殊荣的城市。

2010年7月3日,湛江荣获“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

2010年11月11日,荣获“中国对虾之都”。

2010年12月12日,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2007 ~ 2010年连续荣获两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三年一届)

2010年第37届世界旅游小姐(广东湛江)全球总决赛。

2010年"广东省首届海洋经济博览会暨第一届湛江海洋节"承办城市

2011年9月7日,湛江荣获“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

2012年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2013年获得第27届香港国际旅游展“中国十大环境最好旅游城市”称号。

2013年国内空气质量达到优秀的城市,媒体评“中国最适合洗肺城市”,仅7座,湛江上榜。

2014年1月,湛江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2014年首届“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长久会址城市。

2015年3月24日,湛江市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2]

2015年第十四届“广东省运动会举办城市”。

2017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33]

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34]

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35]

湛江城市特色

——资源丰富滨海城市。湛江三面环海,海岸线总长2023.6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243.7公里,岛岸线长度为779.9公里,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全市海域面积2万平方公里,有140多个岛屿。湛江市区“一湾两岸”,拥湾发展,海在城中,城在海中,是全国独具特色的海湾城市。湛江是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拥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作物资源及海洋、地质资源, 是“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对虾之都”,是全国最大的海水养殖珍珠基地,是中国重要的糖蔗、水果、蔬菜和最大的桉树、剑麻等热带作物生产基地,是著名的菠萝、荔枝、香蕉、芒果、青枣、火龙果、红橙之乡。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海面积最大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和全球两个、中国唯一的玛珥湖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坐落于此。

——得天独厚港口城市。湛江港是“一带一路”的支点港,南中国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其凭借与国际原油、铁矿石产区海运近的有利条件,形成独具竟争力的港口优势,成为临港产业布局的最佳选择,具有30万吨级深水航道、两个30万吨级陆岸油码头和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直接通航的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初步形成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2017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8亿吨,重返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

——交通发达枢纽城市。湛江是我国南大门,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拥有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综合运输体系,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力推进4e干线机场、5条高速铁路、5条高速公路、管道等交通设施建设,形成大通道、大港口、大网络、大枢纽的交通格局。

——新兴港囗工业城市。湛江秉承"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工业,形成临港重化、近海油气开发、电力、造纸、农海产品加工、饲料、纺织、电器机械等支柱产业,特别是钢铁、石化、造纸等重化工业发展迅速,比重显著上升,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018年宝钢湛江钢铁项目一二期已建成投产,中科炼化项目正如火如茶建设中,配套建设80平方公里的钢铁和石化产业园区,湛江迎来了大工业时代。

——实力雄厚科教城市。湛江拥有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有63家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已建成两个国家级林业、水产种子种苗基地,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工程中心和90多家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现有科研和专业技术人员13万多人。

——环境优美生态城市。湛江是世界上少有的内海湾城市,海在城中、城在海上,有着良好的生态本底,绿地面积4000多公顷,绿地率约38%,绿化覆盖率约42%,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空气指数pm2.5常年达优,被誉为全国最佳洗肺城市之一,星罗棋布的公园和绿化,形成了“生态自然、植物多样、节约高效、特色鲜明”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连续排名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前列。[5]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中文名称

湛江市

外文名称

tsankiang、zhanjiang、fort bayard

别 名

港城,广州湾、白瓦特城(旧称)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下辖地区

4个区、3个县级市、2个县

政府驻地

赤坎区跃进路67号

电话区号

0759

邮政区码

524000

地理位置

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机 场

粤西国际机场(在建)、湛江机场

火车站

湛江站(南站)、湛江西站

车牌代码

粤g

地区gdp

2824亿人民币(2017年)[4]

人均gdp

3.87万元人民币(2017年)[4]

著名人物

李汉魂陈文玉林召棠王兆林等

时 区

北京时间,utc+8

市 花

紫荆花

行政代码

440800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