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大学|毕业证书|样本ak毕业证样本{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校园景色。中文名
上海科技大学
英文名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简 称
上科大、shanghaitech
创办时间
2013年09月30日
类 别
公立大学。主管部门
上海市、中国科学院
校 训
立志 成才 报国 裕民
校 歌
《上海科技大学校歌》。。2012年2月23日,上海科技大学筹建领导小组确定选用美国mry事务所的校园规划方案。
2012年4月28日,教育部批准筹建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由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由上海市负责管理。
2012年6月,上海科技大学(筹)第一届国际青年科学家讲习班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成功举办。[8]
新校园航拍全景(2017年9月5日)
2012年9月,上海科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荣获美国加州建筑师协会2012年度最佳城市设计奖。
2012年10月12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揭牌成立,richard .a lerner教授担任首任所长。
2012年10月29日,上海科技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协定在今后五年开展教育、文化与科研合作。
2012年11月12日,诺贝尔奖获得者roger d. kornberg受聘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教授。
2012年11月20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揭牌成立,raymond c.stevens教授担任首任所长。
2012年12月9日至13日,上海科技大学成功举办2012年国际前沿信息科学技术研讨会。
2012年12月28日,上海科技大学校园建设正式启动,标志着上海科技大学筹建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2012年12月28日,上海科技大学教授聘任大会成功举行,由学校选聘的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以及国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参会。
2013年3月26日,诺贝尔奖获得者kurt wüthrich受聘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教授。
校园景色
2013年5月11日,上海科技大学新校区工程开工仪式在浦东科技园校园建设工地举行,标志着上海科技大学校园工程建设进入施工阶段。
2013年9月3日,上海科技大学首届研究生开学典礼在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举行。
2013年9月30日,教育部批复同意正式建立上海科技大学。
2013年9月,学校招收了首届296名中科院联培研究生。
2013年12月28日,上海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议。
2014年1月24日,教育部批准上海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方案。
2014年6月18日,上海科技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协定将在科研、学术、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2014年6月23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上科大分馆揭牌仪式在上海科技大学举行。
2014年9月30日,上海科技大学首届(2014级)207名本科生正式开学。
2014年11月17日,安进亚洲研发中心落户上海科技大学。
2015年4月,上海科技大学宣布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启动全面合作,建立了上海地区独家合作伙伴关系。
2015年11月30日,上海科技大学召开教授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
2016年4月11日,学校与复旦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2016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明确指出上海科技大学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
2016年6月3日,举行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届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庆祝会。
校园春景(10张)
2016年11月,学校牵头或参与建设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光源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开工。
2017年5月,学校通过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的本科专业授权评审,获得了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首批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授权。
2017年10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展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在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7个一级学科首次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465名,博士研究生200名。
2017年7月,入选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2017年12月15日,学校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获批启动。
2018年2月1日,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3月31日,共青团上海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海科技大学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
2018年4月11日,学校与ibm签署了《新工科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合作协议》。
2018年6月8日,上海科技大学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获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入选项目。
2018年6月16日,上海科技大学首届199名本科毕业生、150名2018届联培硕士研究生、首届41名联培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
2018年7月29日至31日,由上海科技大学与美国化学学会共同主办的“材料科学前沿”全球科技研讨会在上科大成功举办。
2018年10月8日至12日,第十四届国际电子能谱与电子结构大会在上科大成功举办。
资料来源:[9-29]
上海科技大学科学研究
上海科技大学领域方向
校园景色
据2018年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设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和创意与艺术学院5个学院,以及免疫化学研究所、ihuman研究所和数学科学研究所3个研究所,已建立157个研究组。各学院和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为: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1、新材料的发现、设计与合成
2、材料物理与凝聚态物理
3、光谱仪器科学
4、材料系统工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校园景色
1、蛋白质科学与生物技术
2、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
3、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
4、定量生物学与分子影像学
5、化学生物学与创新药物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1、电子科学与技术
传感器技术、低能耗与智能系统研究、光电技术、集成电路与设计、电子器件与材料
2、计算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视觉、智能算法、信息安全、机器学习
3、信息与通信工程
无线通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跨学科研究
●创业与管理学院
立足中国发展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创业、创新和创投人才,推动组织与社会进步。
●创意与艺术学院
●免疫化学研究所
拥有抗体设计学、抗体化学、抗体治疗学、抗体结构学、抗体功能筛选、抗体工程学、结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九个核心实验室,以实现一个新型重要抗体从发现,到经过所有必要程序,到最终转变为药物的研发过程。
●ihuman研究所
聚焦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人体细胞信号转导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发工具化合物和抗体,研发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新型药物;在信号转导的进化和认知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30]
●数学科学研究所
上海科技大学仪器平台
校园景色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上海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所属各研究院所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与各研究院所的教育资源、科研设施、技术平台等相互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31]
截至2018年2月,学校已建立157个研究组,作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依托单位,学校正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负责或参与建设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纳米自旋与磁学线站、高性能膜蛋白晶体学线站),牵头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规划和建设,承担“多空间多时间尺度生物成像平台”“机器学习与虚拟现实平台”等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工作,实施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项目。[32]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合作的设施资源有: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上海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上海材料与制造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的设施资源有: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学校公共仪器 | ||
高通量高内涵细胞分析仪 | 双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质谱仪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分选型流式细胞仪 | 荧光光谱仪 |
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数据分析系统 | 高分辨率质谱仪 | 核磁共振波谱仪-500mhz |
流式细胞仪(分选)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分选型流式细胞仪 |
原子力显微镜 | 多标记微孔板检测系统 |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 |
膜片钳记录分析系统 | 全自动结晶及晶体观察分析系统 | 微生物克隆挑取系统 |
多功能激光扫描仪 | 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 | 全自动低温样品存储仪 |
实验动物监测系统 | 超高分辨率液质联用仪 | 蛋白晶体观察成像分析系统 |
多标记微孔板检测系统 | 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 | 流式细胞仪(分析) |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成果
(2015年立项) |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
三维微纳米结构铜镀层的生长及其物理特性研究 | 市教委-晨光计划 | ||
合成生物学战略工程生物灵感水下粘合材料 | 市教委-曙光计划 | ||
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和杏仁核之间双向投射对恐惧情绪的作用 | nsfc-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重大科研计划培育项目 | ||
广播信道的分解及其容量区域的估计 | 市科委-扬帆计划 | ||
二维材料的电子学性质研究 | 市科委-启明星计划 | ||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理论和应用 | 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 | ||
真核多药抗性次级主动转运蛋白的结构与转运机理研究 | 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 ||
生物灵感工程多功能自组装水下抗湿粘合材料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
寄生虫表面复合体蛋白mic-m2ap的结构测定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
新型催化标记技术研究蛋白蛋白质间微弱相互作为 | 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 | ||
生物灵感工程淀粉样蛋白水下粘合材料 | 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 | ||
operando红外质谱对甲醛合成转化相关催化反应的在线机理研究 | 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 | ||
基于监视视频的鲁棒人脸识别研究 | 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 | ||
二维主族金属硫属化物电子学性质的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基于非天然氨基酸定点突变的曲妥珠单抗介导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多孔框架材料 | nsfc-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量子点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其在光电转换器件中的应用 | nsfc-面上项目 | ||
在线红外与质谱实控表征手段对碳一能源相关合成转化催化机理研究 | nsfc-面上项目 |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膜锚定状态rab11的构象变化与功能关系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rna m6a甲基化识别蛋白ythdf1,3在小鼠抑郁行为中的作用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抗体诱导成纤维细胞向肝实质细胞直接重编程的靶点及机制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转分化 | nsfc-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应用neddylator技术研究iap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及其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的调节功能 | nsfc-面上项目 | ||
内质网膜错误折叠蛋白的泛素化降解机制 | nsfc-面上项目 | ||
基因模块战略工程多功能淀粉样蛋白水下粘合剂及其粘合机理研究 | nsfc-面上项目 | ||
micrornas在线虫不同发育时期对树突生长的调控 | nsfc-面上项目 | ||
程序性细胞坏死执行效应蛋白mlkl活化与调控的分子机制 | nsfc-面上项目 | ||
肝再生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对肝脏结构重建的时空调控机制 | nsfc-面上项目 | ||
基于结构特征的人脸识别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在复杂几何边界下基于带权最小二乘径向基函数的无网格格子玻尔兹曼流体仿真方法及其可视化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基于草图的几何处理和应用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随机文法作为通用统计模型的扩展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网络化非线性系统的协调控制及其在分布式可重构航天器中的应用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人体抑癌蛋白az1调控肿瘤相关小分子多胺合成限速酶odc的机理研究 | nsfc-面上项目 | ||
铜氧化锌硫蛋白的小分子模拟及同步辐射研究 | nsfc-联合基金项目 | ||
基于同步辐射xrd和saxs技术研究基因工程修饰的功能化淀粉样蛋白csga的结构和自组装过程 | nsfc-联合基金项目 |
在研项目(2014年立项) |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
附睾基底细胞与其它细胞相互作用在精子成熟过程中对钙稳态的调控机制 | 上海市曙光计划 | |
gpcr结构,功能与药物开发的研究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 |
可规模化地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纯氢气与纯氧气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 |
电信级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组网技术研究 |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 | |
d0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带隙与晶体拓扑结构之间的普遍关系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果蝇冷觉感受机制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钠钙交换体离子转运机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 nsfc面上项目 | |
附睾基底细胞跨膜传感与钙稳态的功能对精子成熟和储存在男性生殖道的研究 | nsfc面上项目 | |
多核处理器供电网络的有效cad方法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压电动能收集电路极限俘能性能研究 |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网络编码在mimo多向中继信道中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 | nsfc面上项目 | |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to ethylene and dioxygen | shell-cas frontier sciences program |
(以上资料来源:[33])
上海科技大学教育教学
上海科技大学师资队伍
上科大与上海交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张)
上海科技大学秉承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科教相融、开放合作、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围绕小规模、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将按照1:10-1:12的师生比,建立一支约1000人规模的专任教师队伍。
学校依据章程设立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学校规划选聘500名左右的常任教授和500名左右的特聘教授以及专任讲师。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学校举办者之一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地区研究(院)所具有丰富研究生培养经验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外籍著名教授。教师队伍结构所展现的国际视野,科教融合,将有益于学生的专业学习、科学训练和创新实践。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已选聘485位教授(特聘教授293位,常任教授到位173位,另有19位常任教授接受offer),其中包括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1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6位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3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士、3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6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3位“外专千人计划”人才、20位“上海千人计划”人才、41位“青年千人计划”人才、9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35]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科恩伯格、詹姆斯·罗斯曼、库尔特·维特里希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库尔特·维特里希、蒲慕明、詹姆斯·罗斯曼、richard a. lerner[36]
上海科技大学人才培养
校园景色
据2018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上海科技大学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和创意与艺术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学校设立免疫化学研究所、ihuman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和通识教育中心。学院、书院分工协作培养人才,其中学院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书院侧重于综合素质培养和人格养成。[32]
研究生培养
1.学科专业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依托中科院25个相关院所(单位)开展学生培养。25个合作院所共有19个一级学科,58个二级学科。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8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涵盖了物质、信息、生命等大部分学科领域。学校将在此基础上,依托物理、化学、材料、环境等一级学科,发展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能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学科方向;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发展蛋白质科学与生物技术、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定量生物学与分子影像学、化学生物学与创新药物等学科方向;依托信息、电子、计算机等一级学科发展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架构,通信、信号与信息系统,未来数据技术和智慧系统,下一代计算科学和技术,跨学科交叉研究等学科方向。[37]
依托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学科专业(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 | ||||
一级学科名称 | 一级学科授权情况 | 专业名称 | 专业授权情况 | |
物理学 | 博士点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博士点 | |
凝聚态物理 | 博士点 | |||
光学 | 博士点 | |||
化学 | 博士点 | 有机化学 | 博士点 | |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 博士点 |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博士点 | |||
分析化学 | 博士点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博士点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博士点 | |
材料学 | 博士点 | |||
电路与系统 | 博士点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博士点 | |||
天文学 | 博士点 | 天体物理 | 博士点 | |
天文技术与方法 | 博士点 | |||
光学工程 | 博士点 | 光学工程 | 博士点 | |
核科学与技术 | 博士点 | 核技术及应用 | 博士点 |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博士点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博士点 | 化学工程 | 博士点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无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硕士点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无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硕士点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博士点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博士点 | |
物理电子学 | 博士点 | |||
电路与系统 | 博士点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博士点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博士点 |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博士点 | |||
生物学 | 博士点 | 微生物学 | 博士点 | |
神经生物学 | 博士点 | |||
遗传学 | 博士点 | |||
发育生物学 | 博士点 | |||
细胞生物学 | 博士点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博士点 | |||
生物信息学 | 博士点 | |||
计算生物学 | 博士点 | |||
药学 | 博士点 | 药物化学 | 博士点 | |
药理学 | 博士点 | |||
药物设计学 | 博士点 | |||
生物医学工程 | 硕士点 | [38] |
2.培养模式
校园景色
学校在研究生培养阶段以学术型博士为重点,兼顾一部分应用型硕士。实行本硕博课程贯通制和学分制,采取责任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制度,责任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全过程培养,包括指导学生选课、开题、论文研究、中期、答辩等;实行实验室轮转10制度,以扩大研究生对学科、导师、课题的选择权;学校利用中科院上海分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的资源,支持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同时学校也根据与中国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协议,为研究生提供参与高新技术研发的机会。
自2013年成立以来,依托中科院上海分院各研究院所开展研究生培养,首届(2013级)118名中科院联培硕士研究生已顺利毕业,整体就业升学率100%。学校已获教育部批准,将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以及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从2017年起在7个一级学科独立招收和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7]
3.课程建设
2013-2014 学年,全校开设研究生公共课、专业课共计102门。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实行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融合的方式,将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经典著作选读和讨论、社会实践和报告相结合。
对英语课程,采取通过制、分阶小班化教学,结合外教、讨论课等模式,重点开设科技英语写作,还开设了多门英语高阶和二外课程供学生选择。
此外学校还开设“学术报告”、“创新与创业基础”等公共特色课程。“学术报告”主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包括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开设,同时增加报告评论作业。“创新与创业基础”通过报告讲座、案例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模拟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专业课程主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参照国际认证标准,设置“专业必修课”、“专业主修课程群”和“专业选修课程群”等,80 余门专业课程由学校聘任的教授(包括国家和地方“千人”、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等)开设。大多使用国际流行的英文原版教材和参考书,部分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还专门为学校开放该校工程学院的在线课程供学生选择,并对每门课程接受该校委派的青年教师进行 1-2 学期的进修。[37]
4.创新实践
4.1美国博通实习生项目
学生参与研发的 smart ring
学生参与了基于物联网的可穿戴移动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测试工作。学生参与研发的 smart ring 在嘉定物联网展会上亮相。
4.2 巴斯夫夏令营
该校多名研究生参加了于今年暑期举办的巴斯夫夏令营,包括工厂和实验室参观、员工交流等,面对来自汽车、建筑、食品、新能源等行业的未来挑战,给出的创新性的解决方案。[37]
本科生培养
上海科技大学2018届毕业典礼(19张)
本科生培养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的原则,突出“通(通识教育)、专(专业人才)、新(创新创业)”的特色,建立了由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个性化教育构成的本科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标准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选用国际经典教材;所有本科生必修数、理、化、生、信息,打下坚实理工科基础;加强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科技文明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在学习生活、创新实践、生涯规划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学校注重社会创新实践、科研创新实践及产业创新实践:2015年开展了首次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地点遍布全国8省/自治区。2017年,全体2016级本科生前往全国13个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体2015级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前往50家企业和园区开展暑期产业实践活动,近30%的大二大三本科生在学院/研究所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学校为优秀学生提供充足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2017年,93名本科生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耶鲁大学进行暑期课程学习和交流,21名本科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交流。[32]
本科专业设置(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 | ||||||||
培养单位 | 专业名称 | 专业类名称 | 门类名称 | 修业年限 | 批准时间 |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类 | 理学 | 四年 | 2014年 |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工学 | 四年 | 2018年 |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化学 | 化学类 | 理学 | 四年 | 2014年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类 | 工学 | 四年 | 2015年 | ||||
物理学 | 物理学类 | 理学 | 四年 | 2015年 |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工学 | 四年 | 2014年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工学 | 四年 | 2015年 |
参考资料:[39-41]
上海科技大学国际交流
ibm与上科大签署新工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截至2017年9月,上海科技大学与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牛津大学、德雷塞尔大学等多所国际大学在教师培养、课程共享、双学位和学生交换、学术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与此同时,学校已与博通公司(全球最大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之一)达成协议合作开展“无线城市”项目,安进公司(全球最大抗体药物公司之一)已在校园内建立安进亚洲研发中心。与博通公司(全球最大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之一)达成协议合作开展“无线城市”项目,并成立物联网联合创新中心。[32]
交流项目
校园景色
上海科技大学已经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首批32名本科生已于2015年暑期赴加州伯克利、芝大进行课程学习和文化交流;与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合作开办的首期电影编剧培训班获得成功。
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教育、文化及科研合作。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与上海科技大学共享部分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相关材料和在线课件。
与芝加哥大学在科研、学术、文化教育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包括交流与互访、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共同参与学术会议和活动等。在科研方面,将与芝加哥大学计算研究所、保尔斯基创业和创新中心探索和发展学术科研项目。
与德雷塞尔大学将在教育、科研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与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南加州大学、布朗大学、牛津大学等院校的全方位合作框架也正在对接中。2017年93名本科生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耶鲁大学进行暑期课程学习和交流。2017年秋季,学校派出了21名优秀本科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交流。[37]
资助项目
桑坦德银行项目
桑坦德银行为该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海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和一定的资金资助。所有在册学生可依托此资助项目,申请桑坦德大学网络成员学校,包括美国麻省理工、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布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37]
国际会议及学术讲座
校园景色
2013-2014 学年,上海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了多场国际性学术论坛,如第一届上海 gpcr 论坛、2013 新药研发协同合作前沿论坛等。还邀请到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uthrich),世界知名学者、英国石油集团(britishpetroleum, bp) 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鲁尔(christof rühl)博士等世界知名专家来校开展了学术讲座。
学校还成功举办了多期 shanghaitech inno-forum,邀请到了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200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roger d. kornberg, ihuman 研究所特聘教授、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kurt wüthrich 博士,在细胞内囊泡运输分子机制领域取得“教科书”级科研发现的著名科学家、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上科大特聘教授 james e. rothman,在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可再19生能源、电子商务等领域引领产业变革的高科技创业奇才、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 elon musk,以及破译孪生素数猜想的华人数学家张益唐教授做客 shanghaitech inno-forum。[37]
上海科技大学文化传统
上海科技大学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
上科大的校徽中,蕴含着这个年轻校园的梦想,展现出学校蓄势待发、志存高远的蓬勃向上精神,突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校徽中间的八字校训体现出上科大人的精神追求,体现出上科大的使命担当。[42]
校训
“立志、成才、报国、裕民”
该校师生要有立志报国的理想信念,“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人,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四书”中《大学》开头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讲的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寓意该校学生在大学的青春时光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热爱祖国,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的需求、民族的梦想相呼应。[42]
上海科技大学校园文化
2013-2014年度,上海科技大学自首届研究生入学以来,围绕研究生会及学生社团开展了大量活动。成立社团十余个,共分为四类:学术类(包含英语角、读书协会等),实践类(包含先行社团、创业协会、心理协会等),艺术类(包含音乐协会、摄影协会等),体育类(包含瑜伽协会、羽毛球协会等)。
(一)实践类活动
校园景色
举办了主题为“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营销”、“如何走向纳斯达克”、“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退出”、“互联网金融将行至何方”、“创新自信力引领人生”等多场主题讲座及实践活动。
举办了主题为“如何自我关爱?-----聊聊爱情心理”、“境由心生:健康生活好心态”的心理讲座、“谁能借我一双慧眼-----研究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知觉及应对”等多个主题讲座,开展“你—我—ta——交流与合作”“遇见一年后的你”等多个主题活动。
(二)艺术类活动
举办了“the night of shanghaitech”为主题的上海科技大学首场新年师生联欢会。
举办了“say love 三行情书”活动,征集到了一百多份“情”书,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表达亲情、爱情、友情、学术情、师生情、校园情的平台。
(三)体育类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瑜伽、游泳等项目的常规活动,举办上科大首届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37]
上海科技大学职能部门
上海科技大学校门
党委办公室:党委的参谋和办事机构,负责落实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具体工作。
校长办公室: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组织协调、公文处理、联络接待、信息公开、机要保密、重要会议及活动组织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
教学事务处:该处是主管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招生、培养、教学管理、学生国际交流、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工作。
学生事务处:该处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施书院制、导师制,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全面的支撑和服务。
科技发展处:该处是全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的主管业务部门,负责学校科研规划、政策制定;负责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工作等。
国际事务处: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来开展各项国际交流和事务。负责统筹协调管理学校国际合作项目;组织校级外事接待和海外交流活动;负责学校涉外宣传工作等。
人力资源处:该处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负责全校人才人事规划、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的职能部门。
校园剪影(80张)
财务处:负责全校财务管理工作和审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和审核监督、编制预算和收支计划、参与经费和资产相关议题讨论、制定财会制度和标准等。
公共服务处:该处是负责学校后勤保障、公共安全和房产及家具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
基建管理中心:承担上科大基建项目计划、立项和项目前期工作;负责上科大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
设备与资产处:该处是学校设备资产采购和管理的职能部门。
图书信息中心:承担信息基础设施与文献信息服务的管理,负责校园网、云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等服务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同时负责校级所有业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集成服务;负责采购文献资源和通用软件并提供咨询使用与培训、拓展科技情报服务等,支撑上科大科研、教学和创新发展。[43]
上海科技大学领导集体
上海科技大学校务委员
校务委员会 | ||||||
职务 | 姓名 | 概况 | ||||
主任 | 徐匡迪 | 原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市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原院长 | ||||
委员 | 周小川 | 博敖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 | ||||
翁铁慧 |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 |||||
丁仲礼 | 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原校长 | |||||
傅成玉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原党组书记 | |||||
江绵恒 | 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 |||||
李儒新 |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44] | |||||
朱志远 | 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45] |
上海科技大学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 ||
姓名 | 职务 | |
江绵恒 | 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 |
李儒新 |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46] | |
朱志远 | 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 | |
印 杰 | 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 | |
华仁长 | 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 | |
龚晋慷 | 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 | |
鲁雄刚 |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副校长[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