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牡丹江市水泥小学(毕业证)是什么样的z9

牡丹江市水泥小学(毕业证)是什么样的z9毕业证样本{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词条图册更多图册。中文名

牡丹江市水泥小学

校 训

文明守纪、求实创新、团结自律。。创办时间

1954年

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文革风云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校校长及一部分教师受到迫害,随后停止招生。

1967年3月,恢复招生。收八、九年级学生各四个班。1971年9月,组建了高中部。

十年动乱期间,广大教师身处逆境之中,时刻牢记教师的职责,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己任,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抵制来自“左”的方面的干扰,不计个人得失,忍辱负重,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辛勤工作,无怨无悔,以热爱学生的满腔热忱,不避风险,尽最大的努力上好文化课,开展了一部分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学有所得,也使学校建立了最基本的教育教学秩序。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教育战线开始拨乱反正,学校逐渐恢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整体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并适时将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上来。

牡丹江市水泥小学改革春风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学校抓住历史转折的发展机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思路,明确了办学目标。

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学校在学校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诸方面大胆探索,不断进取;德育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教学工作常抓不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历年升学考试屡创佳绩,位于牡丹江企办校各个学校前一二名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竞赛频频获奖;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上升,音乐课体育课被评为市级优质课,语文学科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奖,市级十佳课。办家长满意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的理念日益清晰。学校工作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牡丹江水泥厂子弟学校连年被评为牡丹江水泥厂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省级冰上基地示范学校。

从1990年开始,学校经常接受来自本市、外市各学校观摩,并受到听课领导和老师的好评。教师们自制的学具获得企办校教委的高度评价,并经常参加牡丹江市教育学院的竞赛,学校在牡丹江市经常参加了数学、语文、体育、音乐、自然、校本的公开课,获得牡丹江市级优质课多节,省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多篇。1996年小升初中考试喜传捷报,升学率百分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991年至今年年学校被评为牡丹江市文明单位、牡丹江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数年来,学校全体教师参加牡丹江水泥厂暨牡丹江国企国庆节大合唱蝉联第一。社会声望极高,闻名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水泥小学校舍改造

1998年,由牡丹江水泥集团出资重新翻盖了新校舍,一座四层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按功能划分为教学区、学生运动区、休闲区、自行车摩托车存放区(棚厦式)。实施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绿化美化校园,寓教于美;继续进行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牡丹江市水泥小学体制变革

2008年,牡丹江水泥厂子弟小学划归到西安区教育局领导。更名为“西安区水泥小学”。

牡丹江市水泥小学办学条件

荣誉(3张)

牡丹江市水泥小学师资力量

设有18个教学班,拥有学生近1000名,拥有一支作风顽强、德才兼备、淡泊名利、刻苦勤奋、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至2010年11月底,教职员工60人,具有大学本科学的20人,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38人。专任教师中学高级一人,小学高级51人,小学一级8人。有牡丹江市级优秀教师41人,黑龙江省级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牡丹江市级骨干教师23人。近几年来,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的1人、省、市级一、二等奖的50余篇,在各种刊物发表的10余篇,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15节。

牡丹江市水泥小学校园环境

公路旁,山脚下,屹立着一所环境优美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88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700余平方米。东西各设有一个大门,小学于南,中学于北。校舍是一座4层高的建筑,内部多功能教室等设施齐全,每班配有一台液晶电视,供教学使用。楼前花坛中群芳争艳,楼后劳动实践基地硕果累累。西侧篮球场上喝彩不断,东侧林荫小路笑语连连。优美的校园环境使这里的每一位师生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牡丹江市水泥小学远程教育

信息化教育资源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农远工程带来的教育资源为水泥小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契机。我校为用好用活农远设备和资源,把农远应用和推进教育信息化有机结合,在班班通的基础上,为方便教师操作和使用,给每个班级配备了显示器。

水泥小学借农远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在日常使用中,学校派专人管理,精心维护,大力投入,使我校农远工作取得了实效。另外,还采取多种措施,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源,让教师把农远设备、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这一工程真正有效地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

相关推荐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