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证19年原版样本z9的工作环境。立即免费加入求职必备网。看看您认识哪些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证样本。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中文名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创办时间
1974。所属地区
中国淮北
前 身
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中文系。。1978年12月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2007年12月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
2010年3月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任领导
院长(主任)[3]
1974年4月―1981年5月 | 陈献之 | 副主任(主持工作) |
1981年5月―1985年1月 | 吴孟复 | 主任 |
1985年4月―1988年9月 | 白桦 | 主任 |
1988年9月―1991年9月 | 易中兴 | 主任 |
1991年9月―1994年7月 | 陆联星 | 主任 |
1994年7月―1995年7月 | 尉天骄 | 主任 |
1995年7月―2000年1月 | 裘荣棠 | 主任 |
2000年1月―2005年12月 | 王政 | 主任 |
2005年12月― | 周有斌 | 院长 |
党总支书记
1974年4月―1977年3月 | 陈献之 | 支部书记 |
1977年3月―1979年11月 | 易中兴 | 总支副书记 |
1981年5月―1983年12月 | 刘登义 | 书记 |
1983年12月―1984年6月 | 唐佑成 | 书记 |
1984年6月―1988年9月 | 宋涛 | 书记 |
1988年9月―1990年9月 | 吕绳振 | 书记 |
1990年9月―1994年7月 | 张国宪 | 书记 |
1994年7月―2004年4月 | 段素华 | 书记 |
2004年4月―2011年6月 | 朱学忠 | 书记 |
2011年11月― | 吴云 | 书记 |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专业
目前,文学院院拥有五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文秘)、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广告学五个专业,以及一个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4]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教育
汉语言文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从事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训诂学、中国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理论、西方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对外汉语(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汉英双语教学为特色,培养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化知识和写作水平,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西方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从事汉英双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文学、西方文化与礼仪、中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新闻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学、新闻评论学、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广告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广告传播专业公司、新闻媒体和制作单位、企业营销与公共关系部门、政府广告管理与发布等部门,从事广告公共实务、管理和公共关系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中国传播史、外国传播史、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美学原理、传播学研究方法、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广告摄影、广告管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教育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中文系,1974年成立,1978年12月更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2007年12月改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2010年3月定为现名,是全校专业设置最早和科类发展最为齐全的院系之一。著名学者吴孟复先生曾任中文系主任。现有5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文秘)、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依托于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文秘)、汉语国际教育三个专业,特别是汉语言文学(师范)。该专业先后获批为省级扶持教改示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美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大学语文》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的中国古典文献学2005、2008年先后两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淮北师范大学最早拥有的5个硕士点之一。
本一级点拥有教职工56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其中教授12人<含外聘2人>;、副教授18人);博士20人、硕士28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1人,省级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拔尖人才4人、校优秀主讲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14人。
近5年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点教师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20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教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5项。[5]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师资队伍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高级职称4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博士24人、硕士43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拔尖人才4人、校优秀主讲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14人。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政傅瑛郭全芝刘彩霞邱瑰华李永建张兆勇周有斌杜道流王成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朱学忠 | 廖万军 | 董奇峰 | 乔琛 | 李晓春 | 吴云 |
谢天勇 | 王宗峰 | 周生杰 | 高深 | 陈士部 | 任强 |
赵慧芳 | 赵修广 | 陈娟 | 郜峰 | 王伟 | 高再兰 |
王晓文 | 刘倩 | 徐明英 | 吕华亮 | 高深 | 王正祥 |
李景刚 | 吴超平 | 曹秀兰 | 傅嘉豪 | 王倩 | 冀运鲁 |
相宇剑 | 李中平 | 张通海 | 杨世铁 | 陈聪发 | 张振亚 |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曹士文 | 姚进 | 张国华 | 赵永明 | 楼建国 | 李汉丽 |
葛力建 | 张义 | 李洁 | 张小红 | 刘思璇 | 李桂珍 |
陆春 | 袁政 | 熊红菊 | 张见 | 杨阳 | 朱淑娟 |
李云琦 | 姜胜 | 曹士文 | 房文玲 | 陈元元 | 李其名 |
季月丽 | 王彬 | 孙会平 | 刘艳丽 |
[6]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知名校友
任启亮:男,汉族,1956年5月出生,安徽省淮北市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曾在煤炭工业部、中央组织部工作。1992年调国务院侨办,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山东省淄博市市长助理(挂职),北京华文学院院长,国务院侨办秘书行政司司长。现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7]
沈强:1961年6月出生,安徽宿州人。中文79级校友。现任安徽省淮南市委书记。沈强历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办公室秘书、宿县地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安徽省砀山县委书记,县长、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安徽省亳州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安徽省亳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安徽省亳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等。[8]
周岭:南海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方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创业板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红学家,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编剧,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处讲课或讲学,曾成功操作过中国境内资源性项目在北美上市及境外融资,曾受托管理、重组国内大型主板上市公司。现在还兼任《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社长,该杂志重在关注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指导优势投资。[9]
彭介林:1978年进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76年3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入党,黑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士,现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0]
吕绳振:男,1949年10月生,汉族,安徽淮北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人大常委,安徽省伦理学会理事长,曾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煤炭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连续两届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1]
侯志明:1964年2月生,内蒙古四子王旗人,中文83级校友,现任内江市政府副市长、市委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1987年7月,侯志明被分配到沈阳矿务局《沈阳矿工报》部,1992年担任部副主任职务,后又历任新华社辽宁分社《中华第三产业报》社总助理、部主任;新华社辽宁分社影视部部主任;新华社四川分社绵阳记者站站长;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共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共内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外宣办主任;中共内江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等职务。[12]
李森:男,1964年11月出生,河北无极人,高级政工师,中文84级校友。历任煤炭部人事司干部管理处副处长,国家煤炭工业局人事司调研员,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干教一处调研员兼副处长、处长,中组部干部教育局综合处处长,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副主任(副司级)、辽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3]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科研项目
文学院2007-2012年主要科研项目:[14]
赵修广:1990-2012安徽小说研究 201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王 倩:神话学文明起源路径研究 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
王正祥:父母监护与城市中小学生网络媒体使用 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周生杰:藏书纪事诗研究 2012国家社科基金
谢天勇:微博客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研究 201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李其名:陈独秀报刊活动研究 2012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陈 娟:晚清民国安徽语言文字学著述研究 2012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
刘 倩:元代江南文人及其创作研究 201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郜 峰 :于语义分析的现代汉语空间介词的认知与功能研究 201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张通海:楚系简帛文字字用研究 201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赵永明:比较性研究方法在同质语文词典校理中的应用201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刘彩霞:师范生从教能力模块训练与集成训练研究与实验 2011教育部教育科学项目
陈士部:西方主体间性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对话关系研究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姜胜:《儒林外史》张注考述 2011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曹秀兰:遗民文化视野观照下的浙西词派研究 2011安徽省高校青年基金重点目
姜胜:安徽学者与《儒林外史》研究 2011安徽省高校青年基一般点目
杨阳:中外经典小说的文学色彩学比较研究201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
冀运鲁:《聊斋志异》的经典形成之社会学考察201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
王 政:清代“花部”戏曲整理编撰与文献研究 2011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
乔琛:清代皖人女性诗词选本研究2010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吴超平: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系列研究2010安徽省高校青年项目
王宗峰:凡圣之维?d2010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
曹秀兰:宋南渡时期安徽词坛研究 2010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
赵永明:胡朴安训诂学思想的独特性研究2010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
周有斌:建国以来淮北人名用字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010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
王政:朱熹《楚辞集注》研究 2010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
王宗峰:中国当代“红色经典”的跨媒介研究2010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
张义:古汉语白话语料全文检索软件设计与实现2010省高校青年重点项目
张振亚:基于真实语料的现代汉语“这、那”选用限制研究 2010年教育部青年基金
周生杰: 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 ,07-08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7-08141)
赵慧芳:“中西部地区师范大学生参与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效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青年课题,课题编号eia090373。
陈士部: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现代性语境中的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 (编号:2009sk215)
任 强: 吴世尚《楚辞疏》校笺,08-10年国家高校古委会项目(编号:0811)
赵修广:近三十年皖籍著名作家研究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9
李中平:当代转型期安徽文学生态研究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9
王小文:程小青的侦探小说翻译与创作研究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9
陈 娟:安徽省淮河流域回民反切与调查研究 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9
傅 瑛:民国皖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基地重大项目2009
付嘉豪:李之仪与安徽宋代地域文化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09sqrs072
邱瑰华:安徽近现代学人学术研究(2008年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赵慧芳:安徽民国女作家创作研究(2008年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李汉丽:从明代笔记词语看《汉语大词典》的缺失(2008年度省高校青年项目)
王成:桐城诗派研究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王政:元明清戏曲母题史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7ja760012
王政:《因寄轩文集》点校2007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
王宗峰:当代中国大陆故事影片中的身体书写2007jqw129安徽省高校青年基金2007项目
熊红菊:《玉台新咏》文学价值诠要2007jqw130安徽省高校青年基金2007项目
王伟:丰子恺艺术审美理论研究2007jqw128安徽省高校青年基金2007项目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成果
著作:
《西方语言学史概要》杜道流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二十世纪中国市民小说研究》王晓文著 黄山书社2009年12月出版
《古典文献基础知识答问》 周生杰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傅瑛著 黄山书社2010年1月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演进》 陈士部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苏轼和陶诗与北宋文人词》 张兆勇 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曹溶词研究》 曹秀兰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清代诗经新疏研究》 郭全芝著 黄山书社2010年3月
《现代汉语助动词研究》 周有斌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 周生杰著 黄山书社2011年5月
《天道与圣言?d?d<庄子>;与<圣经>;比较研究》高深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鲍廷博题跋集》 周生杰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0.
《<汉语大词典>;书证溯源》 相宇剑著 黄山书社2012.01
《简明西方语言学史》 杜道流著 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感叹句与省略句研究》 杜道流著 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
cssci刊论文:
陈士部 新时期古代文论研究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诉求《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冀运鲁 论《聊斋志异》的因果观念二重性及其对叙事模式的影响 《齐鲁学刊》2012年第3期
熊红菊 “即色游玄”对谢灵运山水审美之影响 《北方论丛》2012年第6期
王 政 旧志所记民间演剧的资金来源及剧场 《小说评论》2012年第6期
王 政 古代文言小说与周代的雩祭求雨 《小说评论》2012年第6期
王 政 关于中国古典戏曲母题史的研究《文艺研究》2012年第8期
王 政 民间演剧之近代变迁 《光明日报》 2012年8月27日
王 政 略论周稚廉戏曲中的民俗描写 《戏曲研究》2012年第85辑
王 政《诗经》与中国上古人的“耳饰” 《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
相宇剑 知不足斋主鲍廷博校勘理念探微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期
相宇剑 《敦煌文献语言词典》引文指瑕 《敦煌学辑刊》2012年第1期
相宇剑 “大滑答子货”释义商榷 《之友》 2012年第5期
杜道流“两个同学”和“夫妻两个” 《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1期
周有斌 叠音人名的考察与分析语 《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4期
涂小丽 宋人笔记中论唐史之风 《北方论丛》2012年第3期
涂小丽 元诗中的一朵奇葩?d论元代天宝宫词 《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3期
陈 娟 安徽淮河流域民间反切语的构成式 《方言》2012年第1期
谢天勇 民初女性期刊读者定位的演变及分析 《学术界》2012年第6期
谢天勇 手机媒体引发的传播变革 《新华文摘》2012年第16期
刘彩霞 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发展 《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10期
张通海 中国文字学研究新视角 《安徽史学》2012年第6期
周生杰 试论清人对明代诗文别集的整理 《历史文献研究》2012年第9期
周生杰 《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新论 《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9期
周生杰 简论明清徽商诗歌创作 《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
周生杰鲍廷博迁居桐乡考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年第4期
王正祥 媒介使用、交往行为异质性与民众对私下使用色情的态度《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4期
姜 胜《儒林外史》“一箸牛肉面”的内涵 《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1期
付嘉豪 平议鲍廷博与汪启淑的一桩借书公案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年第5期
王 倩 图像在古代文明中的价值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王 伟 “儒释互补”丰子恺的艺术审美理论 《当代文坛》2012您第2期
吴超平 试论毛姆对中国文化的误读《福建论坛》 2012年第6期
陈士部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对美学、文艺学研究的启示《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第2期
周生杰 吴中文献展览会推进地方文献建设述略《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年第6期
谢天勇 新知识与旧道德:民初《妇女时报》女性参政话语的媒介表述《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12期
谢天勇 微博客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演进《江淮论坛》2012年第6期
王 政 周?a廉《双忠庙》“男生乳”“女生须”考论《东疆学刊》2012年第1期
王 政 张金吾《金文最》收《重建龙神庙碑》即唐人郑泽《龙泉记》《文献》2012年第1期
王 政 略论战国前青铜器玉器造型纹饰中的“回首律” 《装饰》2012年第12期
高再兰 “有……着”句式的结构特点与语义倾向 《汉语学习》2012年第2期
高再兰 “看/听”从感官动词到小句标记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语言科学》2012年第5期
陈士部 论《讲话》发表前后的苏北解放区文学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1期
陈士部 实践美学的新变:新实践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第5期
王宗峰 试论禅宗对审美主体的构造《小说评论》2010年第2期
王宗峰 《画山水序》的美学思想探微 《小说评论》2010年第4期
王正祥 媒介使用、权威信息的可信度与民众对传言的信任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3期
王正祥 社会经济地位与汶川地震消息的扩散 《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7期
谢天勇 和谐,民生与主流媒介话语《学术界》2010年第10期
郭全芝 《牟尼合》的曲 《戏曲研究》2010年 第80辑
李中平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12期
王 政 关于建设中国古代民俗诗学《文艺研究》2011年第1期
王 政 《周易》与元明戏曲略考《周易研究》 2011年第2期
王 政 论王光被《芙蓉楼》中时代因素、史影与眉批价值 《中华戏曲》2011年第43辑
王 政 山东地方志所见民间演剧史料辑考 《齐鲁学刊》2011年第3期
王 政 论《周易》对元明戏曲的影响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王 政 《红楼梦》脂批及三家评对秦可卿形象的艺术审美分析 《小说评论》2011年第2期
王 政 叶朗的小说美学研究与大学美育《小说评论》2011年第5期
王 政 元明戏曲中的高丽事象略考 《东疆学刊》2011年第2期
王 倩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世界民族》2011年第5期
王 倩 真实与虚构 《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
王 倩 作为图像的神话 《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
杜道流 《西厢记》“方言俗语注释本”异议 《戏曲研究》2011年第83辑
王 伟 丰子恺注重人格修养的艺术教育观《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 3期
王宗峰 革命拟写的冲动和尴尬 《文艺争鸣》2011年第9期
王宗峰 后革命时代的拟革命书写 《当代文坛》2011年第5期
周生杰 敬乡有道:近代文献展览会《光明日报》201112月12日第15版
周生杰 考文献而爱旧邦 《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第23期
曹秀兰 曹溶佚文七篇 《文献》2011年第3期
周生杰 论鲍廷博开放的藏书思想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2期
周生杰 鲍廷博刻书理念述论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年第2期
周生杰 《知不足斋丛书》底本选择述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7期
郜 峰 “请求”行为的事件域认知模型解读 《学术界》20011年第1期
王正祥 从电波到比特:美国之音停播中文广播的意义《新闻记者》2011年第8期
熊红菊 论《离骚》的主人公是祝融《江汉论坛》 2011年第5期
徐明英 俄藏ф242 敦煌写本《文选注》的避讳与年代《敦煌学辑刊》2010年第4期
徐明英 《诗经?关雎》比兴辨正 《中国诗歌研究》2010年第七辑
付嘉豪 鲍廷博与四库全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6期
高 深 从孔子、墨子宗教信仰看儒墨学说的区别《齐鲁学刊》2011年第3期
周有斌 制约音译外来词形式选择的原则 《语言研究》2009年第3期
王正祥 传媒对大学生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青年研究》2009年第2期
赵修广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塑造与所关涉的传统文化因素《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8期
傅 瑛 新旧诗作中的“人力车夫”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09年第3卷
王宗峰 于边缘处求索?d?d解析袁劲梅流散小说《罗坎村》《小说评论》2009年第6期
王宗峰 谢晋电影的叙事伦理解析 《中国社科院研院学报》2009年第6期
刘倩元 蒙古诗人达溥化生平及其著作研究 《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
高再兰 湖南益阳方言中的“哒”尾频率副词 《方言》 2008年第1期
陈 娟 明代笔记小说中的绘画史料《国画家》2008年第4期
李永建 从《夜颂》看鲁迅的幽暗意识《文学评论丛刊》 2008年第11卷第1期
赵慧芳 读考品悟见三长?d?d张爱玲研红特色管窥 《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2期
王宗峰 浅析小说《青春之歌》中的空间书写《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3期
周有斌 谈谈“博客” 《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
杜道流 计数和计量 《语言研究》2007年第1期
杜道流 关汉卿杂剧中的动态系统《戏曲研究》2007年第74辑
高再兰 一种新的暗喻格式:“有一种a叫b” 《修辞学习》2007年第4期
董奇峰“改造”的鲁迅和鲁迅的“改造” 《文学评论丛刊》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