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毕业证样板(模板)n2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上海财经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上海财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海外高层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11计划”;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截止至2017年9月,上海财经大学占地面积826亩,设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国定路777号,中山北一路校区位于中山北一路369号,昆山路校区位于昆山路146号。学校有专职教师1043人,有各类在校生20419人,其中全日制15159人。从学生分类看,本科生8041人,硕士生6053人,博士研究生1166,学历学位留学生826人。。。陈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
校园风景(6张)
1988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开展应用类文科研究生试点单位之一。
1988年,学校会计学专业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同类院校中唯一有重点学科的院校。
1990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院校之一。
199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九所试点院校之一。
1992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在社会科学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之一。
1996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1996年,被批准与境外大学联合举办mba班,是首批在中国境内授予外国学位的试点单位之一。
1997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面向新世纪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成具有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7]
1998年10月,教育部批准上海财经大学建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8]
1999年,被批准新增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继原来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全国财经院校中唯一具有三个博士后流动站的院校。
2000年2月,学校划归教育部领导。
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
2002年,被批准为首批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院校之一。
2002年,被批准于香港设立研究生教学点,成为最早在境外开展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的内地高校之一。
校园风光(80张)
2004年,被批准为首批培养会计硕士试点院校之一。
2006年,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
2007年,进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项目行列。
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9]
2010年,进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行列。
2010年,被批准为首批培养金融硕士、保险硕士、税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国际商务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的院校之一。
2011年,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海外高层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2012年5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三方协议,共建上海财经大学。
2016年11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8月,入选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12月,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10-14]
2018年6月8日,获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入选项目。6月13日,上海财经大学与山东大学举行合作交流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14日,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上海)签署研究合作协议。[15-16]
上海财经大学(3张)
上海财经大学办学规模
上海财经大学院系设置
上海财经大学
截止至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设有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数学学院等12个专业学院,以及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从业资格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高等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上海发展研究院、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创业学院、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等培养单位,设有会计学等36个本科专业。[17-18]
上海财经大学师资力量
截止至2012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01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41人;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为81%。[19]
国家级教学团队 | |
会计学本科教学团队 | 财政学本科教学团队 |
金融学教学团队 | 政治经济学教学团队[20] |
前辈名师 | ||
姓名 | 现职/原职 | |
郭秉文 | 中国现代大学之父、国立东南大学校长、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该校第一任校长。为了纪念郭秉文先生,勉励优秀学子,徐芝韵[21]女士在上海财经大学等校设立了“郭秉文奖学金” | |
马寅初 | 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该校第一任教务主任 | |
顾毓琇 |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曾任该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 |
吴保丰 | 国立交通大学校长,早年留学密歇根大学,曾任该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 |
何炳松 | 国立暨南大学校长,早年留学普林斯顿大学,曾任该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 |
孟宪承 | 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教育家,早年留学欧美,归国早期曾在该校任职[22] | |
杨开道 | 华中农业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第一位留美归国的农村社会学博士,曾任该校合作系主任 | |
叶元龙 | 重庆大学校长,早年留学美、英、法三国,曾任该校教授 | |
应成一 | 复旦大学教务长,社会学家,曾任该校教授 | |
凌舒谟 | 中国公学教务长、美国伊诺大学博士,曾任该校教务长 | |
黄炎培 | 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该校筹备委员会主任 | |
刘攻芸 | 中央银行行长、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博士,曾任该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 |
史量才 | 报业巨子,曾任该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 |
孙冶方 | 解放后上财首任校长,以他命名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公认的中国经济学最高奖。 | |
姚耐 | 上海财经大学前身上海财经学院的灵魂人物,解放后至80年代长期担任该校的校长。 | |
钱王倬 | 国学大师,一表濡风,曾任该校训导长 | |
刘仲藜 | 财政部部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该校校董会名誉主席 | |
金炳华 |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宣部副部长,曾任该校校长、书记 | |
高强 | 卫生部部长、财政部副部长,该校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23] | |
袁孟超 |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曾任该校教授[24] | |
安绍芸 |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新中国首位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官员,该校教授 | |
潘序伦 |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中国会计之父,曾任该校会计系主任和教务主任 | |
胡明复 | 哈佛大学数学博士、中国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曾任该校教授 | |
周有光 | 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该校教授 | |
娄尔行 | 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著名会计学家、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 | |
向哲浚 | 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法学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该校教授 | |
胡寄窗 | 早年留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史学奠基人,该校教授 | |
金国宝 | 1924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统计学奠基人,该校教授 | |
梅汝和 | 早年留学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中国市场营销学奠基人,该校教授 | |
朱君毅 | 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教育心理学系首任系主任,曾任该校教授 | |
许本怡 | 早年留学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原金陵大学经济系主任,该校教授 | |
谢树森 | 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原圣约翰大学经济系主任,该校教授 | |
薛仲三 | 早年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系,对中国统计科学和军事医学作出卓越贡献 | |
彭信威 | 中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著有《中国货币史》等,1934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 | |
张尧庭 | 著名统计学家,该校教授,对在中国推广经济学数量方法在实证中的应用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
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建设
截止至2018年,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财政部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2个,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4个,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等七个学科门类中招收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设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5-26]
国家级重点学科 | |||
财政学 | 会计学 | 经济思想史 | 金融学(培育)[2] |
上海市重点学科 | ||
金融学 | 会计学 | 产业经济学 |
统计学 | 西方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2]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统计学[10]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数学、软件工程[27]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翻译
学科实力
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上海财经大学在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中列财经类院校前茅[28]。
学科 | 得分 | 学科 | 得分 | ||
应用经济学 | 82 | 理论经济学 | 78 | ||
工商管理 | 81 | 公共管理 | 68 | ||
法学 | 7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69 |
上海财经大学教学建设
通识教育
上海财经大学于2014年全面启动通识教育,开设7大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语言与跨文化沟通、经典阅读与历史文化传承、哲学思辨与伦理规范、艺术修养与运动
春晖湖
健康、经济分析与数学思维、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和社会分析与公民素养。该校将拓宽招生口径,原则上按照院系招生,今后将逐步过渡到按学科门类招生。此外,2014级入学学生转专业比例将有较大幅度提升,且在第一、第二和第四学期都有转专业机会。
实验班
上海财经大学已开设金融实验班、公共管理实验班、数理经济实验班、英美法班[29]等。实验班聘请海内外一流教授授课、采取全新的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教育,经过第一、第二学年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经济学、英语水平应达到申请美国一流大学金融学博士项目的标准。实验班的优秀学生将获得国际杰出教授亲笔推荐,赴海外名校留学深造。[30]
硕博连读
纪念建校100周年(24张)
学校每年会从校内外广大考生中,选拨具有研究潜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扎实的数学、经济学、英语功底者进入硕博连读项目,为他们提供国际顶尖的博士课程体系和高水平海归师资,定期举办专题讨论和学术讲座,与海外学者进行面对面的学术讨论和交流。
会计学院硕博连读生迄今已有11届,培养模式和国际顶尖大学逐渐接轨。在进入博士阶段之前,强化研究功底的训练,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研究文献的阅读;进入博士阶段后,将在一年内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另外两年撰写博士论文。经济学院自2005年参照北美前20名研究型大学经济学博士项目启动了“硕博连读”项目,建立起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31]
上海财经大学(7张)
合作交流
学校与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联合国
博雅书堂(图书馆古籍室)
人类住区规划署等国际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23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大学、科研机构签约了合作协议,包括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日本一桥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台湾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等,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科研、教师交流、博士培养、学生互换、海外学习和实习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19]
教学成果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截止2013年,拥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与管理实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级教育基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8门。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
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 |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实验区 | ||
财经人才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
货币银行学 | 会计学 | 政治经济学 | 财政学 |
市场营销学 | 成本会计 | 管理会计[32] |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 ||||
货币银行学 | 会计学 | 财政学 | 政治经济学 | 统计学 |
大学体育 | 市场营销学 | 税收学 | 社会统计学 | 成本会计 |
国际贸易学 | 经济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 | 产业经济学 | 国际投资学 | 战略管理 |
管理会计 | 国际金融 | 统计预测与决策 | 经济法概论 | 保险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资本论》选读 | 金融计量学 | 时间序列分析 | 中级财务会计 |
计量经济学 | 投资学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32] |
学子成绩 |
胡关亮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经完善后发表于中国最顶尖的经济期刊《经济研究》首篇[33] |
研究生在全球顶尖的学术期刊accounting review、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等期刊发表论文 |
本科生徐晓宇应邀赴美参加国际金融管理协会年会并宣读自己的研究论文 |
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冠军 |
enactus创行世界杯中国站总冠军 |
千村调查项目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最佳项目奖及中央政治局领导重要批示 |
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及上海赛区最高分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 |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 |
全球商业精英挑战赛中国区冠军 |
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
全国税务精英挑战赛冠军 |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
托福考试全球状元 |
全国高校菁英营销大赛冠军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
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
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冠军[34] |
上海财经大学社会评价
学校是国内第一所以“财经”命名的高等学府[35] |
根据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该校入选中国一流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36] |
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结果,学校在大文类高校中产出排名第一[37] |
2013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学校名列财经类高校前茅 |
2013年qs世界大学排名,学校会计和金融类学科进入全球前150名[38] |
全国毕业生毕业5年薪酬排行榜(民间排行),上海财经大学位列第3位。[39] |
上海财经大学学术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科研机构
截止至2013年,学校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个,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6个;另设有财经研究所、会计与财务研究院、高等研究院、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中英金融信息服务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国学研究所等数十个学术科研机构。[4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会计与财务研究院 | 数理经济学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
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
协同创新中心 | |
经济学与中国转型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41]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42] |
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 | 金融风险定量计算与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成果
自2009年至2013年四年,学校师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
学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讲论文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annals of statistics、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accounting review以及国际权威和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18篇,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期刊发文97篇。
根据荷兰蒂尔堡大学发布的“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2012年上海财经大学在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论文发表,位居大中华区第1名,亚洲第6名,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波士顿学院等并列世界第69名。[43]
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
学校主编的学术期刊有《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财经高教研究》、《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财经研究》创刊于1956年9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类理论刊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和阐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难点及基础性问题,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设有公共经济与管理、财务与会计研究、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金融研究、区域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国际经济研究等栏目。
《外国经济与管理》创刊于1979年1月,是由教育部主管、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全国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期刊主要刊登企业管理类论文,主要栏目包括“创业研究”、“创新研究”、“公司治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研究”、“公司财务”、 “跨国经营”等。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创刊于1999年10月,是教育部主管、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具有人文气息的财经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经济学前沿》(简称fec)是教育部于2006年发起创立的双向匿名同行审稿英文季刊。fec刊发经济学各个方向的理论性、实证性论文,特别是与中国经济及其他新兴、发展中或转型经济相关的论文。期刊覆盖全球630家机构订阅用户,并被美国econlit(经济学文献数据库), esci, google, repec, scopus等海内外十多家检索机构收录,获评“2016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44]。。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2]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8个[2]。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财经
属 性
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111计划
属性
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111计划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自主招生试点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