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证2019年原版样本hx毕业证样本图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各个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证2019年原版样本hx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样本图片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武汉纺织大学(wuhan textile university)坐落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武汉,地处光谷腹地,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纺织服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根据2018年10月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000多亩,拥有阳光、南湖、东湖三个校区,有20个教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54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有教职员工2000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0000余人。[1]。硕士点
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3 个
校 训
崇真尚美。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工科
属 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省属重点大学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武汉。。[4]
武汉纺织大学师资力量
据2016年1月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员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近600人,博士400余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双聘院士、外籍院士6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人选1人,“外专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白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百人计划”人选8人,还有一批具有海外背景的“楚天学者”和“阳光学者”。[5]
“千人计划”专家:维克多
双聘院士:姚穆
国家“千人计划”:王训该教授
长江学者:徐卫林教授[6]
武汉纺织大学教学团队
级别 | 名称 | 带头人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纺织材料与加工教学团队 | 徐卫林教授 | |
物流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 | 夏火松教授 | ||
省级教学团队 | 纺织材料与加工教学团队 | 徐卫林教授 | |
工科数学教学团队 | 方文波 | ||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 | 钟安华、孙菊香 | ||
资料来源:[7-8] |
武汉纺织大学学科建设
根据2015年10月官网显示,武汉纺织大学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3]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
优势重点学科一览表 | ||||||||||||||
学科名称 | 类型 | 代码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一级优势重点学科 | 0821 | 湖北省教育厅 | 2012 | ||||||||||
机械工程 | 一级特色重点学科 | 0802 | 湖北省教育厅 | 2012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一级特色重点学科 | 0805 | 湖北省教育厅 | 2012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一级特色重点学科 | 0830 | 湖北省教育厅 | 2012 | ||||||||||
设计学 | 一级特色重点学科 | 1305 | 湖北省教育厅 | 2012 | ||||||||||
化学 | 一级培育重点学科 | 0703 | 湖北省教育厅 | 201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一级培育重点学科 | 0812 | 湖北省教育厅 | 2012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培育重点学科 | 1201 | 湖北省教育厅 | 2012 | ||||||||||
资料来源:[9] |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一览表 |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硕士点名称及代码 | ||||||||||||
哲学(01) | 哲学 | 美学(010106) | ||||||||||||
法学(03) |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2)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4) | ||||||||||||||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 ||||||||||||||
理学(07) | 化学(0703) | 有机化学(070303) | ||||||||||||
物理化学(070304) | ||||||||||||||
工学(08) | 机械工程(0802)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 ||||||||||||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 ||||||||||||||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 ||||||||||||||
工业工程(0802z1) | ||||||||||||||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 |||||||||||||
材料学(080502) | ||||||||||||||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805z1) | ||||||||||||||
复合材料与工程(0805z2) | ||||||||||||||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 物理电子学(080901) | |||||||||||||
电路与系统(080902)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 ||||||||||||||
电力电子与光伏技术(0809z1) | ||||||||||||||
通信与信息处理(0809z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 |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 ||||||||||||||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 ||||||||||||||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 | 纺织工程(082101) | |||||||||||||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2) | ||||||||||||||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3) | ||||||||||||||
服装设计与工程(082104) |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0821z1) | ||||||||||||||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 环境科学(083001) | |||||||||||||
环境工程(083002) | ||||||||||||||
清洁生产及资源化利用(0830z1) | ||||||||||||||
建筑环境工程(0830z2) | ||||||||||||||
管理学(12) |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 | ||||||||||||
工商管理(1202) | 会计学(120201) | |||||||||||||
企业管理(120202) | ||||||||||||||
技术经济与管理(120204) | ||||||||||||||
艺术学(13) | 设计学(1305) | 设计艺术学(130501) | ||||||||||||
民族服饰文化(1305z1) | ||||||||||||||
绘画艺术与设计(1305z2) | ||||||||||||||
自设交叉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会展经济与管理(99j1)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 | 现代纺织信息技术(99j2) | |||||||||||||
设计学、工商管理 | 时尚品牌管理(99j3)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 | 数字媒体艺术(99j4) | |||||||||||||
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 检测技术与系统(99j5) | |||||||||||||
资料来源:[10] |
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一览表 | ||||||
专业学位类型 |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艺术硕士(mfa) | 工程硕士 | ||||
工程硕士领域 | ||||||
机械工程 | 纺织工程 | 环境工程 | 项目管理 | 物流工程 | ||
工业工程 | 工业设计工程 | |||||
资料来源:[10] |
湖北省级重点一级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湖北省级重点学科
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械设计及理论、纺织工程、纺织
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艺术学、环境工程[11]。
武汉纺织大学教学建设
据2014年学校官网,学校拥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
武汉纺织大学(2张)
课程,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4个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大批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取得丰硕的成果。[3]
国家特色专业
艺术设计(连续十一年居全国服装院校综合积分第一名)、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1]
湖北省级品牌专业
艺术设计、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会计学[11]。
国家级精品课程
服装结构设计、纺织材料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线性代数。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湖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与服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11]。
武汉纺织大学交流合作
根据2015年10月官网显示,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高校、科研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澳大利亚霍姆格兰学院联合办学,设有中国-欧盟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并聘请多名国外知名学者为学校的名誉教授。[12]
另外,学校长期承办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获批多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3]
武汉纺织大学学术研究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成果
2005年以来,学校共主持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课题前期研究专项资助、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各类项目6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7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三项;获省部级(含武汉市)以上科技成果奖励49项,公开发表论文5492篇,其中669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居湖北省省属高校前列;71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31部,发明专利授权56项,美国专利一项。
在循环经济(苎麻生态产业园)、水处理、纺织新型纤维材料、功能性面料、印染清洁生产、纺织服装数字化、新型纺织设备(高倍捻机等)、纺织设备相关材料、管理科学、服装和艺术、服饰文化、服装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上走在国际、国内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徐卫林教授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2009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项目“、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武汉纺织大学科研机构
根据2015年10月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13]
武汉纺织大学科研机构一览表 | |||||||||||||
机构名称 | 批准单位 | ||||||||||||
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湖北省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科技部 | ||||||||||||
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
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中心 | 教育部 | ||||||||||||
纺织产业链共性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
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 | ||||||||||||
湖北省先进纺纱技术工程实验室 | 湖北省发改委 | ||||||||||||
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 | ||||||||||||
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
湖北省服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湖北省纺织机电研究开发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湖北省纺织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 |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纺织与服装研发推广中心 | 湖北省经信委 | ||||||||||||
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湖北省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
企业决策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
生态苎麻产业关键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
生物质纤维与生态染整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 湖北省文化厅 | ||||||||||||
武汉纺织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 | 武汉市科技局 | ||||||||||||
武汉纺织服装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市科技局 | ||||||||||||
武汉服饰创意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市科技局 | ||||||||||||
资料来源:[14] |
武汉纺织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12年底,图书馆有文献总量约560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30多万册,并长期订购中外文期刊2600多种,拥有中外文各类数据库50多个(其中6个为自建数据库)。数字化图书馆与校园网千兆对接,馆内局域网百兆到桌面,拥有两个电子阅览室,近400个机位,运用了ilasⅱ数字化平台等先进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网上资源24小时服务,实现了印刷型文献借阅、电子阅览、视频点播、多媒体播放、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用户培训等网络化服务。[12]
学术资源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创刊于1988年,曾用名《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和《武汉科技学院学报》。该刊为双月刊,每期96页,双月25日前出版。第一、二、四、五期刊登社会科学类文章,第三、六期刊登自然科学类文章。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封面[15]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中,强调纺织特色,开辟有:纺织理论与应用研究、服装工程研究、纺织机械研究、纺织经济研究、数理科学研究、化学与化工研究、生物学研究,环境科学研究等栏目。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强调服装艺术特色,开辟有:服装与艺术研究、广告与传媒研究、哲学与美学研究、地方经济研究、社会与法学研究等栏目。[12]
对外经贸实务
该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坚持为读者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对外经贸事业服务的宗旨,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曾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财经类、国际贸易类核心期刊。自1999年起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网、博看网、思博网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服饰导刊
2012年3月16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关于同意《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服饰导刊》及变更主管主办单位的批复同意,原《湖北财经高等专业学院学报》更名为《服饰导刊》,主管单位由湖北省财政厅变更为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