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北工大”,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首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在2017年qs亚洲大学排行榜位居亚洲第107位,国内高校第26名,8个学科进入qs全球排名前400。。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北工大”,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首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在2017年qs亚洲大学排行榜位居亚洲第107位,国内高校第26名,8个学科进入qs全球排名前400。。。院系专业
截止2017年12月,学校有18个本科教学单位,在64个本科专业招生;另设有独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院系 | 专业 | 院系 | 专业 |
实验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与工程、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法学[18] |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 技术学院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19] |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汽车工程和制冷空调及其自动控制专业) | 应用数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和统计学[20]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21] |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22]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外贸)、金融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法学[23]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工作、广告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化(只招收留学生)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商务方向)、英语(翻译方向)、日语(商务方向)、朝鲜语、外贸英语、外贸日语[24] |
艺术设计学院 | 动画、艺术设计[25] |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 |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物联网工程(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金融学(finance)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哲学学 | 继续教育学院 | ** |
樊恭烋学院 | ** | ** | ** |
北京工业大学师资力量
官网2018年5月显示,北京工业大学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专任
北京工业大学
教师18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04人,有博士生导师294人、硕士生导师128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导师总数的81%;专职两院院士10人,双聘院士9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26],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26],入选“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简称“海聚工程”)78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48个。[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李京文、张杰、沈昌祥、刘加平、刘韵洁、彭永臻、邓中翰、聂祚仁[28](排名不分先后)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京文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院士:曾毅
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charles hirsch(外聘)[29]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久兴、杜修力、聂祚仁、隋曼龄、石照耀、李小军、韩晓东、郭霞
乔俊飞(排名不分先后)
名称 | 名单1 | 名单2 | 名单3 | 名单4 | 名单5 | 名单6 | |||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 左铁镛 | 张毅刚 | 侯义斌 | ||||||
两院院士 | 左铁镛 | 李京文 | 张杰 | 曾 毅 | 沈昌祥 | 刘加平 | |||
刘韵洁[30] | 彭永臻[31] | 邓中翰[32] | 聂祚仁 |
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 ||||
序号 | 团队名称 | 团队负责人 | 所属单位 | 获奖年份 |
1 |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 | 彭永臻 | 环能学院 | 2007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团队 | 左铁镛 | 材料学院 | 2008 |
3 | 基础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团队 | 隋允康 | 机电学院 | 2008 |
4 | 计算机软件基础课教学团队 | 蒋宗礼 | 计算机学院 | 2009 |
5 | 机械工程教学团队 | 赵京 | 机电学院 | 2009 |
6 |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团队 | 侯义斌 | 软件学院 | 2010 |
北京工业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止2015年,北京工业大学有11个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39门,校级精品课程64门;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2个、北京市品牌专业9个,7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7个专业接受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1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3]
国家精品课程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9]负责人 | 所属学院 | 评审年度 | ||||
1 | 材料力学 | 隋允康 | 机电学院 | 2005 | ||||
2 | 机械设计 | 王大康 | 机电学院 | 2005 | ||||
3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王松桂 | 数理学院 | 2005 | ||||
4 | 水质工程学 | 彭永臻 | 环能学院 | 2005 | ||||
5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 左铁镛 | 材料学院 | 2006 | ||||
6 | 编译原理 | 蒋宗礼 | 计算机学院 | 2007 | ||||
7 | 环境保护概论 | 王淑莹 | 环能学院 | 2007 | ||||
8 | 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 | 王金淑 | 材料学院 | 2009 | ||||
9 | 大学英语 | 刘宇慧 | 外语学院 | 2010 | ||||
10 | 建筑抗震设计 | 薛素铎 | 建工学院 | 2010 | ||||
11 | 交通工程导论 | 杨孝宽 | 建工学院 | 2010 |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负责人 | 所属学院 | 评审年度 |
1 | 信息安全 | 沈昌祥 | 计算机学院 | 2007 |
2 |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方向) | 侯义斌 | 软件学院 | 2007 |
3 |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 蔡建平 | 软件学院 | 2007 |
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吴武臣 | 电控学院 | 2007 |
5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李晓阳 | 机电学院 | 2007 |
6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王金淑 | 材料学院 | 2008 |
7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赵耀华 | 建工学院 | 2009 |
8 | 建筑学 | 陈喆 | 建规学院 | 2010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序号 | 实验中心名称 | 负责人 | 所属学院 | 评审年度 |
1 | 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 隋允康 | 机电学院 | 2006 |
2 |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杜修力 | 建工学院 | 2009 |
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办学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我校已与世界上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机构等正式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世界500强的学校比例超过30%,世界100强的学校达10%左右,集中在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80%的校际交流学校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荷兰和北欧等国家。留学生规模突破1000人次,学位生人数突破200人。聘请了数十位世界一流科学家作为我校名誉教授,聘请长期外籍教师30余人。
每年有500余名教师和学者赴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访问或开展联合研究。每年邀请近200名外国专家来校访问讲学。每年举办10余场国际学术会议。2013年有600余名在校生出国交流学习。[34]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35]
北京中加工商专修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1、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北京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james cook合作举办大学信息技术学士学位项目
3、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管理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课程班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学科建设
据官网2016年6月的资料显示,学校有学校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拥有光学工程、材料学、结构工程3个国家重点学科、3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 |||||||
数学 | 物理学 | 光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机械工程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力学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统计学 | 软件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交通运输工程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
应用经济学 | 数学 | 物理学 | 统计学 |
力学 | 机械工程 | 光学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土木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软件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
应用经济学 | 社会学 | 教育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数学 | 物理学 | 生物学 | 统计学 |
力学 | 机械工程 | 光学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建筑学 | 土木工程 |
水利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交通运输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城乡规划学 | 软件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 | 设计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重点学科 | |
重点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 | 土木工程(自定) |
国家重点学科(3个) |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 |
材料学 | |
结构工程 | |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 | 资源、环境及循环经济 |
纳米科学与技术 | |
信息安全 | |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生物医学工程 | |
机械工程 | |
土木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育) | |
交通运输工程(培育) | |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热能工程 | |
环境工程 | |
凝聚态物理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光学 | |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2个)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16个) | 工程力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
电路与系统 |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市政工程 |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应用数学 |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国际贸易学 | |
数量经济学 |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
社会学 | |
高等教育学 |
北京工业大学学术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科研组织
科研机构
截止2018年,学校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2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其他科研基地4个。2015年“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2017年“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科群”(核心学科包括土木、环境、交通工程)入选教育部一流建设学科。[36]
科研机构 | ||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个 | 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 |
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 | 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 | |
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 | 数字社区工程研究中心 | |
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 |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 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 | 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 |
城市与重大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 ||
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
机械工业联合会所属实验室(3个) | 机械工业印刷装备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机械工业重型机床数字化设计与测试重点实验室 | ||
机械工业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 ||
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基地(18个) | 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多媒体与智能软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嵌入式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环境与病毒肿瘤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 | 北京市光电子技术实验室 | |
北京激光技术实验室 | 可信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 | 北京信号与信息处理基础性研究实验室 | |
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 北京市饮料及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站 | |
北京市焊接设备研究与开发中心 |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 | 北京市生态环境材料及其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激光应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数字化医疗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北京市高层和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物联网软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 | 环境友好新材料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
激光先进制造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抗病毒药物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污水生物处理与过程控制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碳基纳米材料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脑信息智慧服务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机械结构非线性振动与强度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数字化医疗3d打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绿色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国际合作中心 | 中德激光技术中心 |
学术团体
学术团体 | ||
学术团体(10个) | ★中国水泥协会新型干法水泥分会 | |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 |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 ||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 ||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显象应用分会 | ||
★中国力学会力学史和方法论分会 | ||
★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 |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 | ||
★中国老教授学会理工专业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老教授协会 |
北京工业大学科研成果
2016年,学校科技总投入8.8亿元,科技经费居全国高校第36位。截至2017年3月,“十一五”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26项。2018年,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7-38]
2017年,学校获各类科技奖励36项,其中,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9项,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4项;视同省部级奖励的国家登记社会力量奖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会/协会奖、行业奖等19项。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高校排名,学校2016年发表且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收录论文969篇,排名66位;工程索引ei(核心版)收录论文1220篇,排名44位;国际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s收录论文428篇,排名34位;科学引文索引光盘版(sci-cde)2007至2016年5658篇论文被引用42076次,排名73位;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130篇,排名61位;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1287篇,排名59位;论文被引用3636篇5933次,排名71位。
2017年,学校以北京工业大学为申请人申请专利1569项,获专利授权1080项,其中发明专利955项,实用新型119项,外观设计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31项;申请国外专利13项,pct28项,授权国外专利14项。[39]
北京工业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学校图书馆收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3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杂志1200多种,中国国内外网络文献数据库70余个,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兼有,以纸本资源为基础,纸本、电子、视频等多载体的文献资源体系。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的合作关系;加入了oclc、calis和balis等馆际合作网络。[40]
截至2013年底,学校档案馆馆藏档案20万余卷(件),共有7个全宗。其中,北京工业大学全宗(1960年—) 管理全校党政管理(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出版物档案、设备档案、财会档案、实物档案等193366卷(件);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宗(1978年—1990年)2240卷;北京外贸学院分院全宗(1979年—1983年)133卷;北京计算机学院全宗(1978年—1993年)4013卷;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全宗(1958年—2005年)1372 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全宗(1971年—2000年)687卷;国家建材管理干部学院全宗(1980年—2000年)1182卷。[41]
学术期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与能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应用数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7—2018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被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transport数据库、德国《数学评论》、美国《最新数学出版物》和美国ebsco出版公司等收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发社会、经济、政治、高等教育与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设有“前沿观察”“当代社会研究”"超大城市治理与建设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治国理政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等栏目,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2017—2018)来源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以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全文收录,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源刊。[42]
北京工业大学文化传统
北京工业大学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整体为正圆形的徽标,中心为“60”、“bgd”的正负形组合的标志基础图形,“北京工业大学”的英文大写全称按照计算机标准型“dutch801 rm bt”字体在上方围绕其成环形,下方是标准字体(即毛体)校名,最下方标明“1960”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43]
学校徽章为可供佩戴的题有校名的证章。[44]
校标
标志图形的主体设计元素为大写的字母“b”,图形中的“60”代表1960年建校,“bgd”是北京工业大学简称的拼音缩写,并以正负形的方式呈现,简洁的图形中蕴含着学校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
标志在基本图形上加上线条,使图形更具视觉冲击力,整体表现出速度与效率,同时强调“层”和“积淀”。
标志将基本图形倾斜15度,形成一种动势,表示在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北工大能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宽与高的比例采用1:1.618的黄金比例使其在视觉上更加美观。
标志的颜色命名为“工大蓝”。[43]
校标 | 校徽 | 标准色 |
标准色:工大蓝
工大蓝,既是创新、引领、发展之蓝,也是包容、开放、共享之蓝,寓意朝气、理性、务实。工大蓝的定义来自定性和定量分析,色彩来自经验与象征的符号学意义,色彩的应用来自印刷色定量。工大蓝是代表未来的色彩,展现了北工大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实力与信心。[43]
辅助色为橙红色,寓意热烈、活力、创新。[44]
标准字
标准中文字体(即毛体)作为北京工业大学标识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除特殊规定以外,一般与图形标志组合在一起使用。标准英文全称是按照常规的计算机标准型“dutch801 rm bt”字体制定的。[43]
校名
校旗
校旗为“工大蓝”基底长方形旗帜,中心为学校徽志。[44]
北京工业大学精神文化
校训: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校徽
取自唐刘禹锡的《问大钧赋》。
“不息”源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息”就是不停止、不休息,永远向前,战胜困难。“体”则有物质存在的状态、本体、本性、禀性之意。
“日新”源自《尚书·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一日自新,达到一个新境界,就要始终如一,永远保持,做到天天新。“道”,有本质、法则、规律、主张、宗旨之意。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旨在激励工大人要秉承艰苦拼搏、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锤炼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顽强品格;彰显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精神风貌。[45]
工大精神:艰苦奋斗、穷究真理、锐意创新、开放包容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穷究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开放包容、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46]
校歌。。本科专业
64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类 别
公办大学
类 型
理工
属 性
211工程(1996年)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北京市属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