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西安理工”,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央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24所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截至2019年2月,学校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占地135.2万平方米,另有大学科技园;下设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67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任教师2500余人;院士工作室19个,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硕博研究生近7000名。[1-4]。。1937年,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水利系成立。
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水利系成为西北工学院水利系。
1956年,西北工学院电机系、水利系,北京动力学院,山东大学土木系、青岛工学院水利系、西北农学院水利系、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安动力学院。
1957年,西安动力学院、西北工学院采矿纺织系并入交通大学(西安)。
1958年,西北工学院化工系部分改建西安化工学院。
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纺织系,西安化工学院部分合并升格为陕西工业大学。
1961年,陕西科技大学(1960年创建)并入陕西工业大学。
1962年,西安机械专科学校(1958年创建)并入陕西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机械学院时期
1972年,北京机械学院、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陕西机械学院,隶属机械工业部。还有一部分以印刷专业为主在北京黄庄成立了北京印刷学院。
1970年,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参与合并组建西北轻工业学院(今西安工程大学)。
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化工系并入西北大学。
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水利系)并入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81年,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又返回并入陕西机械学院。
1981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北京机械学院(北京遗留部分)定名为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
1986年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机械工业管理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的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隶属于机械工业部。1990年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后于2003年参与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时期
1994年,陕西机械学院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曲江校区校门
1998年,划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
2002年,陕西省批准西安仪表工业学校整体并入西安理工大学。[1]
2006年,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独立本科院校)获教育部批准成立。
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7]
2012年,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8]
2017年,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西安理工大学办学条件
西安理工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00余人。院士工作室19个。有双聘院士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入选陕西省“千人计划”39人、“特支计划”9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个、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40多人;国家教学团队4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9-12]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审批时间 |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黄强 | 2007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罗兴锜 | 2008 |
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刘丁 | 2009 |
水力学课程教学团队 | 周孝德 | 2010 |
双聘院士:陈厚群、celsogrebogi
院士工作室:陈厚群、欧阳晓平、刘文清、胡春宏、周克崧、陈祖煜、吴培亨、王超、郝跃、何季麟、张久俊、陈学东
全国先进工作者:刘丁[13]
全国优秀教师:刘丁、王忠民、施卫、李宁[14]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李言、徐国胜、王全九[15]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梁淑华[1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许云华、樊秀梅、李怀恩、柴军瑞、梁淑华、张国君、畅建霞、方长青[17]
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工程:王全九、李宁、李占斌[18]
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者:王全九、贾嵘、任海鹏、畅建霞、游才印、方长青、梁军利[19]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治明、李言、刘丁、刘宏昭、沈冰、王家民、钟彦儒、周孝德、党兴华[20]
西安理工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2月,学校设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及独立学院高科学院,共设本科专业67个。[2]
西安理工大学本科专业 | ||||
二级学院 | 下设系别 | 专业 | ||
水利水电学院 | 水利水电工程系、水资源与农业工程系、市政工程系、水利水电自动化工程系、动力工程系 | 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 ||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系、精密仪器工程系、工程图学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 | ||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 印刷工程系、包装工程系、信息科学系 | 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 |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智能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以及物联网工程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财会与金融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与贸易系、公共管理系 | 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业工程、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 ||
理学院 | 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应用化学系 |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 | ||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 法律系、经济系、公共管理系、社会科学系、汉语言文学系、英语系 | 英语、法学 |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系、工程管理系、土木工程系、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城乡规划、建筑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系、工业设计系、环艺设计系、摄影系、动画设计系 | 视觉传达、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雕塑、摄影[21-22] | ||
信息技术与装备工程学院 | 信息工程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 信息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3] | ||
高等技术学院 |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与人文管理系 | —— | ||
国防生教育学院(海军) | ||||
研究生院 | ||||
继续教育学院 | ||||
体育教学部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2月,学校设有23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陕西省一流专业21个、陕西省名牌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58项;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5门省级精品课程。[2]
国家级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商管理”
陕西省名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印刷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印刷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商管理”、“应用物理学”、“通信工程”、“工程管理”[24]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5-26]
中心名称 | 批准时间 | ||
工程训练中心 | 2007 | ||
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2013 | ||
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 | 2014 |
国家级精品课程[27-31]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学院 | 评审通过时间 |
水力学 | 孙建 | 水利水电学院 | 2006年 |
自动控制理论 | 刘丁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08年 |
半导体集成电路 | 高勇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09年 |
印刷工程导论 | 周世生 |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 2009年 |
印刷机原理与结构 | 张海燕 |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 2010年 |
省级精品课程[32][33-36]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学院 | 评审通过时间 |
大学物理 | 施卫 | 理学院 | 2003年 |
土力学 | 邵生俊 | 水利水电学院 | 2003年 |
水力学 | 孙建 | 水利水电学院 | 2004年 |
印刷工程导论 | 周世生 |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 2004年 |
工程化学 | 姚秉华 | 理学院 | 2005年 |
大学英语 | 李庆明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2005年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廉永杰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2005年 |
机械制图与autocad基础 | 张素芳 | 高等技术学院 | 2005年 |
工程测量学 | 马斌 | 水利水电学院 | 2006年 |
c语言程序设计 | 张毅坤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6年 |
大学体育 | 许万林 | 体育教学部 | 2006年 |
机械原理 | 刘凯 |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 2006年 |
高等数学 | 赵凤群 | 理学院 | 2006年 |
材料科学基础 | 赵康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7年 |
财务会计学 | 李随成 | 工商管理学院 | 2007年 |
软件技术基础 | 姚全珠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7年 |
图像处理与传输 | 朱虹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07年 |
印刷工艺学 | 刘昕 |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 2007年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胡忭利 | 高等技术学院 | 2007年 |
自动控制理论 | 刘丁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08年 |
半导体集成电路 | 高勇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08年 |
工程制图 | 刘凯 | 理学院 | 2008年 |
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 | 关雄飞 | 高等技术学院 | 2008年 |
印刷机原理与结构 | 张海燕 |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 2009年 |
数据库原理 | 姚全珠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9年 |
钢筋混凝土结构 | 孙静 | 水利水电学院 | 2009年 |
大学物理实验 | 施卫 | 理学院 | 2009年 |
基础英语 | 李庆明 |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 2009年 |
材料及热加工工艺 | 赵康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0年 |
信号与系统 | 刘军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0年 |
理论力学 | 何钦象 | 理学院 | 2010年 |
包装工艺学 | 黄颖为 |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 2010年 |
数学建模 | 秦新强 | 理学院 | 2011年 |
erp沙盘模拟 | 张永进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1年 |
水工建筑物 | 李守义 | 水利水电学院 | 2011年 |
数字信号处理 | 刘涵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1年 |
半导体物理 | 陈治明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1年 |
线性代数 | 王尚平 | 理学院 | 2012年 |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 华灯鑫 |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 2012年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尹洁 | 思政部 | 2012年 |
生产与运作管理 | 杨水利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2年 |
材料力学 | 王忠民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2012年 |
软件体系结构 | 王映辉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2年 |
包装材料学 | 方长青 |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 2012年 |
国际金融实务(双语) | 扈文秀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2年 |
企业资源计划(erp) | 朱宗乾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3年 |
印后加工与表面整饰 | 武吉梅 |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 2013年 |
工程力学 | 师俊平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2013年 |
证券投资学 | 胡海青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3年 |
电动力学 | 李恩玲 | 理学院 | 2013年 |
电力电子技术 | 伍文俊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3年 |
包装测试与实验 | 郭彦峰 |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 2013年 |
材料工程基础 | 赵康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4年 |
自动控制系统 | 刘军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4年 |
计算机网络 | 李军怀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4年 |
人机工程学 | 薛艳敏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2014年 |
电工技术基础 | 尹有为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4年 |
人力资源管理 | 刘泽双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4年 |
中国传统文化 | 艾军 |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 2014年 |
西安理工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建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覆盖全校大多数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1个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esi全球排名1%学科:工程学、材料学[37]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38]
二级学科博士点:思想政治教育、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工业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38]
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39]
二级学科硕士点[39]
序号 | 学科门类及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 备注 |
1 | 02经济学 |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
2 | 02经济学 | 020202区域经济学 | |
3 | 02经济学 | 020204金融学 | |
4 | 02经济学 | 020206国际贸易学 | |
5 | 03法学 |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6 | 03法学 |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
7 | 03法学 |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8 | 03法学 | 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
9 | 03法学 |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 |
10 | 03法学 |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11 | 04教育学 | 040106高等教育学 | |
12 | 05文学 |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13 | 07理学 | 070101基础数学 | |
14 | 07理学 | 070102计算数学 | |
15 | 07理学 |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16 | 07理学 | 070104应用数学 | |
17 | 07理学 |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 |
18 | 07理学 | 070201理论物理 | |
19 | 07理学 |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20 | 07理学 |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 |
21 | 07理学 |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 | |
22 | 07理学 | 070205凝聚态物理 | |
23 | 07理学 | 070206声学 | |
24 | 07理学 | 070207光学 | |
25 | 07理学 | 070208无线电物理 | |
26 | 08工学 | 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
27 | 08工学 | 080102固体力学 | |
28 | 08工学 | 080103流体力学 | |
29 | 08工学 | 080104工程力学 | |
30 | 08工学 |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31 | 08工学 |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 |
32 | 08工学 |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 |
33 | 08工学 | 080204车辆工程 | |
34 | 08工学 | 0802z1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 | 目录外自主设置 |
35 | 08工学 | 99j1工业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 | 目录外自主设置 |
36 | 08工学 | 080300光学工程 | |
37 | 08工学 | 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 | |
38 | 08工学 |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39 | 08工学 |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 |
40 | 08工学 | 080502材料学 | |
41 | 08工学 |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 |
42 | 08工学 |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 |
43 | 08工学 | 080801电机与电器 | |
44 | 08工学 |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
45 | 08工学 |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46 | 08工学 |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
47 | 08工学 | 080901物理电子学 | |
48 | 08工学 | 080902电路与系统 | |
49 | 08工学 |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50 | 08工学 |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51 | 08工学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 |
52 | 08工学 |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 |
53 | 08工学 |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54 | 08工学 |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55 | 08工学 | 081103系统工程 | |
56 | 08工学 |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57 | 08工学 |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 |
58 | 08工学 |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 |
59 | 08工学 |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60 | 08工学 |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 |
61 | 08工学 | 081401岩土工程 | |
62 | 08工学 | 081402结构工程 | |
63 | 08工学 | 081403市政工程 | |
64 | 08工学 | 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
65 | 08工学 | 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 | |
66 | 08工学 | 0814z1建设工程管理 | 目录外自主设置 |
67 | 08工学 | 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 | |
68 | 08工学 | 0815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69 | 08工学 | 081503水工结构工程 | |
70 | 08工学 | 081504水利水电工程 | |
71 | 08工学 | 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72 | 08工学 | 081701化学工程 | |
73 | 08工学 | 081702化学工艺 | |
74 | 08工学 | 081703生物化工 | |
75 | 08工学 | 081704应用化学 | |
76 | 08工学 | 081705工业催化 | |
77 | 08工学 | 082801农业机械化工程 | |
78 | 08工学 | 082802农业水土工程 | |
79 | 08工学 | 08280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
80 | 08工学 | 082804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
81 | 08工学 | 083001环境科学 | |
82 | 08工学 | 083002环境工程 | |
83 | 08工学 | 083201食品科学(包装工程) | |
84 | 08工学 | 083500软件工程 | |
85 | 09农学 |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
86 | 12管理学 |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 |
87 | 12管理学 | 120201会计学 | |
88 | 12管理学 | 120202企业管理 | |
89 | 12管理学 | 120203旅游管理 | |
90 | 12管理学 |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 |
91 | 13艺术学 | 130500设计学 |
国家级重点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40]
省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41]
专业学位[42]
工程硕士 | ||
水利工程 | 环境工程 | 电气工程 |
机械工程 | 材料工程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仪器仪表工程 | 计算机技术与工程 |
控制工程 | 集成电路工程 | 工业工程 |
软件工程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化学工程 |
农业工程 | 车辆工程 |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高级emba | |
会计硕士 | ||
审计硕士 |
西安理工大学学校荣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高校
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学术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机构
截至2015年5月,学校设有25个重点科研基地,其中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2011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陕西省军民两用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名称 | 批准部门 | ||||
陕西省军民两用超快光电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厅 | ||||
陕西省水利机械及其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厅 | ||||
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 省国防科工局 | ||||
陕西省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厅 | ||||
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重点省级实验室 | 科技厅 | ||||
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 教育厅 | ||||
陕西省网络计算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 科技厅 | ||||
陕西省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 科技厅 | ||||
陕西省印刷包装工程重点实验室 | 科技厅 | ||||
陕西省印刷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厅 |
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科技厅 |
教育部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 教育部 |
陕西省电工材料与熔(浸)渗技术重点实验室 | 科技厅 |
陕西省晶体生长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厅 |
晶体生长设备及系统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发改委 |
陕西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 教育厅 |
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科技部 |
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 教育部 |
国家连铸连轧贝氏体铸铁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科技部 |
晶体生长设备与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陕西省机械制造装备重点实验室 | 科技厅 |
陕西省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 科技厅 |
截至2015年,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43] |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学校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377项,其中主持国家、省自然、社科基金项目293项,部委、省级及国防重大项目159项,国际合作项目28项,获得科研经费3.4亿元;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11项;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各1篇,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15篇。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大会奖等国家级奖17项、省部级奖300项。2001年学校科技处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普通高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2006年3月被教育部科技司命名为“‘十五’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2006年6月学校被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等五部门命名为“‘十五’期间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先进集体”。
2013年,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验收通过67项,其中特色研究计划项目3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5项,学科联合项目3项,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1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在校基金的资助下,此次结题项目共获得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4项,厅局级项目21项;申请专利31项,授权18项;发表论文111篇(其中sci:15篇,ei:44篇,ssci:2篇,cssci:27篇,cscd:23篇)。[44]
西安理工大学学术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自1999年起,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联合培养中德双重学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西安理工大学学术资源
截至2015年5月,学校馆藏纸质文献188万余册,电子文献约329万余册,纸质中外文现刊23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1万余种,业已形成集机械、电气与电子、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材料、水利水电、印刷包装以及管理学、法学、外语、艺术等社会科学诸专业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多种载体的文献保障体系,其中水利水电、印刷包装类文献独具特色。[45]
西安理工大学文化传统
西安理工大学校徽
本标志在形式上选择圆形为基本框架,且圆中套圆,以增加标志的层次感和厚重的内涵。在构图上采用一个中心、两边对称和外圆虚、内圆实的对比手法,传达出稳重大气和庄重典雅的视觉效果,形成较强的的聚合力和向心力,营造并加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外圆代表着地球,
校徽
内圆寓意着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外圆区域通过圆心垂直轴线的上端以阳刻手法设计有标准中文“西安理工大学”毛体草书校名,下端设计有标准英文校名。对称的左边的星代表“教学”,右边的星代表“科研”,寓意教学与科研并重。中心部位的图形是由英文校名的3个首字母“x”“u”“t”经过构成处理而生成的,并在其下方又用标准英文缩写“xut”来强调识别性,再在英文缩写下缀有1949年字样组成标志的核心图形。这样既能完整、清晰地体现出学校的核心要素,又能使图形在视觉上更稳定、内容上更丰富。在色彩运用上采用单色设计形式,以深紫罗蓝为主色调。在色相上由于该色相较为中性,因此与暖色系和冷色系均可搭配使用,在色度上该色也较为稳重,便于任何场合使用,且能清晰地表达出标志的结构和内容。紫罗蓝不但有利于日常使用,还能使图形更具高贵、典雅和肃静的气息。
核心图形寓意:一、图形由西安理工大学校名的英译xi'aniversityhnology3个首字母x、u、t变形构成,以此代表西安理工大学。、志的图形为一颗星环绕轨道运行,寓意西安理工大学将成为传承人类科技、传统文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一颗科教新星。同时,标志的图形还代表着春芽托珠内涵,光耀夺目,形成阳光、雨露、生命的永恒主题。象征着莘莘学子在知识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该图形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具有外在的形式美感和内在的深刻寓意。标准色寓意:罗蓝表着生命、永恒、热情、执着、希望、喜庆和活泼等意象,同时还体现着积极奋进、团结凝聚、生生不息、积极奋进的象征意义,也是忠诚、执着与永恒的体现。紫罗蓝的视觉冲击力是将阳光的、新鲜的、跳动的生命力强烈地体现出来,也充分地表达和展现出学校“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以及雄厚的师资团队等软、硬实力[46]。
西安理工大学校风校训
校风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具体内涵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勤奋: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具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求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治教。
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追求新知。
优良校风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上质量、上水平,办出特色的有力保证。[47]
校训
祖国荣誉责任
具体内涵
祖国: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奋发向上,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一切。
荣誉:强烈的荣辱观、是非观,有为国家增光,为集体扬名,为个人争先的荣誉感。
责任: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高度责任感,以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对人、对事极端负责的态度,努力学习,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祖国、荣誉、责任”是完善人格的三个基本支撑点,学校要以培养学生具有执着的爱国精神、强烈的荣辱观和高度的责任感为育人的基本准则,严格要求每个学生。[48]
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知行统一
学校精神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西安理工大学校歌
词作者系校党委副书记廉永杰,曲作者为校音乐教师屈斌和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陈大明。
春华秋实:
黄河滔滔,秦岭莽莽,赫赫始祖恩泽,五千年文明育养。
理工大学子济济一堂,祖国荣誉责任矢志不忘。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蔚然成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永扬。
看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我中华腾飞创造辉煌。
校歌《春华秋实》的歌词言简意赅,阐述了学校的地理位置(黄河滔滔,秦岭莽莽)、人文背景(赫赫始祖恩泽,五千年文明育养)和学校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校训(祖国、荣誉、责任)、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以及莘莘学子的志向(为我中华腾飞创造辉煌)。曲调既不失传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色。全曲分为a、b两段,a段旋律庄重自豪,意在烘托学校的育人环境;b段音域升高,生机勃勃,其连续的切分节奏使歌曲更具时代风格,体现了师生员工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作品气势宏伟、刚柔并重,是优美颂歌和明快进行曲的完美结合,因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首肯。[49]
西安理工大学学校领导
西安理工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刘德安 |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李孝廉 | ||
党委副书记 | 崔亦国、李建竹 | ||
纪委书记 | 李鹏 | ||
副校长 | 李言、刘军、李占斌、马宁、华灯鑫、刘云贺、董小兵 | ||
总会计师 | 赵明扬[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理工
属 性
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省部共建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
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属性
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省部共建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
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国防生
主管部门
陕西省
现任领导
校长李孝廉
党委书记刘德安
本科专业
67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