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武汉轻工大学毕业证样板(模板)wr

武汉轻工大学模板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武汉轻工大学(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原名武汉工业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1]。。。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轻化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药学。

国际教育学院:轻工纺织食品类(啤酒酿造与饮料工艺)、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与制造。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护理学、康复治疗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动画、行政管理、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4]

武汉轻工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4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4%。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省(部)级专家2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湖北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部)级优秀教师4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学校聘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选24人,陈焕春院士、官春云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等一批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5]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大川;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刘大川、 胡健华、 刘民钢、 李庆龙、 宋光森、 何东平、侯永清、 刘启觉;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大川、 何东平、 宋光森、 同小军、 侯永清、邱银生、 张永林、 范正森、 刘海岷;

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胡健华、 谢兆鸿、 李庆龙、 陈 平、 黄泽元、 周 坚、刘启觉、 张 麟、 王春维、 王继焕、 吴灵英。

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侯永清;

省级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何东平、 宋光森、 侯永清、 周 坚、 程四清、 刘玉兰、高新蕾。

国家首届教学名师:郑用琏;

全国优秀教师:谢宋和、 刘大川、 王继焕、 黄泽元;

湖北省教学名师:范正森、 黄泽元、 吴灵英、 王继焕;

省(部)优秀教师:胡健华、 秦治全、 黄泽元、 刘大川;

湖北省劳动模范:徐广文[6]

武汉轻工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0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省级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有湖北省重点学科7个,其中省级优势学科1个、省级特色学科3个。[2]

截止2016年9月,已拥有工程、农业、护理、药学、会计等5种类别的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

重点学科[8]

1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湖北省优势学科2012年
2畜牧学0905湖北省特色学科2012年
3机械工程08022012年
4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2012年
5生物学0710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2012年
6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7土木工程0814
8企业管理120202湖北省重点学科2006年
9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2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2004年

硕士授予点[9]

序号学科名称(一级学科)学科代码所属学科门类
1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工学
2机械工程0802工学
3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工学
4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管理学
5工商管理1202管理学
6生物学0710理学
7药学0780理学
8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法学
序号学科名称(二级学科)学科代码所属学科门类
1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农学
2岩土工程081401工学
3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0305z1法学
4食品营养与安全0832z1工学
5管理信息系统1201z1管理学
6工程与项目管理1201z2管理学
7物流与供应链管理1201z3管理学
8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1201z4管理学
9文化产业管理1202z1管理学

武汉轻工大学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建有教学实验室(中心)32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拥有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22个;[10]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200余项。;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

国家级特色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包装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11]

湖北省品牌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包装工程、水产养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黄泽元)、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教学团队(吴灵英)、大学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孙向阳)。[12]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粮油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英语语言学校示范中心。[13]

国家级精品课程

食品工厂设计、包装机械[14]

省级精品课程

高等数学、食品化学、大学物理、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基础、饲料加工及设备、会计学原理、“毛邓三”概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大学体育、电器控制基础、食品机械、食品工厂设计、包装机械、数学建模、内科护理学、生物化学。[14]

研究生工作站

序号项目名称批准时间
1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与转化研究生创新中心2006年
2湖北省农产品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11年
3武汉轻工大学—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2013年
4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百点实业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2013年

武汉轻工大学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6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2]

武汉轻工大学学校荣誉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党委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党委中心组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数十项荣誉。[2]

武汉轻工大学学术科研

编辑

武汉轻工大学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教育部大宗粮油精深加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农产品加工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2]

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15]

国家、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生物化工工程中心、湖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稻谷加工工程中心、教育部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粮机设备及工艺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特色果素资源开发研究中心。[15]

省级人文社科基地: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轻工大学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4年间,学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963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4项;出版著作、教材近5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500篇;获授权专利197项,其中发明专利6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获奖数量和等次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单位”、“首批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2]

武汉轻工大学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底,图书馆收藏有纸质文献量近160万册,并长期订购中外文

学校更名集锦(9张)

报刊近2000余种。图书馆逐步增加电子资源建设力度,引进国内外综合电子资源30余种;电子图书70万种(册),已初步实现馆藏图书数字化。

同时,图书馆还建成了功能完备的硬、软件支撑体系,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网上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数字化图书馆与校园网千兆对接,馆内局域网百兆到桌面,金银湖馆的读者阅览区域已实现无线覆盖。图书馆采用ilasⅱ自动化集成系统。图书馆的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关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和internet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互联网访问图书馆。

学术期刊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该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武汉轻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建筑与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的收录期刊。[16]。创办时间

1951年

属性

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主管部门

湖北省。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