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东北电力大学毕业证样板的最新动态,查看东北电力大学毕业证样本的更多信息,搜索并申请适合您的职位,该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东北电力大学(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简称东电(neepu),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全国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和科研基地。2016年加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同年发起加入“中国智能量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电力高校联盟成员。[1-2]。创办时间
1949年(己丑年)
属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
主管部门
吉林省。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王志宝、柴天佑、黄其励、金红光等。。1949年6月
沈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建校,隶属东北电业管理总局
1949年8月
学校迁址长春,更名为长春电机高级职业学校,隶属东北电业管理总局
1950年3月
隶属于东北电力管理局
1952年5月
更名为长春电业技术学校
1953年7月
更名为长春电力工业学校
1954年6月
更名为长春电力学校,隶属于燃料工业部
1955年
由长春迁至吉林市,9月更名为吉林电力学校,隶属于电力工业部
1958年2月
隶属于水利电力部
1958年8月
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
1978年
始招收硕士研究生,9月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
1988年
隶属于能源部
1992年
开始于国内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1993年
隶属于电力工业部
1997年
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
2000年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
2003年
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热能工程”2个二级学科以“计划单列、联合培养”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12月
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
2009年
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批通过,正式批准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内容来源于学校官网
东北电力大学办学条件
编辑
东北电力大学院系专业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 |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火电厂集控运行[4] |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 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5] |
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6] |
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轻化工程、生物工程[7] |
东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8] |
东北电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9] |
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10] |
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11] |
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12] |
东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工作[13] |
东北电力大学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4] |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 | 动画、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15] |
东北电力大学媒体技术与传播系 | 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16] |
东北电力大学输变电技术学院 | 供用电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机电一体化[17] |
东北电力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1402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500余人。
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人选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校园风景(15张)
学校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1]。
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能源动力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等。
省级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教学团队、汽轮机及热力系统课程群教学团队、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等。
创新团队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复杂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分析与控制(团队带头人:穆钢)、能源有效利用与热力设备安全节能技术(团队带头人:王擎)。
吉林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能源有效利用与热力设备安全节能技术(团队带头人:王擎)、智能电网运行分析与控制(团队带头人:严干贵)、大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安全经济运行技术(团队带头人:李勇)、电力工业水处理技术(团队带头人:孙墨杰)、“服装设计艺术与技术、服装设计时尚、服装展示研究”(团队带头人:梁军)[18]。
东北电力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月,学校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设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6个,其中吉林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个,有工程硕士(含7个授权领域)、体育硕士、翻译硕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1]。
重点学科
“十二五”吉林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电气工程(0808)。
“十二五”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6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电气工程(0808)、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土木工程(0814)、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19]。
博硕士点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电气工程(08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数学(0701)、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电气工程(080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土木工程(0814)、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工商管理(1202)。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覆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思想政治教育(030505)、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设计艺术学(130501)。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9个):体育硕士(0452)、翻译硕士(0551)、动力工程(085206)、电气工程(085207)、控制工程(085210)、计算机技术(085211)、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化学工程(085216)、项目管理(085239)[20]。
注:括号内为学科/专业代码。
东北电力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和科研基地,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卓 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石头楼主楼
、自动化等
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工程流体力学、运筹学
省级精品课程:锅炉原理、工程流体力学、汽轮机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发电厂、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过程控制、自动控制原理、运筹学、高等数学等、物理化学、材料力学、钢结构、混凝土及砌体结构[21-24]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吉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土木工程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数学学科atc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25]
交流合作
1998年获批准培养外国留学生。
200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实施“商务管理”和“商务信息系统”学士学位教育。
2012年,学校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东北电力大学学校荣誉
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教师群体和以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优秀大学生群体。
东北电力大学学术科研
编辑
东北电力大学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主持国家863项目、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9项,纵向科研经费总额近2.2亿元,同比“十一五”分别增长259.1%和856.1%;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0项,同比“十一五”增长196.3%,其中一等奖5项;sci/ssci收录学术论文176篇,同比“十一五”增长266.7%,ei/cssci收录学术论文1318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7部;授权发明专利115件[26]。
2013年1月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经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7]。
东北电力大学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1月,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文科基地等23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4个,吉林省院士工作站1个。
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文科基地名单 | ||
平台名称 | 审批部门 | |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 | |
多能源互补高效供能管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
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
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能源高校洁净开发利用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 吉林省教育厅、财政厅 | |
吉林省节能与测控技术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发改委 | |
吉林省输电工程安全技术实验室 | ||
吉林省电力变流与电气节能技术工程实验室 | ||
吉林省风力发电联网运行与控制技术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 | ||
吉林省流体机械安全节能技术吉林省工程实验室 | ||
吉林省油页岩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
吉林省油页岩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中心 | 吉林省科技厅 | |
吉林省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 ||
吉林省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工程研究中心 | ||
吉林省油页岩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厅 | |
吉林省电站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吉林省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 ||
吉林省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文科基地 | ||
吉林省电力电子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 吉林省工信厅 |
东北电力大学学术资源
东北电力大学图书馆藏书以专业用书为主,非专业用书为辅,主要收
校园风景(20张)
藏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应用化学工程、管理、艺术等学科方面的文献,逐步形成了具有该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截止到2012年底,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为140万册,收藏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
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主要包括11个数据库,即: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读秀知识库、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中华数字书苑、science direct数据库、iel数据库、外文百链云图书馆。[28]
东北电力大学学术交流
“十二五”期间,学校与8个国家和地区的21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承办了“第二届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与环境技术”等国际会议[26]。
东北电力大学文化传统
编辑
东北电力大学学校标识
校标以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设计的“石头楼”为核心设计元素。
校标选取正圆作为标志的基本造型,寓意圆满、周全、完备。
校标将“石头楼”置于标志视觉中心,配以“1949”字样,“1949”字样下方弧线设计,沿弧线轨迹组合,追求浑然一体,作映衬数字之用。
校标内圆四周设计弧线,用意如下:
(1)粗细不一的弧线,外向扩散,象征学校蓬勃发展的愿景;
(2)弧线定为有序,有如光圈,与内圆及相关元素有机结合,以营造“镜头聚焦”之感;
(3)弧线大破正圆的凝滞,丰富标志的体量,赋予标志强力的驱动感。
校标内中文校名两侧弧形设计,以使标志更具立体感,淡化英文,强化中文。
校标选择以绿色(墨绿)为标准色,象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学校将继续致力于为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提供人才和科学技术支持[29]。
东北电力大学社团组织
东北电力大学54阳光网
为东北电力大学校园学生门户网站,于2005年3月22日发布,是东北电力大学团委主办,由54阳光网阳光团队负责建设与维护的校园网络媒体[30]。
东北电力大学大学生通讯社
东北电力大学大学生通讯社是由党委宣传部直属、校报编辑部指导的学生记者组织,主要为《东北电力大学校报》提供文学及新闻稿[31]。
东北电力大学校学生会
东北电力大学校学生会是在学校校党委领导下、校团委指导下的,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的学生组织。共设十一个部门,分别为:秘书处、学习部、实践部、宣传部、新闻部、网络部、权益部、外联部、文艺部、女工部、体育部[32]。
东北电力大学社团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