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滁州学院毕业证19年原版样本

了解滁州学院毕业证样本的最新动态,查看滁州学院毕业证样本的更多信息,搜索并申请适合您的职位,该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1]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创办时间

1950年

属性

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2014年入选)

主管部门

安徽省。类别

公立大学。。学院

专业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方向)、语文教育(专科)[10]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审计学、工商企业管理(专科)[11]

数学与金融学院

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12]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初等教育(专科)[13]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14]、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15]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16]

音乐学院

音乐学[17]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8]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含中韩合作办学2+2国际班)、环境设计、广告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19]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木工程[20]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21]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工技术(专科)[22]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园林[23]

滁州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依托“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安徽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24]

滁州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120人,专任教师770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187人,博士124人、硕士563人。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余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3人,省级领军人才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坛新秀16人,省级教学团队9个。[2][25]

全国模范教师:许志才

全国优秀教师:赵振华[26]

省级教学名师:许志才、郑平建[27]、戴仕宝、陈桂林[28]、许雪峰、薛连海、宋德如[29]、诸立新、张晓旭[30]

省级教坛新秀:李庆宏、贲培云、郑爱龙、葛浩、于春燕、吴文杰[31]、翟明清、夏岩磊[28]、王敏、秦莉、黄述亮、张玲[29]、姚光顺、顾留碗、吴小芳、周亮广[30]

全省模范教师:葛秀涛、景刚副

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李虎、翟明清

全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邢存海

全省优秀教师:王晓梅、叶高副、邢存海、刘利副、许雪峰

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吴开华

全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赵生慧[26]

 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立项年度
应用数学教学团队许志才2008年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团队郑平建2010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薛连海2010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汪才明2011年[32]
金融工程教学团队翟明清2013年[28]
大学数学本科教学团队李庆宏2014年
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宋德如2014年[29]
食品加工与品质控制教学团队蔡华珍2015年
化工原理教学团队郑建东2015年[30]

滁州学院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5项。[2]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安徽省特色专业6个,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安徽省精品课程6门、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个、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建有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33]

学校的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2]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34]

安徽省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33]、物联网工程[29]、新闻学[30]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35]、测绘工程、工商管理[28]、食品质量与安全、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9]、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自动化[30]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应用型信息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5]、滁州学院—安徽华塑盐(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2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9]、滁州学院—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化工实践教育基地[30]

安徽省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中国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计算机网络[36]

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数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5]、单片机应用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8]、gis基础应用技能、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旅游地理学[29]、食品化学、教育心理学[30]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5]、卓越食品工程师计划[28]、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29]、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国际商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0]

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计划、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37]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33]、食品实验实训教学中心[29]、测绘实验实训中心[30]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9]、地理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0]

滁州学院教学交流

截至2016年3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4+1”硕士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6+7课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2]

滁州学院学校荣誉

2010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38]

2011年6月,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39]

2011年11月,被评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40]

2011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41]

2011年12月,获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42]

2011至2014年度,连续四年获得省教育厅节能工作考核“优秀”等次。[43]

2012年2月,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44]

2014年,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14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43]

2015年2月,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41]

滁州学院学术研究

编辑

滁州学院科研机构

校园风光(12张)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机构8个;建有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2]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2]

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2]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校级研究机构: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化工技术研究所、滁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程中心、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国情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凤阳花鼓音乐研究所[45]

滁州学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2]

“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

滁州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2]。截至2013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72.79万册,中外文报刊1980种,收藏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法规大典》、《springerlink》、《ebscohost》《银符考试模拟题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吴敬梓研究专题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46]

学术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双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

学报封面

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47]

《滁州学院学报》每年1、3、4、6期刊登社会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2、5期刊登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开设“江淮分水岭研究”“皖东文化研究”和“皖东发展研究”三个特色栏目。

2009年学报被安徽省教育厅和新闻出版局联合评为优秀学报;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称号。

滁州学院文化传统

编辑

滁州学院校徽校名

“滁州学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滁县师范学校”题写过校名,“滁”“学”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

校名校徽

滁州学院校徽以“滁”、“u”(university的缩写)和“1950”为基本元素。

篆字“滁”为核心,呈现了滁州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旗帜的形制,代表着滁州学院团结进取、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盾牌的形制,承载了滁州学院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奖杯的形制,抒发了滁州学院人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断创新的卓越情怀。结构精密的芯片形制,象征着滁州学院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时代风范。

校名“滁州学院”采用郭沫若的字体,突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950”字样标志了滁州学院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中英文有机融合的方式,体现了滁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豪迈姿态。

校徽呈现开放形态,展示着滁州学院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汉字“滁”中的山、水、人的元素,描绘了滁州学院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48]

滁州学院校训

学校活动图片(11张)

修德、求是、博学、笃行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求是”,即勇于追求真理,探索规律。

“博学”,即广泛地学习各类知识。

“笃行”,即强调重视实践,实现知行统一。[48]

滁州学院名人题词

美国东亚太平洋总干事朱晓陵为学校题词

2003年11月27日,美国基督教协会东亚太平洋总干事朱晓陵先生(滁州籍人)

来校参观考察时用大红纸为学校题词:“今天见到家乡有这样的大学,终生难忘。祝愿在新的进程中更有丰硕的成果。”[49]

著名音乐人舒楠校友为母校题词

2010年4月22日,著名音乐人、滁州学院音乐系1992届校友舒楠

用大红纸为学校题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家园,母校在我心中是永远的温暖和宁静!祝福她!”[50]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题词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