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由教育部统一印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样本图片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985年12月,学校在中央团校基础上成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多次亲临学校作报告、参加毕业典礼、接见学员和工作人员、题写祝词与贺信,对学校建设发展和青年人才培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团中央历届领导冯文彬、胡耀邦、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李克强、周强、胡春华、陆昊、秦宜智等同志先后任学校校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china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tudies)坐落于首都北京,是共青团中央直属、教育部与共青团中央共建的唯一一所重点高等院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中国共青团组织的最高学府,首都特色行业院校,[1]以青年和政法为特色及优势,涵盖文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门类,被誉为”卓越青年人才的摇篮”。。。创办时间
1985年12月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学校类型
政法
属性
中央部委直属高校 |卓越法律人才计划 |团部共建重点大学 |首都特色行业院校。主管部门
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王蒙,万绍芬,孙云晓,马丁,葛布。。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下设16个教学院系部,开办14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2]
院系设置表[2]
院系名称 | |||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 | 法学院 | 公共管理系 | 文化基础部 |
轮训部 | 青少年工作系 | 经济管理学院 | 外语教学研究中心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社会工作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计算机教学与应用中心 |
外国语言文学系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 体育教学中心 |
专业设置表[8]
所属系部 | 专业名称 | |||
青少年工作系 |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青年社会心理方向) | |||
社会工作学院 | 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 | |||
法学院 | 法学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金融学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 | |||
新闻与传播系 | 新闻学(综合方向)、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广播电视学 | |||
公共管理系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汉语言文学 | |||
外国语言文学系 | 英语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门。[2]
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2]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9]
序号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
1 | 刑法学教学团队 | 林维 | |
2 |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 | 马竹青 | |
3 | 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团队 | 许莉娅 |
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10]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级别 | ||
1 | 新闻采访 | 戚鸣 | 2006年 | 北京市级 | ||
2 | 青少年社会工作 | 陆士桢 | 2006年 | 北京市级 |
学校荣誉
学校是北京市首批命名的“文明校园”和“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共中央直属机构文明单位”、“中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中直机关绿化美化先进单位”、“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
学生荣誉
2004年,学校首次参加“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5件人文社科学术作品获奖;2005年选送“挑战杯”的10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社工系张宝石的中国城市乞丐群落与城市救济获特等奖,新闻系本科毕业生论文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
校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6人,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15人。[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科建设
中青格言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涵盖学术型硕士学位点19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5个。[2]
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2]
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与国际政治、少年儿童与思想意识教育、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社会学、世界经济、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哲学、社会管理[2]
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社会工作[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对外交流
毕业典礼
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日益提高。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高校、科研机构、国际ngo等组织,在教育教学、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赴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交流的师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大力实施海外引智工程,积极吸引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并取得“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是国家汉办hsk考点院校之一,留学生年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暑期举办summer school,邀请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知名教授和学者授课,为中外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经国家汉办批准,承办波兰格但斯克大学孔子学院。经团中央批准,成立“一带一路”国际青年研究教育交流中心,为沿线国家青年交流提供平台。[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术研究
编辑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北京市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共中央编译局重点研究基地1个、共青团中央重点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研究教育基地3个、民政部人才培训基地1个、校级研究中心
校园生活(8张)
16个。设有教学实验室二十余个,其中社工实验室为国内最早的专业社会工作实验室,舆情调查、定性分析、非线性编辑、摄像摄影、erp电子沙盘、数学建模、it工作室、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等实验室配备齐全。[11]
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共中央编译局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研究基地、[11]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青年研究教育交流中心
北京市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北京市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研究院、北京市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11]
教育部研究教育基地(3个):首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民政部人才培训基地(1个):首批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
校级重点研究中心一览表[11]
研究中心名称 | |||||||
青年发展研究院 | 东方文化研究所 | 科学与公共事务研究所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 ||||
海峡两岸青年问题研究所 | 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所 | 心理研究所 | 刑事法治与人权研究所 | ||||
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所 | 金融研究所 | 传媒与青年研究所 | 大众传媒与政治文明研究所 | ||||
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研究中心 | 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 | 青少年法学研究所 | 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成果
校园景致
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该校教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38篇,出版学术专著、学术译著、主编或参编教材220余部。其中,2009-2011年,学校共取得国家级、省部级等校外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7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8项);2012年,该校有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5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获得立项。2009-2011年,该校教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15篇,出版学术著作96部;2012年,该校教师共获得校外科研项目75项,其中纵向项目41项(含子项目3项),横向项目34项(含子项目1项)。[2]
2010-2012科研成果一览表[12]
序号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奖项名称 | 年份 | |||
1 | 汤洁茵 | 金融创新的税法规制 |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2012 | |||
2 | 李卫红 | 死刑废除观念与死刑的司法控制 | “马克昌杯”全国优秀刑法论文三等奖 | 2011 | |||
3 | 孙广厦 | 引导和规范民营医院参与公益性医疗服务的政策研究 | 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课题三等奖 | 2011 | |||
4 | 王新清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丛 |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 | 2010 | |||
5 | 梁鸿 | 中国在梁庄 | 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奖” | 2010 | |||
6 | 于昆 | 解构与重塑——网络视域下的青年政治社会化新范式 | 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优秀课题 | 2010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是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来源期刊、“北京市社科学报名刊、名栏”;2004年底,“青少年研究”栏目在众多特色栏目中被教育部评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13]
馆藏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15年12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团中央分馆)文献收藏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主,文献总量约60万余册,其中中外文图书约46万余册、期刊杂志约900种、报纸60余种;馆内有邓颖超等人赠书专藏近6000册,各种中英文全文数据库和索引库共35个,其中中文库28个、英文库7个;电子图书数据库6个,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的配比率达90%以上,已建设成为国内特色的青少年研究信息资料中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