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安阳师范学院毕业证2019年原版样本yo

安阳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1949年被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改名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anya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河南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1]。创办时间

1908年

属性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主管部门

河南省。类别

公办大学

知名校友

李学同、谢军,杨丽萍,孙恒等。。安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彰德府安阳县师范传习所创办。

1916年(民国五年),时任校长罗桂生在西钟楼巷尚志两等小学堂内附设一年制师范讲习所1个班、初等师范班2个班。

1917年(民国六年),尚志两等小学被撤销,改为安阳县师范讲习所。

1928年(民国十七年),安阳县师范讲习所更名为安阳县立师范学校。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安阳县立师范学校又易名为安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安阳县立女子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25年(民国十四年),民办的安阳女子师范学校诞生。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成立为安阳县立女子师范学校。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安阳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易名为安阳县立女子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侵占安阳,学校被迫停办。[2]

安阳师范学院两校合流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停办的安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和安阳县立女子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奉命恢复。

1949年5月,安阳城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了安阳男、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产。

1949年7月,被平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隶属于平原省政府文教厅。

1952年,平原省撤销,安阳划归河南省管辖,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也改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学校。

1957年12月,学校更名为河南省安阳第一师范学校。

1958年10月,安阳市划归河南省新乡专区管辖,学校易名为河南省新乡专区第二师范学校,不久又增改为河南省新乡专区第二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12月改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0年8月,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又变更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

1962年5月,遵照河南省教育厅的指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和安阳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安阳师范学校。

1978年,经国务院发文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校名。

1987年12月,获得国家教委批准后,安阳师专正式开办成人专科教育。

1992年4月,安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4月,在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安阳教育学院合并基础上建立安阳师范学院,成为本科高等学校。

2002年,安阳师范学院新校区(即弦歌大道校区)各建设项目陆续动工,至2007年大规模基建任务基本完成,搬迁工作也基本结束。

2003年6月,安阳师范学院和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创办的独立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在文明大道校区举行了揭牌仪式。[2]

2011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3]。

安阳师范学院办学条件

编辑

安阳师范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4月,学校拥有教职工134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7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49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3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19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8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河南省教学标兵14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6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6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名单不全):崔海涛[4]

全国优秀教师:袁付顺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魏鸿雁、杨景龙

河南省教学名师(名单不全):袁付顺[5]

省级教学团队:分析类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计算机应用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材料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2011年)[6]、物理核心课程教学团队(2015年)[7]

安阳师范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4月,,学校设有25个教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有62个本科专业和7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1]

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专业名称学制科类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4文科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历史学类(含历史学(师范类)、考古学)4文科
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类(含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理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4理科
化学4理科
应用化学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物理学4理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理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理科
电子信息工程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4文科
行政管理4文科
4理科
社会学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法学院法学4文科
电子商务及法律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4文科
4理科
日语4文科
安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4理科
统计学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地理学院地理科学4文科
4理科
旅游管理4文科
4理科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育学4文科
4理科
学前教育4文科
4理科
应用心理学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4文科
4理科
金融学4文科
4理科
物流管理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育技术学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会计学4文科
4理科
财务管理4文科
4理科
市场营销4文科
4理科
人力资源管理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5理科
土木工程4理科
工程管理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4文科
4理科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4文科
4理科
4不分
音乐表演4文科
4理科
4不分
舞蹈学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类(含美术学(师范类)、摄影、绘画)4文科
4理科
4不分
书法学4文科
动画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4文科
4理科
4不分
播音与主持艺术4文科
4理科
4不分
广播电视编导4文科
4理科
4不分
安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移动设备应用开发方向)4文科
4理科
软件工程(java技术方向)4文科
4理科
软件工程(数据库方向)4文科
4理科
软件工程(.net方向)4文科
4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音乐表演(本科对口)4对口
学前教育(本科对口,招幼师毕业生)4对口
学前教育(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4文科
4理科
少数民族预科5文科
5理科
资料来源:[8]

专科专业设置
学院专业名称学制科类
安阳师范学院法学院法律事务3文科
3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办学)

学前教育(师范)3文科
3理科
酒店管理3文科
3理科
工商企业管理

(商业企业管理)

3文科
3理科
安阳师范学院互联网+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微商微店)

2文科
2理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跨境营销与策划)

2文科
2理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

2文科
2理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ui设计)

2文科
2理科
资料来源:[8]

安阳师范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4月,学校建设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1个。[1]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9]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汉语国际教育[10]

安阳师范学院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4月,学校建设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1]

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6]

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6]、材料化学、教育技术学[11]、电子信息工程特色[6]、对外汉语[12]、音乐学[13]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不全):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10]、材料化学[14]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7]

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现代汉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学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近代史、教育学[6]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不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近代史[15]、中国现当代文学[10]、单片机[7]、中学地理教学设计[16]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动画实验教学中心、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6]、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17]、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18]、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

安阳师范学院学校荣誉

截至2017年4月,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先进党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先进单位、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等荣誉称号。[1]

2014年5月,学校荣获“2014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称号[19]。

安阳师范学院学术研究

编辑

安阳师范学院科研机构

截至2017年4月,学校建有河南省“2011计划”汉语海外传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感知数据智能处理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硅材料·光伏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理工类科研平台,以及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等人文社科类科研平台;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河南省高校创新团队8个。[20]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甲骨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1]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化学节能材料开发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先进机器人研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光伏并网发电及储能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中心[1]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汉字文化研究中心[1]

教育部创新团队:甲骨文信息处理团队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不全):感知数据智能计算、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甲骨文信息处理[21]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不全):面向感知数据的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21]、中文信息处理[22]、喹啉衍生物区域选择性三氟甲基化反应[23]

安阳师范学院科研成果

2010年至2017年4月,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7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9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4项)、教育部项目36项,382项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99部,获批国家专利84项,外拨科研经费4600余万元。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738篇,其中sci、ssci、ei、a&hci等收录1176篇。

2014年3月,“201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揭晓,学校“基于量热仪桶间传热趋势预测的传热量校正算法的研究”和“基于sms短信的智能无线监控平台系统”两项成果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4]

安阳师范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总量18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0余个,每年订购报刊1500余种。馆藏图书中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甲骨文献集成》、《古今图书集成》,民国时期的《申报》,自建馆开始收藏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河南日报》、《红旗》、《求是》等;图书馆

图书馆内(2张)

还先后购买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springer link》、《超星学术视频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aps数据库》、《中华再造善本库》等系列中外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平台》以及《方正apabi电子图书资源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书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电子图书,自建《殷商文化数据库》,并将馆藏纸图书全部数字化,积极参与calis和halis的资源共享,图书馆磁盘阵列存储容量达107t。[25]

学术期刊

《殷都学刊》设有甲骨学研究、殷商史研究、夏商周考古、历史研究、元代文化

学术期刊(2张)

研究、文学研究等专栏;该刊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26]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设有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等专栏;曾获得河南省优秀学报二等奖。[27]

安阳师范学院文化传统

编辑

安阳师范学院校徽

一、该标志是由甲骨文书写的“安”字和启功字体“安阳师范学院”及英文字母组合而成。

二、整体图形采用圆形以示完美。图像中间为甲骨文字“安”的印章图形,充分体现三千多年文字发祥地的浓厚地域特色;“安”字外形酷似房屋的建筑外形,寓意学校;“安”字内部是一个人的形象,代表莘莘学子。整体形状体现了百年树人的含义,突出了学校的个性特点。圆形外圈利用启动个性校名和英文字母表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和发展。

三、该标志由红白两色组成,简洁明快,极具现代感。土红色体现了凝重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具有热情向上的色性,象征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团结进取、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28]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